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患者神经系统损害风险的分类树模型构建

来源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eguangyi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HNL)患者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特征,并建立分类树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1年3月在该院确诊为HNL的1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出现神经损害情况将其分为损害组(54例)和无损害组(73例).分析HNL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和神经系统损害的危险因素.应用分类树模型构建HNL患者神经系统损害的风险预测模型,并利用增益图、索引图、错分概率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该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在发热、颅内压增高、淋巴结肿大、外周血(白细胞数和淋巴细胞数)、脑脊液(葡萄糖、白细胞数、蛋白质和氯化物)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颅内压升高、脑脊液葡萄糖值升高、脑脊液白细胞数增多、脑脊液氯化物值升高为HNL患者神经系统损害的危险因素.建立的分类树模型共3层,9个节点,共筛选出4个解释变量,其中脑脊液中氯化物值升高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增益图、索引图及Risk值均显示该分类树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86,临界值为0.636时预测患者神经损害的敏感度为88.27%,特异度为97.30%.结论 患者颅内压升高、脑脊液葡萄糖值升高、脑脊液白细胞数增多、脑脊液氯化物值升高为HNL患者是否出现神经系统损害的危险因素.分类树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效果,可为临床降低HNL患者神经系统损害风险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脂肪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增加与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胰岛素抵抗程度及产后糖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6年10月至2019年3月期间在海安市中医院诊断为GDM并接受剖宫产的126例患者作为GDM组,选择同期在该院接受剖宫产的健康孕妇1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剖宫产当天孕妇血清HMGB1、空腹胰岛素(FINS)的含量及脂肪组织中HMBG1、胰岛素受体底物(IRS)-1、IRS-2的表达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随访产后1年内糖代谢异常的发生情况并绘制K
目的 探讨基于医学3D打印所设计的新型导向板在神经外科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颅内占位患者的影像数据,通过计算机3D转化后打印成型.术前将打印的导向板放置患者颌面部,辅助病变边界定位.结果 共纳入32例患者,所设计的3D导向板与皮肤贴合准确,皮肤切口均按照术前导向板指引设计,2例病变位置较深进行了皮肤扩切,其余切口均一次性完成,术后未出现血肿、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医学3D打印导向板可以辅助颅内浅表病变定位,在神经外科手术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目的 研究按体积分割分次伽玛刀治疗大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效果和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分析18例直径大于3 cm的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均采用体积分割的方式予以2~4次伽玛刀治疗,首次治疗一般选择肿瘤的基底部,边缘剂量为13 Gy,其后每次治疗间隔3~12个月,边缘剂量根据肿瘤的缩小情况以及解剖位置取12~13 Gy,并保证9 Gy的剂量曲线不与视神经和视交叉重合.结果 随访6~51个月,平均随访18个月,所有患者在第1次伽玛刀治疗后3~6个月就可见病灶明显缩小,5例患者在首次治疗3个月后病灶体积缩
目的 探讨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对住院脑卒中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在该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中确诊为VTE的患者(75例)为VTE组;依据患者的ID号,采用机械抽样法随机抽取同期在该院神经内科住院的非VTE脑卒中患者(75例)为对照组.采用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对两组患者进行风险评分,比较两组患者Caprini风险评分及危险度分级的差异;分析脑卒中患者并发VTE的危险因素;评价Caprini评估模型
目的 研究血清微小RNA(miR)-34a、miR-16及纤维蛋白原(FIB)与颅脑损伤程度、预后转归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20年7月运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97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组,同期该院体检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miR-34a、miR-16相对表达水平及FIB值,对比不同病情、不同预后患者与其血清miR-34a、miR-16相对表达水平和FIB值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34a、miR-16相对表达水平及FIB值对颅脑损伤预后评估的价值.结
目的 总结神经内镜经幕下小脑上手术入路治疗松果体区肿瘤的相关经验.方法 分析解放军第960医院2017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5例患者,均由神经内镜经幕下小脑上治疗松果体区肿瘤.结果 通过神经内镜抵近、多方向观察,精细操作,15例的肿瘤均手术全切,其中6例术中快速病理显示生殖细胞瘤,术中在神经内镜下全切肿瘤,后期转肿瘤科继续治疗.其中13例术前合并不同程度脑积水,术后均缓解,后期均未行脑室腹腔分流术.15例术后半年随访,预后均良好.结论 松果体区肿瘤在神经内镜下经幕下小脑上手术入路,经自然通道,能
细胞外基质(ECM)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调控多种肿瘤的恶性表型.在胶质瘤中,缺氧微环境可刺激细胞诱导ECM重塑,为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提供空间.此外,缺氧可调控一系列信号分子诱导血管生成拟态(VM)的形成.VM是一种缺氧驱动肿瘤细胞自身胞外基质重塑、不依赖内皮细胞的肿瘤血管形成方式,可在内皮源性肿瘤血管被抑制时依然为肿瘤供氧,故成为胶质瘤高侵袭性表型和治疗抗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靶向血管拟态中ECM重塑关键因子及环节有望为胶质瘤治疗方案提供新思路.
神经干细胞具备自我更新能力,可在特定环境下定向分化为神经元和胶质细胞,通过分泌神经营养因子、调控神经炎症、增强神经元可塑性等机制修复帕金森病(PD)多巴胺神经元损伤.目前PD治疗主要是多巴胺替代治疗,但不能阻止PD病情进展,且不能彻底根治.干细胞在PD中具有较好的治疗前景,尤其神经干细胞优势引起较多关注.尽管神经干细胞移植在PD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临床中的应用仍受到很多条件限制.本文就神经干细胞基因修饰在PD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探讨神经干细胞治疗PD的关键调控机制.
目的 探讨脑脊液降钙素(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在脑膜炎感染类型鉴别和临床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年12月期间在该院确诊并治疗的123例脑膜炎为研究病例.所有病例入院确诊为脑膜炎后即进行气道通畅、监测深静脉的静脉压、血氧饱和度检测、液体循环复苏等常规治疗.完善脑脊液生化检查确定后,化脓性感染病例给予抗菌药物治疗;病毒性感染病例给予抗病毒治疗.于治疗前对脑脊液PCT、hs-CRP、NSE水平进行检测,观察病毒性病例与化脓性病例
目的 探讨脑微出血及脑微出血分度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在该院进行磁共振多回波采集重度T2*WI三维梯度回波序列(ESWAN)检查的患者132例,最终纳入资料完整且符合标准的患者118例,分为脑微出血组(82例)和非脑微出血组(36例),脑微出血组再分为轻度组(27例)、中度组(32例)及重度组(23例).将各组间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脑微出血组与非脑微出血组在年龄、性别、高血压、脑梗死、脑出血、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肌酐、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及脑白质病变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