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菜奶奶”的幸福腌菜记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xz_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雪菜肉丝、雪菜炒年糕、萝卜干炒毛豆、咸菜烧小鲫鱼……想想直流口水。如今,自己动手腌菜的人少之又少,大家图方便,就去菜场买一些来尝鲜。不过,也有老人依旧习惯在家自己腌几缸,将长久以来的生活习惯延续着。
  吴门桥街道福星社区有一位无人不晓的“咸菜奶奶”,她一年四季都腌咸菜,且热心送给左邻右舍们吃,大家都夸奶奶腌的菜地道,吃了还想吃。
  忆苦思甜  感恩于心
  很多人说,一碗面透出了苏州人精致的生活态度。然而,不仅是面,吃粥亦如此。苏州人吃粥,定要配上一碟小菜,而这小菜,到底还是自家腌制来得可口。
  今年76岁的陈云,外号“咸菜奶奶”。她出生于常熟,1962年插队去了盐城射阳,一待就是17年。那段日子艰苦难熬,陈云靠吃平均粮带大三个孩子。后来跟着丈夫到苏州,借住在原来的友联村。“当时我没有工作,地方上大队干部看我可怜,十分照顾,不仅借房给我们住,还给我介绍了一份工作。”陈云回忆过往,眼角泛起了泪光。她凭着踏实苦干、勤俭持家的意志,慢慢过上了好日子,在苏州安了家。
  53岁退休后,陈云闲来无事,继续自谋生活,做起了小生意。也是从那时起,她开始尝试自己腌制咸菜,并报答好心人。二十多年来,陈云每月要拿出一半的退休工资腌菜,而且从来都是只送不卖。尝过她腌菜的人们一个劲地夸赞好吃,就和儿时的味道一样。久而久之,她每年腌菜少说也要四五千斤,每回都是供不应求。左邻右舍“千方百计”地送来各种大大小小的瓶瓶罐罐,只为吃上一口陈奶奶的腌菜。陈云也不厌其烦地为大家忙活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邻里关系日益融洽。
  “从我搬来福星小区,就开始吃陈奶奶的咸菜,一晃吃了18年了,味道真是没话说。”李阿姨告诉记者,“陈云用土法腌制咸菜不放任何添加剂,而且她这个人很大方,想吃了和她说,立马能吃到。”
  就这样,春天腌梅干菜,夏天腌黄瓜、大蒜、嫩姜,秋天腌萝卜干,冬天腌雪里蕻。一年四季陈云腌制不同的菜,不仅图一个好吃、干净、省心,也能够与大家分享,表达一点谢意。
  腌菜秘方  快学起来
  过去的苏州人家,有门廊有庭院,后院里放着一堆大大小小的酱缸、酱坛。阴雨天气还好,大夏天烈日当空的时候,一进门就能闻到咸鲜的味道,虽然不大好闻,但却给人一种踏实的感觉。包天笑在《衣食住行的百年变迁》里写道:“春不老,此亦盐渍物,冬末春初,以青菜心佐以嫩萝卜,用精盐渍之,加以橘红香料,其味鲜美,宜于吃粥,名日‘春不老’,亦大有诗意呢。”短短几句生动地道出了苏州人腌萝卜的过程。
  而你尝过陈奶奶的萝卜干,一定回味无穷,迫切地想知道她的腌制秘方。只见陈云拿来两瓶腌好的萝卜干,一瓶是腌制几周的萝卜,一瓶是才腌好几日、撒上五香粉的萝卜,味道清爽可口,各有千秋。“我一般不买新鲜上市的萝卜,偏贵。节俭的食材也能弄出好味道,我常常挑选外表看上去不那么好看,口感无太大差的萝卜,用以腌制。”陈云将萝卜干的腌制工序一一道来,她说,先将萝卜洗净切片,刚开始先放少量盐,萝卜上面压一块石头,将里面的水分“逼”出来,水倒掉。接着加盐、酱油。之后放到太陽下晒干,夏天太阳烈,晒上三四个太阳即可。而冬天江南湿冷,需晒上一遍又一遍。之后放茴香和八角继续浸泡,等到萝卜变色,捞出后再晒上几个大太阳。最后可以撒上一些五香粉,装瓶静置。一般腌制后,等萝卜干“发开”后才能吃。“别瞧不起它普通,吃起来味道可好了,尤其拿来炒毛豆,鲜得很。”陈云一边介绍,一边让记者试吃。
  接着,她又拿过来几瓶腌菜,“这是腌雪里蕻,这是腌青菜,这里还有长豇豆、黄瓜、嫩姜、大蒜、梅干菜、洋姜等咸菜,总共12个品种吧。”除了腌菜,她还自己学会自制豆腐乳、辣椒酱、酱油、豆豉酱等。她喜欢动脑筋研究,直到弄明白其中的窍门。比如对于雪里蕻的腌制,她有自己的独家秘方,“雪里蕻买回来后,找个自然通风的地方,先吹一下,去掉点水分。若其中有黄叶,不必去掉,起到调鲜作用。下缸开腌了,菜要一层一层地叠,每层均匀撒上盐。之后用脚将菜踩实,菜略有汁水为好。放入石鼓墩,压实菜。第一遍泡过雪里蕻的卤不要倒掉,放在一边可用来腌制青菜白菜,特别鲜美。第二次的水加入盐、橘子皮、大蒜、老姜,一般要腌一个多月时间,再吃。最近她又试验成功,制作了酱油。她将黄豆浸泡在水中,之后放入电饭煲煮烂,再晒太阳,然后放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使其发酵。再放在大量水里浸泡,黄豆水就成为了酱油。她说,有的菜做菜一点不好吃,只能腌菜。成为腌菜后,它就神奇地变身为舌尖佳品。
  如今的她,有一个幸福的四世同堂之家,每天过得乐呵舒心。没事时她自学一些中医和养生之道,平常左邻右舍哪个有头疼脑热、腰酸背痛不舒服,就来找陈云帮忙,她自学了按摩、艾灸、刮痧、拔火罐等中医术。她还总结了一段养生口诀:起得早,起来之前翻身打滚,头皮足不会头疼血压高,浑身拍打精神好,洗脸刷牙按摩好,舌头伸伸不忘掉,弯腰踢脚需记牢,健康长寿更美好。
其他文献
由夏入秋,又到换季时。再过一两月,就可以将夏装放入柜子,拿出厚些的衣服。而此时,是顺便整理衣橱,放弃那些“鸡肋”衣物的好时候。由此步入减法生活,品尝无负担的甜头。  减物,换一种生活清晰状  这两年,一部日剧《我的家里空无一物》突然在公众号里红了起来。剧中,洒满阳光的公寓内空空荡荡,短发女孩躺在整洁的地板上,享受着轻松时光。作为“断舍离”的极致践行者,她抓紧一切机会整理物品。对她来说,不需要的东西
期刊
苏州评弹(评话、弹词)是江南文化的一面镜子,是江南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  周良,著名评弹理论家,长期从事评弹工作管理,研究探索评弹艺术规律,为保护与传承评弹艺术、促进评弹艺术改革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比起昆曲,评弹似乎更生活化,更易传唱,这其中有何原因?发展过程中形式有无变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弹保护和发展的现状如何?带着这些问题,笔者专访了九旬高龄的周良先生。  “苏州评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
期刊
有样学样。天下多的是现成的样子,有笔墨样、有格局样、有雕琢样、有当红样……可我义父戴敦邦偏偏不学,他执意苦修几十年,和自己对着干,见样破样,闯出了一番“戴家样”。  义父戴敦邦因创作《水浒人物一百零八图》、《红楼梦人物百图》、《金瓶梅全图》等古典题材及古装人物为人们所熟知,其画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与美学精神,用笔精到,浓墨重彩,雅俗共赏。戴家样,是戴敦邦的艺术之样,也是将自我活出的一个人生样本。  
期刊
开车出行,最糟心的莫过于堵在路上,一眼望不到头的车尾,道路秒变停车场。对于在苏州生活的人们来说,南环、友新这两处高架路,甚至被调侃为“自带干粮”路段。  这下好了,有着苏州最大立交之称的尹山湖立交,近日已局部试通车。东环南延二期工程尹山湖立交,位于吴中区尹山湖畔,由中铁二十局一公司承建。这条立交贯通东西、连接南北。向北连接南环高架,直通市区;向南直通吴江;向西通过南湖路,连接友新高架;向东接南湖路
期刊
大家到一个地方去出差或旅游,其实对城市的各个细节之处是很上心的。比如大街上卫生状况怎样,当地人如何过马路,他们普遍的热情度怎样,他们对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总体评价如何,以及机场、酒店、饭馆、出租车等行业服务人员的平均质素等,都会影响到你对这个城市的印象。这就是文明城市创建的意义和必要性。  国内城市每年有各种各样的大小评比,很多人不知道,全国文明城市是中国所有城市品牌中含金量最高、创建难度最大的一个,
期刊
访谈黄裴莉的时间段是在开学第一天。“我等下还有一个会议要开。”仅有一小时空余时间的黄裴莉爽利地招呼记者坐下,她快速地回复完手机里的工作留言后便示意可以开始采访。当黄裴莉讲述起办学理念和对教育的理解时,她思绪万千……  “生命影响生命”贯穿教育  有位名为阿心的“知心朋友”以心灵捕手的身份,忠诚地为田初中学子的成长守候。这位“知心朋友”就是苏州市田家炳实验初级中学与苏州大学心理人工智能协同创新中心合
期刊
为了让居民切实参与到垃圾分类中,姑苏区白洋湾街道长青社区开启了变废为宝系列活动,将身边废旧物品重新转化为有用物品的同时,更多居民在观察和思索的过程中,不但更深入地了解了分类思路,在日常生活中也受到启发减少了垃圾的产生。  将“缠花” 的艺术之美带入生活  在之前的清掃行动中发现,草丛内扔有衣服吊牌、扑克牌、儿童卡牌等废弃物,清理起来麻烦不说,特别影响环境。但受此启发,社区手工爱好者们想起汉服文化流
期刊
物质的进步有时使人作茧自缚。  而简单,是一种可以拯救我们的生活哲学。  梭罗说过:"大多数豪华的生活以及许多所谓的舒适的生活,不仅不是必不可少的,反而是人类进步的障碍,对于豪华和舒适,有识之士更愿过比穷人还要简单和粗陋的生活。"  简单生活,究竟是什么样的生活?撥开物质世界的层层裹缚,多做减法,多探索内心,平息外部无休无止的喧嚣,回归内在自我,遵循内心,尽量让自己过得悠闲、舒适,活得通透明白,只
期刊
活的法则,无非就是简单的快乐。看历史、文学,要看两个人,一个是屈原,一个是陶渊明。这两人,确实是触动了中国人内心深处的一些东西。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对完美人格的向往,都好像是寄托在这两人身上。  有时,我们拥有越多,就越没时间做自己,在物质的重压和驱使下,几乎忘了关照自己的内心。而那种“简朴”的快乐其实离开我们太久了。  《论语·述而第七》中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吃着简单的饭
期刊
烈日炎炎里,各色冷饮轮番登场,而对于苏州人来说,在“秋老虎”的日子喝一碗苏式绿豆是最好的方式之一。  老苏州们说,现在的吃货可幸福多了,绿豆汤料丰富,味道足。不像从前,大家把绿豆装在饭盒里,在厂里的食堂蒸烂,冲点“冰冻水”就是一杯防暑饮品了。  而如今流行在苏州大街小巷的苏式绿豆汤里,绿豆甚至成了“篇幅”不多的主角。一杯杯绿豆汤,何止料多,简直好看到真正“弹眼落睛”。  苏式绿豆汤,  吃的就是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