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和维生素C不能同吃?

来源 :中外女性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stsm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上流传,台湾—名女孩突然无缘无故地七窍流血暴毙,“专家”的解释是:“问题出在她晚餐吃了大量的虾,吃虾本身没有问题,但死者同时服用了维生素c,问题就出在这里!”因此认为同时吃大量的虾和维生素c能引起置人于死地的急性砷中毒,
  我不太相信这个“专家”的结论,查了手头能找到的资料,看来都不支持这个结论,
  首先我们来看看虾的成分,每百克鲜虾肉中含水分77克,蛋白质20.6克,脂肪0.7克,钙35毫克,磷150毫克,铁0.1毫克,维生素A360国际单位,还含有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E等,砷是作为重金属污染物进入虾的体内的,
  2009年,我国科学家对进口的北极甜虾的重金属含量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若以整只鲜虾为检测对象,北极甜虾样品中铅含量为0.172毫克/千克(国家卫生标准0.5毫克/千克)、总汞0.032毫克/千克(国家卫生标准0.5毫克/千克)、镉0.788毫克/千克(国家卫生标准0.5毫克/千克)、无机砷0.036毫克/千克(国家卫生标准0.5毫克/千克),除镉超标外,其余的检测指标均合格,
  有食品营养教科书记载:一般食品中砷的本底含量多在0.1ppm(百万分比浓度)以下,而海产品(干货)中含砷量较高(大约每千克含12~72毫克),海产品中所含的砷大部分为低毒的有机砷,而砒霜(三氧化二砷)纯品的成人中毒量为10~15毫克,经口致死量为100~300毫克,
  虾体中的砷是以有机砷的形式存在的,化学稳定性较无机砷稳定,其吸收率为70%~90%,从虾所含有的砷来看,即使是食进去后全部吸收,并与维生素c起反应,都不足以达到砒霜纯品的口服致死量,不可能引起急性砷中毒,
  再来看看维生素c,它有可能在胃中氧化还原虾中所含的五价砷吗?
  维生素c是一种由己糖衍生的有机酸,也被称为抗坏血酸,它是_种强氧化剂,在酸}生环境下比较稳定,在胃中的消化过程主要是物理过程,因此,食材中的砷和維生素c不太可能在胃中起反应,
  对于吸收后进入人体内的有毒物质,如汞、铅、砷、苯以及某些药物和细菌毒素,给予大量的维生素c可缓解其毒性,其原理之一是重金属与体内含活性基团的酶类结合,而使酶失去活性,而维生素c能把体内氧化型谷胱甘肽转变为还原型谷胱甘肽,后者能与重金属结合而排出体外,看来,维生素c不仅不会将五价砷转化为砒霜,反而有解毒作用,
  我国的传统食谱中也有不少是含丰富维生素c的食材与虾同煮的,如番茄焖明虾、番茄洋葱虾等美国人最爱吃的一道菜是番茄炒大虾,意大利人最爱吃的意面是番茄大虾面,这些菜式都已经存在几百年了,
  (选自《羊城晚报》)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拔罐疗法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拔罐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针灸疗法治疗。结果:两组治疗效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显(P< 0. 01),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愈率、总有效率、治疗次数上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拔罐疗法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见效快、疗效佳、疗程短、痛苦小等优点。
如今市场上卖鸡蛋的都炒起了概念:山里放养的鸡产下的蛋是“山鸡蛋”,专吃虫子和草的鸡下的是天然的绿色鸡蛋;农家喂养的专吃粮食和蔬菜的鸡产的蛋叫土鸡蛋;至于营养蛋,则是饲养场采用特殊饲料喂养的鸡所生。  可是人们常常会有这样的疑问,看着漂漂亮亮的土鸡蛋会不会比洋鸡蛋更营养?价格可是差得不少呢。以下我们就给您分析一下各种鸡蛋的营养成分和适合人群,也教您怎么鉴别不同的鸡氮。  六种鸡蛋营养大不同:  土鸡
一年前,丘大爷被确诊为恶性肿瘤,手术后身体很虚弱,家人想多给他补充点营养。但丘大爷的病友警告他别摄入太多营养,否则癌细胞就会加速繁殖,相反不吃有营养的东西,便能“饿死”癌细胞。没多久,丘大爷因营养不良再次住进医院。这次,他没有苏醒过来,医生说是少了营养辅助治疗。因为适当的饮食能增强免疫系统功能,进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少了营养,肿瘤依旧疯长  人体内的营养代谢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即使不给肿瘤病人营养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施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子宫肌瘤合并妊娠患者为治疗组;以同期收治的妊娠无子宫肌瘤患者75例为对照组。治疗组在剖宫产同时切除子宫肌瘤;对照组给予剖宫产。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治疗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在剖宫产同时切除肌瘤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并且是安全可行的。  【关键词
总的来说,高血糖是应该控制的,但是对于80岁以上的老年人,血糖控制不必过于积极。_般来说,80岁老人的空腹血糖不超过7毫摩尔/升,糖化血红蛋白在7.5%以下,是不用治疗的。但如果明显超标,还是应该积极控制的,使空腹血糖不要高于10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不高于15毫摩尔/升,糖化血红蛋白低于8%。至少血糖不能持续上升。否则血糖过高,例如空腹血糖超过15毫摩尔/升,很容易诱发急性高血糖及其相关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