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伴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高校声乐教学也呈现出了一片全新的面貌,先后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声乐人才。而在多元化发展的今天,为了使这一良好的发展势头得到巩固和延续,有必要对当下的声乐教学进行全面的审视和思考,以趋利避害和扬长避短。鉴于此,本文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多个方面,对此进行了宏观的思考。
关键词:高等教育 声乐教学 宏观思考
一、树立正确的培养目标
目标是行动的先导,目标一旦树立之后,所有的行动都要围绕着目标的实现而展开。从宏观的角度来审视声乐教学的目标,则主要是一个因高校类型不同而在培养方向上侧重的问题。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开设声乐专业学校的类型是较为丰富的,既有专业的艺术和音乐院校,也有综合类院校,还有师范院校和职业院校。虽然都是对声乐人才的培养,但是其侧重点是有所不同的。音乐和艺术类院校培养的是高、精、尖的声乐人才,综合类院校培养的应用型和复合型的声乐人才,师范类培养的则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师资,侧重于教学能力的培养。所以说,每一个学习都应该对自己的类型有明确的认识,明晰自己的类型定位,然后有所侧重地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也正是因为这种侧重,才能使整个国家的声乐人才培养,呈现出一种综合性和全面性。现实中有很多高校,都在教学中照搬专业院校或师范类院校的培养模式,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因此重新定位,明确目标,正是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二、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整个教学活动的流程和架构,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受到历史等因素的影响,高校声乐教学的模式是较为传统和僵化的,学生们定期以一对一或集体的形式上课,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指出存在的不足,然后再由学生进行课下练习。看似是一个有条不紊的过程,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被完全忽视了,只能沿着教师既定的教学轨道进行,既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也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培养。所以说,应该及时将一些新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应用到教学中来。如分层教学模式,就是一种特别适用于声乐专业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基础水平、当下的学习表现、性别和性格差异等,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层次,然后进行小组授课。一方面,因为该小组学生的水平基本相似,所以对于一些普遍存在的共性模式,教师就可以采用集体解决的方式;另一方面,因为小组成员的数量不是太多,所以教师还能够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单独辅导,尽可能的做到因材施教和因势利导。而且层次的划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获得进步的同学可以进入高一个层次,而产生退步的学生则要降低一个层次。通过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运用,能够营造出一个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又效提升了教学质量。
三、变革传统的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直接关系到“学什么”的问题,在整个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纵观当下的课程设置,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做到与时俱进。高校声乐专业从开办之初到现在,已经有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但是在日新月异的当代,课程设置方面却没有太大的变化,这显然是不符合时代要求的,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学生们在校期间学得的知识和技能,和工作需要之间的脱节。所以说,对现有的课程设置进行全面的调整,已经是势在必行。作为院系领导和声乐教师来说,要紧跟行业的发展动态,行业有怎样的人才需要,学校就立刻开设相关的课程。比如近年来,很多文艺团体和单位,都在一些大型演出中遇到了人员不足的窘境。高校声乐专业的学生本是一个最为合适的人才资源库,但是因为学生在校期间很少有舞台实践的机会,造成了实践能力的不足,因此难以满足演出的需要。针对这种情况,学校方面就应该及时加大实践类课程的比重,全方面的提升学生的舞台实践能力,使他们毕业后能够顺利的走上工作岗位,实现毕业和就业的无缝接轨。所以说,课程设置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发展的,归根结底还是要关注行业发展的需要,关注学生今后就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四、提升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教师在整个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特别是声乐专业,其具有口传心授的特征,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和能力高低等,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而重要的影响。所以加大师资建设的力度,全方面提升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也是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所在。具体来说,首先是态度方面。教师被誉为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传道授业解惑也是教师的基本职责。但是在当下,很多教师都在这一最基本的观念上发生了的偏差,表现为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了教学之外的活动中,使教学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所以广大声乐教师应该端正态度,真正认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和使命。其次是素质和能力方面。在高校扩展的大背景下,高校教师的教学任务较之以往更为繁重,使得教师们疲于教学,而难有时间和精力进行自我提升。针对这一情况,还是要求教师要统筹规划,多方协调,保证自己学习和充电的机会,而不是成为一个教学的机器。这不但是教师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学质量提升的需要。
综上所述,任何事业的发展都是以人才作为基础的,声乐艺术也不例外。作为声乐艺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高校来说,理应担负起这个责任。从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开始,主动将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并尊重和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相信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高校声乐教学一定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而中国的声乐艺术事业也会因此而获得更大的发展。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3年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研究项目“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声乐教学改革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3259。
参考文献:
[1]侯方.声乐教学改革的辩证法[J].中国音乐教育,2001,(10).
[2]王微.论高师声乐教学改革[J].辽宁教育研究,2005,(11).
关键词:高等教育 声乐教学 宏观思考
一、树立正确的培养目标
目标是行动的先导,目标一旦树立之后,所有的行动都要围绕着目标的实现而展开。从宏观的角度来审视声乐教学的目标,则主要是一个因高校类型不同而在培养方向上侧重的问题。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开设声乐专业学校的类型是较为丰富的,既有专业的艺术和音乐院校,也有综合类院校,还有师范院校和职业院校。虽然都是对声乐人才的培养,但是其侧重点是有所不同的。音乐和艺术类院校培养的是高、精、尖的声乐人才,综合类院校培养的应用型和复合型的声乐人才,师范类培养的则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师资,侧重于教学能力的培养。所以说,每一个学习都应该对自己的类型有明确的认识,明晰自己的类型定位,然后有所侧重地开展一系列教学活动。也正是因为这种侧重,才能使整个国家的声乐人才培养,呈现出一种综合性和全面性。现实中有很多高校,都在教学中照搬专业院校或师范类院校的培养模式,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因此重新定位,明确目标,正是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
二、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整个教学活动的流程和架构,对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受到历史等因素的影响,高校声乐教学的模式是较为传统和僵化的,学生们定期以一对一或集体的形式上课,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指出存在的不足,然后再由学生进行课下练习。看似是一个有条不紊的过程,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被完全忽视了,只能沿着教师既定的教学轨道进行,既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也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培养。所以说,应该及时将一些新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应用到教学中来。如分层教学模式,就是一种特别适用于声乐专业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基础水平、当下的学习表现、性别和性格差异等,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层次,然后进行小组授课。一方面,因为该小组学生的水平基本相似,所以对于一些普遍存在的共性模式,教师就可以采用集体解决的方式;另一方面,因为小组成员的数量不是太多,所以教师还能够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单独辅导,尽可能的做到因材施教和因势利导。而且层次的划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获得进步的同学可以进入高一个层次,而产生退步的学生则要降低一个层次。通过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运用,能够营造出一个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又效提升了教学质量。
三、变革传统的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直接关系到“学什么”的问题,在整个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纵观当下的课程设置,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做到与时俱进。高校声乐专业从开办之初到现在,已经有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但是在日新月异的当代,课程设置方面却没有太大的变化,这显然是不符合时代要求的,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学生们在校期间学得的知识和技能,和工作需要之间的脱节。所以说,对现有的课程设置进行全面的调整,已经是势在必行。作为院系领导和声乐教师来说,要紧跟行业的发展动态,行业有怎样的人才需要,学校就立刻开设相关的课程。比如近年来,很多文艺团体和单位,都在一些大型演出中遇到了人员不足的窘境。高校声乐专业的学生本是一个最为合适的人才资源库,但是因为学生在校期间很少有舞台实践的机会,造成了实践能力的不足,因此难以满足演出的需要。针对这种情况,学校方面就应该及时加大实践类课程的比重,全方面的提升学生的舞台实践能力,使他们毕业后能够顺利的走上工作岗位,实现毕业和就业的无缝接轨。所以说,课程设置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发展的,归根结底还是要关注行业发展的需要,关注学生今后就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四、提升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教师在整个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自明的。特别是声乐专业,其具有口传心授的特征,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和能力高低等,都会对学生产生直接而重要的影响。所以加大师资建设的力度,全方面提升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也是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所在。具体来说,首先是态度方面。教师被誉为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传道授业解惑也是教师的基本职责。但是在当下,很多教师都在这一最基本的观念上发生了的偏差,表现为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了教学之外的活动中,使教学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所以广大声乐教师应该端正态度,真正认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和使命。其次是素质和能力方面。在高校扩展的大背景下,高校教师的教学任务较之以往更为繁重,使得教师们疲于教学,而难有时间和精力进行自我提升。针对这一情况,还是要求教师要统筹规划,多方协调,保证自己学习和充电的机会,而不是成为一个教学的机器。这不但是教师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学质量提升的需要。
综上所述,任何事业的发展都是以人才作为基础的,声乐艺术也不例外。作为声乐艺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高校来说,理应担负起这个责任。从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开始,主动将一些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运用到教学中,并尊重和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相信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高校声乐教学一定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而中国的声乐艺术事业也会因此而获得更大的发展。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3年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研究项目“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声乐教学改革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3259。
参考文献:
[1]侯方.声乐教学改革的辩证法[J].中国音乐教育,2001,(10).
[2]王微.论高师声乐教学改革[J].辽宁教育研究,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