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导入是教学环节的关键一步。巧妙的导入,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与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但一堂课如何开头,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现将我在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方法进行归纳整理供大家参考。
1.开门见山导入法。这是最常见的传统的导入法。有位老师在教学第七册中的《热爱家乡》一课时,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我们应该怎样热爱自己的家乡呢?今天我们……”这样的导入语直奔主题,但对于活泼好动的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减弱,课堂气氛一开始就没有调动起来,不利于下一环节的教学。
2.音乐歌曲导入法。有位老师在讲《助人为乐》时,上课伊始,播放韦唯唱的歌曲《爱的奉献》,并请同学生们一起唱。此时的学生情绪被感染,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课堂。
3.猜谜语导入法。有位教师在教小学《要珍惜时间》时,是这样导入的。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下面请同学们猜条谜语。出示课件:有样东西真奇妙,看不到、摸不着,买不到、留不住。这样的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论是猜对的还是猜错的学生热情都非常高涨,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
4.游戏导入法。有位老师在教学思品第一册第五课《听讲要专心》时,便采用了游戏导入课题的方法。刚一上课,老师便提出做游戏的建议。游戏的名字叫《品尝》。老师借鉴了著名的实验,要求学生认真听、看,看谁学得最像。老师首先拿出三只瓶子。一只装满汽油,一只装满蓖麻油,一只装满醋。老师说道:“现在请仔细观察。”然后他给一个杯子倒入一点汽油、一点蓖麻油和一点醋。学生们静静地看着他时,他把三种液体混合在一起。随后他竖起一个手指给学生看。接着他把手指放进杯子蘸了一下。几秒钟后,他把手指拿出来。“现在大家看着,”他说,“记住,你们要照我做的去做。”他把一个手指放进嘴里,尝了尝,微笑着,显得很高兴的样子。然后他把杯子递给学生,在全班传递。每个学生把一个手指伸进混合液蘸了蘸,然后放进嘴里吸了一下。他们没有笑,而是每个人都做了个鬼脸。这混合液的味道太难吃了。当这个杯子最后传回到老师手里时,他很不高兴地说道:“很遗憾,你们中谁都观察得不够仔细。不错,我是吮吸了一个手指,但是我放进嘴里的那个手指并不是我伸进杯子里的那个。”
这样就自然地揭示了课题《听讲要专心》。这样导入使学生们兴趣十足,也起到了组织教学的作用。
5.历史典故导入法。有位老师在讲“主观符合客观”这一框题时,根据“主观必须符合客观”,讲述一个“画家画牛”的典故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说的是古时候有一位画家画了一幅两牛相斗图,拿给一些官员看,都称赞不已,可是当地把此画给一位农民看时,这位农民却大笑不止,他说两牛相斗,为了用力击倒对方,它的尾巴永远是夹着的,绝不会高高翘起来。画家听了之后不敢出声。那么画家为什么会闹这样一个笑话呢?很自然地引入了新课。
6.情景导入。有人在教学《团结果》时,教师出示了一把筷子,先请一位同学上台折一根筷子,再请一位同学上台折一把筷子,看出现什么后果?同学们兴致颇浓,一根筷子很容易就被折断了,但无论另一位同学怎样使劲,甚至台下同学帮忙,那一把筷子仍完好无损,随即教师可让学生讨论:为什么一根筷子很容易被折断,而一把筷子却不易折断?学生很容易明白其中的道理。于是,教师可顺藤摸瓜,请同学自行创意上台来表演一个类似的活动或小品,反映团结力量大的事例,学生踊跃举手。现实生活中一些活生生的例子被他们搬上了舞台一一表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亲身经历,自然地将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由此可见,舞台艺术在思品课导入环节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总之,课堂教学中导入的方法很多,还有如问题导入、名人名言导入、温故知新导入、漫画导入、诗歌导入、电影导入、录音录像导入等等。但是设计运用导入法时还应注意以下问题:①联系性。教师设计导入的根据是教学内容。如果导入与内容脱节,不管导入多么别致、精彩,都不可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②迁移性。在导入的时候,教师要注意保护、保存、合理利用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生发的学习兴趣与能量,因势利导,及时迁移,形成学习效益,为课堂教学服务。③适应性。导入的设计与选择要切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喜闻乐见。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组织学生开展他们特别喜欢的游戏等活动,才能提高他们的参与兴趣。把学生喜爱的游戏活动运用到教学中,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④启发性。导入对学生接受新内容具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他们更好地理解新知识。
1.开门见山导入法。这是最常见的传统的导入法。有位老师在教学第七册中的《热爱家乡》一课时,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我们应该怎样热爱自己的家乡呢?今天我们……”这样的导入语直奔主题,但对于活泼好动的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大大减弱,课堂气氛一开始就没有调动起来,不利于下一环节的教学。
2.音乐歌曲导入法。有位老师在讲《助人为乐》时,上课伊始,播放韦唯唱的歌曲《爱的奉献》,并请同学生们一起唱。此时的学生情绪被感染,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课堂。
3.猜谜语导入法。有位教师在教小学《要珍惜时间》时,是这样导入的。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下面请同学们猜条谜语。出示课件:有样东西真奇妙,看不到、摸不着,买不到、留不住。这样的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不论是猜对的还是猜错的学生热情都非常高涨,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
4.游戏导入法。有位老师在教学思品第一册第五课《听讲要专心》时,便采用了游戏导入课题的方法。刚一上课,老师便提出做游戏的建议。游戏的名字叫《品尝》。老师借鉴了著名的实验,要求学生认真听、看,看谁学得最像。老师首先拿出三只瓶子。一只装满汽油,一只装满蓖麻油,一只装满醋。老师说道:“现在请仔细观察。”然后他给一个杯子倒入一点汽油、一点蓖麻油和一点醋。学生们静静地看着他时,他把三种液体混合在一起。随后他竖起一个手指给学生看。接着他把手指放进杯子蘸了一下。几秒钟后,他把手指拿出来。“现在大家看着,”他说,“记住,你们要照我做的去做。”他把一个手指放进嘴里,尝了尝,微笑着,显得很高兴的样子。然后他把杯子递给学生,在全班传递。每个学生把一个手指伸进混合液蘸了蘸,然后放进嘴里吸了一下。他们没有笑,而是每个人都做了个鬼脸。这混合液的味道太难吃了。当这个杯子最后传回到老师手里时,他很不高兴地说道:“很遗憾,你们中谁都观察得不够仔细。不错,我是吮吸了一个手指,但是我放进嘴里的那个手指并不是我伸进杯子里的那个。”
这样就自然地揭示了课题《听讲要专心》。这样导入使学生们兴趣十足,也起到了组织教学的作用。
5.历史典故导入法。有位老师在讲“主观符合客观”这一框题时,根据“主观必须符合客观”,讲述一个“画家画牛”的典故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说的是古时候有一位画家画了一幅两牛相斗图,拿给一些官员看,都称赞不已,可是当地把此画给一位农民看时,这位农民却大笑不止,他说两牛相斗,为了用力击倒对方,它的尾巴永远是夹着的,绝不会高高翘起来。画家听了之后不敢出声。那么画家为什么会闹这样一个笑话呢?很自然地引入了新课。
6.情景导入。有人在教学《团结果》时,教师出示了一把筷子,先请一位同学上台折一根筷子,再请一位同学上台折一把筷子,看出现什么后果?同学们兴致颇浓,一根筷子很容易就被折断了,但无论另一位同学怎样使劲,甚至台下同学帮忙,那一把筷子仍完好无损,随即教师可让学生讨论:为什么一根筷子很容易被折断,而一把筷子却不易折断?学生很容易明白其中的道理。于是,教师可顺藤摸瓜,请同学自行创意上台来表演一个类似的活动或小品,反映团结力量大的事例,学生踊跃举手。现实生活中一些活生生的例子被他们搬上了舞台一一表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亲身经历,自然地将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由此可见,舞台艺术在思品课导入环节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总之,课堂教学中导入的方法很多,还有如问题导入、名人名言导入、温故知新导入、漫画导入、诗歌导入、电影导入、录音录像导入等等。但是设计运用导入法时还应注意以下问题:①联系性。教师设计导入的根据是教学内容。如果导入与内容脱节,不管导入多么别致、精彩,都不可能产生好的教学效果。②迁移性。在导入的时候,教师要注意保护、保存、合理利用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生发的学习兴趣与能量,因势利导,及时迁移,形成学习效益,为课堂教学服务。③适应性。导入的设计与选择要切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喜闻乐见。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组织学生开展他们特别喜欢的游戏等活动,才能提高他们的参与兴趣。把学生喜爱的游戏活动运用到教学中,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④启发性。导入对学生接受新内容具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他们更好地理解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