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探讨了技术创新的社会环境约束,并基于社会网络嵌入理论提出了社会嵌入性风险的概念。通过对中国转基因育种项目的案例分析,研究了技术创新的社会嵌入性风险的特征,并对如何防范这种风险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技术创新;社会环境约束;社会网络;社会嵌入性风险
一、 引言
20世纪70年代以来,技术创新对经济和社会的推动作用表现的越来越明显,以计算机、软件、集成电路技术等为核心的IT产业主导了世界产业的发展,人类逐渐进入信息化时代;自199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更是通过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由工业经济时代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当前,物联网、大数据和云服务技术逐渐渗入到世界各国经济体的各行各业,改变着人们身边的每个角落。但是,技术创新并不单单是技术人员的事情。技术创新作为一种对社会起着重要影响作用的高智力活动,同时具有很强的社会属性。技术创新活动不仅会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也会受到社会环境各方面的制约,由此产生的技术创新风险也将具有强烈的社会属性,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
对于技术创新所面临的风险,早已引起诸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周寄中、薛刚(2002)的文献中将技术创新可能面临的风险归为决策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组织风险、资金风险、信息管理风险、企业文化风险、外部环境风险等八大类,分别归属于战略层、组织层和项目层三个层次。李晓峰、徐玖平(2008)则将技术创新的风险分为企业内部风险(包括管理风险、技术风险、生产风险和财务风险)和企业外部风险(政策风险和市场风险)两大类。对于这些分类,从大类上看,都是完整、没有遗漏的。但是,对于来源于企业外部环境的风险因素,一般只关注到宏观经济、政治环境、法律法规、自然环境、市场需求等变化导致的风险,却很少有人关注到技术创新的社会环境约束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嵌入性风险。实际上,这是一类非常重要而又长期被忽视的风险因素。
“嵌入(Embeddedness)”的概念是1985年由Granovetter(1985)提出的,他认为过去对经济活动的研究中,只是注重了市场需求和供给因素,关注交易成本,而忽略了市场是由社会的人所构成的,也有社会结构和关系网络,遵循着社会结构构成的秩序,因而应该从社会结构和社会网络嵌入的角度研究经济行为。后来,Ostgaard和Birley(1996)基于英国集群企业的研究,发现商业网络与社会关系网络具有交叠现象,从而证实了商业关系、创新行为的社会网络嵌入性。随后,Uzzi(1997)进一步指出,经济行为都是在社会网络和人际关系环境中发生的,是基于信任而嵌入于社会关系网络中的。在网络嵌入视角下,研发创新活动的主体都是存在于社会经济网络和关系网络中、以各种正式或者非正式的关系相互连接并相互影响。本文正是基于社会网络嵌入理论,对技术创新的基本特征和网络化范式进行重新审视,进而探讨其社会环境约束特征,提出技术创新的社会嵌入性风险这个新概念,并通过发生在当前中国市场上的典型案例对这种风险进行初步研究。
二、 技术创新的基本特征与网络化范式
1. 技术创新的内涵与基本特征。技术创新是以企业为主体的、在一定市场环境下实施的创造性活动。这种活动以企业为主体,但不局限于企业,而是由企业与其他合作企业、科研院所等研究机构等共同完成的系统性工作。根据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创新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生产并提供新的产品,或者从根本上改善产品的质量;
(2)引进新的生产方法、技术或工艺流程;
(3)为产品或服务开拓新的市场;
(4)获得一种原材料或者半成品的新供给源;
(5)实行新的企业组织方式或管理方法。
由于技术创新是在一定市场环境下的创新性的活动,因而必然受到市场需求的引导,其行为具有市场导向性。市场需求是创新理念的源动力,只有满足市场需求的研发活动,才能转化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才能通过市场的检验、获得市场的认可,也才更有可能获得各种融资渠道的资金支持。因此,市场需求既是技术创新的激励因素,也是技术创新活动的约束条件。
技术创新活动具有天然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因为技术创新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探索性的工作,其结果总是不确定的,不仅技术本身具有不确定性,新产品和服务的市场需求、生产过程等都具有不确定性,因而具有天然的风险性。由于技术创新活动本身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技术创新活动所涉及的各方面的专业技能很难被一家企业同时掌握,而且一家企业也不愿意独自承担巨大的风险,因此基于企业单位间的互补和合作就必然会产生。在同一个技术研发链或者相关技术领域的企业,就会很容易地集聚到一起,或者形成多方合作的网状结构,集聚性和网络化也就越来越成为技术创新活动的一种重要特征。
2. 技术创新的系统集成与网络化范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世界经济越来越呈现出信息化、网络化和全球化特征,企业的新产品开发、技术改进等研发活动也出现了信息化、网络化和全球化的新趋势,各种研发工作不再由单一机构独自完成,而是由多个研发能力互补、利益相关的研发机构共同实施和实现。这种技术创新的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和行为互动,使得技术创新活动也成为多个行为主体的系统集成。
在这种新的系统集成创新模式下,各企业和其他研发机构一起共建实验室或者工程技术中心、建立各种形式的技术联盟与合作,形成多方合作共赢的网状研发创新关系,即创新网络。在一个创新网络中,各研发机构可以将精力集中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而将不擅长的工作交由网络中的其他合作机构去完成,从而大大提高了研发产出效率、降低了研发成本。通过网络式的合作关系,企业专注于发挥自身的核心能力,与合作伙伴共同形成组合优势,产生资源协同效应,更易于实现技术突破。通过合作创造的价值使得研发网络的各方都能受益,而这种协同价值是任何一方单独行动无法实现的。 四、 技术创新社会嵌入性风险的防范
面对研发活动的社会嵌入性风险,我们必须建立相应的防范体系。我们首先需要认识到,研发活动具有“社会属性”,要充分意识到研发活动的社会嵌入性风险,对技术创新所带来的各种社会效应要有充分的认识,进而防范于未然。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科研单位和政府主管部门逐渐开始建立起自己的新闻发言机构、开始关注项目的社会影响并积极应对,实际上是在这方面已经有所认识。对于社会嵌入性风险的这种事先的防范,可以包括事先进行安全性检验、做好媒体沟通和普通社会公众教育,并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尤其是主动配合政府主管部门建立监督检查机制。要认识到这种监督检查机制不是在制造麻烦,而是为未来更好的发展铺平道路。
与此同时,政府监管部门应该负起相应的责任,主动了解技术发展的最新动向,与研发创新部门共同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并及时将检测结果向社会公众公开,树立政府的公信力。
在媒体宣传管理方面,应该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让普通民众能够接收到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普宣传教育,培养人们对新技术产品及其安全性的科学认识。在这方面,媒体自身也应该树立公平公正的态度,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用科学严谨的眼光审视事态的发展,客观公正地履行舆论监督职责。毕竟,社会公众不可能成为技术专家,对于一些科学概念的一知半解是正常的;但媒体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很大,如果也以一知半解的状态去引导社会公众认知,或者在陈述信息的过程中存在主观偏见,其影响将是非常巨大的。
参考文献:
1. 周寄中,薛刚.技术创新风险管理的分类与识别.科学学研究,2002,20(2):221-224.
2. 李晓峰,徐玖平.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管理研究.经济体制改革,2008,(3):72-76.
3. Granovetter M.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 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85,91(3):481-510.
4. Ostgaard A, Birley S.New Venture Growth and Personal Networks.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1996,(36):37-50.
5. Uzzi B. Social Structure and Competition in Interfirm Networks: The Paradox of Embeddedne- ss.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7,42(1): 35-6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企业研发网络优化、技术创新能力演进及其相互促动机制的研究”(项目号:71132006)。
作者简介:杨忠直(1956-),男,汉族,陕西省富平市人,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技术经济和产业经济;乔军华(1977-),男,汉族,湖北省荆州市人,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生,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科技金融。
收稿日期:2015-03-10。
关键词:技术创新;社会环境约束;社会网络;社会嵌入性风险
一、 引言
20世纪70年代以来,技术创新对经济和社会的推动作用表现的越来越明显,以计算机、软件、集成电路技术等为核心的IT产业主导了世界产业的发展,人类逐渐进入信息化时代;自199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更是通过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由工业经济时代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当前,物联网、大数据和云服务技术逐渐渗入到世界各国经济体的各行各业,改变着人们身边的每个角落。但是,技术创新并不单单是技术人员的事情。技术创新作为一种对社会起着重要影响作用的高智力活动,同时具有很强的社会属性。技术创新活动不仅会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也会受到社会环境各方面的制约,由此产生的技术创新风险也将具有强烈的社会属性,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
对于技术创新所面临的风险,早已引起诸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周寄中、薛刚(2002)的文献中将技术创新可能面临的风险归为决策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组织风险、资金风险、信息管理风险、企业文化风险、外部环境风险等八大类,分别归属于战略层、组织层和项目层三个层次。李晓峰、徐玖平(2008)则将技术创新的风险分为企业内部风险(包括管理风险、技术风险、生产风险和财务风险)和企业外部风险(政策风险和市场风险)两大类。对于这些分类,从大类上看,都是完整、没有遗漏的。但是,对于来源于企业外部环境的风险因素,一般只关注到宏观经济、政治环境、法律法规、自然环境、市场需求等变化导致的风险,却很少有人关注到技术创新的社会环境约束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嵌入性风险。实际上,这是一类非常重要而又长期被忽视的风险因素。
“嵌入(Embeddedness)”的概念是1985年由Granovetter(1985)提出的,他认为过去对经济活动的研究中,只是注重了市场需求和供给因素,关注交易成本,而忽略了市场是由社会的人所构成的,也有社会结构和关系网络,遵循着社会结构构成的秩序,因而应该从社会结构和社会网络嵌入的角度研究经济行为。后来,Ostgaard和Birley(1996)基于英国集群企业的研究,发现商业网络与社会关系网络具有交叠现象,从而证实了商业关系、创新行为的社会网络嵌入性。随后,Uzzi(1997)进一步指出,经济行为都是在社会网络和人际关系环境中发生的,是基于信任而嵌入于社会关系网络中的。在网络嵌入视角下,研发创新活动的主体都是存在于社会经济网络和关系网络中、以各种正式或者非正式的关系相互连接并相互影响。本文正是基于社会网络嵌入理论,对技术创新的基本特征和网络化范式进行重新审视,进而探讨其社会环境约束特征,提出技术创新的社会嵌入性风险这个新概念,并通过发生在当前中国市场上的典型案例对这种风险进行初步研究。
二、 技术创新的基本特征与网络化范式
1. 技术创新的内涵与基本特征。技术创新是以企业为主体的、在一定市场环境下实施的创造性活动。这种活动以企业为主体,但不局限于企业,而是由企业与其他合作企业、科研院所等研究机构等共同完成的系统性工作。根据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创新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生产并提供新的产品,或者从根本上改善产品的质量;
(2)引进新的生产方法、技术或工艺流程;
(3)为产品或服务开拓新的市场;
(4)获得一种原材料或者半成品的新供给源;
(5)实行新的企业组织方式或管理方法。
由于技术创新是在一定市场环境下的创新性的活动,因而必然受到市场需求的引导,其行为具有市场导向性。市场需求是创新理念的源动力,只有满足市场需求的研发活动,才能转化出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才能通过市场的检验、获得市场的认可,也才更有可能获得各种融资渠道的资金支持。因此,市场需求既是技术创新的激励因素,也是技术创新活动的约束条件。
技术创新活动具有天然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因为技术创新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探索性的工作,其结果总是不确定的,不仅技术本身具有不确定性,新产品和服务的市场需求、生产过程等都具有不确定性,因而具有天然的风险性。由于技术创新活动本身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技术创新活动所涉及的各方面的专业技能很难被一家企业同时掌握,而且一家企业也不愿意独自承担巨大的风险,因此基于企业单位间的互补和合作就必然会产生。在同一个技术研发链或者相关技术领域的企业,就会很容易地集聚到一起,或者形成多方合作的网状结构,集聚性和网络化也就越来越成为技术创新活动的一种重要特征。
2. 技术创新的系统集成与网络化范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世界经济越来越呈现出信息化、网络化和全球化特征,企业的新产品开发、技术改进等研发活动也出现了信息化、网络化和全球化的新趋势,各种研发工作不再由单一机构独自完成,而是由多个研发能力互补、利益相关的研发机构共同实施和实现。这种技术创新的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和行为互动,使得技术创新活动也成为多个行为主体的系统集成。
在这种新的系统集成创新模式下,各企业和其他研发机构一起共建实验室或者工程技术中心、建立各种形式的技术联盟与合作,形成多方合作共赢的网状研发创新关系,即创新网络。在一个创新网络中,各研发机构可以将精力集中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而将不擅长的工作交由网络中的其他合作机构去完成,从而大大提高了研发产出效率、降低了研发成本。通过网络式的合作关系,企业专注于发挥自身的核心能力,与合作伙伴共同形成组合优势,产生资源协同效应,更易于实现技术突破。通过合作创造的价值使得研发网络的各方都能受益,而这种协同价值是任何一方单独行动无法实现的。 四、 技术创新社会嵌入性风险的防范
面对研发活动的社会嵌入性风险,我们必须建立相应的防范体系。我们首先需要认识到,研发活动具有“社会属性”,要充分意识到研发活动的社会嵌入性风险,对技术创新所带来的各种社会效应要有充分的认识,进而防范于未然。我们可以看到,一些科研单位和政府主管部门逐渐开始建立起自己的新闻发言机构、开始关注项目的社会影响并积极应对,实际上是在这方面已经有所认识。对于社会嵌入性风险的这种事先的防范,可以包括事先进行安全性检验、做好媒体沟通和普通社会公众教育,并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尤其是主动配合政府主管部门建立监督检查机制。要认识到这种监督检查机制不是在制造麻烦,而是为未来更好的发展铺平道路。
与此同时,政府监管部门应该负起相应的责任,主动了解技术发展的最新动向,与研发创新部门共同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并及时将检测结果向社会公众公开,树立政府的公信力。
在媒体宣传管理方面,应该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让普通民众能够接收到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普宣传教育,培养人们对新技术产品及其安全性的科学认识。在这方面,媒体自身也应该树立公平公正的态度,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用科学严谨的眼光审视事态的发展,客观公正地履行舆论监督职责。毕竟,社会公众不可能成为技术专家,对于一些科学概念的一知半解是正常的;但媒体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很大,如果也以一知半解的状态去引导社会公众认知,或者在陈述信息的过程中存在主观偏见,其影响将是非常巨大的。
参考文献:
1. 周寄中,薛刚.技术创新风险管理的分类与识别.科学学研究,2002,20(2):221-224.
2. 李晓峰,徐玖平.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管理研究.经济体制改革,2008,(3):72-76.
3. Granovetter M.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 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85,91(3):481-510.
4. Ostgaard A, Birley S.New Venture Growth and Personal Networks.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1996,(36):37-50.
5. Uzzi B. Social Structure and Competition in Interfirm Networks: The Paradox of Embeddedne- ss.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97,42(1): 35-6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企业研发网络优化、技术创新能力演进及其相互促动机制的研究”(项目号:71132006)。
作者简介:杨忠直(1956-),男,汉族,陕西省富平市人,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技术经济和产业经济;乔军华(1977-),男,汉族,湖北省荆州市人,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生,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科技金融。
收稿日期:2015-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