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武汉一家很有影响力的综合刊物开辟了“我们当年”专栏,专门为老年业余写作爱好者提供一个展示文学才华的平台。写作内容涉及广泛,题材多样。没想到收稿多达两万余件,除选佳作在刊物上发表外,择优秀稿件编辑成老年创作文集。2016年12月下旬,该刊为总结此活动,在武汉举办老年文学创造讲座及体会交流,并为优秀作品颁奖。自愿参会的老年人竟多达三百余人,其中很多来自边远地区,以65~75岁年龄段为主体。几位80岁以上高龄老人大都由儿女陪同参加,最高年龄的87岁,竟独自撑拐从千里之外来参会。与会老年人个个兴致极高,情绪饱满。
见此情景我有两点感悟:第一,投稿之踊跃说明老年人爱写善写的不在少数。从平时所见,有人喜欢抄文录诗,有人善写日记至老不辍,有的退休后写回忆录,有人爱写读感观感评议社会百态,或诗或文,或求抒情达意,也有些人想晚年圆写作梦。但多数人以读书写作为业余爱好,或为涵养修身之道。目的追求虽各有不同,但有笔耕之兴者颇众。第二,年过花甲、古稀,甚至耄耋之年,奔波几千里,交通食宿费自理,花上数千元去参加个讲座颁奖会,决不会只为追求一纸奖状、些许奖品或图个虚名。深究这些老年人之价值观,是把爱写作之晚兴,视为珍爱之宝,为至爱孜孜以求,为至爱学无止境,为至爱访师会友。一位86岁的老者道出心声:“晚年惟好静,安闲度余生,读写能聚神,适意又开心。”他们的着眼点是:执著晚兴,开心养生!
晚年能坚恃笔耕不辍,确实是一种好习惯。它不仅是休闲生活的智慧选择,是一种达观乐天的人生态度,也是亘古至今名人圣贤称道的养生之道。笔耕与好学是密不可分的至親伴侣。读为写之源头,写为读之续流。老年生活若能与读写相伴,并持之以恒,对生活、对人生、对防病颐寿益处多多。
“老而好学”可提高人生层次和生活品质。西汉文学家刘向曾说过“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首先是提高学识、达古通今。“腹有诗书气自华”,为人处事达观大度、有气质和雅量。审时度世更理智,克服心理偏差,正确认识社会,跟上时代步伐。更能品味人生真谛,不仅享受物质福祉,更能从精神层面获得满足;不仅珍惜眼前所有,也可从时代发展进程中不断有新的获得感。有位外国先哲说,慢生活不是放慢速度拖延时间,而是在纷繁的生活中善于找到“平衡”,去享受轻松和谐。晚年好
学而笔耕的人,应是首先体验这种轻松和谐的人。
“用心一也”是静心养生的关键内因。老子曾说“养心莫如寡欲”。《黄帝内经》上也有“聚精会神为养生大法”之说。写作无疑需要心安意适,又要用心专一、心无旁骛。静心既是写的前提又是写作自然产生的效果。大文学家、翻译家杨绛先生在丈夫钱钟书去世后,闭门谢客,潜心读书写作,百岁高龄把整理日记文稿为每天必修课,且不断有新作面世。由此,她能忘却烦恼,还能保持心静,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对健康颇有益处,所以能享105岁高龄。
适兴动脑,自然获延年益寿良效。有人认为晚年又读又写,费脑劳心又伤神有损健康,这是种误解。晚年好读勤写之人,正是闲逸适意之举,超凡脱俗涤除忧烦之方。如古人说“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是多么赏心悦目!清代著名诗人袁枚“八十不知老”,把笔耕比做蚕吐丝,诗曰“譬如将民蚕,尚有未尽丝,何不快倾吐,一使千秋知”。字里行间充满着乐观进取的精神。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一生把读书写诗作为排忧解忿之良方,耄耋之年,青灯夜读如儿时,忘我写诗“忘朝讥”,每年还能作诗四百余首,是老年笔耕不辍的典范。
研究发现,从事用脑的老年人,老年痴呆发生率比常人少一半以上。足见“晚年喜笔耕,健脑宜养生”之理非谬也。
见此情景我有两点感悟:第一,投稿之踊跃说明老年人爱写善写的不在少数。从平时所见,有人喜欢抄文录诗,有人善写日记至老不辍,有的退休后写回忆录,有人爱写读感观感评议社会百态,或诗或文,或求抒情达意,也有些人想晚年圆写作梦。但多数人以读书写作为业余爱好,或为涵养修身之道。目的追求虽各有不同,但有笔耕之兴者颇众。第二,年过花甲、古稀,甚至耄耋之年,奔波几千里,交通食宿费自理,花上数千元去参加个讲座颁奖会,决不会只为追求一纸奖状、些许奖品或图个虚名。深究这些老年人之价值观,是把爱写作之晚兴,视为珍爱之宝,为至爱孜孜以求,为至爱学无止境,为至爱访师会友。一位86岁的老者道出心声:“晚年惟好静,安闲度余生,读写能聚神,适意又开心。”他们的着眼点是:执著晚兴,开心养生!
晚年能坚恃笔耕不辍,确实是一种好习惯。它不仅是休闲生活的智慧选择,是一种达观乐天的人生态度,也是亘古至今名人圣贤称道的养生之道。笔耕与好学是密不可分的至親伴侣。读为写之源头,写为读之续流。老年生活若能与读写相伴,并持之以恒,对生活、对人生、对防病颐寿益处多多。
“老而好学”可提高人生层次和生活品质。西汉文学家刘向曾说过“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首先是提高学识、达古通今。“腹有诗书气自华”,为人处事达观大度、有气质和雅量。审时度世更理智,克服心理偏差,正确认识社会,跟上时代步伐。更能品味人生真谛,不仅享受物质福祉,更能从精神层面获得满足;不仅珍惜眼前所有,也可从时代发展进程中不断有新的获得感。有位外国先哲说,慢生活不是放慢速度拖延时间,而是在纷繁的生活中善于找到“平衡”,去享受轻松和谐。晚年好
学而笔耕的人,应是首先体验这种轻松和谐的人。
“用心一也”是静心养生的关键内因。老子曾说“养心莫如寡欲”。《黄帝内经》上也有“聚精会神为养生大法”之说。写作无疑需要心安意适,又要用心专一、心无旁骛。静心既是写的前提又是写作自然产生的效果。大文学家、翻译家杨绛先生在丈夫钱钟书去世后,闭门谢客,潜心读书写作,百岁高龄把整理日记文稿为每天必修课,且不断有新作面世。由此,她能忘却烦恼,还能保持心静,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对健康颇有益处,所以能享105岁高龄。
适兴动脑,自然获延年益寿良效。有人认为晚年又读又写,费脑劳心又伤神有损健康,这是种误解。晚年好读勤写之人,正是闲逸适意之举,超凡脱俗涤除忧烦之方。如古人说“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是多么赏心悦目!清代著名诗人袁枚“八十不知老”,把笔耕比做蚕吐丝,诗曰“譬如将民蚕,尚有未尽丝,何不快倾吐,一使千秋知”。字里行间充满着乐观进取的精神。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一生把读书写诗作为排忧解忿之良方,耄耋之年,青灯夜读如儿时,忘我写诗“忘朝讥”,每年还能作诗四百余首,是老年笔耕不辍的典范。
研究发现,从事用脑的老年人,老年痴呆发生率比常人少一半以上。足见“晚年喜笔耕,健脑宜养生”之理非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