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作为财政收支改革中的一个重点改革项目被确定下来,目前正在全国各高校实施。由于高等学校相关收支的多样性和相关制度的多元化,因此高等学校在实行改革的路途中遇到了很多在制度方面及运行方面有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 高校 对策
对于高校在国库集中支付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当怎样联系高等学校的实际情况,不断地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更好的应对国库集中支付对高校产生的影响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探讨高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应采取的对策。
一、相对拓展高校资金使用自主权
在经费使用的灵活度上,需要制度跟进。为了解决高校资金使用管制程序条件多、制约预算执行等问题, 2017年,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通过尽快完善资金管理办法,采取额度管理、自主调整等措施,由高校在批准的预算额度内,在不改变项目资金用途的前提下,自主统筹使用项目资金,切实扩大高校项目经费使用统筹权、预算调整权。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文件提出进一步完善科研经费管理的具体措施,正如财政司司长赵路所说“现在除了会议费、差旅费、国际合作交流费,其他费用,内部可以调剂使用,从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权限来讲,基本把调整权限都下放了,打酱油的钱也能买醋”,尽管国家相关制度已经松动,对科研人员给予了更大的信任,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近两年的经费使用较以往“不松反紧” 。严格的经费审核,无疑杜绝了研究者在使用课题经费时的违规、违法行为,但从另一方面来说,由于配套的制度没有跟上,国家设置科研经费鼓励研究者科技创新的初衷难以体现。
二、细化预算,推进部门预算编制改革
预算编制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中一项重要的部分,首先,要正视预算编制问题,严肃对待预算编制,有了认真对待的态度才能使这项工作更加有条理的进行并且顺利的完成;其次,需要各部门的参与与配合,预算编制并不是一个部门的努力就能完成的工作,无论是平级还是上下级,预算的填报出现一点点差错,预算就不会编制的很准确,甚至还会出现办事拖沓效率低下部门不和等现象;再次,深化预算细致改革,虽然新预算法已经使预算得到细致的改善,但是在细致这一问题上是不能止步的,越细致的预算会为支付工作带来越大的便利和越小的问题;最后,信息技术与预算编制的高效结合,预算编制是一项复杂繁琐的工作,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简化预算编制的复杂繁琐,使编制工作更有条理性,并且信息管理更加高效安全,能为核算工作、管理工作查询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
三、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建设
制度之间的相互适应极为重要,一个制度的改变,必然会牵连到其他相关制度,当然支付制度的改革也不会例外。集中支付制度后,高校的财务管理机制也发生了极大地改变,在资金核算等各方面都产生了质变。因此,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十分必要。
第一,要提高个人制度意识,要做到人人严格要求自己、遵守相关制度;第二,加强会计核算,无论是在核算流程还是账户处理方面,都应以满足会计核算为基本原则,完善会计核算;第三,加强财务信息管理,利用电算化会计手段及时准确地搜集整理财务信息;第四,加大監督机制,对预算资金的事前、事中以及事后都进行严格监督;第五,严格控制现金的支取。总之,通过各项控制手段加强财务内部控制,使资金支出合理、减少资金流转以及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采取预拨经费措施,解决资金到位迟滞
高校的资金到位延迟,有高校受自身特点限制的原因也有财政部门的原因。一方面,对于高校而言,它有区别于一般的事业单位具有特殊性,其收入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学费住宿费等教育事业收入,而这部分收入都集中在每年开学的九月份,平时几乎没有资金收入,这就造成了学校全年不同月份收入的极度不平衡;另一方面,财政部门给学校拨款是根据学的校收入进程以及学校资金预算,那么学校平时缺少资金,到了十月份左右资金又集中拨付,这就很容易出现学校在年底突击花钱的情况。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财政和高校的共同商议确定,那就是采取预拨经费的措施——按照高校对本年度的预算或是按照以前年度的收入,预先拨付一部分经费。对于这部分预先拨付的经费,财政也可以设置一个具体合理的额度,高校在这个规定的额度范围内进行资金支付,在9月以后,也就是高校学费住宿费等费用到位后再进行统一的结算,总的来说就是“先拨付,后归垫”的方式,从而解决资金迟迟不到位、影响学校正常财务活动的问题,同时也可解决了高校突击花钱的问题,让高校在每个月的收支都尽量保持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
国库支付制度的改革,对我国高校财务活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高校应继续适应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确保其各项财务活动能够正常运行。因此,更要根据我国高校财务的自身特点,针对需要改进的方面,不断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使其在高校中发挥最大最优的作用。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 高校 对策
对于高校在国库集中支付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当怎样联系高等学校的实际情况,不断地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更好的应对国库集中支付对高校产生的影响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探讨高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应采取的对策。
一、相对拓展高校资金使用自主权
在经费使用的灵活度上,需要制度跟进。为了解决高校资金使用管制程序条件多、制约预算执行等问题, 2017年,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通过尽快完善资金管理办法,采取额度管理、自主调整等措施,由高校在批准的预算额度内,在不改变项目资金用途的前提下,自主统筹使用项目资金,切实扩大高校项目经费使用统筹权、预算调整权。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文件提出进一步完善科研经费管理的具体措施,正如财政司司长赵路所说“现在除了会议费、差旅费、国际合作交流费,其他费用,内部可以调剂使用,从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权限来讲,基本把调整权限都下放了,打酱油的钱也能买醋”,尽管国家相关制度已经松动,对科研人员给予了更大的信任,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近两年的经费使用较以往“不松反紧” 。严格的经费审核,无疑杜绝了研究者在使用课题经费时的违规、违法行为,但从另一方面来说,由于配套的制度没有跟上,国家设置科研经费鼓励研究者科技创新的初衷难以体现。
二、细化预算,推进部门预算编制改革
预算编制是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中一项重要的部分,首先,要正视预算编制问题,严肃对待预算编制,有了认真对待的态度才能使这项工作更加有条理的进行并且顺利的完成;其次,需要各部门的参与与配合,预算编制并不是一个部门的努力就能完成的工作,无论是平级还是上下级,预算的填报出现一点点差错,预算就不会编制的很准确,甚至还会出现办事拖沓效率低下部门不和等现象;再次,深化预算细致改革,虽然新预算法已经使预算得到细致的改善,但是在细致这一问题上是不能止步的,越细致的预算会为支付工作带来越大的便利和越小的问题;最后,信息技术与预算编制的高效结合,预算编制是一项复杂繁琐的工作,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简化预算编制的复杂繁琐,使编制工作更有条理性,并且信息管理更加高效安全,能为核算工作、管理工作查询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
三、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建设
制度之间的相互适应极为重要,一个制度的改变,必然会牵连到其他相关制度,当然支付制度的改革也不会例外。集中支付制度后,高校的财务管理机制也发生了极大地改变,在资金核算等各方面都产生了质变。因此,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十分必要。
第一,要提高个人制度意识,要做到人人严格要求自己、遵守相关制度;第二,加强会计核算,无论是在核算流程还是账户处理方面,都应以满足会计核算为基本原则,完善会计核算;第三,加强财务信息管理,利用电算化会计手段及时准确地搜集整理财务信息;第四,加大監督机制,对预算资金的事前、事中以及事后都进行严格监督;第五,严格控制现金的支取。总之,通过各项控制手段加强财务内部控制,使资金支出合理、减少资金流转以及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采取预拨经费措施,解决资金到位迟滞
高校的资金到位延迟,有高校受自身特点限制的原因也有财政部门的原因。一方面,对于高校而言,它有区别于一般的事业单位具有特殊性,其收入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学费住宿费等教育事业收入,而这部分收入都集中在每年开学的九月份,平时几乎没有资金收入,这就造成了学校全年不同月份收入的极度不平衡;另一方面,财政部门给学校拨款是根据学的校收入进程以及学校资金预算,那么学校平时缺少资金,到了十月份左右资金又集中拨付,这就很容易出现学校在年底突击花钱的情况。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财政和高校的共同商议确定,那就是采取预拨经费的措施——按照高校对本年度的预算或是按照以前年度的收入,预先拨付一部分经费。对于这部分预先拨付的经费,财政也可以设置一个具体合理的额度,高校在这个规定的额度范围内进行资金支付,在9月以后,也就是高校学费住宿费等费用到位后再进行统一的结算,总的来说就是“先拨付,后归垫”的方式,从而解决资金迟迟不到位、影响学校正常财务活动的问题,同时也可解决了高校突击花钱的问题,让高校在每个月的收支都尽量保持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
国库支付制度的改革,对我国高校财务活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高校应继续适应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以确保其各项财务活动能够正常运行。因此,更要根据我国高校财务的自身特点,针对需要改进的方面,不断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使其在高校中发挥最大最优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