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6月11日出版的《京华时报》报道,在6月1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严肃地说:“一些地方钱拨下去了,再迟迟不开工,我们就要依法把那些趴在账上多年的财政拨款收回来,调到那些中央已经确定的重点项目上去,调给那些想干事、能干事的地方去!”
曾几何时,“乱花钱”“乱办事”成为人们诟病地方官员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乱作为口实,如今却演变成了当花的钱花不出、该干的事懒得干的“不作为”倾向。看似截然相反的两个极端却有着异曲同工的负面效应,那就是背离党的宗旨、罔顾政府责任、有负人民重托、贻误发展大业。
也许,那些涉事的当地政府不难为其迟迟不开工的建设项目和长期趴窝闲置的财政资金寻出可搪塞的理由,比如,政策变动,项目搁置,地方政府在等;决策欠妥,规划待变,相关手续在办,以及缘于人为或意外的因素阻隔,等等。
从表面看,财政资金“睡大觉”是事关财政预算执行乏力的经济问题,但透过大多数涉及仓容建设、农村电网和棚户区改造等民生项目工程的“专项资金”性质,人们便不难将其与民生意识缺失、政绩观念扭曲、功利思维太盛等扯上关系。财政资金“睡大觉”的背后,其实质是政府官员的“不作为”。
德才兼备、廉洁勤政,是党对各级官员的基本素质要求,正如习总书记所指出的:“干部要干事,更要干净,既要做廉吏,又要当勤官,既要廉政又要勤政。”鉴于病在“钱”上,根在“心”中的深层次诱因,矫正财政资金“睡大觉”,就不能简单止于追回财政拨款,而必须下力气整肃官员的“不作为”“懒作为”。也就是说,既要“追回钱”,更要“问其责”,要像把资金“调给那些想干事、能干事的地方去”一样,将其所拥有的相应“乌纱帽”也一同让位于“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
曾几何时,“乱花钱”“乱办事”成为人们诟病地方官员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乱作为口实,如今却演变成了当花的钱花不出、该干的事懒得干的“不作为”倾向。看似截然相反的两个极端却有着异曲同工的负面效应,那就是背离党的宗旨、罔顾政府责任、有负人民重托、贻误发展大业。
也许,那些涉事的当地政府不难为其迟迟不开工的建设项目和长期趴窝闲置的财政资金寻出可搪塞的理由,比如,政策变动,项目搁置,地方政府在等;决策欠妥,规划待变,相关手续在办,以及缘于人为或意外的因素阻隔,等等。
从表面看,财政资金“睡大觉”是事关财政预算执行乏力的经济问题,但透过大多数涉及仓容建设、农村电网和棚户区改造等民生项目工程的“专项资金”性质,人们便不难将其与民生意识缺失、政绩观念扭曲、功利思维太盛等扯上关系。财政资金“睡大觉”的背后,其实质是政府官员的“不作为”。
德才兼备、廉洁勤政,是党对各级官员的基本素质要求,正如习总书记所指出的:“干部要干事,更要干净,既要做廉吏,又要当勤官,既要廉政又要勤政。”鉴于病在“钱”上,根在“心”中的深层次诱因,矫正财政资金“睡大觉”,就不能简单止于追回财政拨款,而必须下力气整肃官员的“不作为”“懒作为”。也就是说,既要“追回钱”,更要“问其责”,要像把资金“调给那些想干事、能干事的地方去”一样,将其所拥有的相应“乌纱帽”也一同让位于“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