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的德育实践证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训练过程,也是各种教育形式和教育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为了不断推进养成教育,我校进行了“小学生养成教育”的校本研究,并组织力量编写了校本教材《养成好习惯》。《养成好习惯》这套校本教材,分为成长环境篇、学会做人篇、学会求知篇、学会健身篇、学会创造篇、学会交流篇等,操作性强,较好地体现了遵循知、情、意、行的德育过程。我们利用编撰这本校本教材为契机,抓住少年儿童身心迅速发展和可塑性强的特点,积极探索养成教育的规律,走出了一条“规范引路、训练养成、活动促进、力求实效”的养成教育的新路子。
一、强调一个“学”字——规范引路,促进道德认知到位
我们要求教师在备课中强化学科知识与德育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之中接受良好的教育,进而培育文明健康的品格。学校尤其要抓好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根据学生在校内外的思想品德动向(信息反馈)有针对性地组织课堂教学,促使学生在道德认识方面“充分到位”,以形成学生品德行为养成的“温床”。我们经常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小学生守则》,并利用各类主题活动、知识竞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加深理解领会,促进学生道德认知到位。
我们在抓学生养成教育中力求改变空洞说教、单向灌输、流于形式的做法,努力创造宽松愉快的环境,激发学生内部趋善。如连元电视台“养成教育”栏目,内容涉及国旗下讲话、历史上的今天、连元视点、知心姐姐信箱等,学生在这里学知识、长见闻。在教育教学中运用灵活多样、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我们还把养成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我们从本校学生实际出发,编撰了一套《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读本,给学生营造了宽松、和谐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养成教育的内容、方法都服从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在选择养成教育的内容时注意与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相匹配,然后再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进行教育。我们认为,只有学生的个性心理健康了,才能够有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
二、突出一个“细”字——训练养成,加深道德实践体验
养成教育包括社会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决定了养成教育工作的多样性、复杂性和长期性,也决定了德育工作必须注重阶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我校本着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贴近实际和注重实效的原则开展德育工作。大处着眼就是对各年级学生应达到什么标准有一个十分明确的要求。小处着手就是从平时抓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我们把养成教育分解成四类:即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学习习惯的养成、生活习惯的养成和劳动习惯的养成。我们注意将文明礼貌教育与社会公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观看有关教育录像,结合有关节日等,努力使学生做到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对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我们注重从课堂常规入手,要求学生课前做好“三准备”,即思想上准备、情绪上准备、文具上准备;课堂做到“三勤”,即勤动脑、勤动口、勤动手;课后做到“三认真”,即认真复习、预习、作业。要求学生在纪律方面做到“三个一样”,即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课内与课外一个样,校内与校外一个样。
三、紧抓一个“行”字——活动促进,创设多元德育情境
我校的养成教育在“践行”上下功夫,贴近实际、注重实效,结合时代要求、社会环境和学生实际,扎扎实实工作,实实在在落实各项措施。我们以“爱家乡,爱学校”为主题,开展了演讲比赛;以“养成习惯,收获命运”为主题开展了争创行为规范示范班活动;以“创造、合作、发展”为主题连续举办了二十一届“群星争辉艺术节”,开展了争创艺术教育特色班活动;以“诚信,是人的第二生命”“飘扬的红领巾”“师恩难忘”“告别母校”“珍爱生命,遵守交规”等为主题,开展了中队观摩活动。
我们还利用有关纪念日与节日开展活动。学校把每年的纪念日与节日作为学生自我养成教育的良好契机,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我该做什么、怎样做。如校庆时,围绕“我爱连小”这一主题,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布置墙;有学生写的诗歌、画的图画、拍摄的校园照片。更令人感动的是,学生在校庆活动中,把发生在身边的优秀事迹拍成DV。清明节时,少先大队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给先烈扫墓,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这些活动,使学生的思想情操得到了陶冶,在社会上和家长中间引起了很大反响。
我们还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让每棵草、每株树、每堵墙都洋溢着美的气息,飘荡出美的旋律。为使棵棵花草能育人,学校栽种的植物都很有讲究,桃李园有桃树、李树,柳莲园有柳树和莲花,作为莘莘学子步入园中,会为连小教师的辛勤感动。连小的每堵墙都别具特色,有蕴含连小百年历史的界碑,有展示连小教师的风采,有学生参加艺术活动的巨幅照片,有学生成绩的展示,有学生去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国的游学风采,有学生的心灵园地——“心愿墙”,学生在充满人文氛围的校园中茁壮成长。
四、坚持一个“恒”字——力求实效,强化三个结合
叶圣陶先生说:“习惯在于教师的训练和指导。”要抓好行为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我们着眼于让学生的行为逐步由强制变为自制,从他律变为自律,从小一点一点“储蓄”文明。为此,学校以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为指向,平时经常抓,重大节日重点抓,有了问题突出抓,坚持一个“恒”字,有效强化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养成教育重在“教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不是一次教育就可以奏效的,如何把“外压”变为“内化”,使我们的教育真正转化为学生自觉的行为,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为了培养学生的恒心,我们采用了“量化管理”的方式。量化管理就是充分利用“外压”,使学生从不自觉到自觉,最终变“外压”为“内化”,让学生做到自我管理。我们在已制订的养成教育目标基础上,探讨并研究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学校评价指标》《家庭评价指标》。在评价环节上,我们从重视评定结果转化为同时重视评定过程,将评价真正成为教育学生的过程。从重视班主任评定转变为同时重视学生本人评定、小组评定、家长评定;从静态的评定转变为动态的评定。在时间安排上,我们确定低年级学生每周评定一次,中年级学生半月评定一次,高年级学生每月评定一次;期中、期末要求各年级总评一次。评价全过程由学生、教师、家长参与,采用自评、互评及家长和教师、学生个体与群体立体交叉联评的方法,使“目标”具体化、操作化、行为化,并具有可行性和可测性。
一、强调一个“学”字——规范引路,促进道德认知到位
我们要求教师在备课中强化学科知识与德育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之中接受良好的教育,进而培育文明健康的品格。学校尤其要抓好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根据学生在校内外的思想品德动向(信息反馈)有针对性地组织课堂教学,促使学生在道德认识方面“充分到位”,以形成学生品德行为养成的“温床”。我们经常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小学生守则》,并利用各类主题活动、知识竞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加深理解领会,促进学生道德认知到位。
我们在抓学生养成教育中力求改变空洞说教、单向灌输、流于形式的做法,努力创造宽松愉快的环境,激发学生内部趋善。如连元电视台“养成教育”栏目,内容涉及国旗下讲话、历史上的今天、连元视点、知心姐姐信箱等,学生在这里学知识、长见闻。在教育教学中运用灵活多样、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我们还把养成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我们从本校学生实际出发,编撰了一套《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读本,给学生营造了宽松、和谐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养成教育的内容、方法都服从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在选择养成教育的内容时注意与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相匹配,然后再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进行教育。我们认为,只有学生的个性心理健康了,才能够有良好的品德与行为习惯。
二、突出一个“细”字——训练养成,加深道德实践体验
养成教育包括社会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就决定了养成教育工作的多样性、复杂性和长期性,也决定了德育工作必须注重阶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我校本着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贴近实际和注重实效的原则开展德育工作。大处着眼就是对各年级学生应达到什么标准有一个十分明确的要求。小处着手就是从平时抓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我们把养成教育分解成四类:即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学习习惯的养成、生活习惯的养成和劳动习惯的养成。我们注意将文明礼貌教育与社会公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观看有关教育录像,结合有关节日等,努力使学生做到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关心献给他人、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对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我们注重从课堂常规入手,要求学生课前做好“三准备”,即思想上准备、情绪上准备、文具上准备;课堂做到“三勤”,即勤动脑、勤动口、勤动手;课后做到“三认真”,即认真复习、预习、作业。要求学生在纪律方面做到“三个一样”,即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课内与课外一个样,校内与校外一个样。
三、紧抓一个“行”字——活动促进,创设多元德育情境
我校的养成教育在“践行”上下功夫,贴近实际、注重实效,结合时代要求、社会环境和学生实际,扎扎实实工作,实实在在落实各项措施。我们以“爱家乡,爱学校”为主题,开展了演讲比赛;以“养成习惯,收获命运”为主题开展了争创行为规范示范班活动;以“创造、合作、发展”为主题连续举办了二十一届“群星争辉艺术节”,开展了争创艺术教育特色班活动;以“诚信,是人的第二生命”“飘扬的红领巾”“师恩难忘”“告别母校”“珍爱生命,遵守交规”等为主题,开展了中队观摩活动。
我们还利用有关纪念日与节日开展活动。学校把每年的纪念日与节日作为学生自我养成教育的良好契机,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我该做什么、怎样做。如校庆时,围绕“我爱连小”这一主题,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布置墙;有学生写的诗歌、画的图画、拍摄的校园照片。更令人感动的是,学生在校庆活动中,把发生在身边的优秀事迹拍成DV。清明节时,少先大队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给先烈扫墓,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这些活动,使学生的思想情操得到了陶冶,在社会上和家长中间引起了很大反响。
我们还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让每棵草、每株树、每堵墙都洋溢着美的气息,飘荡出美的旋律。为使棵棵花草能育人,学校栽种的植物都很有讲究,桃李园有桃树、李树,柳莲园有柳树和莲花,作为莘莘学子步入园中,会为连小教师的辛勤感动。连小的每堵墙都别具特色,有蕴含连小百年历史的界碑,有展示连小教师的风采,有学生参加艺术活动的巨幅照片,有学生成绩的展示,有学生去新加坡、韩国、日本等国的游学风采,有学生的心灵园地——“心愿墙”,学生在充满人文氛围的校园中茁壮成长。
四、坚持一个“恒”字——力求实效,强化三个结合
叶圣陶先生说:“习惯在于教师的训练和指导。”要抓好行为训练,必须持之以恒,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我们着眼于让学生的行为逐步由强制变为自制,从他律变为自律,从小一点一点“储蓄”文明。为此,学校以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为指向,平时经常抓,重大节日重点抓,有了问题突出抓,坚持一个“恒”字,有效强化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养成教育重在“教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不是一次教育就可以奏效的,如何把“外压”变为“内化”,使我们的教育真正转化为学生自觉的行为,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为了培养学生的恒心,我们采用了“量化管理”的方式。量化管理就是充分利用“外压”,使学生从不自觉到自觉,最终变“外压”为“内化”,让学生做到自我管理。我们在已制订的养成教育目标基础上,探讨并研究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学校评价指标》《家庭评价指标》。在评价环节上,我们从重视评定结果转化为同时重视评定过程,将评价真正成为教育学生的过程。从重视班主任评定转变为同时重视学生本人评定、小组评定、家长评定;从静态的评定转变为动态的评定。在时间安排上,我们确定低年级学生每周评定一次,中年级学生半月评定一次,高年级学生每月评定一次;期中、期末要求各年级总评一次。评价全过程由学生、教师、家长参与,采用自评、互评及家长和教师、学生个体与群体立体交叉联评的方法,使“目标”具体化、操作化、行为化,并具有可行性和可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