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早听说西部雏鹰助学会,他们是专门关注偏远山区的孩子,以为是西部省份的助学组织呢?原来他们就在我们身边——深圳龙岗,她的正规称谓叫广东雏鹰助学促进会。目前,已助学全国的贫困生超过两万人。前不久,记者走进近广东雏鹰助学促进会,通过会长周天华的介绍,认识了广东雏鹰助学促进会资深志愿者、理事、副秘书长陈墨鸿。
广东省雏鹰助学促进会,由一群爱心人士发起组建,于2005年开始公益行动以来,陈墨鸿是较早一批加入该会的志愿者。在助学路上,陈墨鸿在周天华会长带领下,与一群志愿者默默行走着。她与许多理事一样,不仅仅不拿工资还时常自己掏腰包。经历了这个助学组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
因为善,与助学结缘
10年来,雏鹰助学志愿者已遍布全国各地,从西南的云贵川到西北大漠,从粤北韶关到罗浮山下,都有雏鹰助学会的身影,越是贫困山区广东省雏鹰助学的影响越大。陈墨鸿讲起自己第一次从怀疑到加入助学会的经历印象是那么深刻。
那是2006年2月在深圳一家手袋厂工作的她,收到一批订单询价,是西部雏鹰助学义工联盟准备订制一批书包,工厂是姐姐开的,陈墨鸿负责业务,引发了她们的好奇心,在东北平原长大的她对山区没有什么概念,最终捐赠了几百个背包的她希望有机会参与一下。从此,只要有时间她就会向认识的雏鹰助学会朋友了解助学的故事,志愿者朋友一次次故事的分享,让她动了心,朋友述说的贫困家庭是真的吗?她有些好奇,想去看一看。终于在2006年3月,她报名参加了到江西宁都的捐赠活动。当她看到寒风中当地上学的孩子穿着凉鞋时,不是一个孩子,而是许多这样的孩子,隆冬时节一个个穿凉鞋学生身影的漂过,她感到从没有过的难受!
她知道山区苦,不知道那么苦?以前全是在电影中看到,那次亲身体验。令陈墨鸿终身难忘。要知道她去的地方距离当地的县城只有一二十里,更远的山乡可想而知了。回来后,陈墨鸿正式加入了当时的西部雏鹰助学会。她在自己助学的同时。经常在朋友中讲有关助学的故事,在她的感染下,姐姐陈影虹和好朋友王静亚,都成了雏鹰助学会的骨干,她们不仅出钱出力,身体力行参加走访。去年“五一”王静亚带着儿子参加到云南永宁的助学活动,回来后王静亚的儿子也成了助学会的义务宣传员,带进来好几个家庭参与助学活动呢!
从2006年至今陈墨鸿先后参与贵州湄潭、湖南吉首、陜西紫阳、贵州从江、广西马山及百色、贵州平塘及望謨、云南永平等地的访贫助困活动上百次,每一次从联络当地教育部门和学校,从组织走访人员分工,协调和谋划陈墨鸿总是把每一个细节想得细致入微,方案反复完善,她心目中助学的事马虎不得,一定做好做实,如今的她带头资助着十多个贫困学生。
帮助别人,幸福自己
幸福的理解在于你与周遭环境的对比。陈墨鸿对这句话有着深刻地理解也是缘于助学。 2006年“五一”,助学会去贵州走访,当时她一个学生家,那房子根本不叫房子,四处漏风,房顶好像摇摇欲坠,房子只剩两面墙,另外两面用泥巴和树棍撑着,门口绳子上凉晒的衣服明显带着一道道补丁,掀开锅只见几个中午吃剩下的红薯,锅台边只有一堆红薯,小小的,挤成一堆,像小老鼠,锅台上的饮具没有一件像样的。那一刻,让长期处于都市的她对幸福有了新的理解——原来自己身在福中不知福啊!电视中经常看到的画面没有让陈墨鸿记住,那次走访让陈墨鸿记住了一个词——惜福。
从此,陈墨鸿更加珍惜工作的机会,更加珍惜与家人和朋友在一起的机会。回到深圳她不仅自己资助了几个贫困家庭的学生,还介绍朋友们 资助了几个贫困家庭的孩子。
陈墨鸿说:“做好事,可能是越做越上瘾,这些年别人都说我,你走访山区孩子一定很辛苦,我没有那种感觉,我感觉不是帮助那些孩子,而是感谢那些孩子,是他们让我看到了自己内心的幸福。尤其是在物欲横流的大城市生活,心理都很浮躁,这些年做公益,最大的收获是满足感,看似一次次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其实是一次次提升自己的机会,让自己更加强大,更加自信地面对生活的挫折和困难,每参加一次活动都是一次心灵洗涤,从城市到大山是不一样的旅程,也是不一样的人生。所以她把自己的网名改为‘浪迹天涯’,意思走便天涯海角在帮助他人的同时,增加人生阅历。”
行走在助学的路上
助学路上,陈墨鸿有收获也有遗憾,作为学会负责受助学生反馈工作的她,时常由于工作量大,跨时又长,有些受助学校负责反馈的老师因为兼职,对反馈不重视,需要她和工作人员反复的沟通。特别是因为交通或通信的影响,造成沟通不到位等问题,致使个别孩子无法及时得到资助,有时资助人打出去的款项因名字不对被退回影响助学。她不无遗憾地说:“真不希望因为某个人的工作而影响到受助的孩子,毕竟孩子们是无辜的!”
以前她们资助的重点是解决适龄孩子学费问题(小学和初中),国家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后,她们重点在资助山区孩子的食宿问题。“也许我们没有办法期待他们都能走出大山, 都能考上高中或是大学, 但是至少我们可以尽可能帮助这些孩子晚一些走出校门,更希望这些孩子们能有一技之长,用自己的一技之长改变生存环境” 。针对少数人能上高中、大学的实际,陈墨鸿和她的团队正在联系大城市的一些中专大专院校,因为这些学校可以进行免费技能培训,如何让更多大山中孩子走出大山?陈墨鸿和她的队友们在思考着、在行动上着,紧紧围绕国家教育政策的变化改变着助学的思路和方式,如何让受助对象有尊严地接受资助,“借助工程”就是这样产生的。
所谓的“借助工程”是西部雏鹰在全国率先推出的一种新型助学理念,打破传统帮助学生上学定位于“捐助”的说法,将其重新定位为“借助”。所谓“借助”,是指资助人把钱“借”给有需要的困难学生,助其完成某个阶段的学业,而学生成年进入社会工作后无需把钱还给资助人,而是在有能力的时候把钱再“借”给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爱心接力。目前,促进会的“借助工程”已经陆续在粤北、粤西、粤东等地区开展,通过对贫困学生家庭走访,帮助更多的“小雏鹰”展翅飞翔。
谈起广东雏鹰助学促进会开展的项目,陈墨鸿如数家珍,哪些方面做得不错,哪些些方面需要完善,她一口气讲了“十个项目”:“借助工程1+1计划”、“爱在远山课外辅导”、“乡村快乐体育运动”、“慈善管家项目托管”、“夏令营励志计划”、“村小奖学金计划”、“譍爱同行关爱行动”、“特困学生救助计划”、“大病学生救助计划”、“山区儿童阅读计划”。这一个个项目成功的背后,有一群像陈墨鸿这样默默付出的人。S
广东省雏鹰助学促进会,由一群爱心人士发起组建,于2005年开始公益行动以来,陈墨鸿是较早一批加入该会的志愿者。在助学路上,陈墨鸿在周天华会长带领下,与一群志愿者默默行走着。她与许多理事一样,不仅仅不拿工资还时常自己掏腰包。经历了这个助学组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
因为善,与助学结缘
10年来,雏鹰助学志愿者已遍布全国各地,从西南的云贵川到西北大漠,从粤北韶关到罗浮山下,都有雏鹰助学会的身影,越是贫困山区广东省雏鹰助学的影响越大。陈墨鸿讲起自己第一次从怀疑到加入助学会的经历印象是那么深刻。
那是2006年2月在深圳一家手袋厂工作的她,收到一批订单询价,是西部雏鹰助学义工联盟准备订制一批书包,工厂是姐姐开的,陈墨鸿负责业务,引发了她们的好奇心,在东北平原长大的她对山区没有什么概念,最终捐赠了几百个背包的她希望有机会参与一下。从此,只要有时间她就会向认识的雏鹰助学会朋友了解助学的故事,志愿者朋友一次次故事的分享,让她动了心,朋友述说的贫困家庭是真的吗?她有些好奇,想去看一看。终于在2006年3月,她报名参加了到江西宁都的捐赠活动。当她看到寒风中当地上学的孩子穿着凉鞋时,不是一个孩子,而是许多这样的孩子,隆冬时节一个个穿凉鞋学生身影的漂过,她感到从没有过的难受!
她知道山区苦,不知道那么苦?以前全是在电影中看到,那次亲身体验。令陈墨鸿终身难忘。要知道她去的地方距离当地的县城只有一二十里,更远的山乡可想而知了。回来后,陈墨鸿正式加入了当时的西部雏鹰助学会。她在自己助学的同时。经常在朋友中讲有关助学的故事,在她的感染下,姐姐陈影虹和好朋友王静亚,都成了雏鹰助学会的骨干,她们不仅出钱出力,身体力行参加走访。去年“五一”王静亚带着儿子参加到云南永宁的助学活动,回来后王静亚的儿子也成了助学会的义务宣传员,带进来好几个家庭参与助学活动呢!
从2006年至今陈墨鸿先后参与贵州湄潭、湖南吉首、陜西紫阳、贵州从江、广西马山及百色、贵州平塘及望謨、云南永平等地的访贫助困活动上百次,每一次从联络当地教育部门和学校,从组织走访人员分工,协调和谋划陈墨鸿总是把每一个细节想得细致入微,方案反复完善,她心目中助学的事马虎不得,一定做好做实,如今的她带头资助着十多个贫困学生。
帮助别人,幸福自己
幸福的理解在于你与周遭环境的对比。陈墨鸿对这句话有着深刻地理解也是缘于助学。 2006年“五一”,助学会去贵州走访,当时她一个学生家,那房子根本不叫房子,四处漏风,房顶好像摇摇欲坠,房子只剩两面墙,另外两面用泥巴和树棍撑着,门口绳子上凉晒的衣服明显带着一道道补丁,掀开锅只见几个中午吃剩下的红薯,锅台边只有一堆红薯,小小的,挤成一堆,像小老鼠,锅台上的饮具没有一件像样的。那一刻,让长期处于都市的她对幸福有了新的理解——原来自己身在福中不知福啊!电视中经常看到的画面没有让陈墨鸿记住,那次走访让陈墨鸿记住了一个词——惜福。
从此,陈墨鸿更加珍惜工作的机会,更加珍惜与家人和朋友在一起的机会。回到深圳她不仅自己资助了几个贫困家庭的学生,还介绍朋友们 资助了几个贫困家庭的孩子。
陈墨鸿说:“做好事,可能是越做越上瘾,这些年别人都说我,你走访山区孩子一定很辛苦,我没有那种感觉,我感觉不是帮助那些孩子,而是感谢那些孩子,是他们让我看到了自己内心的幸福。尤其是在物欲横流的大城市生活,心理都很浮躁,这些年做公益,最大的收获是满足感,看似一次次帮助贫困地区的孩子,其实是一次次提升自己的机会,让自己更加强大,更加自信地面对生活的挫折和困难,每参加一次活动都是一次心灵洗涤,从城市到大山是不一样的旅程,也是不一样的人生。所以她把自己的网名改为‘浪迹天涯’,意思走便天涯海角在帮助他人的同时,增加人生阅历。”
行走在助学的路上
助学路上,陈墨鸿有收获也有遗憾,作为学会负责受助学生反馈工作的她,时常由于工作量大,跨时又长,有些受助学校负责反馈的老师因为兼职,对反馈不重视,需要她和工作人员反复的沟通。特别是因为交通或通信的影响,造成沟通不到位等问题,致使个别孩子无法及时得到资助,有时资助人打出去的款项因名字不对被退回影响助学。她不无遗憾地说:“真不希望因为某个人的工作而影响到受助的孩子,毕竟孩子们是无辜的!”
以前她们资助的重点是解决适龄孩子学费问题(小学和初中),国家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后,她们重点在资助山区孩子的食宿问题。“也许我们没有办法期待他们都能走出大山, 都能考上高中或是大学, 但是至少我们可以尽可能帮助这些孩子晚一些走出校门,更希望这些孩子们能有一技之长,用自己的一技之长改变生存环境” 。针对少数人能上高中、大学的实际,陈墨鸿和她的团队正在联系大城市的一些中专大专院校,因为这些学校可以进行免费技能培训,如何让更多大山中孩子走出大山?陈墨鸿和她的队友们在思考着、在行动上着,紧紧围绕国家教育政策的变化改变着助学的思路和方式,如何让受助对象有尊严地接受资助,“借助工程”就是这样产生的。
所谓的“借助工程”是西部雏鹰在全国率先推出的一种新型助学理念,打破传统帮助学生上学定位于“捐助”的说法,将其重新定位为“借助”。所谓“借助”,是指资助人把钱“借”给有需要的困难学生,助其完成某个阶段的学业,而学生成年进入社会工作后无需把钱还给资助人,而是在有能力的时候把钱再“借”给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爱心接力。目前,促进会的“借助工程”已经陆续在粤北、粤西、粤东等地区开展,通过对贫困学生家庭走访,帮助更多的“小雏鹰”展翅飞翔。
谈起广东雏鹰助学促进会开展的项目,陈墨鸿如数家珍,哪些方面做得不错,哪些些方面需要完善,她一口气讲了“十个项目”:“借助工程1+1计划”、“爱在远山课外辅导”、“乡村快乐体育运动”、“慈善管家项目托管”、“夏令营励志计划”、“村小奖学金计划”、“譍爱同行关爱行动”、“特困学生救助计划”、“大病学生救助计划”、“山区儿童阅读计划”。这一个个项目成功的背后,有一群像陈墨鸿这样默默付出的人。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