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丛立先教授的《带刀飞行的困惑》先是被书名吸引的。带刀飞行,真是一个让人产生无尽联想的浪漫意象,能带刀飞行的不是侠客就是圣斗士,他们怎么还有困惑?翻开书,第一篇即是同题文章。原来,这种困惑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面对的困惑。所谓带刀飞行,其实是在探讨民航对于乘客随身携带刀具的安检标准问题。
然而,读了这篇文章,我并没有被题目戏弄的感觉。因为作者在这篇文章乃至整本书中所讲的种种困惑,的的确确是我们每一位公民都可能面对的。我虽没有带刀飞行的困惑,但却多次被带充电宝飞行所困惑;我没有遇到作者所说搬家带菜刀的困惑,但卻在带着父母到首都旅游的时候因包内放着刚刚购买的张小泉剪子而滞留在两个安检通道之间——前面不让进,后面不让出。此外,书中提到的身份证查验、快递进校园、闯黄灯、接孩子、抢“苹果 ”、银行监控录像、互联网管控、食品药品安全,等等,都是我们身边的法律问题。
《带刀飞行的困惑》副标题为“当代中国法治观察笔记”,共分为四编:第一编《“最后一公里”的困境与出路》,说的是作为普通公民对于一些法治现象的感受;第二编《法官和律师应是平等博弈关系》,点评了公检法等政法机关在法治建设中的一些得失;第三编《网络谣言治理的刑法尺度》,分析了当下热点的网络相关问题;第四编《大学教授眼中的立法与法治》,则对一些法治问题给出了学理化的意见和建议。每一编都由若干随笔和时评类小文章组成,再现当代中国的大量生活场景,以小细节为发端,对日常见闻进行法律观察,一事一议,管窥一个法治的大时代。
曾经,我们的老百姓是远离法律的。中国古代社会重刑法轻民法,民事纠纷多通过儒家礼文化解决,所谓“作奸犯科”之类的才会和法律扯上关系,通常称为“吃官司”。所以,老百姓对刑律之事唯恐避之不及。因循这样的文化传统,直到今天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人觉得法律离自己很远。然而,在现代法治社会,我们每个人每一天都离不开法律。熟悉身边的法律,才能更好地生活;同时,社会法治建设离不开每个人的参与,大家把自己的感受反馈给执法者、立法者,法治才能沿着健康的轨道向前发展。诚如丛立先教授所言:“法治必须成为整个社会的实在信仰并能够被有效执行。”因此,如《带刀飞行的困惑》此类书,对于公民法治的启蒙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作者既以普通公民的身份体验社会法治建设的进程,又以学者的视角对生活中的法治现象进行反思、剖析和深入浅出的阐释,用大众化的语言和巧妙的叙事艺术,把抽象的法律具体化为自己的生活经验,让法律可知可感,进而达到传播法治理念的效果。对于立法者和执法者来说,作者的言论决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声音,而是民众对于法治建设的一种集中反馈,如《探求化解社会矛盾的司法路径》《消除刑讯逼供的“术”与“道”》,等等,对进一步完善立法、科学执法都具有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同时也应由是而知,法律从法条到司法实践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影响法治社会前进的步伐。法治社会建设具体到我们的工作中,就是让每一位公民都不再有带刀飞行的困惑。
然而,读了这篇文章,我并没有被题目戏弄的感觉。因为作者在这篇文章乃至整本书中所讲的种种困惑,的的确确是我们每一位公民都可能面对的。我虽没有带刀飞行的困惑,但却多次被带充电宝飞行所困惑;我没有遇到作者所说搬家带菜刀的困惑,但卻在带着父母到首都旅游的时候因包内放着刚刚购买的张小泉剪子而滞留在两个安检通道之间——前面不让进,后面不让出。此外,书中提到的身份证查验、快递进校园、闯黄灯、接孩子、抢“苹果 ”、银行监控录像、互联网管控、食品药品安全,等等,都是我们身边的法律问题。
《带刀飞行的困惑》副标题为“当代中国法治观察笔记”,共分为四编:第一编《“最后一公里”的困境与出路》,说的是作为普通公民对于一些法治现象的感受;第二编《法官和律师应是平等博弈关系》,点评了公检法等政法机关在法治建设中的一些得失;第三编《网络谣言治理的刑法尺度》,分析了当下热点的网络相关问题;第四编《大学教授眼中的立法与法治》,则对一些法治问题给出了学理化的意见和建议。每一编都由若干随笔和时评类小文章组成,再现当代中国的大量生活场景,以小细节为发端,对日常见闻进行法律观察,一事一议,管窥一个法治的大时代。
曾经,我们的老百姓是远离法律的。中国古代社会重刑法轻民法,民事纠纷多通过儒家礼文化解决,所谓“作奸犯科”之类的才会和法律扯上关系,通常称为“吃官司”。所以,老百姓对刑律之事唯恐避之不及。因循这样的文化传统,直到今天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人觉得法律离自己很远。然而,在现代法治社会,我们每个人每一天都离不开法律。熟悉身边的法律,才能更好地生活;同时,社会法治建设离不开每个人的参与,大家把自己的感受反馈给执法者、立法者,法治才能沿着健康的轨道向前发展。诚如丛立先教授所言:“法治必须成为整个社会的实在信仰并能够被有效执行。”因此,如《带刀飞行的困惑》此类书,对于公民法治的启蒙有着非常大的作用。
作者既以普通公民的身份体验社会法治建设的进程,又以学者的视角对生活中的法治现象进行反思、剖析和深入浅出的阐释,用大众化的语言和巧妙的叙事艺术,把抽象的法律具体化为自己的生活经验,让法律可知可感,进而达到传播法治理念的效果。对于立法者和执法者来说,作者的言论决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声音,而是民众对于法治建设的一种集中反馈,如《探求化解社会矛盾的司法路径》《消除刑讯逼供的“术”与“道”》,等等,对进一步完善立法、科学执法都具有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同时也应由是而知,法律从法条到司法实践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影响法治社会前进的步伐。法治社会建设具体到我们的工作中,就是让每一位公民都不再有带刀飞行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