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以彩陶、青铜器、画像石为研究对象,对这三种装饰艺术形式的构成规律、风格样式及一般审美特征进行阐释。对传统装饰艺术的研究要抓住纵横两条线,纵线是不同时期的风格变化,横线是同一时期不同地域的风格差异,沿着纵横两条线进行比较研究,能够较准确地把握不同时代、不同类别的装饰艺术风格与面貌。
【关键词】 装饰艺术;装饰图案;彩陶;青铜器;汉画像石
【中图分类号】 J5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8264(2020)23-0057-02
中国传统的装饰艺术光辉璀璨,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发展进程中,各个历史时期都有代表性的装饰艺术形式。其中新石器时期的彩陶、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汉代的画像石这三种艺术形式,就它们所具有的艺术审美价值而言都是很值得研究的。这三种造型艺术类型的艺术风格都很独特,充分体现出了古代人卓越的艺术创造力。
研究传统是为了继承,继承是为了创新发展。对于传统装饰艺术的研究重点在于对装饰艺术形式构成规律的研究。掌握了彩陶、青铜、汉画像这些传统装饰图案的构成规律,就可以根据现代设计的需要来创作出现代装饰图案并应用于设计实践当中。从装饰艺术角度来看,彩陶艺术集中表现在其装饰纹样的抽象形式美以及对节奏、韵律等形式规律的独特把握;青铜艺术的装饰纹样造型则突出体现在其富有个性的各种饕餮纹;汉画像石就整体画面而言构图饱满,层次分明,给人一种朴实浑厚的审美感受。
一、彩陶装饰艺术
“彩陶”是我国新石器时期的彩绘陶器,是以黑色、红色,或白色颜料在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上绘制装饰花纹。历史上把制作彩陶的时期所特有的文化称之为“彩陶文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从装饰艺术角度来看,不论哪个时期的彩陶,其表面上的纹饰均可归纳为几何纹、植物纹、动物纹和人物纹四类,其中以几何纹最为普遍。
(一)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
对于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依据各地区彩陶的发展先后次序及各自特点又划分为半坡型、庙底沟型两种类型。半坡型彩陶纹饰多以动物和人物形象作为图案的母题,其中以人头鱼纹盆最为典型。盆内表面这两种形象的取材反映了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状况——人可捕鱼为食。这些形象虽然是经过不同程度的变形而逐渐图案化了,但却保留了其对象原有的基本结构特征。彩陶艺术是人类早期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的缩影,艺术发展离不开人的生活,彩陶的造型与装饰纹样都是早期人类生活的反映。从艺术设计角度看,彩陶艺术呈现出一定的现代艺术特征,以彩陶鱼纹图案装饰为例,彩陶上的鱼纹造型已经很好地进行了打散重构:把鱼本身的基本结构分解为点、线、面构成要素,然后通过各要素的巧妙结合完成了虚实与疏密关系的空间处理,实现了几何图形化的变形。对于人面纹与鱼形纹共用形的组合更体现出绝妙的创意。另外从装饰构图上说,由一种图形元素的重复排列组成的连续图案具有平稳的视觉效果。如果说半坡型彩陶纹饰在造型上以简练概括的直线为特点,庙底沟型则多用弧形曲线。在形象取材上,花瓣植物纹、鸟纹用得较多。从整体上看,庙底沟彩陶装饰图案强调利用图地的黑白对比、虚实相称而产生层次分明的双关花纹,这一点对后来形成我们自己本民族的图案风格产生了很大影响。
(二)马家窑文化彩陶
马家窑文化彩陶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一带,按地域与年代不同,把彩陶划分为马家窑型、半山型和马厂型三种类型。马家窑型彩陶是由庙底沟型分化和发展而来的,纹饰多由波状纹、旋涡纹、垂幛纹、弧线三角纹等几何纹构成。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彩陶旋涡纹瓶,其在装饰手法上,利用并列直线间加入波状纹而产生动与静的对比;在由极富旋律感的大小不同的旋涡纹所围成的图形中心加入圆点符号,使律动感十足的装饰面有一个稳定核心,同时也增强了装饰效果。对于水波纹和旋涡纹的由来,应该是古人观察自然中的水流形态后受到启示并加以提炼、归纳而来。
半山型彩陶上的装饰纹样面积较大且装饰带分割主次分明、形式多样。几何纹、螺旋纹、水波纹、折线纹、方格纹、网点纹的结合使用造成纹样与底子相互成形、层次分明的装饰效果。在出土的半山型彩陶中,有一种菱形水波纹彩陶罐,罐頸内外均装饰有垂幛纹,罐腹的水波纹与罐颈垂幛纹两条装饰带相呼应,中间较大空间分布有二方连续的菱形纹和山形折线纹,这两种花纹构成的适合形及黑白面的合理分布呈现出规整、强烈的秩序美。
马厂型彩陶则突出表现在它独特的动物纹——人形纹(娃纹)上。早期人形纹形象较具体,到后来则演化为抽象符号化的三角折线纹,这一演变过程充分说明了纹样从具象到意象再到抽象的变化规律。再到后期,纹样已彻底简化为雷纹、回纹了,当然这些纹样到后来应用在了青铜器上。
(三)中国彩陶艺术的整体特征
彩陶艺术质朴、率真的品格充分反映了古人的精神世界和审美追求。综观各时期彩陶,可归纳出下面几点共性特征:
1.彩陶的艺术性集中体现在其纹样的装饰造型注重意象、以意写形,具有强烈的韵律美。研究彩陶艺术重点应放在其装饰图案构成所表现出的韵律美和抽象美上面。彩陶图案的节奏与韵律的表现很独特,如:螺旋纹的衔接变化和绳纹的连续变化都体现出较强烈的节奏与韵律感。
2.彩陶图案纹样多以弧线、弧形和圆点组成统一的抽象造型和富有动感的花纹,并且能与器型很好地结合构成完美的整体,散发出原始社会的泥土气息。
3.彩陶纹样最早由以动物纹为主而逐渐向植物纹和几何纹发展,这一过程恰恰反映了古人从游牧狩猎生活过渡到农业社会的发展历程,从中也深刻揭示出艺术与社会发展的辨证关系。
4.利用现代艺术的形式美学来审视彩陶艺术会发现,古代人是能够自觉地运用形式美法则来进行造物活动的,而且对图案的秩序感与画面空间的分割处理都达到了很高水平。 二、青铜器的造型和装饰
每个时代都会有标志时代特征的艺术品产生。在中国商代,青铜器这种具有权力象征的工艺美术形式出现了。商代青铜器的造型端庄大方,浑厚的造型美与其表面充满神秘感的纹样装饰完美结合形成庄严的艺术风格。在商之后的周代,青铜器的纹样已较少运用各种相对严肃的饕餮纹,而是凤纹、几何纹为主,表现出了轻松质朴的韵律美。
(一)商代青铜器的造型与装饰
商代青铜器一般都饰有饕餮纹或结合其他纹样而形成神秘静穆的整体视觉特征。饕餮纹的使用主要反映了当时统治者的图腾观念。其中商代牛首饕餮纹尊,器物造型特点为敞口、收颈、折肩、鼓腹、高圈足,整个外轮廓线的收放很有节奏感。其表面装饰是分区进行的,纹样按分割的块面有秩序地逐一填充纹饰。青铜器上最典型的饕餮纹是动物头部的变形,其纹样由两个侧面龙形纹样构成,以鼻为中心向左右对称展开。饕餮纹与作为地纹的弦纹、云雷纹一起,构成层次分明,浑然一体的青铜器装饰图案。
另外还有一种商代三羊鬲,是一种烹饪器,具有双耳、三足以方便使用。其纹样装饰手法采取二层重叠装饰法:即作为主纹的羊面纹线条宽平,微微隆起。地纹铺衬以几何纹、云雷纹,且有大小疏密的变化。从器物整体看,纹样主体突出,前后层次分明。
(二)周代青铜器的造型与装饰
与商代青铜器相比,周代青铜器的风格从装饰纹样上看突出特点是凤纹取代了饕餮纹和夔纹,而且各种几何纹应用的更多,这可能与当时社会崇尚创作自由有关。值得一提的是周十三年壶这款青铜器,其整体风格清新典雅,颈饰二方连续的带状重环纹和头首垂冠鸟纹,颈中间刻有铭文,腹饰有横竖相交的鳞纹带,足饰环带纹。腹部大面积空白与规整的几何纹带所形成的空间对比更显纹饰的流畅,这也反映了周代新的审美倾向。
(三)青铜器的图案特点
1.青铜器的表面装饰纹样的设计与选用与器物本身结合的十分完美。青铜纹饰中的饕餮纹、夔纹等多是根据一定的客观物象和原始图腾而创造出来的神秘物象。
2.古人创造的饕餮纹、夔纹虽带有浓厚的图腾崇拜色彩,但从艺术创作层面上看很值得借鉴学习,即取自于自然的素材通过变异、想象、重组等艺术手法可形成既具有深刻内涵又富有形式美感的视觉形态。
三、汉画像石艺术
(一)汉画像石概述
从艺术表现形式来看,新石器时期彩陶与商周青铜器上面的纹样可以视为装饰图案,而作为祠堂或墓室建筑中的汉画像石,其上面的画面有相对完整的构图和情节主题,所以画像石上的画面可算作是装饰画。汉画像石上的装饰画整体构图饱满充实,布局合理,给人四平八稳的视觉效果。
装饰画与普通绘画不同,装饰画必须采用装饰性的表现手法,构图注重形式美,形象概括。汉画像石的遗物相对集中分布在河南、山东、四川三个地区,这三处的画像石风格各具特色。在装饰手法上,画像石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利用石刻竖向地紋所形成的灰色层次与画面主要形象产生对比,构成层次分明的画面。画像石上的装饰画的题材基本上是反映当时社会生活情景的。
(二)汉画像石的整体艺术特征
从整体上看,汉画像石艺术是浑厚的,生动活泼的,形成这种风格面貌的主要原因应该归于创造者大多来自于平民百姓的缘故。画像石的作者在创作思路上比较开放、自由,作品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朴实浑厚的审美特征与精神品格。推广开来,广大劳动人民整体的审美取向是一个民族心理的重要反映,整个汉代艺术都具有朴拙、厚重的艺术特点,这点从霍去病墓前雕刻上同样能够可见一斑。
参考文献:
[1]庞熏琴.中国历代装饰画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
[2]雷圭元.雷圭元论图案艺术[M].杭州: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2.
[3]张道一.张道一文集[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1.
[4]李兆斌.浅析《中国历代装饰画研究》[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9.
【关键词】 装饰艺术;装饰图案;彩陶;青铜器;汉画像石
【中图分类号】 J5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8264(2020)23-0057-02
中国传统的装饰艺术光辉璀璨,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发展进程中,各个历史时期都有代表性的装饰艺术形式。其中新石器时期的彩陶、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汉代的画像石这三种艺术形式,就它们所具有的艺术审美价值而言都是很值得研究的。这三种造型艺术类型的艺术风格都很独特,充分体现出了古代人卓越的艺术创造力。
研究传统是为了继承,继承是为了创新发展。对于传统装饰艺术的研究重点在于对装饰艺术形式构成规律的研究。掌握了彩陶、青铜、汉画像这些传统装饰图案的构成规律,就可以根据现代设计的需要来创作出现代装饰图案并应用于设计实践当中。从装饰艺术角度来看,彩陶艺术集中表现在其装饰纹样的抽象形式美以及对节奏、韵律等形式规律的独特把握;青铜艺术的装饰纹样造型则突出体现在其富有个性的各种饕餮纹;汉画像石就整体画面而言构图饱满,层次分明,给人一种朴实浑厚的审美感受。
一、彩陶装饰艺术
“彩陶”是我国新石器时期的彩绘陶器,是以黑色、红色,或白色颜料在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上绘制装饰花纹。历史上把制作彩陶的时期所特有的文化称之为“彩陶文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从装饰艺术角度来看,不论哪个时期的彩陶,其表面上的纹饰均可归纳为几何纹、植物纹、动物纹和人物纹四类,其中以几何纹最为普遍。
(一)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
对于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依据各地区彩陶的发展先后次序及各自特点又划分为半坡型、庙底沟型两种类型。半坡型彩陶纹饰多以动物和人物形象作为图案的母题,其中以人头鱼纹盆最为典型。盆内表面这两种形象的取材反映了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状况——人可捕鱼为食。这些形象虽然是经过不同程度的变形而逐渐图案化了,但却保留了其对象原有的基本结构特征。彩陶艺术是人类早期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的缩影,艺术发展离不开人的生活,彩陶的造型与装饰纹样都是早期人类生活的反映。从艺术设计角度看,彩陶艺术呈现出一定的现代艺术特征,以彩陶鱼纹图案装饰为例,彩陶上的鱼纹造型已经很好地进行了打散重构:把鱼本身的基本结构分解为点、线、面构成要素,然后通过各要素的巧妙结合完成了虚实与疏密关系的空间处理,实现了几何图形化的变形。对于人面纹与鱼形纹共用形的组合更体现出绝妙的创意。另外从装饰构图上说,由一种图形元素的重复排列组成的连续图案具有平稳的视觉效果。如果说半坡型彩陶纹饰在造型上以简练概括的直线为特点,庙底沟型则多用弧形曲线。在形象取材上,花瓣植物纹、鸟纹用得较多。从整体上看,庙底沟彩陶装饰图案强调利用图地的黑白对比、虚实相称而产生层次分明的双关花纹,这一点对后来形成我们自己本民族的图案风格产生了很大影响。
(二)马家窑文化彩陶
马家窑文化彩陶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一带,按地域与年代不同,把彩陶划分为马家窑型、半山型和马厂型三种类型。马家窑型彩陶是由庙底沟型分化和发展而来的,纹饰多由波状纹、旋涡纹、垂幛纹、弧线三角纹等几何纹构成。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彩陶旋涡纹瓶,其在装饰手法上,利用并列直线间加入波状纹而产生动与静的对比;在由极富旋律感的大小不同的旋涡纹所围成的图形中心加入圆点符号,使律动感十足的装饰面有一个稳定核心,同时也增强了装饰效果。对于水波纹和旋涡纹的由来,应该是古人观察自然中的水流形态后受到启示并加以提炼、归纳而来。
半山型彩陶上的装饰纹样面积较大且装饰带分割主次分明、形式多样。几何纹、螺旋纹、水波纹、折线纹、方格纹、网点纹的结合使用造成纹样与底子相互成形、层次分明的装饰效果。在出土的半山型彩陶中,有一种菱形水波纹彩陶罐,罐頸内外均装饰有垂幛纹,罐腹的水波纹与罐颈垂幛纹两条装饰带相呼应,中间较大空间分布有二方连续的菱形纹和山形折线纹,这两种花纹构成的适合形及黑白面的合理分布呈现出规整、强烈的秩序美。
马厂型彩陶则突出表现在它独特的动物纹——人形纹(娃纹)上。早期人形纹形象较具体,到后来则演化为抽象符号化的三角折线纹,这一演变过程充分说明了纹样从具象到意象再到抽象的变化规律。再到后期,纹样已彻底简化为雷纹、回纹了,当然这些纹样到后来应用在了青铜器上。
(三)中国彩陶艺术的整体特征
彩陶艺术质朴、率真的品格充分反映了古人的精神世界和审美追求。综观各时期彩陶,可归纳出下面几点共性特征:
1.彩陶的艺术性集中体现在其纹样的装饰造型注重意象、以意写形,具有强烈的韵律美。研究彩陶艺术重点应放在其装饰图案构成所表现出的韵律美和抽象美上面。彩陶图案的节奏与韵律的表现很独特,如:螺旋纹的衔接变化和绳纹的连续变化都体现出较强烈的节奏与韵律感。
2.彩陶图案纹样多以弧线、弧形和圆点组成统一的抽象造型和富有动感的花纹,并且能与器型很好地结合构成完美的整体,散发出原始社会的泥土气息。
3.彩陶纹样最早由以动物纹为主而逐渐向植物纹和几何纹发展,这一过程恰恰反映了古人从游牧狩猎生活过渡到农业社会的发展历程,从中也深刻揭示出艺术与社会发展的辨证关系。
4.利用现代艺术的形式美学来审视彩陶艺术会发现,古代人是能够自觉地运用形式美法则来进行造物活动的,而且对图案的秩序感与画面空间的分割处理都达到了很高水平。 二、青铜器的造型和装饰
每个时代都会有标志时代特征的艺术品产生。在中国商代,青铜器这种具有权力象征的工艺美术形式出现了。商代青铜器的造型端庄大方,浑厚的造型美与其表面充满神秘感的纹样装饰完美结合形成庄严的艺术风格。在商之后的周代,青铜器的纹样已较少运用各种相对严肃的饕餮纹,而是凤纹、几何纹为主,表现出了轻松质朴的韵律美。
(一)商代青铜器的造型与装饰
商代青铜器一般都饰有饕餮纹或结合其他纹样而形成神秘静穆的整体视觉特征。饕餮纹的使用主要反映了当时统治者的图腾观念。其中商代牛首饕餮纹尊,器物造型特点为敞口、收颈、折肩、鼓腹、高圈足,整个外轮廓线的收放很有节奏感。其表面装饰是分区进行的,纹样按分割的块面有秩序地逐一填充纹饰。青铜器上最典型的饕餮纹是动物头部的变形,其纹样由两个侧面龙形纹样构成,以鼻为中心向左右对称展开。饕餮纹与作为地纹的弦纹、云雷纹一起,构成层次分明,浑然一体的青铜器装饰图案。
另外还有一种商代三羊鬲,是一种烹饪器,具有双耳、三足以方便使用。其纹样装饰手法采取二层重叠装饰法:即作为主纹的羊面纹线条宽平,微微隆起。地纹铺衬以几何纹、云雷纹,且有大小疏密的变化。从器物整体看,纹样主体突出,前后层次分明。
(二)周代青铜器的造型与装饰
与商代青铜器相比,周代青铜器的风格从装饰纹样上看突出特点是凤纹取代了饕餮纹和夔纹,而且各种几何纹应用的更多,这可能与当时社会崇尚创作自由有关。值得一提的是周十三年壶这款青铜器,其整体风格清新典雅,颈饰二方连续的带状重环纹和头首垂冠鸟纹,颈中间刻有铭文,腹饰有横竖相交的鳞纹带,足饰环带纹。腹部大面积空白与规整的几何纹带所形成的空间对比更显纹饰的流畅,这也反映了周代新的审美倾向。
(三)青铜器的图案特点
1.青铜器的表面装饰纹样的设计与选用与器物本身结合的十分完美。青铜纹饰中的饕餮纹、夔纹等多是根据一定的客观物象和原始图腾而创造出来的神秘物象。
2.古人创造的饕餮纹、夔纹虽带有浓厚的图腾崇拜色彩,但从艺术创作层面上看很值得借鉴学习,即取自于自然的素材通过变异、想象、重组等艺术手法可形成既具有深刻内涵又富有形式美感的视觉形态。
三、汉画像石艺术
(一)汉画像石概述
从艺术表现形式来看,新石器时期彩陶与商周青铜器上面的纹样可以视为装饰图案,而作为祠堂或墓室建筑中的汉画像石,其上面的画面有相对完整的构图和情节主题,所以画像石上的画面可算作是装饰画。汉画像石上的装饰画整体构图饱满充实,布局合理,给人四平八稳的视觉效果。
装饰画与普通绘画不同,装饰画必须采用装饰性的表现手法,构图注重形式美,形象概括。汉画像石的遗物相对集中分布在河南、山东、四川三个地区,这三处的画像石风格各具特色。在装饰手法上,画像石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利用石刻竖向地紋所形成的灰色层次与画面主要形象产生对比,构成层次分明的画面。画像石上的装饰画的题材基本上是反映当时社会生活情景的。
(二)汉画像石的整体艺术特征
从整体上看,汉画像石艺术是浑厚的,生动活泼的,形成这种风格面貌的主要原因应该归于创造者大多来自于平民百姓的缘故。画像石的作者在创作思路上比较开放、自由,作品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朴实浑厚的审美特征与精神品格。推广开来,广大劳动人民整体的审美取向是一个民族心理的重要反映,整个汉代艺术都具有朴拙、厚重的艺术特点,这点从霍去病墓前雕刻上同样能够可见一斑。
参考文献:
[1]庞熏琴.中国历代装饰画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
[2]雷圭元.雷圭元论图案艺术[M].杭州: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2.
[3]张道一.张道一文集[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1.
[4]李兆斌.浅析《中国历代装饰画研究》[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