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快要出村了,路中间突然有了个小坑,让人猝不及防,车子呼地一跃,龙抬头似的蹿出好远。就这么一个惊魂似的半腾空,记忆里的故乡扯到脑后去了。
直到李村被我们甩在身后,我才缓过神来,埋怨老公怎么没减速?等候在路边的发小,不过是想与我们打个招呼,怎么这么铁石心肠?老公没吱声,也许饭局耗时久了,可毕竟我还是李村嫁出去的姑娘,多少年难得回趟娘家嘛。
好在这次,村人也理解他这位姑爷,市局陈大局长嘛,虽说眼下还是副的,但谁又把“副”字挂在嘴上?再说了,只要不是过年,故乡那就是个空心村,留守的老人女人们没多少农活,田地多是包给了种田大户,一切交给机器做活,村人哪个心思晓得我们家的大局长,到底是正是副。
禁不住回望了一眼。这一眼当然望不见故乡,但我总觉得刚才车子在村口一晃之际,不远处的路边站着的那个人,像是孙拐头。看到我们车子扫帚般掠过,一开始他的头还往我们这边拐了一下。这个特征太明显了,小时候就嵌进记忆深处。可是我们的车子早就蹿出多远,再想停下来给人家打个招呼,还真有点费事。
我脱口而出:德平?孙拐头?刚才路口,是不是他?
哦,水根他爸?老公减了速,像是补救性的:要不倒回去,打个招呼?
我说算了。过就过了,下次吧。
老公说:既然我们回村里请客,怎么没喊人家?多人多双筷,添凳不添菜。
我解释说,是请队长金水召集的,也别怪他这个召集人,是我忽略了,名单里并没计算到他。还有一个人,八弟,这次也没请到。金水说,他正月初五就出了远门,去苏州做工去了,也只有到了年底才回村。
我们这么说着,有一搭没一搭的,从故乡通往市里的那条柏油路,被车轮一个劲儿地往后捋着,仿佛拖着的是一根无形的长线,稍稍一扯,头就有了点昏沉。
其实,这次并不是我一个人陪着乡亲们酒桌尽兴的缘故。老公心疼了,新车明显温驯了许多。感觉李村的影子还想挣扎着浮上来时,我这才嘀咕了一句:孙拐头,是不是想和我们,说个什么事?
我估计,孙拐头应该知道我们这次回来。我又补充了一句。
可能嫌我絮叨,老公没有接话,他只是鸣了声车笛。车子汇入进城大道,直到车流稳了,他这才回了一句:很有可能,要不然这大热天的,他一个年逾古稀的人,为什么要在我们回城的必经路口,守到现在?
“再说,你们李村也没请他这个保安。”这话倒是有了点调侃,我老公这人,总卸不下那种局长口吻。
2
好端端回家请客,最后还落了个不太圆满的结尾,嘁,这事闹的。
其实,这次请客,是因为我儿子即将赴米国一所名校读博,而且还是全球性质的全额奖学金,也就是说拿人家老米的钱读咱自己的书,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别说李村,就是我们这个几百万人口的地级市,也难找出第二个。俺家这小子蛮争气的,还有一个,给李村这方水土争了脸。我老公以前一直在部队上,儿子生下来自然放在娘家由我带着。一方水土一方人,怎么说也要请一下家乡的父老乡亲才是。
这次,要说最想请的人,八弟绝对算是一个。可是想请的没到,可请可不请的倒来了一大桌。八弟虽说不在,但请客的招呼既然打过了,看看满桌一圈老老少少的乡亲,好几个都是多年没见面的发小,酒没喝多少话儿可是说了几箩筐,自然也就欣慰了不少。
唉,还是考虑得不缜密,算计了一大圈,怎么就漏了孙拐头?孙拐头明明知道我们回村请客,他蹲在村口,怎么就不赶过来打个招呼?
老公说:过去了就过去了,以后找机会补救。孙拐头,也不是个大人物,再说对我家也没什么恩处。二姐的事,要不是他,也不至于这一辈子惨兮兮的。
二姐的婚事,应该是我们家在李村的一大败笔。年轻时的二姐,像是从年画上剥下来的美人坯子。她那个模样和相貌,要是穿越个几百上千年,那可是要送进宫里的。有一事可以佐证:当年下放到我们周边几个村子的上海男知青,有好几个都发了毒誓,说是为了二姐把根留住,与大上海彻底拜拜;好在他们最后只是嘴上说说,除了在田地里见到二姐,隔着老远吹上几声口哨,也没有什么实质性动作,就是他们探亲回来带的上海大白兔奶糖,我二姐也没尝到一颗。我妈就叹了口气,就在那时候,村上来了个做手艺的外地人,暂住孙拐头家。孙拐头虽说长得不咋地,家境也穷,但得了外地手艺人小恩小惠之后,最后还是算计成了我二姐的这桩婚事。
孙拐头早年也是外村上门招亲。我们村多是李姓人家,他一个外乡人之所以站住脚跟,靠的就是算计。我们家没有男孩、我父母亲一直想招婿入赘的心思,被孙拐头捏住了。
所以说这些年,我对孙拐头没什么好感,尽管他儿子水根后来还一直想着法子弥补着我们。
3
我老公在部队熬到可以举家随军的时候,是上世紀末。因为李村地处水乡,常有洪灾之患,自然这个故乡我也不想久居。我们随军走后,当年李村又遭了次洪灾。洪灾过后,没承想,有天我接到了时任生产队长水根的信。信上说,一家慈善机构捐赠了不少物资,村上也把我们家的受灾人口和田亩数报了上去,人人有份……东西一直堆放在他们家,请我们能否抽空回去,领一下这份人情。
当时,老公劝我放弃这些物资,因为我们随军离村之后,田亩还是按照“三十年不动”的土地政策,我和孩子、老母亲一家三口都是农业户口,在村里还有好几亩田地,按要求每年都要上交公粮和乡政府四项提留。当时村里一时也没人愿意接手这一摊子田亩,最后还是水根说帮我们一家代种,一年四季下来除去生产成本,其实也没几个赚头。
我们随军去了苏北,一个山洼子里的营盘。这样闭塞的军事要地,没想到水根一个泥腿子居然还能寄来了信件。有年暑假,我顺道回村办事时,特地取回了那些慈善物资。水根还以生产队长的名义,请我和孩子在他家吃了顿饭,临走时,孙拐头也一直候着,那副神情有点怪怪的,仿佛还在为当年算计了我二姐的那场糟糕的婚事,内疚着吧。 水根一脸的麦色,那是一种只有在水田里做活久了才有的印记。我问他:你真有能耐,怎么找到了我的地址?
水根笑了笑:只要有心,总能找到。找你们的地址,还比做卷子难不?你说对不对,李浩宇?
李浩宇是水根的儿子,孙拐头的长孙,当年正读小学,与我的孩子原是同一年级,后来我孩子随军进城,李浩宇这方面落单了。如今的乡村学校,别说师资力量,就是那几个老师,成天看着越来越空的座位,王小二过年似的。水根说出这话的时候,孙拐头在一旁抚摸着孙子的头,有点谢罪地说:名字起大了,搞不好要欺天,将来要是混不了前途,少不了要麻烦你们,好歹都是喝方塘里的水长大的,亲不亲,家乡人嘛。
我只有点头说好。
好在后来,我听说孙拐头的这个长孙,真的用不着我们帮忙。李浩宇中考时没考上普高,在技校没上几年就去了外地打工,走的是与八弟一样的线路。这小子倒也省事,没给我找什么麻烦。
既然这样,我有点于心不忍,二姐的事过去几十年了,这也不能全怪孙拐头当年的算计,这次回村请客忘了人家,以后找机会弥补才是。
又怎么弥补呢?转业回原籍之后,老公按职务分配,有了眼下的这个副局长一职,李村自然有了不少麻烦事找来,为此,我也先后换了几个手机号。这次回村宴请乡邻,我是用单位传达室的座机拨通了队长金水的手机,还借说我经常开会啥的,设置静音,以后有事打这个电话也可以。事实上,我们单位传达室的老王头真会来事,他的亲戚是一个部门头头,可能有遗传的基因。比如说,有农村模样的上门找人,他总会找出理由让人家怏怏回去的时候,嘴上还一个劲地感谢;也有一些职工的家乡人,想讨要谁的手机号,他也有安慰理由:真不巧,下乡去了,好多天才能回来。单位手机号都是六位数小号码,就是告诉了你,也打不通呀。
其实呢,也许乡下要找的人,此时就在楼上办公,只不过,老王头私底下早就打过通报电话,避免两个人在楼道口撞脸。
所以说,我只有下次再回一趟故乡。要不然,补偿孙拐头这一顿酒,怕是真没有机会兑现。
4
孙拐头打通我手机的那天,的确让我有点惊讶。
是个双休日上午,九点多钟吧。那个时间点,正准备做点事,何况还是金风送爽的初秋,这时候接到故乡电话,心理上一时是不会拒绝的。
我想,手机的对面,孙拐头也是一副激动模样,说不定贴着手机的那端,头拐得更歪了,甚至还有一脸的笑。“四丫头吗?你猜猜,我是谁?”
听到久违的老家口音,我当时就猜出来了。从小我们两家门对门的呼来唤去几十年,何况这回喊出的还是我的乳名:没什么事,就是想和家乡人说几句话。上次你回村请客,我都没赶上送礼,真的对不住。人老了念旧,你走了不过几个月,村上老人又走了几个,他们当年可喜欢抱着你……
孙拐头的话让我有了伤感,他点到的那几个远行的姓名,都是当年抱过我跑东家串西家的慈祥老人,个个德高望重。这以后回到故乡,听村人说起或是无意间问起,心里一度空落落的。这就是故乡,一个人走得再远,哪怕良心有可能走丢,故乡却丢不了。故乡是什么?恐怕谁也说不准。故乡也许是一个魔方,哪怕你在那生活过一天,这个方盒就镶嵌了你的气息,更何况那里还生活着你的亲人,埋葬过你的先人与生下你时的胞衣。
“水根爸,有事吗?是不是找我们家大陈?”真的,孙拐头说的时间有点长了,我想挂了给他打过去,又怕不合适;一直这样说着,又担心他的手机费用,我只有直接把话题引到实质性问题上。孙拐头的嗓门亮了,“四丫头,真的没事,有事也不找你们麻烦,你们多忙啊,有时在电视上看到陈局长,李村的老老少少也跟着沾光呢。”
这话,我相信他说的不是客套话。我老公这样的一个市民政局副局长,经常出席访贫问苦类会议,在电视上亮相再正常不过。以前,我对老公还心生埋怨,总觉得他没有其他战友安置得好,人家那些土地、交通、住建委等都是些实权部门,但他们能得到老家人的如此口碑吗?
那一瞬间,我生出了对自己以前某些做法的不悦。刚回来那阵子,为躲避熟人,同时更多的是躲避乡亲,我换了几次手机号,甚至有次在路上偶遇某位乡亲,我报给人家的还是自己刚刚弃用的号码,乡亲认真存进手机时,还一个劲儿地道谢。乡亲就是乡亲,他们多实诚啦,哪像城里人必须要当面拨通验明正身呢?难怪有年同学聚会时,只有一个乡下同学当场醉得现场直播。那天,只有他喝得实在,城里同学喝的是水。酒水酒水嘛。看那个乡下同学吐得厉害,我有些心酸。谁知他吐完了,又上桌拼酒,嘴里还说着,“乡下的是呆子,城里的是鬼子,是蜂窝煤,一肚子心眼。”
可是,面对孙拐头,我真的不能再次成为鬼子。离家这些年,说心里话,我和我们家大陈,没有为家乡建设尽过绵薄之力,大陈在位置上也没几年了,再不做点贡献,以后告老还乡还有什么脸面?对于李村,再怎么说,我们也有亏欠。
不能再这么欠下去了。“水根爸,有空,来城里玩吧?”
话一出口,我有些愣了。因为我想起来了,乡村民政优抚方面这些年的确发生了许多事,有的村干部把低保待遇当作权力,想给谁就给谁,甚至光荣军属的福利待遇也挪用给了关系户。我老公以前提醒过我,他担心村人要是认了家门,今后少不了麻烦事。我们刚搬来这个小区的时候,物业经理就剧透过,老家李村有人来打听过,被他们一一谢绝了。
幸好,孙拐头说,“眼下没空,就是想来,一时半会儿也走不了,你们这份心意,我代向乡亲们传达。有你这一句话,什么都有了。”
放下电话,我松了口气。推开窗户,我朝着故乡方向,叹了口气。
5
孙拐头说话算数,尽管知道我的手机号,也没怎么叨扰,更没有告诉他人。我知道,我的这个号码不是什么宝贝号码,只是因为他怕人家知道了会上门找事,所以当成宝物一样收藏着。你想啊,自己被另一个人,还是村人记在心里,多少也是一件荣耀的事。
但是,手機是用来联系的,要是不联系有何用处?孙拐头这样一个与我有着长辈年龄之差的老人,总不会“相见也无事,不见常忆君”吧? 我的判断没有错。没多久,一个双休日,也是一个让人轻松的时间段,孙拐头的电话来了。问准了我在家时,他那扑面而来的热情,简直让人不忍拒绝,“四丫头,现在,我就在你家小区门口,我能方便认认门楼子吗?在你们陈府只看一眼就走,顺便讨口水喝?”
七十多岁的人了,黄土都埋到眉毛了吧?乡里乡亲的路过家门哪有不见的?就是路人如此诚恳地问你讨口水喝,你能无动于衷吗?更何况他的口气里,还有了种少见的幽默。
在小区门口见到的孙拐头,形象让人颠覆:头发理得溜光,还焗了油显得异样茁壮,阳光下泛着生生的黑;一身穿着打扮很清丝(注:李村老家形容菜做得爽口时的一种称谓,后被泛用),让人乍一看还以为是位退休干部,至少也是乡镇企业家派头,而且从年龄上很难看出是一个乡村古稀老人。只是脚边放置的旅行包,还有一只罩着网兜的大木桶,给这个精心设计的形象打了不少折扣。
这是出远门嘛,哪是顺道来我家门口?我问他:您……这是上哪?
听村人说过,别看孙拐头上了年纪,却一点也不邋遢,而且他的两个儿子也活络,承包了村里的方塘和沟梢。那口方圆一百多亩的水塘,是李村几千号人口的母亲河。只是这些年来,因为养殖还有水田灌溉时的农药残留排放,水面泛起一层浅浅的油脂,夜里闻起来还隐约有股臭味。只是塘口不大的沟梢,水根一直守护着,听说水质还是我年少时的那个样子。
“四丫头,认认家门再说。”孙拐头自顾提起了所带的行李,我想帮忙提一个,他没同意,说话音量控制得极小,除了我们两个,旁边要是过去一个路人,也保准听不真切,“你只管前面领路,别拉扯了,让人看见,还以为我给局长送礼呢。听说城里,处处都有探头,还保存三个月?”
消息蛮灵通的嘛,还真不能小看了这个农村老头。我想说,那不是探头,是小区监控设备,功能是防止小区失窃,要说是防止行贿受贿,当然也具备这个功能,不过我还是第一次听说。于是,我就不好僵持了,三拐两拐到了楼下,进了楼,开了锁,换了鞋,掩上门……再过那么几秒钟,孙拐头的声音这才恢复了原样。因为他说话一直是大嗓门,刚才在小区大门口一直压着嗓子,还真难为了他。
孙拐头兴奋起来:四丫头,李村八龙八凤,算你活出了滋味,看看你这个家,市中心黄金地段,中南海嘛。还三楼,四室两厅吧?
这样的话我当然爱听:哪里呢,三室一厅,只是客厅大点。
“四丫头,难怪你不大回村子,这里住着,还不是五星级宾馆?”孙拐头刚一说完,声音突然小了,估计是听到了书房里,正泡在网上的我老公发出的声响。我赶紧过去,喊出了我老公,“老家来人了,陪水根爸爸说说话。”
我老公这个人就是好,立马在茶几一旁的沙发上坐实了,还堆出一脸的笑,递上了刚拆的软中华烟,“孙伯,辛苦了。以后要来,给小翠打个电话,我派车接你。”
我这才想起,与孙拐头拉扯到现在,除了一个四丫头的乳名,我还有一个叫小翠的小名。我朝着老公,也就是我的陈大局长投去一个妩媚的眼神:真棒,真给老婆面子,不愧官场混的。哪像我,还孙拐头孙拐头的,如此不尊重老人。从现在起,我立即改正,如何?
好了,现在不能再说孙拐头了,该说他的大名孙德平才是。亲爱的读者,请原谅我的冒失,我不应该对老家的古稀老人,一直叫着绰号。
孙德平如数家珍起了我的美丽童年,坐在他对面的陈大局长一脸的欣赏神色,因为他这才知道,李村那年同时出生的“八龙八凤”,包括孙德平一对双胞胎女儿,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的,居然没有一个混得如他的老婆这般出色。
“大局长,我们家双子,哪能与小翠比?天上地下,麻雀哪能跟雁飞?”孙德平说着,突然停了下来,“不信你看看,小翠都五十岁了,哪点像?三十出头嘛。上次回村,人家都这样说……你知道为什么吗?”
尽管我心里一直甜蜜得不行,可我还是自嘲了一下,与我一起配合默契的还有我的老公:“她呀,成天什么都往脸上抹,韩国美容产品花费,哪个月不是好几百?”
“大局长,哪里的话。你不是我们李村人,你可能有所不知,我们李村姑娘,人人赛西施。当年,据说杨贵妃洗浴的水,都是从我们村的方塘里调去的贡品,一路快马送西安,不是有首唐诗这样写的吗?”孙德平说完,得意地看着我。我心里想笑,真忍不住。那首诗我知道,大学中文系出身的我老公更是知道,那是杨贵妃想吃荔枝的诗句,与本村方塘没有一毛钱的关联。也难怪,现在的一些旅游景点,什么都想着法子找传说、挖诗词、抠典故,孙德平活了七十来岁,没有到旅游局上班哪怕是上班一天,造化糟蹋人也。
不过,我老公却听得一脸幸福,“方塘的水,当真那么神奇?”
“不信,你尝一口试试?不过,现在,要想喝到当年方塘里的水,只有去沟梢里挑啦。”这下,孙德平让我夫妻两人有点瞠目结舌了。谁能想到呢,他打开了随身带来的那个大包,小心翼翼地生怕碰碎了似的。
我猜想着,不可能是什么走私来的文物吧?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好在,不是,而且让我绝对没有想到。
那个包袱原来还是透气的?居然是用竹篮子改制而成?顶上是布袋,底部却是竹子编的。好了,不用介绍这个包袱了,说说里面的内容吧。
那些内容就这样一一被孙德平摆在了茶几旁边的地板砖上,全是新鲜货,地道的“水下八珍”:茭白、莲藕和莲蓬、菱角和菱角菜、鸡头米和鸡头秆……鲜嫩嫩脆生生地摆一摊子,宛如蘸着家乡氤氲的水汽和弥漫的露珠——这些记忆里的方塘特产,而且都是我小时候最爱吃的。
“你放心,这不是方塘里的,是沟梢,正宗野生货……”孙德平双手忙着,嘴里一个劲儿地乐着。
接下来还有呢:十只脆生生的黄皮香瓜、一小堆黄酥酥的鸭梨、八十只腌制好的双黄咸鸭蛋、一百只家养芦花鸡下的土鸡蛋……
啊,这哪是一个包袱?就是那个自诩“见证奇迹的时刻”的魔术师刘谦来了,哪怕有董卿做托,一时也变不出这么多宝贝啊。这哪里还是包袱,杜十娘的百宝箱也比不上啊,这里面装的何止是百宝,简直是李村一个秋天的收成;這么一次大搬家,搬来的是李村一个完整版秋天,搬来的是家乡的菜地家乡的鱼塘,家乡的儿时记忆……贯穿我童年记忆的美味佳肴。 孙德平哈哈大笑着,在我们夫妻俩不时张大嘴巴的惊讶里,他像是完成了人生一次重要的农展会布场。
那只大包袱掏空了,孙德平这才转身拎起了那只木桶,一一向我们比划。木桶里盛着大半桶清水,水里或沉或浮着的内容,让我真的不敢想象了:斤把重的鳜鱼两条、半两重的大虾三斤多、两指粗的黄鳝六尾、一拃长的蛤骨鱼足足有三四斤、洗得干净的田螺两大碗……
这些,除了安睡的田螺,都是活蹦乱跳的不说,如今菜市场上难买那是肯定的,何况都是我多年梦里重温的记忆。更让人没想到的是,孙德平忙完这一阵之后,这才说了句:四丫头,这些是特地带给你的,我知道这些,都是你最爱吃的……
天啦,这些,的确是我小时候的最爱,他怎么知道的?而且,现在就是有钱也难以买到,这些纯绿色纯天然无农药残留无化肥催熟……地道正宗的家乡货,原汁原味的纯乡村。
一时间,我有点眩晕:水根爸,你不是说要出远门么?
哈,你们就是我的远门亲戚。孙德平乐了,他慢慢地喝了一小口我泡的黄山毛峰:还有一样呢,在这……
顺着他的手指,在那只木桶底部,还卧着一只小白壶,里面是满壶清澈的水,“这是一大清早,在沟梢的河心舀来的。一大早六七点钟,也就是你小时候上学那会儿,朝阳初升,满河面聚而不散的雾气,在水草头上的那一片……要不是在家里等车耽误了时间,到你这里最多不超过一个钟头。”孙德平绘声绘色了,“家乡的菜,要配家乡的水,城里的自来水,再好的菜,也是一股的漂白粉味……”
天啦,连沟梢里的活水,一大早也送来了。我知道,那条沟梢离李村远些,因而鲜有人烟,听说现在是水根承包着。儿时记忆里,河心浮着菱叶河边顶起荷花,还有缠绕的鸡头米和蓬勃的水草,河心之处的那一带水质,那可是清澈见底呢,有凫水的汉子潜入水底,岸上的人都能看清他身上的私处。
望着满地的家乡特产,不,这些精品绝品甚至是孤品,一阵潮水似的暗流冲击着心扉,撞出一种想哭又忍着不哭的复杂表情:家乡的亲人啊,我只不过是一个在外多年的游子,以前哪怕有过一点小小的嗜好,都被你们牢牢记在心里……我知道,这地里结的,树上摘的,水里长的,还有手捉的、钩钓的、网捕的……哪一种积攒,都是费时费力费心计的活,如此鲜活一古脑儿送进城来,让我何以报答?
6
岂止是我,我老公也被感动了。一向沉稳有余活泼不足的陈大局长,这次也主动提出下厨,说要做一桌“李村水上全席”……多年以来,这在我们家还不曾有过。
忘了说了,我老公在部队学过厨师,他的老师据说还是许世友将军家的“御厨”,除了当年在部队考等级厨师,以及向我求婚时露过一手算计了我,这些年来,还真没见他故伎重演过一回。
这回,在他的心里,算是家里来了贵客。这天,老家来的孙德平,就是贵客,而我则成了陪同贵客聊天说事的东道主。
那边,陈大局长下了厨房,不一会儿,厨房里煎炒烹炸,催生出消失了几十年的童年记忆。
我和孙德平伯伯,就这样聊着说着。故乡的沧海桑田,一时半会儿如同抽出了一根线头,其他的团团绕绕就扯出来一大串。比如说,我那天最想请到的八弟,并不是我的至亲,只不过他的父母生了八个男丁,排行老八的他至今快六十岁了,还打着光棍。这个光棍八弟,心眼可不是一般的好,当年,我老公还在部队,有次,我孩子病重,我和我母亲两个围着摇篮六神无主,只剩下求天求神求菩萨时,路过的八弟闻说了,立马喊了村邻,连夜抬着我孩子去了镇卫生院,第二天赶回来时,放下摇篮就外出赶火车打工去了,连一口水也没有喝……
故乡啊亲人,我欠下你们的可是太多了。在心里,我一次次真想对孙德平说:以前,我是有点提防着村人,怕你们上門找一大堆麻烦事……现在想来是有些过头了,就算你们一直算计着我们,又有什么?今后有什么难处只管说,就是过分一点也没啥,只要我们家大陈能办得到。
虽然,大陈还在厨房里忙活,我敢说,就是他听到了我的承诺,也不会打怵。
“水根爸,您这样,真是让我们过意不去。你不是没空么……”眼下,也只有这样的客套话了。
孙德平笑了,“我哪里是没空?我天天有空,一直有空,上次,我电话里说没空,其实是不好意思空手上门。我得赶着候着这个季节啊。这个季节来了,地里什么都有了,水里什么也厚实了,庄稼人这才活了。你看,这里的哪一样,不是你当年喜欢吃的,我都记在心里呢……
不说了,真的不说了,此时无声胜有声啊。
好了,来,搞酒。老公不愧是当过厨师的,三下两下,一桌丰盛的江南水乡一网兜(注:我们当地的特色,一桌子全是水产品)摆上桌子,同时,还伴随着我一阵阵的惊叫。
能不惊叫吗?一下子,仿佛我真的减去几十岁,回到了七十年代的故乡。那个时代的我才十来岁,从不知道生活里还有苦涩二字,所有的憧憬都是生活里的美味。
美味,岂能没有佳酿?
上酒!上好酒!!
还用我说?我的陈大局长早就备好了飞天茅台。说实话,这真不是受贿所得,他又不是一把手!这可是当年一次战友聚会上,他利用担任召集人的辛苦便利,最后从节省的“库存”里顺带回来的。
面对着这一杯清澈的茅台,孙德平眼睛滋润了,似乎还要发表什么慷慨。我老公说:在我这里,要说个开场白,那也是我来,今天,孙伯来了,我们什么也不说,话在酒中,我先干为敬。
到底是官场上混的,我老公一仰脖子,只听得嗞溜一声,如同火车进入隧道一样的带着哨音。我也是平生添出了女汉子的豪爽:干!
可是,孙德平却一直没端杯子。他手里的筷子不时点着桌子上的菜,一盘盘地说着那些与我有关的往事,有些是我知道的,也有些是我不知道的。我老公在一旁乐得直咧嘴,嘴里不停地劝道:孙伯,先喝一杯,这酒不昏头。
“我知道,这可是周总理当年迎接外宾的酒,我今天可是头一回,进中南海了。”孙德平说着,还是迟迟不端杯子。我俩催促再三,他这才从兜里掏着,抖抖颤颤的。难道,还有什么新奇玩艺儿? 可是,什么也不是,只是掏出来一只破旧手机,还是那种“老年机”,三下两下,他就拨通了号码,对着手机大喊着:哈,你知道吗?我在哪里?我现在在哪里?打死你也猜不到。
“你又在哪里喝多了,灌的什么猫尿?”尽管他的“老年机”没有启用免提功能,但手机里的话音还是相当的高分贝。我知道,李村人打手机,声音都是高八度,生怕对方听不见,重复一句就要耗时,多付电话费更是划不来。
“告诉你吧,我喝的是茅台,地道的正宗茅台。”孙德平把手机调了另一侧耳朵,这样一来,他的头不再拐了,显得正了许多也端庄了许多:“你告诉村上的所有人,我,孙德平,老党员孙德平,现在正在城里,在小翠家喝酒。我要走,小翠夫妻留客,两个人陪着我正喝着呢。对,哪里有什么外人?他们是特意招待我一个人的,对,对对,就在她家里,是她丈夫陈局长亲自烧的菜。”
“馋死你这个狗日的。”手机里那边的还在说着,可是孙德平果断地挂了手机,随后端起酒杯,只听得“嗞溜”一声,又一列火车进入了隧道。
这回,听那个声音与频率,绝对是动车,高铁系列的。
孙德平的酒杯刚一落下,我老公立马俯身,又慢慢地注满了一杯。有一些酒溢了出来,滴落在桌面上,孙德平起身,趴在桌子上舔了起来,眼里涌进浑浊的泪也一并滴进了那一小汪酒水里,转眼的工夫,被他一气吸进了隧道。
“你们听出来了没有?刚才电话打给谁的?”孙德平的声音上来了:“对,金水,狗日的队长,这小狗日的,当年入党还是我介绍的,现在你去村里问问,他哪里还把我放在眼里?”
7
事后,老公那天做的“李村水上全席”,总让我想到有点不大对味,似乎没有吃出记忆里的美味。是味觉出了问题,要么是老公放多了调料,要么就是故乡离我们久远了陌生了?孙德平送来的家乡特产,剩下的我一直珍藏在冰箱里,就是最好的朋友,我也没舍得赠送,哪怕是一点点。那些水果蔬菜类的,我只有一再保鲜;不好养活的水产,我一律腌制着……等到故乡味道渐行渐远之时,这才想起来,是有一阵子没接到孙德平的电话,也有大半年没回故乡,甚至未与家乡人见上一面了。
机会还是有的。这次还是正月,因为横穿村子的一条省道通车,这样一来,故乡就与南京牵上手了。听说村上为修这条路,自发集资了一些款子,剩下一些经费尾子,村里说是要哄一下子,出过钱的出过力的都邀上几个,在村部摆上几桌。
完全是因为有事赶上了,正月嘛,何况又是我一个人,开车路过时被金水认出来了,几个人连哄带劝外加央求,自然被他们拽到了村里。
酒桌上,没想到还见到了我一直想见的八弟。对于八弟,我可是满打满实地敬了一杯,之外的还有队长金水他们。我家当年丢下的几亩田地一直被村里照应着,这么多年也没让我们烦一次神。
只是没有看到孙德平,蛮遗憾的。金水看出来了,悄悄地点了点:这次修路,除了田亩份子内分摊的,孙拐头一个子儿也没多出,还好意思来?村里选队长,本来水根不会落掉,可一想到他有这个精于算计的爹,大家都不再选他了,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呢。
乡里乡亲的,一旦喝起酒来就没个数,虽然是几块钱一瓶的当地酒,他们也喝出了茅台的感觉。到最后,村里的小会计,一个年轻后生说话时也没了谱。他喷着酒气说的时候,手指一直顶着胸口:大路通到南京城,村上人人出份子,嫁出去的好多姑娘,這次都出了;老子心里记着一本账,那些没有出份子钱的,过年回娘家时一个个还上,要不然,就让她们把脚扛到肩膀上!
只这一句话,我的脸上红扑扑的,恨不得有个地缝立马钻进去。我刚要问“份子钱,该我摊多少?我们翻倍出”时,没想到八弟“啪”的一声,把酒杯摔了,“你他妈的,闭嘴,份子钱才有几个?小翠家那么多田地白送给了村里,这些年下来,别的不说,单是国家返还的各类补助,几万元该有了吧?本该就是人家的,人家开口要了一分钱吗?”
“谁种了她家的地,谁就该交份子钱。”小会计咕噜了一句,整个人瘫倒了桌子底下,瞬间,几条狗扑了过来,争抢着他满口吐出的秽物。
八弟赶紧过来,把我拉出屋子,“四丫头,你可能不知道,你家的那几亩地,这些年一直给孙拐头一家霸着种着,你算算,国家政策说的三十年不动,他们家种了多少年了?你不好意思计算,我们可是替你都算计着,满打满算26年了。”
我说:八弟,算了,你说这些,我也不懂。
我懂,李村人哪个不懂?八弟还是当年的那个八弟,六十多岁的人愤青一个:单是你们家那几亩地,国家哪年不补助几千元?村里几次开会,想让孙拐头退出,好事大家摊,哪能他吃独食。可他呢,就是一只癞皮狗。上次,他从城里回来,还说是你们在后面给他撑腰,你家陈局长还陪他喝茅台?连金水这个当队长的,也知道这个事。
“有没有这个事?”八弟眼巴巴地望着我:听说你们还收了他送的礼?你傻呀,这些年他诳了你们那么多钱,你恐怕不知道吧?那些鱼虾,哪里是沟梢纯野生的?哄骗城里人还差不多。沟梢早就成了一塘浑水,他给你们家送的,都是从横堆山那边一个农家乐买的。浙江人在那边搞开发,果园、鱼塘、鸡场什么都有,说是纯野生的,吃在嘴里就是不对味,谁信呢,再说价钱也不贵……
“他孙拐头,一辈子精于算计,又算出了鸟?到头来比老子也好不到哪里去!”我知道八弟生活一直艰苦,可我一时也不好回答。
起风了,我怕眼泪会被风沙吹出来,连忙背过身去。
责任编辑:段玉芝
快要出村了,路中间突然有了个小坑,让人猝不及防,车子呼地一跃,龙抬头似的蹿出好远。就这么一个惊魂似的半腾空,记忆里的故乡扯到脑后去了。
直到李村被我们甩在身后,我才缓过神来,埋怨老公怎么没减速?等候在路边的发小,不过是想与我们打个招呼,怎么这么铁石心肠?老公没吱声,也许饭局耗时久了,可毕竟我还是李村嫁出去的姑娘,多少年难得回趟娘家嘛。
好在这次,村人也理解他这位姑爷,市局陈大局长嘛,虽说眼下还是副的,但谁又把“副”字挂在嘴上?再说了,只要不是过年,故乡那就是个空心村,留守的老人女人们没多少农活,田地多是包给了种田大户,一切交给机器做活,村人哪个心思晓得我们家的大局长,到底是正是副。
禁不住回望了一眼。这一眼当然望不见故乡,但我总觉得刚才车子在村口一晃之际,不远处的路边站着的那个人,像是孙拐头。看到我们车子扫帚般掠过,一开始他的头还往我们这边拐了一下。这个特征太明显了,小时候就嵌进记忆深处。可是我们的车子早就蹿出多远,再想停下来给人家打个招呼,还真有点费事。
我脱口而出:德平?孙拐头?刚才路口,是不是他?
哦,水根他爸?老公减了速,像是补救性的:要不倒回去,打个招呼?
我说算了。过就过了,下次吧。
老公说:既然我们回村里请客,怎么没喊人家?多人多双筷,添凳不添菜。
我解释说,是请队长金水召集的,也别怪他这个召集人,是我忽略了,名单里并没计算到他。还有一个人,八弟,这次也没请到。金水说,他正月初五就出了远门,去苏州做工去了,也只有到了年底才回村。
我们这么说着,有一搭没一搭的,从故乡通往市里的那条柏油路,被车轮一个劲儿地往后捋着,仿佛拖着的是一根无形的长线,稍稍一扯,头就有了点昏沉。
其实,这次并不是我一个人陪着乡亲们酒桌尽兴的缘故。老公心疼了,新车明显温驯了许多。感觉李村的影子还想挣扎着浮上来时,我这才嘀咕了一句:孙拐头,是不是想和我们,说个什么事?
我估计,孙拐头应该知道我们这次回来。我又补充了一句。
可能嫌我絮叨,老公没有接话,他只是鸣了声车笛。车子汇入进城大道,直到车流稳了,他这才回了一句:很有可能,要不然这大热天的,他一个年逾古稀的人,为什么要在我们回城的必经路口,守到现在?
“再说,你们李村也没请他这个保安。”这话倒是有了点调侃,我老公这人,总卸不下那种局长口吻。
2
好端端回家请客,最后还落了个不太圆满的结尾,嘁,这事闹的。
其实,这次请客,是因为我儿子即将赴米国一所名校读博,而且还是全球性质的全额奖学金,也就是说拿人家老米的钱读咱自己的书,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别说李村,就是我们这个几百万人口的地级市,也难找出第二个。俺家这小子蛮争气的,还有一个,给李村这方水土争了脸。我老公以前一直在部队上,儿子生下来自然放在娘家由我带着。一方水土一方人,怎么说也要请一下家乡的父老乡亲才是。
这次,要说最想请的人,八弟绝对算是一个。可是想请的没到,可请可不请的倒来了一大桌。八弟虽说不在,但请客的招呼既然打过了,看看满桌一圈老老少少的乡亲,好几个都是多年没见面的发小,酒没喝多少话儿可是说了几箩筐,自然也就欣慰了不少。
唉,还是考虑得不缜密,算计了一大圈,怎么就漏了孙拐头?孙拐头明明知道我们回村请客,他蹲在村口,怎么就不赶过来打个招呼?
老公说:过去了就过去了,以后找机会补救。孙拐头,也不是个大人物,再说对我家也没什么恩处。二姐的事,要不是他,也不至于这一辈子惨兮兮的。
二姐的婚事,应该是我们家在李村的一大败笔。年轻时的二姐,像是从年画上剥下来的美人坯子。她那个模样和相貌,要是穿越个几百上千年,那可是要送进宫里的。有一事可以佐证:当年下放到我们周边几个村子的上海男知青,有好几个都发了毒誓,说是为了二姐把根留住,与大上海彻底拜拜;好在他们最后只是嘴上说说,除了在田地里见到二姐,隔着老远吹上几声口哨,也没有什么实质性动作,就是他们探亲回来带的上海大白兔奶糖,我二姐也没尝到一颗。我妈就叹了口气,就在那时候,村上来了个做手艺的外地人,暂住孙拐头家。孙拐头虽说长得不咋地,家境也穷,但得了外地手艺人小恩小惠之后,最后还是算计成了我二姐的这桩婚事。
孙拐头早年也是外村上门招亲。我们村多是李姓人家,他一个外乡人之所以站住脚跟,靠的就是算计。我们家没有男孩、我父母亲一直想招婿入赘的心思,被孙拐头捏住了。
所以说这些年,我对孙拐头没什么好感,尽管他儿子水根后来还一直想着法子弥补着我们。
3
我老公在部队熬到可以举家随军的时候,是上世紀末。因为李村地处水乡,常有洪灾之患,自然这个故乡我也不想久居。我们随军走后,当年李村又遭了次洪灾。洪灾过后,没承想,有天我接到了时任生产队长水根的信。信上说,一家慈善机构捐赠了不少物资,村上也把我们家的受灾人口和田亩数报了上去,人人有份……东西一直堆放在他们家,请我们能否抽空回去,领一下这份人情。
当时,老公劝我放弃这些物资,因为我们随军离村之后,田亩还是按照“三十年不动”的土地政策,我和孩子、老母亲一家三口都是农业户口,在村里还有好几亩田地,按要求每年都要上交公粮和乡政府四项提留。当时村里一时也没人愿意接手这一摊子田亩,最后还是水根说帮我们一家代种,一年四季下来除去生产成本,其实也没几个赚头。
我们随军去了苏北,一个山洼子里的营盘。这样闭塞的军事要地,没想到水根一个泥腿子居然还能寄来了信件。有年暑假,我顺道回村办事时,特地取回了那些慈善物资。水根还以生产队长的名义,请我和孩子在他家吃了顿饭,临走时,孙拐头也一直候着,那副神情有点怪怪的,仿佛还在为当年算计了我二姐的那场糟糕的婚事,内疚着吧。 水根一脸的麦色,那是一种只有在水田里做活久了才有的印记。我问他:你真有能耐,怎么找到了我的地址?
水根笑了笑:只要有心,总能找到。找你们的地址,还比做卷子难不?你说对不对,李浩宇?
李浩宇是水根的儿子,孙拐头的长孙,当年正读小学,与我的孩子原是同一年级,后来我孩子随军进城,李浩宇这方面落单了。如今的乡村学校,别说师资力量,就是那几个老师,成天看着越来越空的座位,王小二过年似的。水根说出这话的时候,孙拐头在一旁抚摸着孙子的头,有点谢罪地说:名字起大了,搞不好要欺天,将来要是混不了前途,少不了要麻烦你们,好歹都是喝方塘里的水长大的,亲不亲,家乡人嘛。
我只有点头说好。
好在后来,我听说孙拐头的这个长孙,真的用不着我们帮忙。李浩宇中考时没考上普高,在技校没上几年就去了外地打工,走的是与八弟一样的线路。这小子倒也省事,没给我找什么麻烦。
既然这样,我有点于心不忍,二姐的事过去几十年了,这也不能全怪孙拐头当年的算计,这次回村请客忘了人家,以后找机会弥补才是。
又怎么弥补呢?转业回原籍之后,老公按职务分配,有了眼下的这个副局长一职,李村自然有了不少麻烦事找来,为此,我也先后换了几个手机号。这次回村宴请乡邻,我是用单位传达室的座机拨通了队长金水的手机,还借说我经常开会啥的,设置静音,以后有事打这个电话也可以。事实上,我们单位传达室的老王头真会来事,他的亲戚是一个部门头头,可能有遗传的基因。比如说,有农村模样的上门找人,他总会找出理由让人家怏怏回去的时候,嘴上还一个劲地感谢;也有一些职工的家乡人,想讨要谁的手机号,他也有安慰理由:真不巧,下乡去了,好多天才能回来。单位手机号都是六位数小号码,就是告诉了你,也打不通呀。
其实呢,也许乡下要找的人,此时就在楼上办公,只不过,老王头私底下早就打过通报电话,避免两个人在楼道口撞脸。
所以说,我只有下次再回一趟故乡。要不然,补偿孙拐头这一顿酒,怕是真没有机会兑现。
4
孙拐头打通我手机的那天,的确让我有点惊讶。
是个双休日上午,九点多钟吧。那个时间点,正准备做点事,何况还是金风送爽的初秋,这时候接到故乡电话,心理上一时是不会拒绝的。
我想,手机的对面,孙拐头也是一副激动模样,说不定贴着手机的那端,头拐得更歪了,甚至还有一脸的笑。“四丫头吗?你猜猜,我是谁?”
听到久违的老家口音,我当时就猜出来了。从小我们两家门对门的呼来唤去几十年,何况这回喊出的还是我的乳名:没什么事,就是想和家乡人说几句话。上次你回村请客,我都没赶上送礼,真的对不住。人老了念旧,你走了不过几个月,村上老人又走了几个,他们当年可喜欢抱着你……
孙拐头的话让我有了伤感,他点到的那几个远行的姓名,都是当年抱过我跑东家串西家的慈祥老人,个个德高望重。这以后回到故乡,听村人说起或是无意间问起,心里一度空落落的。这就是故乡,一个人走得再远,哪怕良心有可能走丢,故乡却丢不了。故乡是什么?恐怕谁也说不准。故乡也许是一个魔方,哪怕你在那生活过一天,这个方盒就镶嵌了你的气息,更何况那里还生活着你的亲人,埋葬过你的先人与生下你时的胞衣。
“水根爸,有事吗?是不是找我们家大陈?”真的,孙拐头说的时间有点长了,我想挂了给他打过去,又怕不合适;一直这样说着,又担心他的手机费用,我只有直接把话题引到实质性问题上。孙拐头的嗓门亮了,“四丫头,真的没事,有事也不找你们麻烦,你们多忙啊,有时在电视上看到陈局长,李村的老老少少也跟着沾光呢。”
这话,我相信他说的不是客套话。我老公这样的一个市民政局副局长,经常出席访贫问苦类会议,在电视上亮相再正常不过。以前,我对老公还心生埋怨,总觉得他没有其他战友安置得好,人家那些土地、交通、住建委等都是些实权部门,但他们能得到老家人的如此口碑吗?
那一瞬间,我生出了对自己以前某些做法的不悦。刚回来那阵子,为躲避熟人,同时更多的是躲避乡亲,我换了几次手机号,甚至有次在路上偶遇某位乡亲,我报给人家的还是自己刚刚弃用的号码,乡亲认真存进手机时,还一个劲儿地道谢。乡亲就是乡亲,他们多实诚啦,哪像城里人必须要当面拨通验明正身呢?难怪有年同学聚会时,只有一个乡下同学当场醉得现场直播。那天,只有他喝得实在,城里同学喝的是水。酒水酒水嘛。看那个乡下同学吐得厉害,我有些心酸。谁知他吐完了,又上桌拼酒,嘴里还说着,“乡下的是呆子,城里的是鬼子,是蜂窝煤,一肚子心眼。”
可是,面对孙拐头,我真的不能再次成为鬼子。离家这些年,说心里话,我和我们家大陈,没有为家乡建设尽过绵薄之力,大陈在位置上也没几年了,再不做点贡献,以后告老还乡还有什么脸面?对于李村,再怎么说,我们也有亏欠。
不能再这么欠下去了。“水根爸,有空,来城里玩吧?”
话一出口,我有些愣了。因为我想起来了,乡村民政优抚方面这些年的确发生了许多事,有的村干部把低保待遇当作权力,想给谁就给谁,甚至光荣军属的福利待遇也挪用给了关系户。我老公以前提醒过我,他担心村人要是认了家门,今后少不了麻烦事。我们刚搬来这个小区的时候,物业经理就剧透过,老家李村有人来打听过,被他们一一谢绝了。
幸好,孙拐头说,“眼下没空,就是想来,一时半会儿也走不了,你们这份心意,我代向乡亲们传达。有你这一句话,什么都有了。”
放下电话,我松了口气。推开窗户,我朝着故乡方向,叹了口气。
5
孙拐头说话算数,尽管知道我的手机号,也没怎么叨扰,更没有告诉他人。我知道,我的这个号码不是什么宝贝号码,只是因为他怕人家知道了会上门找事,所以当成宝物一样收藏着。你想啊,自己被另一个人,还是村人记在心里,多少也是一件荣耀的事。
但是,手機是用来联系的,要是不联系有何用处?孙拐头这样一个与我有着长辈年龄之差的老人,总不会“相见也无事,不见常忆君”吧? 我的判断没有错。没多久,一个双休日,也是一个让人轻松的时间段,孙拐头的电话来了。问准了我在家时,他那扑面而来的热情,简直让人不忍拒绝,“四丫头,现在,我就在你家小区门口,我能方便认认门楼子吗?在你们陈府只看一眼就走,顺便讨口水喝?”
七十多岁的人了,黄土都埋到眉毛了吧?乡里乡亲的路过家门哪有不见的?就是路人如此诚恳地问你讨口水喝,你能无动于衷吗?更何况他的口气里,还有了种少见的幽默。
在小区门口见到的孙拐头,形象让人颠覆:头发理得溜光,还焗了油显得异样茁壮,阳光下泛着生生的黑;一身穿着打扮很清丝(注:李村老家形容菜做得爽口时的一种称谓,后被泛用),让人乍一看还以为是位退休干部,至少也是乡镇企业家派头,而且从年龄上很难看出是一个乡村古稀老人。只是脚边放置的旅行包,还有一只罩着网兜的大木桶,给这个精心设计的形象打了不少折扣。
这是出远门嘛,哪是顺道来我家门口?我问他:您……这是上哪?
听村人说过,别看孙拐头上了年纪,却一点也不邋遢,而且他的两个儿子也活络,承包了村里的方塘和沟梢。那口方圆一百多亩的水塘,是李村几千号人口的母亲河。只是这些年来,因为养殖还有水田灌溉时的农药残留排放,水面泛起一层浅浅的油脂,夜里闻起来还隐约有股臭味。只是塘口不大的沟梢,水根一直守护着,听说水质还是我年少时的那个样子。
“四丫头,认认家门再说。”孙拐头自顾提起了所带的行李,我想帮忙提一个,他没同意,说话音量控制得极小,除了我们两个,旁边要是过去一个路人,也保准听不真切,“你只管前面领路,别拉扯了,让人看见,还以为我给局长送礼呢。听说城里,处处都有探头,还保存三个月?”
消息蛮灵通的嘛,还真不能小看了这个农村老头。我想说,那不是探头,是小区监控设备,功能是防止小区失窃,要说是防止行贿受贿,当然也具备这个功能,不过我还是第一次听说。于是,我就不好僵持了,三拐两拐到了楼下,进了楼,开了锁,换了鞋,掩上门……再过那么几秒钟,孙拐头的声音这才恢复了原样。因为他说话一直是大嗓门,刚才在小区大门口一直压着嗓子,还真难为了他。
孙拐头兴奋起来:四丫头,李村八龙八凤,算你活出了滋味,看看你这个家,市中心黄金地段,中南海嘛。还三楼,四室两厅吧?
这样的话我当然爱听:哪里呢,三室一厅,只是客厅大点。
“四丫头,难怪你不大回村子,这里住着,还不是五星级宾馆?”孙拐头刚一说完,声音突然小了,估计是听到了书房里,正泡在网上的我老公发出的声响。我赶紧过去,喊出了我老公,“老家来人了,陪水根爸爸说说话。”
我老公这个人就是好,立马在茶几一旁的沙发上坐实了,还堆出一脸的笑,递上了刚拆的软中华烟,“孙伯,辛苦了。以后要来,给小翠打个电话,我派车接你。”
我这才想起,与孙拐头拉扯到现在,除了一个四丫头的乳名,我还有一个叫小翠的小名。我朝着老公,也就是我的陈大局长投去一个妩媚的眼神:真棒,真给老婆面子,不愧官场混的。哪像我,还孙拐头孙拐头的,如此不尊重老人。从现在起,我立即改正,如何?
好了,现在不能再说孙拐头了,该说他的大名孙德平才是。亲爱的读者,请原谅我的冒失,我不应该对老家的古稀老人,一直叫着绰号。
孙德平如数家珍起了我的美丽童年,坐在他对面的陈大局长一脸的欣赏神色,因为他这才知道,李村那年同时出生的“八龙八凤”,包括孙德平一对双胞胎女儿,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的,居然没有一个混得如他的老婆这般出色。
“大局长,我们家双子,哪能与小翠比?天上地下,麻雀哪能跟雁飞?”孙德平说着,突然停了下来,“不信你看看,小翠都五十岁了,哪点像?三十出头嘛。上次回村,人家都这样说……你知道为什么吗?”
尽管我心里一直甜蜜得不行,可我还是自嘲了一下,与我一起配合默契的还有我的老公:“她呀,成天什么都往脸上抹,韩国美容产品花费,哪个月不是好几百?”
“大局长,哪里的话。你不是我们李村人,你可能有所不知,我们李村姑娘,人人赛西施。当年,据说杨贵妃洗浴的水,都是从我们村的方塘里调去的贡品,一路快马送西安,不是有首唐诗这样写的吗?”孙德平说完,得意地看着我。我心里想笑,真忍不住。那首诗我知道,大学中文系出身的我老公更是知道,那是杨贵妃想吃荔枝的诗句,与本村方塘没有一毛钱的关联。也难怪,现在的一些旅游景点,什么都想着法子找传说、挖诗词、抠典故,孙德平活了七十来岁,没有到旅游局上班哪怕是上班一天,造化糟蹋人也。
不过,我老公却听得一脸幸福,“方塘的水,当真那么神奇?”
“不信,你尝一口试试?不过,现在,要想喝到当年方塘里的水,只有去沟梢里挑啦。”这下,孙德平让我夫妻两人有点瞠目结舌了。谁能想到呢,他打开了随身带来的那个大包,小心翼翼地生怕碰碎了似的。
我猜想着,不可能是什么走私来的文物吧?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好在,不是,而且让我绝对没有想到。
那个包袱原来还是透气的?居然是用竹篮子改制而成?顶上是布袋,底部却是竹子编的。好了,不用介绍这个包袱了,说说里面的内容吧。
那些内容就这样一一被孙德平摆在了茶几旁边的地板砖上,全是新鲜货,地道的“水下八珍”:茭白、莲藕和莲蓬、菱角和菱角菜、鸡头米和鸡头秆……鲜嫩嫩脆生生地摆一摊子,宛如蘸着家乡氤氲的水汽和弥漫的露珠——这些记忆里的方塘特产,而且都是我小时候最爱吃的。
“你放心,这不是方塘里的,是沟梢,正宗野生货……”孙德平双手忙着,嘴里一个劲儿地乐着。
接下来还有呢:十只脆生生的黄皮香瓜、一小堆黄酥酥的鸭梨、八十只腌制好的双黄咸鸭蛋、一百只家养芦花鸡下的土鸡蛋……
啊,这哪是一个包袱?就是那个自诩“见证奇迹的时刻”的魔术师刘谦来了,哪怕有董卿做托,一时也变不出这么多宝贝啊。这哪里还是包袱,杜十娘的百宝箱也比不上啊,这里面装的何止是百宝,简直是李村一个秋天的收成;這么一次大搬家,搬来的是李村一个完整版秋天,搬来的是家乡的菜地家乡的鱼塘,家乡的儿时记忆……贯穿我童年记忆的美味佳肴。 孙德平哈哈大笑着,在我们夫妻俩不时张大嘴巴的惊讶里,他像是完成了人生一次重要的农展会布场。
那只大包袱掏空了,孙德平这才转身拎起了那只木桶,一一向我们比划。木桶里盛着大半桶清水,水里或沉或浮着的内容,让我真的不敢想象了:斤把重的鳜鱼两条、半两重的大虾三斤多、两指粗的黄鳝六尾、一拃长的蛤骨鱼足足有三四斤、洗得干净的田螺两大碗……
这些,除了安睡的田螺,都是活蹦乱跳的不说,如今菜市场上难买那是肯定的,何况都是我多年梦里重温的记忆。更让人没想到的是,孙德平忙完这一阵之后,这才说了句:四丫头,这些是特地带给你的,我知道这些,都是你最爱吃的……
天啦,这些,的确是我小时候的最爱,他怎么知道的?而且,现在就是有钱也难以买到,这些纯绿色纯天然无农药残留无化肥催熟……地道正宗的家乡货,原汁原味的纯乡村。
一时间,我有点眩晕:水根爸,你不是说要出远门么?
哈,你们就是我的远门亲戚。孙德平乐了,他慢慢地喝了一小口我泡的黄山毛峰:还有一样呢,在这……
顺着他的手指,在那只木桶底部,还卧着一只小白壶,里面是满壶清澈的水,“这是一大清早,在沟梢的河心舀来的。一大早六七点钟,也就是你小时候上学那会儿,朝阳初升,满河面聚而不散的雾气,在水草头上的那一片……要不是在家里等车耽误了时间,到你这里最多不超过一个钟头。”孙德平绘声绘色了,“家乡的菜,要配家乡的水,城里的自来水,再好的菜,也是一股的漂白粉味……”
天啦,连沟梢里的活水,一大早也送来了。我知道,那条沟梢离李村远些,因而鲜有人烟,听说现在是水根承包着。儿时记忆里,河心浮着菱叶河边顶起荷花,还有缠绕的鸡头米和蓬勃的水草,河心之处的那一带水质,那可是清澈见底呢,有凫水的汉子潜入水底,岸上的人都能看清他身上的私处。
望着满地的家乡特产,不,这些精品绝品甚至是孤品,一阵潮水似的暗流冲击着心扉,撞出一种想哭又忍着不哭的复杂表情:家乡的亲人啊,我只不过是一个在外多年的游子,以前哪怕有过一点小小的嗜好,都被你们牢牢记在心里……我知道,这地里结的,树上摘的,水里长的,还有手捉的、钩钓的、网捕的……哪一种积攒,都是费时费力费心计的活,如此鲜活一古脑儿送进城来,让我何以报答?
6
岂止是我,我老公也被感动了。一向沉稳有余活泼不足的陈大局长,这次也主动提出下厨,说要做一桌“李村水上全席”……多年以来,这在我们家还不曾有过。
忘了说了,我老公在部队学过厨师,他的老师据说还是许世友将军家的“御厨”,除了当年在部队考等级厨师,以及向我求婚时露过一手算计了我,这些年来,还真没见他故伎重演过一回。
这回,在他的心里,算是家里来了贵客。这天,老家来的孙德平,就是贵客,而我则成了陪同贵客聊天说事的东道主。
那边,陈大局长下了厨房,不一会儿,厨房里煎炒烹炸,催生出消失了几十年的童年记忆。
我和孙德平伯伯,就这样聊着说着。故乡的沧海桑田,一时半会儿如同抽出了一根线头,其他的团团绕绕就扯出来一大串。比如说,我那天最想请到的八弟,并不是我的至亲,只不过他的父母生了八个男丁,排行老八的他至今快六十岁了,还打着光棍。这个光棍八弟,心眼可不是一般的好,当年,我老公还在部队,有次,我孩子病重,我和我母亲两个围着摇篮六神无主,只剩下求天求神求菩萨时,路过的八弟闻说了,立马喊了村邻,连夜抬着我孩子去了镇卫生院,第二天赶回来时,放下摇篮就外出赶火车打工去了,连一口水也没有喝……
故乡啊亲人,我欠下你们的可是太多了。在心里,我一次次真想对孙德平说:以前,我是有点提防着村人,怕你们上門找一大堆麻烦事……现在想来是有些过头了,就算你们一直算计着我们,又有什么?今后有什么难处只管说,就是过分一点也没啥,只要我们家大陈能办得到。
虽然,大陈还在厨房里忙活,我敢说,就是他听到了我的承诺,也不会打怵。
“水根爸,您这样,真是让我们过意不去。你不是没空么……”眼下,也只有这样的客套话了。
孙德平笑了,“我哪里是没空?我天天有空,一直有空,上次,我电话里说没空,其实是不好意思空手上门。我得赶着候着这个季节啊。这个季节来了,地里什么都有了,水里什么也厚实了,庄稼人这才活了。你看,这里的哪一样,不是你当年喜欢吃的,我都记在心里呢……
不说了,真的不说了,此时无声胜有声啊。
好了,来,搞酒。老公不愧是当过厨师的,三下两下,一桌丰盛的江南水乡一网兜(注:我们当地的特色,一桌子全是水产品)摆上桌子,同时,还伴随着我一阵阵的惊叫。
能不惊叫吗?一下子,仿佛我真的减去几十岁,回到了七十年代的故乡。那个时代的我才十来岁,从不知道生活里还有苦涩二字,所有的憧憬都是生活里的美味。
美味,岂能没有佳酿?
上酒!上好酒!!
还用我说?我的陈大局长早就备好了飞天茅台。说实话,这真不是受贿所得,他又不是一把手!这可是当年一次战友聚会上,他利用担任召集人的辛苦便利,最后从节省的“库存”里顺带回来的。
面对着这一杯清澈的茅台,孙德平眼睛滋润了,似乎还要发表什么慷慨。我老公说:在我这里,要说个开场白,那也是我来,今天,孙伯来了,我们什么也不说,话在酒中,我先干为敬。
到底是官场上混的,我老公一仰脖子,只听得嗞溜一声,如同火车进入隧道一样的带着哨音。我也是平生添出了女汉子的豪爽:干!
可是,孙德平却一直没端杯子。他手里的筷子不时点着桌子上的菜,一盘盘地说着那些与我有关的往事,有些是我知道的,也有些是我不知道的。我老公在一旁乐得直咧嘴,嘴里不停地劝道:孙伯,先喝一杯,这酒不昏头。
“我知道,这可是周总理当年迎接外宾的酒,我今天可是头一回,进中南海了。”孙德平说着,还是迟迟不端杯子。我俩催促再三,他这才从兜里掏着,抖抖颤颤的。难道,还有什么新奇玩艺儿? 可是,什么也不是,只是掏出来一只破旧手机,还是那种“老年机”,三下两下,他就拨通了号码,对着手机大喊着:哈,你知道吗?我在哪里?我现在在哪里?打死你也猜不到。
“你又在哪里喝多了,灌的什么猫尿?”尽管他的“老年机”没有启用免提功能,但手机里的话音还是相当的高分贝。我知道,李村人打手机,声音都是高八度,生怕对方听不见,重复一句就要耗时,多付电话费更是划不来。
“告诉你吧,我喝的是茅台,地道的正宗茅台。”孙德平把手机调了另一侧耳朵,这样一来,他的头不再拐了,显得正了许多也端庄了许多:“你告诉村上的所有人,我,孙德平,老党员孙德平,现在正在城里,在小翠家喝酒。我要走,小翠夫妻留客,两个人陪着我正喝着呢。对,哪里有什么外人?他们是特意招待我一个人的,对,对对,就在她家里,是她丈夫陈局长亲自烧的菜。”
“馋死你这个狗日的。”手机里那边的还在说着,可是孙德平果断地挂了手机,随后端起酒杯,只听得“嗞溜”一声,又一列火车进入了隧道。
这回,听那个声音与频率,绝对是动车,高铁系列的。
孙德平的酒杯刚一落下,我老公立马俯身,又慢慢地注满了一杯。有一些酒溢了出来,滴落在桌面上,孙德平起身,趴在桌子上舔了起来,眼里涌进浑浊的泪也一并滴进了那一小汪酒水里,转眼的工夫,被他一气吸进了隧道。
“你们听出来了没有?刚才电话打给谁的?”孙德平的声音上来了:“对,金水,狗日的队长,这小狗日的,当年入党还是我介绍的,现在你去村里问问,他哪里还把我放在眼里?”
7
事后,老公那天做的“李村水上全席”,总让我想到有点不大对味,似乎没有吃出记忆里的美味。是味觉出了问题,要么是老公放多了调料,要么就是故乡离我们久远了陌生了?孙德平送来的家乡特产,剩下的我一直珍藏在冰箱里,就是最好的朋友,我也没舍得赠送,哪怕是一点点。那些水果蔬菜类的,我只有一再保鲜;不好养活的水产,我一律腌制着……等到故乡味道渐行渐远之时,这才想起来,是有一阵子没接到孙德平的电话,也有大半年没回故乡,甚至未与家乡人见上一面了。
机会还是有的。这次还是正月,因为横穿村子的一条省道通车,这样一来,故乡就与南京牵上手了。听说村上为修这条路,自发集资了一些款子,剩下一些经费尾子,村里说是要哄一下子,出过钱的出过力的都邀上几个,在村部摆上几桌。
完全是因为有事赶上了,正月嘛,何况又是我一个人,开车路过时被金水认出来了,几个人连哄带劝外加央求,自然被他们拽到了村里。
酒桌上,没想到还见到了我一直想见的八弟。对于八弟,我可是满打满实地敬了一杯,之外的还有队长金水他们。我家当年丢下的几亩田地一直被村里照应着,这么多年也没让我们烦一次神。
只是没有看到孙德平,蛮遗憾的。金水看出来了,悄悄地点了点:这次修路,除了田亩份子内分摊的,孙拐头一个子儿也没多出,还好意思来?村里选队长,本来水根不会落掉,可一想到他有这个精于算计的爹,大家都不再选他了,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呢。
乡里乡亲的,一旦喝起酒来就没个数,虽然是几块钱一瓶的当地酒,他们也喝出了茅台的感觉。到最后,村里的小会计,一个年轻后生说话时也没了谱。他喷着酒气说的时候,手指一直顶着胸口:大路通到南京城,村上人人出份子,嫁出去的好多姑娘,這次都出了;老子心里记着一本账,那些没有出份子钱的,过年回娘家时一个个还上,要不然,就让她们把脚扛到肩膀上!
只这一句话,我的脸上红扑扑的,恨不得有个地缝立马钻进去。我刚要问“份子钱,该我摊多少?我们翻倍出”时,没想到八弟“啪”的一声,把酒杯摔了,“你他妈的,闭嘴,份子钱才有几个?小翠家那么多田地白送给了村里,这些年下来,别的不说,单是国家返还的各类补助,几万元该有了吧?本该就是人家的,人家开口要了一分钱吗?”
“谁种了她家的地,谁就该交份子钱。”小会计咕噜了一句,整个人瘫倒了桌子底下,瞬间,几条狗扑了过来,争抢着他满口吐出的秽物。
八弟赶紧过来,把我拉出屋子,“四丫头,你可能不知道,你家的那几亩地,这些年一直给孙拐头一家霸着种着,你算算,国家政策说的三十年不动,他们家种了多少年了?你不好意思计算,我们可是替你都算计着,满打满算26年了。”
我说:八弟,算了,你说这些,我也不懂。
我懂,李村人哪个不懂?八弟还是当年的那个八弟,六十多岁的人愤青一个:单是你们家那几亩地,国家哪年不补助几千元?村里几次开会,想让孙拐头退出,好事大家摊,哪能他吃独食。可他呢,就是一只癞皮狗。上次,他从城里回来,还说是你们在后面给他撑腰,你家陈局长还陪他喝茅台?连金水这个当队长的,也知道这个事。
“有没有这个事?”八弟眼巴巴地望着我:听说你们还收了他送的礼?你傻呀,这些年他诳了你们那么多钱,你恐怕不知道吧?那些鱼虾,哪里是沟梢纯野生的?哄骗城里人还差不多。沟梢早就成了一塘浑水,他给你们家送的,都是从横堆山那边一个农家乐买的。浙江人在那边搞开发,果园、鱼塘、鸡场什么都有,说是纯野生的,吃在嘴里就是不对味,谁信呢,再说价钱也不贵……
“他孙拐头,一辈子精于算计,又算出了鸟?到头来比老子也好不到哪里去!”我知道八弟生活一直艰苦,可我一时也不好回答。
起风了,我怕眼泪会被风沙吹出来,连忙背过身去。
责任编辑:段玉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