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 发展 责任

来源 :现代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的寒假期间有幸结识了“国培”,起初并不很清楚她的真实面貌。但随着时间的步伐一步一步走进她时,却使我深深的爱上了她。她犹如一把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慢慢开启了我这扇教学智慧的大门;又如一股清泉悄悄地滋润着我干渴的心田;更是雪中送炭,让我的寒假生活不再寒冷和孤单。她是我感到无比的激动,因为我们不再是被遗忘的角落;她使我充满感激,感激她让我坐在家中就能领路名师风采;她帮我排疑解惑,使我对新课改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也使我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国培”是灯塔,给海上航行的人们指引方向。“专家讲座”版块使我受益匪浅。比如:余文森教授所讲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内容生动形象,使深奥的理论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其中有这样两句话深深的刻在我的脑海里,使我很震撼。那就是“生命化的学习,对生命的成全” ,“因为我教了学生学的更多、更快,还是更少、更慢。”我们每天在反思教学,但从未问过自己这样的话。但现在每当我看到课间休息时间大量的学生出进不同的办公室,接受各科老师的检验,他们没有喝水的时间,没有去厕所的时间,甚至在上课时都在担心下课要背的东西,这一现象时我就会想起这两句话。我想这样的敬业精神很难得,但这样的方式反而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消弱和生命的摧残。我反复的听讲座,仔细思考每一句话,和自己现在的教学进行对比,使我逐渐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有效课堂?,尽管我现在还不能完全达到有效课堂的标准和要求,但我现在已经逐渐走出了“无效和低效的课堂”。我相信只要我不断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就一定会达到目标。再如:“鲁教授视频答疑”,“答疑”顾名思义就是解答疑问,这个“疑问”不仅是个别教师的疑问,而是广大一线教师的“疑问”。更是广大农村教师长期以来的困惑。因为我一直认为新课标的实施,只适合发达地区,教学设备先进,硬件设施齐全的学校,对于我们这样一支粉笔,一个录音机的学校是无法实现新课改的。但通过鲁教授的“释疑”,使我走出了误区。并且对“情景教学”、“任务型教学”有了清晰的认识。虽然我们的条件差了些,但没有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就不一定意味着无法实施“新课改”,无法实现“有效课堂”。通过一个个教学案例使我逐渐走向一个成熟教师,懂得了如何设计不同的课型,采用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如何整合教材,读懂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通过学习使我正在克服“无效和低效课堂”,创造出“有效和高效的课堂”,我想只要我们不断探索,终有一天会从“有效教学”走向“优质教学”。
  “国培”又是一座桥梁,沟通你和我。“博客天地”、“班级论坛”,又使我结识了许多朋友,虽然我们彼此未曾谋面,但我们通过“国培”提供的平台进行交流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互相分享彼此的智慧、探讨教法、欣赏博文、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温总理的讲话”使广大农村教师倍受鼓舞,同时也感到作为一名基层教师所肩负的历史责任。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农民不解放、农民不翻身,中国永世不得翻身。”那么在当代要想提高全民素质,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不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就不可能提高全民素质,也不可能由“人口大国”转向“人才大国”。科技、教育、和人才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和根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核心是人才,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办好农村教育,尤其是贫困地区的教育,为人民提供更加多样、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并且又一次郑重强调今年教育经费的投入,要占到国民生产总值的4%。这一承诺让我们看到了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尤其是农村教育。近几年“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使广大农民的孩子再也不会因为“贫困”而失学,但又有一个新的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目前多数失学儿童不是因为“贫困”,而是受到一些如:“读书无用”、“大学生没工作”、“初中生当老板”等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而放弃学业。国家富裕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一部分农民的思想意识并没有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提高。所以我们广大农村教师又多了一项任务:那就是唤醒部分农民,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指出:GTP的增长很重要,但全民素质的提高更重要,教育要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可见加快我国教育的发展,已经迫在眉睫。教育要想造就一大批高素质人才、创新性人才,从“人口大国”转向“人口强国”,我们教师是关键。作为新时代的教师,首先,我们应该像陶行知老先生那样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其次,我们要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精神。再有就是要用心来做教育,陶老先生说的好:“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过程,只有从心里发出的爱,才能到达心灵的深处“,我们要使自己成为农民孩子的“保姆”、农民的“朋友”、学生的“导师”,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奉献一生。
其他文献
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突出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英语教师,要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把学生看成能动的主体,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育人为本,促进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1.教学中学生为主体的重要性   学生的主体作用,简单地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
期刊
【摘要】现代文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通过现代文阅读教学,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呢?笔者围绕“阅读与鉴赏”和“表达与交流”这两个中学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和内容,探究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的一般策略,试图通过“诵读课文,选词造段”、“交流选词,欣赏语段”、“多重对话,赏析文本”、“尝试表
期刊
【摘要】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良好的课堂教学情景不仅使教学变得非常有趣,更重要的是能够很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求知欲它与实际的语言交际的情景——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语境结合起来构成学生学习、运用外语的外部条件。   【关键词】英语课堂;情景教学;听读写测试  如何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是当前广大师生所关心的问题。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一些看法。  1.排除影响听力理解的障碍  1.1语言障碍  1.1.1
期刊
【摘要】把电教手段引入语文教学,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创设“情景课堂”教学模式即为一种行之有效的重要的方式。这样既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同时又能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进而达到一种特殊的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创设“音乐情景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利用多媒体创设“声像情景课堂”教学模式,激发情趣,突破重难点。利用多媒体创设“表演情景课堂”教学
期刊
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所以我们应该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认真钻研教学理论上动些脑筋。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其很难接受枯燥乏味的知识灌输,要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做到根据儿童自身的特点,使学生能快乐学习。低年级学生的兴趣以自发为主,这就决定了它的不稳定性。在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的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专心致志的去认识事物和现象。因此,在数学
期刊
【摘要】通过国培学习,我开阔了视野,丰富了教学的经验,受到了启发。里面的学习课程都是在语文教学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尤其是在写作这一块,我感受最深的是里面讲到的作文修改。这是我迫切需要了解的内容。于是我深入钻研有关修改的知识,并在论坛上和学员们讨论。并且把课程中作文修改的相关知识摘录下来。除此之外,我感受较深的还有《初中文言文教学与设计》和《初中语文语言知识教学策略》这两门课程的学习。通过学习,及时把
期刊
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效率是每个教师孜孜不倦并不懈追求的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殷切期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更是每个教师肩上的一副重担,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作为数学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应该要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乐学。那么,如
期刊
语文,语言文学,读一读,美若桑竹;品一品,爽如甘泉。灵动的语文教学是清流、是乳汁,是历史、是传统、是文化、是哲学、是生 活。这仅仅只有四十分钟的课堂——它就是人生百态的缩影,它就是历史的翻本,它就是创新的起源地……是呀,如果是一堂活的语文课,就像一首跃动的音符,一件流光溢彩的艺术品。它给人的更高魅力是丰富的情感,有丰富的情感才可以在深入理解的接触上赋予文本以丰富的色彩,恰切的分量,才能在调动学生灵
期刊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是篇“大文章”,也可以说是当前教育界瞩目的热门课题。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的受教育地位转变到主动的求知地位上来,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教、学、做”合一,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地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1.更新理念,转变角色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有责任感和神圣感,打破“师道尊严”的圣框。学生是否发挥学
期刊
曾经看到过这样的新闻:2008年3月3日上午9时39分,义乌市城西工业区蓝天学校一名五年级学生站在三楼栏杆外想要跳楼!据了解,该男孩是因作业未完成,受了老师批评,一气之下想到要跳楼的。消防员到达现场后,急忙铺设救生气垫,并对该男孩做思想工作。但小男孩大喊“不愿意听”,并说老师不应该批评他。还没打开完气垫之际,小男孩纵身一跃,从三楼跳了下去,还没等在场的人反应过来,小男孩已经坠落在地,所幸之前老师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