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由于地域广阔,经济水平的差距等,学生的成长环境、性格特点、方言区域等方面都各有差异,使得英语课堂上的思政教育更具特殊性和个体化。如何将思政教育与英语课堂融合,让学生在合适的时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当代大学英语应该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新一代大学英语》为例,探讨如何将课程思政与大学英语课程结合的途径。
关键词:课程思政,大学英语,学科教学
1. “课程思政”是当前大学英语课程的新趋势。
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将“以德树人”贯穿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多次就思政课建设发表重要讲话。2019年,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思政体系的建设和设置是目前高校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事项。大学英语作为大学课程中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其教学过程也应该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大学英语课程的目的是于培养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英语运用能力。让学生在具备了良好语言能力基础上同时具备更高的思想政治觉悟,从而更好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就实现大学英语知识技能与育人功能的结合。
2. 课程思政与大学英语课程结合的必要性。
当前很多大学生存在人际关系冷漠、理想信念淡化、道德选择偏差、道德行为缺失、人
生观价值观迷茫等问题。毫无疑问,这些问题表面呈现的是一方面,而归根究底却是教育的问题。要解决这些看似普遍的社会问题,就要从学校的“课程思政”教育入手。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一种语言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包含有与这种语言相
关的价值和道德因素。英语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种沟通英语和目标语言之间的文化和道德桥梁。英语教学不仅是对纯粹语言基础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通过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熏陶与影响,给予学生思想震撼,帮助他们辨别是非善恶,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体系。
3.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课程思想政治建设教学步骤主要可以分为课前挖掘、课中融入、课后巩固三部分。课前挖掘是教师通过课前对英语课文的深入挖掘,从中找出更多的思想政治建设内容,完成对英语课堂教学资料库的完善。课中融入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英语知识中,通过教学过程进行巧妙的设计,让学生更好地明白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意识。
以《新一代大学英语》基础篇1册为例,在深入挖掘单元主题中的思政元素后,可从个人修养、家庭观念、社群意识、家国情怀、人类命运和宇宙格局等方面引导学生关注中西方在社会价值、道德伦理等方面的异同,并引入现实、热点问题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讨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例如:Unit One: A New Journey in Life,可在课文内容基础上进行中西文化互鉴,比较中西大学生活的异同,培养跨文化意识,积极乐观应对大学生活的挑战,做好未来的规划等。再如Unit Eight: For a Better Planet,单元课文讲解了全世界在环保上所做出的努力。可以结合思政要求,讲解环境保护对于整个人类的意义,以及习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相关英文内容阐述,还可以添加中国对于国家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所做出的努力。
在课后拓展方面,目前的英语教学教材多选取代表西方文化及习俗的文章。因此,除了尽量从教材内容中挖掘具有中国主流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内容外,还应该注重补充课外材料,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大事,培养民族文化自信,做到国家情怀和国际视野并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充实教材体系:(1). 利用慕课资源传递大国情怀。中国高校外语慕课平台的优秀课程如《风从东方来:今日中国概况》和国家精品课程《英语畅谈中国》等,传递当代开放与传承的大国理念与情怀(2).关注双语新闻了解国家大事,可以利用如China Daily,学习强国等。 (3). 播放优秀英文影片进行中西互鉴,电影播放后注重讲解赏析,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理念。(4).通过四级翻译培养文化自信。四级翻译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加强四级翻译练习,既能有效帮助学生提高考试成绩,也可以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融入英语课堂,润物细无声地培养文化自信和大国情怀。
当今中国是一个空前发展的时代。“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要求我们要努力探索出大学英语教学特色鲜明的“课程思政”新路。所有课程都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承担育人责任。在课堂教学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努力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多覆盖的英语课程思政体系。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做好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才能更好地面向未来,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 刘晓阳.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研究[J].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18, 34(5): 126-128.
[2]. 張喜华. 大学英语与中国文化思政融合教育研究[J]. 北京教育: 高教, 2019(11): 62-64.
[3]. 唐高峰. 基于问题导向的高职高专“课程思政”实践路径研究[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 (23):85 -86,91.
[4].张微. 基于课程思政建设的大学英语教学创新思考[J].才智,2019,(14):53.
作者简介:杨洋:女,1982年生,西南民族大学,讲师
关键词:课程思政,大学英语,学科教学
1. “课程思政”是当前大学英语课程的新趋势。
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将“以德树人”贯穿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中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多次就思政课建设发表重要讲话。2019年,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思政体系的建设和设置是目前高校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事项。大学英语作为大学课程中最重要的课程之一,其教学过程也应该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大学英语课程的目的是于培养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英语运用能力。让学生在具备了良好语言能力基础上同时具备更高的思想政治觉悟,从而更好地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就实现大学英语知识技能与育人功能的结合。
2. 课程思政与大学英语课程结合的必要性。
当前很多大学生存在人际关系冷漠、理想信念淡化、道德选择偏差、道德行为缺失、人
生观价值观迷茫等问题。毫无疑问,这些问题表面呈现的是一方面,而归根究底却是教育的问题。要解决这些看似普遍的社会问题,就要从学校的“课程思政”教育入手。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任何一种语言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包含有与这种语言相
关的价值和道德因素。英语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种沟通英语和目标语言之间的文化和道德桥梁。英语教学不仅是对纯粹语言基础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通过中西方文化、价值观的熏陶与影响,给予学生思想震撼,帮助他们辨别是非善恶,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体系。
3.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大学英语课程思想政治建设教学步骤主要可以分为课前挖掘、课中融入、课后巩固三部分。课前挖掘是教师通过课前对英语课文的深入挖掘,从中找出更多的思想政治建设内容,完成对英语课堂教学资料库的完善。课中融入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英语知识中,通过教学过程进行巧妙的设计,让学生更好地明白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意识。
以《新一代大学英语》基础篇1册为例,在深入挖掘单元主题中的思政元素后,可从个人修养、家庭观念、社群意识、家国情怀、人类命运和宇宙格局等方面引导学生关注中西方在社会价值、道德伦理等方面的异同,并引入现实、热点问题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讨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例如:Unit One: A New Journey in Life,可在课文内容基础上进行中西文化互鉴,比较中西大学生活的异同,培养跨文化意识,积极乐观应对大学生活的挑战,做好未来的规划等。再如Unit Eight: For a Better Planet,单元课文讲解了全世界在环保上所做出的努力。可以结合思政要求,讲解环境保护对于整个人类的意义,以及习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相关英文内容阐述,还可以添加中国对于国家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所做出的努力。
在课后拓展方面,目前的英语教学教材多选取代表西方文化及习俗的文章。因此,除了尽量从教材内容中挖掘具有中国主流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内容外,还应该注重补充课外材料,帮助学生了解国内外大事,培养民族文化自信,做到国家情怀和国际视野并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充实教材体系:(1). 利用慕课资源传递大国情怀。中国高校外语慕课平台的优秀课程如《风从东方来:今日中国概况》和国家精品课程《英语畅谈中国》等,传递当代开放与传承的大国理念与情怀(2).关注双语新闻了解国家大事,可以利用如China Daily,学习强国等。 (3). 播放优秀英文影片进行中西互鉴,电影播放后注重讲解赏析,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理念。(4).通过四级翻译培养文化自信。四级翻译内容涉及中国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发展等。加强四级翻译练习,既能有效帮助学生提高考试成绩,也可以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融入英语课堂,润物细无声地培养文化自信和大国情怀。
当今中国是一个空前发展的时代。“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要求我们要努力探索出大学英语教学特色鲜明的“课程思政”新路。所有课程都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承担育人责任。在课堂教学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努力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多覆盖的英语课程思政体系。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做好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才能更好地面向未来,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 刘晓阳.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研究[J]. 吉林工商学院学报, 2018, 34(5): 126-128.
[2]. 張喜华. 大学英语与中国文化思政融合教育研究[J]. 北京教育: 高教, 2019(11): 62-64.
[3]. 唐高峰. 基于问题导向的高职高专“课程思政”实践路径研究[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32 (23):85 -86,91.
[4].张微. 基于课程思政建设的大学英语教学创新思考[J].才智,2019,(14):53.
作者简介:杨洋:女,1982年生,西南民族大学,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