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胸痹心痛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将我科2012年2月~2014年3月接诊的胸痹心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方药组成:当归20g、桃仁10g、红花6g、生地黄20g、川芎10g、怀牛膝10g、柴胡6g、枳壳6g、桔梗5g、甘草5g。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12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4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80.00%,两组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胸痹心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胸痹心痛 血府逐瘀汤 中医药疗法 治疗
【中图分类号】 R25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3-0043-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3月接诊的胸痹心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中关于胸痹心痛的临床诊断标准。患者症状:心前区憋闷、刺痛,呼吸困难、舌质带有瘀斑,疼痛可向肩背部放射,可伴有唇甲青紫。观察组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38~86岁,平均年龄51.5岁,病程5个月~13a,平均6.2a;对照组30例,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37~85岁,平均年龄51.2岁,病程4个月~15a,平均6.0a。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方药组成:当归20g、桃仁10g、红花6g、生地黄20g、川芎10g、怀牛膝10g、柴胡6g、枳壳6g、桔梗5g、甘草5g。上药加水500mL,水煎取汁300mL,分2次服用,每日1剂,3周为1个疗程。辨证加减:胸痛剧烈加乳香、没药;若痰热明显加黄连、竹沥;气虚甚加人参、黄芪;阳虚肢冷加细辛、肉桂。
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100mg,每日1次;单硝酸异山梨酯分散片20mg,每日2次。酌情加用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拮抗剂,心绞痛发作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硝酸甘油静脉缓慢滴注。
1.3 疗效标准
患者接受治疗8周后进行疗效判定,判定标准参照国家《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显效: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患者安静时心电图正常或大致正常;有效:治疗后症状减少一半以上,心电图显示下移的S-T段抬高达0.05mV以上,但仍未正常,主波向上导联倒置T波变浅达50%以上,或T波平坦、直立;无效:治疗后症状有所减轻或主要症状无改变,疗前后的心电图检测结果无改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整理与分析,计量资料数據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分析应用t检验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8 周后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显效12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4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80.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胸痹心痛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3 讨论
3.1 胸痹心痛的病因
中医认为胸痹心痛的病因归结起来主要在于两个方面:(1)患者年迈体虚,肾气渐衰,鼓动无力,心主血主脉功能失调,脉络不通;(2)患者情志失调,七情内伤,肝失疏泄,气机郁滞,血行受阻或忧思伤脾,气血化生不足,津液失布,聚湿成痰,痰阻脉络以致血运受阻。由于这两个方面,在治疗胸痹心痛时宜理气化痰逐瘀为法,使痰瘀消散,心脉气机通畅,则胸痹心痛可除。血府逐瘀汤中的桃仁、红花、川芎、赤芍、牛膝有活血化瘀的功效,配以柴胡、枳壳、桔梗以行气宽胸,引导诸活血化瘀药以逐胸中之瘀血。[3]当归生地,甘草以养血扶正,防止祛瘀药损伤正气,药方中重用丹参加强活血化瘀,全瓜蒌宽胸理气、化痰散结。薤白通阳散结,行气导滞。药理研究表明:川芎的生物碱及其酚性部分具有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等作用。丹参具有扩张冠脉,改善心肌缺血、缺氧、改善微循环,降低血黏度,对抗血栓形成,调血脂等作用。瓜蒌具有保护心肌缺血,降血脂的作用。在多种药物的共同作用下,能发挥活血祛瘀,理气化痰之功,对缓解患者心绞痛疗效明显。血府逐瘀汤为临床治疗胸痹心痛的有效方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晓青.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1,15(7):35-36.
[2]国家中医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211-212.
[3]徐学勤,陈庆云.试论痰瘀与冠心病的相关问题[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8(10):55.
作者简介:严寒(1980.11—)女,湖南长沙人,长沙市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老年病。
【关键词】 胸痹心痛 血府逐瘀汤 中医药疗法 治疗
【中图分类号】 R25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3-0043-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4年3月接诊的胸痹心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中关于胸痹心痛的临床诊断标准。患者症状:心前区憋闷、刺痛,呼吸困难、舌质带有瘀斑,疼痛可向肩背部放射,可伴有唇甲青紫。观察组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38~86岁,平均年龄51.5岁,病程5个月~13a,平均6.2a;对照组30例,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37~85岁,平均年龄51.2岁,病程4个月~15a,平均6.0a。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方药组成:当归20g、桃仁10g、红花6g、生地黄20g、川芎10g、怀牛膝10g、柴胡6g、枳壳6g、桔梗5g、甘草5g。上药加水500mL,水煎取汁300mL,分2次服用,每日1剂,3周为1个疗程。辨证加减:胸痛剧烈加乳香、没药;若痰热明显加黄连、竹沥;气虚甚加人参、黄芪;阳虚肢冷加细辛、肉桂。
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100mg,每日1次;单硝酸异山梨酯分散片20mg,每日2次。酌情加用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拮抗剂,心绞痛发作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硝酸甘油静脉缓慢滴注。
1.3 疗效标准
患者接受治疗8周后进行疗效判定,判定标准参照国家《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显效: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患者安静时心电图正常或大致正常;有效:治疗后症状减少一半以上,心电图显示下移的S-T段抬高达0.05mV以上,但仍未正常,主波向上导联倒置T波变浅达50%以上,或T波平坦、直立;无效:治疗后症状有所减轻或主要症状无改变,疗前后的心电图检测结果无改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整理与分析,计量资料数據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分析应用t检验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8 周后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显效12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4例、无效6例,有效率为80.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胸痹心痛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3 讨论
3.1 胸痹心痛的病因
中医认为胸痹心痛的病因归结起来主要在于两个方面:(1)患者年迈体虚,肾气渐衰,鼓动无力,心主血主脉功能失调,脉络不通;(2)患者情志失调,七情内伤,肝失疏泄,气机郁滞,血行受阻或忧思伤脾,气血化生不足,津液失布,聚湿成痰,痰阻脉络以致血运受阻。由于这两个方面,在治疗胸痹心痛时宜理气化痰逐瘀为法,使痰瘀消散,心脉气机通畅,则胸痹心痛可除。血府逐瘀汤中的桃仁、红花、川芎、赤芍、牛膝有活血化瘀的功效,配以柴胡、枳壳、桔梗以行气宽胸,引导诸活血化瘀药以逐胸中之瘀血。[3]当归生地,甘草以养血扶正,防止祛瘀药损伤正气,药方中重用丹参加强活血化瘀,全瓜蒌宽胸理气、化痰散结。薤白通阳散结,行气导滞。药理研究表明:川芎的生物碱及其酚性部分具有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等作用。丹参具有扩张冠脉,改善心肌缺血、缺氧、改善微循环,降低血黏度,对抗血栓形成,调血脂等作用。瓜蒌具有保护心肌缺血,降血脂的作用。在多种药物的共同作用下,能发挥活血祛瘀,理气化痰之功,对缓解患者心绞痛疗效明显。血府逐瘀汤为临床治疗胸痹心痛的有效方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晓青.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1,15(7):35-36.
[2]国家中医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211-212.
[3]徐学勤,陈庆云.试论痰瘀与冠心病的相关问题[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8(10):55.
作者简介:严寒(1980.11—)女,湖南长沙人,长沙市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老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