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6-0082-02
当今我们学校的工作进入一个极为特殊的历史时期,之所以极为特殊,从内在方面说,学校工作积累了许多问题,暴露了许多弱点;从外在方面说,不断深入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转型发展的新时期,给学校加强工作管理带来了新问题。因此,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克服消极现象成了当务之急,扩大学校的教育幅射面,全社会担负起教育培养下一代的重任,这是时代的重托,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能否支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在时代发展的新时期如何加强学校工作的管理呢? 一、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加强学校工作管理
小学教育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据统计小学生达一亿三千万,占我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还多,这些少年是儿童向青年过渡的一个时期,各方面还不成熟,在这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美的缝隙中出现了新旧碰撞、好坏交织、利弊伴生的复杂局面,封建意识、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一些落后腐朽的东西很容易侵蚀下一代。学校教育经不起社会污染,见利忘义,个人主义在学生中成上升趋势,不少学生出现懒、馋、超前消费等不良现象。在此我们肯定社会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是不能忽视消极因素的影响。因此更不难发现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的重要。邓小平同志提出“从娃娃抓起”,含义很深,涉及各方面,其中主要是指小学生的教育工作方面。要使学生教育工作奏效,必须加大德育工作的力度,不断适应其社会性。首先必须上好思想品德课,因为品德课的内容是根据“小学德育大纲”的要求完整、系统地编排了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教育的内容,要不折不扣,保质保量地上好,更主要的是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之中,充分利用各学科的特点,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画龙点睛地有机渗透德育思想教育。当然,学校对学生教育仅靠课堂教育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多种渠道,开展一些活动,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开展以下几项活动。(1)开展传统性活动,学年开始迎新生活动;毕业班向母校的告别活动;“三·八”慰问母亲、阿姨、女教师活动;“六·一”“七·一”“十·一”、“元旦献礼”活动等等。(2)开展富有时代气息的活动,如学雷锋、学赖宁活动;迎香港、澳门回归活动;迎“奥运”活动等。(3)开展趣味性小组活动;音乐、舞蹈、美术书法等兴趣小组活动;语文、作文、数学等培优小组活动。(4)开展服务性活动:组织友谊班活动;课间服务小队活动等。学校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充分发挥德育整体功能的作用,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使小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提高教师素质,抓好教育工作重点
加强学校教育工作,德育队伍的主体是教师,可是现有教师整体素质不能适应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新要求,部分老师掌握和传授的德育理论陈旧、教育方法简单,中青年教师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精神风貌不尽相同,道德水准参差不齐,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我们必须遵循“教育界者先受教育”的原则,强调教育者形象的塑造和素质的提高,才能获得“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作为教师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热爱学生
只有热爱学生,助行式的教育才能顺利地实施,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同时爱是一个人的天性所需,处于爱的氛围中的学生才能对自己充满自信,对学习、生活的热情才会更高,特别是后进生,他们常常缺少真诚的爱,教师只有用真诚的爱心,才能和他们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唤起他们的自尊与自信,使他们消除教师的误会,正视自己的缺点,接受老师、同学的帮助,从而有勇气战胜困难,找到自我。
(二)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学生在学校是接受教育的对象,教师是施教者,强调教育的实效性,必须尊重学生,在此基础上激趣导学,“你必须……”“不准……”这种强制性的教育是否就忽视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失去了尊重,教育效果就必定受到影响。只有避免任何形式的侮辱,才能很好地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助行式教育管理方式。当然,尊重好的学生不难做到,可是对那些差生,要做到这一点就不容易,他们“屡教不改”的言行,特別是毫无新意的缺点错误的重复发作,确实使老师很难和他们平心相处。但不论是任何形式的不尊重都是和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因而我们不能仅从个人感情出发,为了维护师道尊严,使学生或一部分学生失掉老师的尊重。教师要有博大的胸怀,超人的耐心、恒心,正确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三)激励学生
激励教育的核心是对学生鼓励、表扬、激发学生的积极因素。心理学家经过实践科学证明,激励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价值和潜能增强信心和勇气,改变现状,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成就感。从某个角度讲,后进生的形成和师长一味批评、责备是有很大关系的。只有激励才能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并由此为契机激发其正确的动机,形成良好的兴趣、习惯。
(四)家校合作,效果凸显
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教师还必须密切与家长的联系。全面教育得以实施,教师不能忽略家庭教育,必须协调好家长、教师、学生的关系,才能促使学生健康全面发展。郑渊洁作品精彩语言辑录有一句话说的不无道理:差生是差老师和差家长联手缔造的。由于家长阅历不同,水平不一,决定了家庭教育方法不一,有的家长不尊重孩子,粗暴武断,有的一味溺爱放纵,有的对子女要求过高,不切实际……这一切要求教师通过家访、家长会密切与家长的联系,指导家庭教育,改进家庭教育的方法,从而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有效地建立起学校与家庭的教育网络,共同营造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的良好教育环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道德观、人生观,具有自尊自爱、诚实、正直、积极进取,不怕困难等心理品质和一定的分辨是非,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帮助促使学生早日成才。
总之,新形势下教育工作管理,学校必须根据一定的德育目标,教师通过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有效地利用德育各种要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达到育人的目的。
当今我们学校的工作进入一个极为特殊的历史时期,之所以极为特殊,从内在方面说,学校工作积累了许多问题,暴露了许多弱点;从外在方面说,不断深入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转型发展的新时期,给学校加强工作管理带来了新问题。因此,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克服消极现象成了当务之急,扩大学校的教育幅射面,全社会担负起教育培养下一代的重任,这是时代的重托,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因为这直接关系到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能否支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在时代发展的新时期如何加强学校工作的管理呢? 一、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加强学校工作管理
小学教育工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据统计小学生达一亿三千万,占我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还多,这些少年是儿童向青年过渡的一个时期,各方面还不成熟,在这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够完美的缝隙中出现了新旧碰撞、好坏交织、利弊伴生的复杂局面,封建意识、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一些落后腐朽的东西很容易侵蚀下一代。学校教育经不起社会污染,见利忘义,个人主义在学生中成上升趋势,不少学生出现懒、馋、超前消费等不良现象。在此我们肯定社会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是不能忽视消极因素的影响。因此更不难发现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的重要。邓小平同志提出“从娃娃抓起”,含义很深,涉及各方面,其中主要是指小学生的教育工作方面。要使学生教育工作奏效,必须加大德育工作的力度,不断适应其社会性。首先必须上好思想品德课,因为品德课的内容是根据“小学德育大纲”的要求完整、系统地编排了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教育的内容,要不折不扣,保质保量地上好,更主要的是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之中,充分利用各学科的特点,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画龙点睛地有机渗透德育思想教育。当然,学校对学生教育仅靠课堂教育是不够的,还必须通过多种渠道,开展一些活动,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开展以下几项活动。(1)开展传统性活动,学年开始迎新生活动;毕业班向母校的告别活动;“三·八”慰问母亲、阿姨、女教师活动;“六·一”“七·一”“十·一”、“元旦献礼”活动等等。(2)开展富有时代气息的活动,如学雷锋、学赖宁活动;迎香港、澳门回归活动;迎“奥运”活动等。(3)开展趣味性小组活动;音乐、舞蹈、美术书法等兴趣小组活动;语文、作文、数学等培优小组活动。(4)开展服务性活动:组织友谊班活动;课间服务小队活动等。学校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充分发挥德育整体功能的作用,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使小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自己管理自己,帮助别人,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提高教师素质,抓好教育工作重点
加强学校教育工作,德育队伍的主体是教师,可是现有教师整体素质不能适应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新要求,部分老师掌握和传授的德育理论陈旧、教育方法简单,中青年教师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精神风貌不尽相同,道德水准参差不齐,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我们必须遵循“教育界者先受教育”的原则,强调教育者形象的塑造和素质的提高,才能获得“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作为教师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热爱学生
只有热爱学生,助行式的教育才能顺利地实施,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同时爱是一个人的天性所需,处于爱的氛围中的学生才能对自己充满自信,对学习、生活的热情才会更高,特别是后进生,他们常常缺少真诚的爱,教师只有用真诚的爱心,才能和他们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唤起他们的自尊与自信,使他们消除教师的误会,正视自己的缺点,接受老师、同学的帮助,从而有勇气战胜困难,找到自我。
(二)尊重学生
尊重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学生在学校是接受教育的对象,教师是施教者,强调教育的实效性,必须尊重学生,在此基础上激趣导学,“你必须……”“不准……”这种强制性的教育是否就忽视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失去了尊重,教育效果就必定受到影响。只有避免任何形式的侮辱,才能很好地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助行式教育管理方式。当然,尊重好的学生不难做到,可是对那些差生,要做到这一点就不容易,他们“屡教不改”的言行,特別是毫无新意的缺点错误的重复发作,确实使老师很难和他们平心相处。但不论是任何形式的不尊重都是和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因而我们不能仅从个人感情出发,为了维护师道尊严,使学生或一部分学生失掉老师的尊重。教师要有博大的胸怀,超人的耐心、恒心,正确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三)激励学生
激励教育的核心是对学生鼓励、表扬、激发学生的积极因素。心理学家经过实践科学证明,激励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价值和潜能增强信心和勇气,改变现状,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成就感。从某个角度讲,后进生的形成和师长一味批评、责备是有很大关系的。只有激励才能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并由此为契机激发其正确的动机,形成良好的兴趣、习惯。
(四)家校合作,效果凸显
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教师还必须密切与家长的联系。全面教育得以实施,教师不能忽略家庭教育,必须协调好家长、教师、学生的关系,才能促使学生健康全面发展。郑渊洁作品精彩语言辑录有一句话说的不无道理:差生是差老师和差家长联手缔造的。由于家长阅历不同,水平不一,决定了家庭教育方法不一,有的家长不尊重孩子,粗暴武断,有的一味溺爱放纵,有的对子女要求过高,不切实际……这一切要求教师通过家访、家长会密切与家长的联系,指导家庭教育,改进家庭教育的方法,从而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有效地建立起学校与家庭的教育网络,共同营造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的良好教育环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道德观、人生观,具有自尊自爱、诚实、正直、积极进取,不怕困难等心理品质和一定的分辨是非,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帮助促使学生早日成才。
总之,新形势下教育工作管理,学校必须根据一定的德育目标,教师通过决策、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有效地利用德育各种要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达到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