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中考阅读题全方位剖析(二)

来源 :语文世界(初中版 )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l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标考点透视】
  
   1.能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2.在阅读中能把握叙述、描写、议论和抒情等表达方式。
   3.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综合理解能力,具体考查学生对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能力。
   4.考查学生对作品的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理解。
  
  【锁定考查热点】
  
   1.理解记叙的要素、记叙的顺序。
   2.分析记叙的详略,理清记叙的线索。
   3.明确记叙的中心,概括文章的思想内容。
   4.概括人物思想品质,评析人物性格,感受人物形象。
   5.分析文章结构,划分文章层次。
   6.理解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对表情达意的作用。
   7.对文章进行比较阅读。
  
  【中考原题展示】
  
  阅读现代文,回答问题。(18分)
  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凌晨2:15。
  当班的见习消防队员拉斯马森拿起突然铃声大作的电话,一阵微弱的喘息声传来:“我摔倒了,救命啊……”声音像一位老夫人,在确定不是恶作剧后,拉斯马森询问道:“请把您公寓的地址告诉我!”
  “我……想不起来了。”
  “那请把您的名字告诉我!”
  “我记不得了。”
  “请您不要把电话挂断,我们好通过电信局找到您的住处!”拉斯马森想到了电信局,他马上与电信局取得了联系。可值班人员却表示,现在人员不齐,要查清电话是从哪里打来的,根本做不到……无计可施的拉斯马森叫醒了中尉,中尉拿起了电话:“夫人!……夫人!能告诉我床前地毯旁边是什么吗?”“是镶木地板,老式的打蜡地板。”“天花板高吗?”“高……我觉得很高……”“这么说,您住的是老式房子!百叶窗关着没有?”“没关。”中尉兴奋地对拉斯马森说道:“寻找一幢窗户狭长的老式房子,房子的窗口有灯光,大约在二三层……”中尉又对着话筒问道:“夫人,能告诉我,您住的街道的名称吗?”
  然而,话筒里再没有人搭腔了。中尉知道,老太太大概昏过去了,没有把电话挂上。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逝着,每分每秒都变得漫长起来,室内挂钟的滴答声越来越响,每一次的滴答声都像小锤子般敲在几个人的心上。
  一个小时过去了,老夫人仍无反应。焦灼和冷汗悄悄地爬上了几个人的面孔、心头……拉斯马森对中尉说道:“我有个主意……”他的主意立即被采纳。
  清晨3:30,14辆轻便消防车同时出动,开往依然沉睡着的城市的各个街区,警笛的尖啸声撕碎了夜的宁静。指挥部里拉斯马森把电话听筒紧紧地贴在一只耳朵上,把耳机扣在另一只耳朵上。整个哥本哈根城都被惊动了,家家户户灯火通明……拉斯马森突然叫道:“中尉,我听见了!我听见警笛声了!消防车大概就在离老夫人不远的街上!”(中尉用手中的对讲机命令道:“1号车,停止鸣笛!”拉斯马森对中尉说道:“我还听得见。”“2号车,停止鸣笛!3号车,停止鸣笛!……6号车,停止鸣笛!……12号车,停止鸣笛!”拉斯马森惊叫道:“就是这里!)”
  “12号车,我是指挥部,就在你们那个地段,用扩音器说明一下理由,让这条街上所有的灯光都熄灭,最后亮着灯的一定是老夫人的家!”
  5分钟后,12号车所在街区的窗口都黑了下来,只剩下一扇窗口还亮着。稍后,拉斯马森在电话里听到了撞破房门的声响,继而是一位消防队员的声音:“喂!指挥部吗?我们已到现场,老夫人昏迷了,颅骨有伤,大概是床头磕的,脉搏有轻微跳动……”
  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消防队不断有电话打进来,询问老夫人的情况。当获悉这位72岁的老人因为救助及时,已经在医院苏醒过来时,人们纷纷表示,那个凌晨,响彻哥本哈根的消防车的尖啸声,是他们听过的所有声音中最动听的声音。
  1.本文所写的故事发生于凌晨2:15的哥本哈根,起因是□□□□□□□□□□□□□□□□,
  经过是□□□□□□□□□□□□□□□□,结果是老夫人顺利获救。(每处不得超过16字)(2分)
  2.请为本文拟个恰当的题目。(8字以内)(2分)
  3.从拉斯马森、中尉与老夫人的通话中,可以看出消防队员_____________的品质。(2分)
  4.“指挥部里拉斯马森把电话听筒紧紧地贴在一只耳朵上”一句与上文的哪句话呼应?(2分)
  5.文中画线句子为什么不直接引用中尉下达的“12号车,停止鸣笛”的命令,而是不厌其烦地从1号车说起?(3分)
  6.下面两句话,写得很好。任选一句,说说好在哪里。(如两题都答,按第①题计分)(3分)
  ①每一次的滴答声都像小锤子般敲在几个人的心上。
  ②警笛的尖啸声撕碎了夜的宁静。
  7.对于本文叙述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请写在下面。(含标点60字以内)(4分)
  (2004年大连市中考题)
  
  【解题思路点拨】
  
  第一题考查学生对记叙要素的把握。要概括事件的起因和经过,只要抓住开头和主要内容即可,做到语言简洁。
  第二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文章的标题要紧扣中心或主要内容,做到醒目、简洁。
  第三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把握。理解人物应抓住人物的特征,从具体事件中概括出其精神的闪光点。
  第四题考查学生对前后呼应句子的把握,解答时要从内容上进行推敲,看看哪里有伏笔,哪里有铺垫。
  第五题考查学生对细节的探究能力。这里故意短话长说,目的是为了突出寻找的过程和过程的紧张。
  第六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抓住句子的特点,从内容、句式和修辞等角度去进行深入的分析。
  第七题考查学生对作品的独到感受,是一道开放性题目,解答时可各抒己见,做到自圆其说。
  
  【参考答案】
  
  1.(2分)起因:拉斯马森接到老夫人的求救电话。经过:消防队员全力寻找老夫人住址(消防队员全力救助老夫人)。
  2.(2分)最动听的声音(爱心救助、爱心大营救、救命电话)。
  3.(2分)“有责任感”或“有爱心”;“聪明”或“机智”。
  4.(2分)“中尉知道,老太太大概昏过去了,没有把电话挂上。”
  5.(3分)这样写真实地表现出寻找的过程,突出了寻找过程的紧张(或有序)。
  6.(3分)①(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们焦灼(紧张、沉重、沉痛)的心情。 ②(拟人),形象地写出(渲染)了当时紧张(焦急)的气氛。
  7.(4分)示例: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真情救助是最美丽的。如果我们人人都能尽职尽责奉献爱心,世界一定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考场误区点击】
  
  1.结构层次划分不准确,不能分析文章的线索。
  2.对人物的性格特点或文章的情节,不能进行准确的概括。
  3.对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悟不准确,表情达意不明确。
  4.对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把握不准,分析不到位。
  
  【备考应对策略】
  
  1.紧扣记叙的要素,找出文章中标志性的词语或过渡句,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2.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应在理解事件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做概括时要全面、透彻,语言要简洁通顺。
  3.对文章中重点词句的理解,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注意具体的语言环境,不能停留在词句的表面做蜻蜓点水式的阐释。
  4.要在整体感悟的前提下,学会对文章进行探究,注意文章的思想、情感、人文等因素。在对文章内容进行个性化表达时,要善于联想和想象,注意知识的迁移和创新。
  
  【能力提升演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2分)
  
  难忘的游戏
  那是一个夏日雷天的傍晚,窗外的浓浓乌云使整个天空变得黑沉沉的,真叫人害怕。我不敢独自一个人在房里呆着,便去找爸爸。
  跨进爸爸的房门,只见他正在聚精会神地伏案写作。我不愿打扰他,便悄悄地坐在一旁,呆呆地看着窗外。
  突然间,闪电像一条金蛇在天空飞舞,耀眼的亮光,刺得我睁不开眼睛。紧跟着“啪啦啦”“轰隆隆”震耳欲聋的巨响,把年仅6岁的我吓得“哇”的一声哭了起来。爸爸转过身来,把我搂到他的怀里,安慰我,叫我别怕。他慈祥地看着我,问道:“你知道天上为什么会打雷吗?”
  “是雷公发火,要劈不孝的人啊!”
  “是吗?是谁告诉你的?”爸爸惊奇地看着我说。
  “隔壁老奶奶讲的呀!”我认真地告诉他。
  (爸爸听后,“扑哧”一声笑了出来。)他摇摇头说:“打雷,不是雷公发火。这是阴电和阳电相遇时放电的结果,懂吗?”
  我摇了摇头。
  他见我不懂,便耐心地向我解释说:“你看,我的左手上是阴电,右手上是阳电。两种电相互作用就像两个巴掌拍在一起一样。”他边说着边“啪”的一声,把两个巴掌拍响了。爸爸的表演引起了我极大的好奇。
  “那电是从哪里来的呢?为什么它们会放电呀?”我睁大眼睛问道。
  “电可以通过物体间的摩擦产生,人们常讲‘摩擦生电’就是这个意思。夏天天热,云层飘动时与周围空气摩擦,就产生了电。有的云块带阳电,有的云块带阴电,它们相互吸引,当它们碰到一起时就发生放电,发出火光和声音。”
  爸爸的解释十分形象、生动,但我还是没有弄懂,随口就问道:“摩擦真能生电吗?”
  爸爸见我有兴趣,就请妈妈来一起做个游戏给我看。他要妈妈找来一块玻璃板,还请她剪一个小小的纸人儿。于是,他用两本书把玻璃板架在桌面上,将纸人儿放在玻璃板下。接着他就用擦眼镜的绸布,包在我平时玩的一块长方形积木块的外面,快速地在玻璃板上擦动着。一种有趣的现象竟然在我的眼前发生了,只见随着绸布在玻璃板上的擦动,板下的小纸人儿在桌面和玻璃板之间一会儿上、一会儿下地跳动着。(我出神地看着,不禁鼓掌叫起好来!)
  “这个游戏叫做‘跳舞人形’,”爸爸认真地对我说,“绸布和玻璃摩擦就产生了电,电吸引纸人儿向上蹦!”
  那天,爸爸趁兴给我讲了许多关于电的故事。他使我懂得,物体不仅和玻璃摩擦可以产生电,和干燥的毛皮、纸张等摩擦也都可以产生电,人们还用专门制造的发电机发出电来点灯、取暖,以及开动有轨电车和无轨电车等等。电的用处可真大呀!
  爸爸的“游戏”,在我幼小的心田里种下了一颗爱科学、学科学的种子。后来在老师们的辛勤教导和指引下,这一颗科学的种子,终于发芽滋长起来,使我逐步走上了科学之路。回顾过去,我深深感到少年儿童时期的教育,对人的一生有极为深刻的意义。为了“科教兴国”,为了祖国美好的未来,我国的科学家、作家和教育家真应该为少儿科学文化的教育多贡献力量才是!
   (作者:原北大校长、中科院院士陈佳洱)
  1.本文的题目是“难忘的游戏”,“游戏”的名称是________,做这个“游戏”的目的是________(3分)
  2.文中画线处“爸爸听后,‘扑哧’一声笑了出来”,“爸爸”笑的是什么?(2分)
  3.请简要分析第13段画线语句中“出神”一词的表达作用。(2分)
  4.爸爸的“游戏”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5.读了上文,你是否欣赏“爸爸”的这种教育方法?请简述理由。(3分)
  (2004年北京市丰台区中考题)
  
  参 考 答 案
  1.跳舞人形 向“我”解释(说明)“摩擦生电”的道理。(3分。第1空1分;第2空2分,意近即可)
  2.笑老奶奶的这种说法毫无道理。或:笑老奶奶的迷信。(2分,意近即可)
  3.“出神”形象地刻画了“我”看到小纸人儿跳舞时极其专注、惊异的神态。(2分,意近即可)
  4.在“我”幼小的心田里种下了一颗爱科学、学科学的种子。(2分)
  5.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3分,有错别字扣1分。)
其他文献
疲于应付、机械运转,是我们所看到的整日埋头在繁重课业中的中学生的生存状态,另类、新潮、叛逆,是很多人对当代中学生的评价和理解。但从杨明月和金玉浩两位同学的日记中,我们看到了他们对生活的思考,看到了他们健康的心灵以及对真善美的追求。在这里,我们选发几段,与你共享。  (编 者)    真 诚    假如说世界上出现了悲剧,那么悲剧的原因一定是缺少真诚。  假如悲剧重演,那么重演的原因也一定是缺少真
期刊
为了让林肯总统相信有人想在剧院暗杀他,约纳森打算亲自找总统,告诉他事情的严重性,可是白宫的守门人会让他这个穿着短裤的六年级学生进去吗?   (雨 田)  在做逆时间飞行时,即使约纳森感到浑身每一个组成部分都游离漂移,有一点他的脑子里还是很清醒的:他们选择了一个危险的地方降落。只是他的脑子里充满了时间旅行的惊恐,所以根本顾不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糊里糊涂地感到他的腿重新触及到坚硬的地面。   约纳森
期刊
抉 择    人生面临抉择的时候有很多,稍有不慎,就会一失足成千古恨。  虽然在我的生活中没有那样严重的事情,但是往往学习生活中很平常的小事,却对我的影响很大。当面临考试的时候,我的情绪很紧张,以致于不能充分发挥,许多的念头也油然而生,总是一心想考好成绩,一旦不会做,就想着抄袭,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我经过一番激烈的心理斗争,终于选择了战胜自己,勇敢面对考试。虽然这次成绩不理想,可是以后还有机
期刊
1.例: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2.a 直挂云帆济沧海 b 醉里挑灯看剑    c 将军白发征夫泪 d 铁马冰河入梦来    e 老夫聊发少年狂  3.例: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4.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  5.例: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只要出自不同篇目,是直接描写女性形象的诗句即可。)  6.只
期刊
你是否知道,“南”“甬”的本义竟然是古代的两种乐器?而简化字“声”恰是源于另一种著名的古乐器——磬(qìn ɡ)的形状?  (编者)
期刊
当漫天飞舞的雪花经过你的窗前时,我们将2004年的最后一期《语文世界》如约送到了你的面前。当你在温暖的灯光下合上这最后一页时,我们也要对2004年说再见了。一年来,多少回忆种在了我们的心田,还记得你为《语文世界》10周岁生日寄来的卡片;还记得你为师生同台赛投出的第一篇稿件;还记得“校园文学论坛”中我们的第一次见面;还记得“成长滋味”中你纯真可爱的笑脸;还记得……  相识便是缘,亲爱的读者朋友,叮当
期刊
“乡音未改,鬓毛已衰,土得让人没法形容,农民什么样子,他就是什么样子,而且是70年代的农民形象。”这是作家叶兆言眼中的高晓声。为农民写作的作家高晓声曾说:“我同农民的感受都是共同的。我是农民这根弦上的一个分子,每一次颤动都会响起同一音调。”高晓声擅长描写农村生活,善于在普通农民的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揭示具有重大意义的社会问题,探索我国农民坎坷曲折的命运与心路历程的变化;他的文笔简炼幽默,格调寓庄于谐,
期刊
鲁迅先生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读后令人赏心悦目,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美的启迪。笔者认为,文章的内容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景物美    景物美主要表现在对“百草园”的描写上:“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
期刊
漫 成 一 首    杜 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 船尾跳鱼拨剌鸣。    [内容梳理]    这首诗是杜甫流寓时期写的,诗写夜泊之景。写一个月夜,诗人不从天上月写起,却写水中月影(“江月”),一开始就抓住江上夜景的特色。“去人只数尺”是说月影靠船很近,同时写出江水之清,正可谓“江清月近人”,境界是宁静安谧的。第二句写舟中桅杆上挂着照夜的灯,在月下灯光显得冲淡而
期刊
你有没有过如此的经历?走近一幅漂亮可人的画面,便想伸出你的小手指头在上面轻轻一点……于是奇迹发生了,你亲身来到这梦幻般美妙的画里,住进涂满水彩的小房子,很深很深,很轻很轻,嘘……不要惊动那个幻想的精灵……    (史伟峰)    [作者简介]  安房直子(1943-1993),日本著名儿童文学作家,1969年发表成名作《花椒娃娃》,获第三届日本儿童文学者协会新人奖,从此走上了幻想小说创作之路。其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