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的思想武器,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前提。弄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对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继续谱写中国发展进步的辉煌篇章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的思想武器,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前提。弄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对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继续谱写中国发展进步的辉煌篇章具有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来看,马克思本人生前并没有对马克思主义下过定义,恩格斯也只是强调马克思这一生有过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一词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学说的总称谓,马克思在世时就已经出现,在19世纪70年代末法国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中就曾广泛使用,但内容和观点受到严重歪曲,马克思多次针对这种歪曲指出,“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1]恩格斯在19世纪80年代初开始使用“马克思主义”一词,并于1886年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作了说明:“马克思比我们一切人都站得高些,看得远些,观察得多些和快些。马克思是天才,我们至多是能手。没有马克思,我们的理论远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所以,这个理论用他的名字命名是理所当然的。”[2]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目前学界主要有三种观点。狭义论认为,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一般也称为原初马克思主义。中义论认为,一般指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即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经列宁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而广义论认为,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还包括后人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又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过程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3]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伊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工人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曾经历了一个由少数人到多数人、由不深刻到深刻、由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第一,党的早期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与思考。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恽代英、张太雷、陈独秀等曾经提出过要研究怎样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去的思想。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为了反对“左”倾和右倾主义、反对教条主义和盲目崇拜共产国际、苏联的经验,毛泽东通过深入分析和思考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于1938年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标志着我们党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从感性升华到了理性,实现了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之间关系认识过程的一次飞跃。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全党共识。经过延安整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的共识。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历史和经验都证明,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作用,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在1961年1月,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再次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跟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统一,一个普遍一个具体,两个东西的统一就叫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加“中国化”,即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很好地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指导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要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加以马克思主义的提炼和升华。其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是一个学术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因此,超越争执,建构“共识”,对于我们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显得十分紧迫。目前,学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逐渐形成共识,它既是指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又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化或时代化。
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1.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提出过程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概念,其出现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晚。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体现着一种递进和转折,即从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实际、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递进到把马克思主义转变成为中国式的共产主义理论的过程。一般认为,最早出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是朱德在1942年7月1日《纪念党的二十一周年》文章中说“今天我们党已经积累下了丰富的斗争经验,正确的掌握了马列主义的理论,并且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创造了指导中国革命的中国化的马列主义的理论。”在中共领导高层中,王稼祥是第一个正式提出毛泽东思想概念的。但他在1943年7月5日《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纪念共产党二十二周年与抗战六周年》中解释“毛泽东思想”时用的是“中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而未用“中国化”概念。陈伯达在1943年7月21日发表的《评〈中国之命运〉》一文中使用了“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提法。而刘少奇1945年5月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论述毛泽东思想时,则是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两个概念相混用,未加区分。 2.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列宁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4]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而形成的带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全新的科学理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结果,是具体化、民族化的马克思主义。事实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成功的,成功的标志在于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形成并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后,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革命事业,实现了20世纪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也进一步得到了丰富和发展,而且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它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取得胜利和遭受挫折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一成果是指导当今中国攻克改革难关、实现社会转型和继续发展的重要理论,也推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执政风格与执政特点,给人以新的期待,给人以新的希望,给人以新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90,560.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97.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37.
[4]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9.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的思想武器,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和前提。弄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内涵,对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继续谱写中国发展进步的辉煌篇章具有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来看,马克思本人生前并没有对马克思主义下过定义,恩格斯也只是强调马克思这一生有过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一词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学说的总称谓,马克思在世时就已经出现,在19世纪70年代末法国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中就曾广泛使用,但内容和观点受到严重歪曲,马克思多次针对这种歪曲指出,“我只知道我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1]恩格斯在19世纪80年代初开始使用“马克思主义”一词,并于1886年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作了说明:“马克思比我们一切人都站得高些,看得远些,观察得多些和快些。马克思是天才,我们至多是能手。没有马克思,我们的理论远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所以,这个理论用他的名字命名是理所当然的。”[2]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目前学界主要有三种观点。狭义论认为,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一般也称为原初马克思主义。中义论认为,一般指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即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经列宁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而广义论认为,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还包括后人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又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过程
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3]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伊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工人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曾经历了一个由少数人到多数人、由不深刻到深刻、由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第一,党的早期领导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与思考。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恽代英、张太雷、陈独秀等曾经提出过要研究怎样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去的思想。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为了反对“左”倾和右倾主义、反对教条主义和盲目崇拜共产国际、苏联的经验,毛泽东通过深入分析和思考中国革命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于1938年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标志着我们党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从感性升华到了理性,实现了关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之间关系认识过程的一次飞跃。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为全党共识。经过延安整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的共识。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历史和经验都证明,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作用,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在1961年1月,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再次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所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跟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统一,一个普遍一个具体,两个东西的统一就叫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加“中国化”,即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很好地结合起来,一方面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指导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要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加以马克思主义的提炼和升华。其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是一个学术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因此,超越争执,建构“共识”,对于我们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显得十分紧迫。目前,学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逐渐形成共识,它既是指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又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化或时代化。
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1.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提出过程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概念,其出现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晚。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体现着一种递进和转折,即从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实际、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递进到把马克思主义转变成为中国式的共产主义理论的过程。一般认为,最早出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一概念是朱德在1942年7月1日《纪念党的二十一周年》文章中说“今天我们党已经积累下了丰富的斗争经验,正确的掌握了马列主义的理论,并且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创造了指导中国革命的中国化的马列主义的理论。”在中共领导高层中,王稼祥是第一个正式提出毛泽东思想概念的。但他在1943年7月5日《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纪念共产党二十二周年与抗战六周年》中解释“毛泽东思想”时用的是“中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而未用“中国化”概念。陈伯达在1943年7月21日发表的《评〈中国之命运〉》一文中使用了“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提法。而刘少奇1945年5月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论述毛泽东思想时,则是将“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两个概念相混用,未加区分。 2.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列宁指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4]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而形成的带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全新的科学理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结果,是具体化、民族化的马克思主义。事实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成功的,成功的标志在于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形成并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后,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革命事业,实现了20世纪中国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也进一步得到了丰富和发展,而且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它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取得胜利和遭受挫折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一成果是指导当今中国攻克改革难关、实现社会转型和继续发展的重要理论,也推动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执政风格与执政特点,给人以新的期待,给人以新的希望,给人以新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90,560.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97.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37.
[4]列宁专题文集(论无产阶级政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