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阶段的教育是介于初中教育与大学教育两个层次之间的教育,它肩负着既普及又提高的双重任务。既要传授历史知识,又要培养能力,既要对初中所学知识扩展和加深;又要运用历史教材的知识结构及蕴含的思维能力要求,开拓和培养较高层次的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从事高中历史教学的教师大多文化水平较高,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有丰富的教学实践和经验,这为搞好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提供了先决条件。
关键词:历史;课改;教学
一、要尽快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新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在教学课堂,课程教学实施的关键在教师。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重新认识课堂教学过程,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创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传统的高中历史教育教學过程中,教材的性质定位为“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资源”,而且在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教师都把这种资源看做是“唯一的资源”,只重视教材中的内容,“死教书,教死书”,让学生死记硬背,不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课本资源狭小、封闭、不全面,且不同的地方使用的教材也不尽相同。结果导致全部的教学活动都围绕着“教科书”和研究考试大纲展开,这是无法促进学生全面和可持续发展的。新课改下《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改变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这样对教材性质的理解发生了转变,“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资源和工具”。教材的“资源性”没有改变,但必须强调的是,教材绝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而只是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更重要的是,教材除了具有资源性,还具有“工具性”,它承担着提供学生学习方法的功能、方便学生随时查阅的功能等。这种工具与功能性的增加,意味着教材不仅不是师生学习的唯一资源,也不会是师生学习借助的唯一工具。所以,我们必须看清现在的形势,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是“一纲多本”和“一标多本”,与过去的教法和学法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二、要采取特殊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改后历史的教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的通史变为中外合编的专题史体例,分别反映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的重要内容。新教材主题比较突出,有一定的条理性,注重各单元内容间的逻辑联系,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广大师生用世界的眼光去认识历史的发展,从一个新的角度来了解和思考历史问题。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3 个必修模块、6 个选修模块以及教科书选用多样化的制度,保证了教学的多样性和学生的选择性。由于相同年级可能进行不同的模块教学,各地区可能选用不同版本的教材,无论从实现课程目标的角度考虑,还是从综合考试或者高考评价的角度考虑,历史教师都应当以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切实保证教学内容的基础性。作为历史教师,应认真研究模块教学带来的新变化,特别是模块形式从过去的通史转变为专题,每个模块自成体系,容易给学生造成支离破碎的感觉,教师应当注意局部与整体的联系。也由于模块教学的对象是选择模块的学生,学生学习兴趣相对浓厚,更要求教师有扎实的基础,更加努力地、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高中历史教学的转变
积极的交流、及时的总结,努力革新教学方式,改变以往的历史教学观念,是当前新课改历史教学对教师的迫切要求。我们应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老师的积极引导,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开展积极辩论,真正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历史素养。
(1)教学观念的转变。重视历史知识的事件、背景,激发学生主体意识、情感的投入和能力的塑造,是新课程改革对老师的要求。教学的主体和对象是学生,学生的受知效果是历史教学的核心。所以,基于学生的评价方式、课堂教学设计及教材的设置都要以学生的受知为基础。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必须转变,以学生为主体,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平等讨论、辨析是历史课堂教学创造性的重要特征之一,让学生掌握方法,建立正确的历史观是教学的根本目的。放下老师为上的心态和无所不知的架子,和学生们开诚布公地探讨、交流,创造出活跃、生动、民主的课堂氛围,是老师教学观念转变的根本。
(2)教学方式的转变。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在课堂中开展体验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加深学生对具体历史知识的介代入感,可在课程中模拟相关历史背景。或者利用现有条件,对一些历问题进行专题调研(例如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这一单元),通过同学们切身的实践、调查,对有关资料、政策的对比、分析,在历史课堂中进行讨论,甚至可以彼此以历史角色参与,让同学们更真实地走入历史。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加深学生对于历史的切入感和理解,也更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和深化,同时也强化了分析、调研能力。在这种体验式教学中,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也掌握了学习解析历史的方法,这将从根本上提升他们的历史素养,对他们的未来大有裨益。
另外,多媒体教学已经取得了广泛的普及,利用这一高科技的信息化手段进行历史教学,不仅让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同时可以提高历史教学的新颖度与趣味性,让同学们热情更高,进而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多媒体教材容易使学生形成直观的历史时空感,有利于历史情境的创设和对学生思维的启迪,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是非常理想的教学创新形式。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历史教学的知识重点,防止因为信息量的泛滥,反而造成学生识记的困难,混淆主次,导致教学结果与目标背道而行。
传承文明,弘扬民族精神,以及思政教育都离不开历史课程。哲学家说忘记历史即意味着背叛,学习历史知识,认识历史人物,能使年轻一代全面地了解民族的过去,形成正确的历史观,肩负起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从而更好地走向未来。而这一切都取决于教学的理念和老师的专业水准。当前,由于数十年的和平现状和新一代的安逸生活以及西方价值观渗透与敌对颠覆的紧迫,教师们更要以过硬的理论和业务素质,以创新型的教学方式将国家的历史深刻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掌握历史,更重要的是具备辨析能力和分析方法,以历史的经验勘透迷雾,指导自己的人生,成为有益于民族和国家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杨传乐.对高中历史体验学习中师生角色的再认识[J].考试周刊,2008(27).
[2]陈敏.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学理念的转变[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03).
[3]王春雷.高中生历史学科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西部成人教育学报,2009(02).
关键词:历史;课改;教学
一、要尽快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新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在教学课堂,课程教学实施的关键在教师。这就要求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重新认识课堂教学过程,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创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在传统的高中历史教育教學过程中,教材的性质定位为“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资源”,而且在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教师都把这种资源看做是“唯一的资源”,只重视教材中的内容,“死教书,教死书”,让学生死记硬背,不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课本资源狭小、封闭、不全面,且不同的地方使用的教材也不尽相同。结果导致全部的教学活动都围绕着“教科书”和研究考试大纲展开,这是无法促进学生全面和可持续发展的。新课改下《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改变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这样对教材性质的理解发生了转变,“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资源和工具”。教材的“资源性”没有改变,但必须强调的是,教材绝不是教学的唯一资源,而只是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更重要的是,教材除了具有资源性,还具有“工具性”,它承担着提供学生学习方法的功能、方便学生随时查阅的功能等。这种工具与功能性的增加,意味着教材不仅不是师生学习的唯一资源,也不会是师生学习借助的唯一工具。所以,我们必须看清现在的形势,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是“一纲多本”和“一标多本”,与过去的教法和学法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二、要采取特殊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改后历史的教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原来的通史变为中外合编的专题史体例,分别反映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的重要内容。新教材主题比较突出,有一定的条理性,注重各单元内容间的逻辑联系,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广大师生用世界的眼光去认识历史的发展,从一个新的角度来了解和思考历史问题。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3 个必修模块、6 个选修模块以及教科书选用多样化的制度,保证了教学的多样性和学生的选择性。由于相同年级可能进行不同的模块教学,各地区可能选用不同版本的教材,无论从实现课程目标的角度考虑,还是从综合考试或者高考评价的角度考虑,历史教师都应当以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切实保证教学内容的基础性。作为历史教师,应认真研究模块教学带来的新变化,特别是模块形式从过去的通史转变为专题,每个模块自成体系,容易给学生造成支离破碎的感觉,教师应当注意局部与整体的联系。也由于模块教学的对象是选择模块的学生,学生学习兴趣相对浓厚,更要求教师有扎实的基础,更加努力地、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高中历史教学的转变
积极的交流、及时的总结,努力革新教学方式,改变以往的历史教学观念,是当前新课改历史教学对教师的迫切要求。我们应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老师的积极引导,在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开展积极辩论,真正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历史素养。
(1)教学观念的转变。重视历史知识的事件、背景,激发学生主体意识、情感的投入和能力的塑造,是新课程改革对老师的要求。教学的主体和对象是学生,学生的受知效果是历史教学的核心。所以,基于学生的评价方式、课堂教学设计及教材的设置都要以学生的受知为基础。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必须转变,以学生为主体,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平等讨论、辨析是历史课堂教学创造性的重要特征之一,让学生掌握方法,建立正确的历史观是教学的根本目的。放下老师为上的心态和无所不知的架子,和学生们开诚布公地探讨、交流,创造出活跃、生动、民主的课堂氛围,是老师教学观念转变的根本。
(2)教学方式的转变。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在课堂中开展体验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加深学生对具体历史知识的介代入感,可在课程中模拟相关历史背景。或者利用现有条件,对一些历问题进行专题调研(例如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这一单元),通过同学们切身的实践、调查,对有关资料、政策的对比、分析,在历史课堂中进行讨论,甚至可以彼此以历史角色参与,让同学们更真实地走入历史。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加深学生对于历史的切入感和理解,也更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和深化,同时也强化了分析、调研能力。在这种体验式教学中,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也掌握了学习解析历史的方法,这将从根本上提升他们的历史素养,对他们的未来大有裨益。
另外,多媒体教学已经取得了广泛的普及,利用这一高科技的信息化手段进行历史教学,不仅让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同时可以提高历史教学的新颖度与趣味性,让同学们热情更高,进而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多媒体教材容易使学生形成直观的历史时空感,有利于历史情境的创设和对学生思维的启迪,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是非常理想的教学创新形式。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历史教学的知识重点,防止因为信息量的泛滥,反而造成学生识记的困难,混淆主次,导致教学结果与目标背道而行。
传承文明,弘扬民族精神,以及思政教育都离不开历史课程。哲学家说忘记历史即意味着背叛,学习历史知识,认识历史人物,能使年轻一代全面地了解民族的过去,形成正确的历史观,肩负起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从而更好地走向未来。而这一切都取决于教学的理念和老师的专业水准。当前,由于数十年的和平现状和新一代的安逸生活以及西方价值观渗透与敌对颠覆的紧迫,教师们更要以过硬的理论和业务素质,以创新型的教学方式将国家的历史深刻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掌握历史,更重要的是具备辨析能力和分析方法,以历史的经验勘透迷雾,指导自己的人生,成为有益于民族和国家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杨传乐.对高中历史体验学习中师生角色的再认识[J].考试周刊,2008(27).
[2]陈敏.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学理念的转变[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03).
[3]王春雷.高中生历史学科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西部成人教育学报,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