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此期间诞生了许多新的建筑施工技术,如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它不仅可以大幅提升建筑的效率与质量,还能有效控制施工成本,并且可以降低对资源的浪费,这对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主要对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及质量管理展开论述,意在促进装配式建筑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质量管理
引言:装配式建筑指的是将现场施工所需的一些构件提前在工厂进行预制,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安装,其优势在于可以有效缩短工期、减少污染及降低成本。不过,由于装配式建筑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在施工技术方面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只有不断提高其施工技术水平,才可以让装配式建筑得到更好地推廣与应用,进而促进建筑市场的快速发展。
一、装配式建筑的优点
其一,缩短施工工期。装配式建筑在施工中可以在预制墙板时提前预留好安装窗户的位置,在墙体内部预埋电、水、气管网,同时可以对墙体予以基础性的装饰装修。与传统施工技术相比,该施工技术更为快捷、简便,可以有效缩短工期。其二,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在传统的建筑施工中,施工现场会频繁出入车辆,这会产生大量的灰尘,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并且,施工机械的使用也会产生噪声污染,影响到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1]。而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则可以改善这一现状,大大降低这种不利的影响。
二、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
(一)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重难点
装配式建筑一般在建设的过程中主要涉及四个环节,即设计、生产、运输与施工。在设计环节中,工作人员既要考虑到项目的实际要求,还需要将材料因素、施工现场装配因素以及运输因素等予以综合考量,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设计工作的难度。预制构件是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重要内容,在连接预制构件的过程中,务必要明确连接的位置,确保在连接时可以实现精准对接。对构件的位置予以确定时,应当对机电的管线排布进行考虑,以免在固定构件的时候对内装管线造成损伤。在生产构件的时候,相关厂家需要保证构件生产的标准化、精细化,全部工序都要符合相关的要求,而在运输构件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运输的可靠性与安全性,避免在运输中发生意外情况,使得构件无法在施工现场进行正常组装。在装配式建筑的实际施工中,吊装作业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对于现场的吊装作业,需要由专业的人员持证上岗进行作业,并且必须保证在吊装的过程中可以严格按照操作规范与程序进行,同时应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以保证吊装作业的顺利进行[2]。除此之外,在实际施工中可能会出现因设计或制作上的一些问题,引起设计变更或返工的现象,如预埋件遗漏等问题,对此需要设计、制作等单位进行协同沟通,在经过商讨后采取最优的解决方法,切勿私自进行调整或修改。
(二)装配式建筑施工工艺流程
第一,预制构件的吊装连接。在进行混凝土构件连接的时候,一般主要有湿连接与干连接两种方式。湿连接包括预制构件后浇截面连接、钢筋连接等;而干连接则涉及焊接连接、螺栓连接、构件连接等。如果对预制的混凝土构件连接时选择干连接式的吊装,首先要做好放样,然后把预制构件吊装到相应的位置上进行连接,确保连接牢靠之后,就可以开始灌注样板间,在完成所有结构的施工之后,才可进行外墙的吊装;要是选择湿连接,才开始也要进行放样,然后对预制构件开展吊装,但与干连接存在区别的地方是在浇筑之后,应配置相应的机电设备,并要将浇筑楼板的工作放在最后进行。值得注意的是,在浇筑墙板上部结构的过程中,应使用现浇混凝土。为避免地震对建筑的破坏,需要将锚筋插入墙板上部现浇层内,且在墙板下部留有空间,以提升建筑物的稳固性。
与预制的混凝土构件连接不同,预制的钢结构构件在连接的时候需要采取焊接或螺栓连接的方式。在具体的吊装安装时,应确保螺栓锚稳固,位置合理,同时需要保证构件的平整度、垂直度以及精度符合要求。之后才可以进行焊接作业,结束焊接就要进行补漆与防腐涂层作业。
第二,外墙的施工技术。在该环节的施工中,也必须严格按照预定要求与标准进行。第一步应是在楼面上贴上密封条或PE棒,在确定所贴位置的时候,应由专业人员根据水平标高线进行确定,然后使用水平仪测量PC板的水平线,当确定其符合施工要求之后,需要确保PC板稳固,最后对其他的构件予以固定。安装完PC板后,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需要对各板间出现的缝隙使用密封条或PE棒进行填充。
第三,接缝技术。目前,随着装配式建筑的不断发展,相关施工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如今已形成较为完整的技术体系。在实际的施工中,结构节点部位的施工是最为关键的,施工成效对整体的结构质量及稳定性均会产生影响。对于施工人员而言,需要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准确判断应使用哪种接缝技术[3]。
三、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质量管理分析
(一)逐步完善关键的配套材料与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施工理应与时俱进,这样才能确保施工的质量与效益。在此期间,施工方需要根据施工的具体要求与社会发展现状,对相关的配套材料与技术予以完善,如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可以对其质量控制、节点优化以及运营维护等提供重要的支持,能够大幅提升装配式建筑的质量管理效果,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二)科学控制装配式施工工序的关系
无论是传统意义上的施工,还是装配式建筑施工,制定施工组织都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这样不仅能避免现场施工出现混乱的情况,也保证了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同时还对提升建筑整体的美观性与实用性具有一定作用。为此,施工方需要在综合考量各种影响因素的前提下,科学制定施工组织,以明确每个项目、每个环节的具体施工工序,不管是涂料、吊装还是抹灰等,均要按照先后顺利进行操作,否则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工程质量,增加施工成本。
(三)构建质量保证与反馈机制系统
高效、高质的质量管理工作需要围绕产品质量开展相关的一系列管控工作,而在这之前,需要结合实际工作要求,构建科学、完善及严谨的质量管理体系,以更好地为质量管理工作提供指导。在此过程中,理应重视对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应用,如物联网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可以帮助管理人员收集整个施工过程与后期维护运营的全部信息,这样就能建立PDAC循环质量管理系统,进而为实现全面的质量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结束语: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完善下,装配式建筑在整个行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但我们仍要清晰地认识到目前在装配式建筑的施工中,部分施工技术还不是特别成熟,另外较多细节有待进一步探究。故此,为了促进装配式建筑的进一步发展,相关企业及人员应当在实践中对相关施工技术进行不断探索,同时要重视项目的质量管理,从而促进装配式建筑的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马晓, 王超, 何友振.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及质量管理研究[J]. 名城绘, 2020(3):0164-0164.
[2] 李跃程.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及质量管理研究[J]. 建筑施工管理, 2019, 001(008):P.21-21.
[3] 黄炫宾.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及质量管理研究[J]. 房地产导刊, 2019, 000(027):96.
中航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1400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质量管理
引言:装配式建筑指的是将现场施工所需的一些构件提前在工厂进行预制,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安装,其优势在于可以有效缩短工期、减少污染及降低成本。不过,由于装配式建筑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在施工技术方面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只有不断提高其施工技术水平,才可以让装配式建筑得到更好地推廣与应用,进而促进建筑市场的快速发展。
一、装配式建筑的优点
其一,缩短施工工期。装配式建筑在施工中可以在预制墙板时提前预留好安装窗户的位置,在墙体内部预埋电、水、气管网,同时可以对墙体予以基础性的装饰装修。与传统施工技术相比,该施工技术更为快捷、简便,可以有效缩短工期。其二,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在传统的建筑施工中,施工现场会频繁出入车辆,这会产生大量的灰尘,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并且,施工机械的使用也会产生噪声污染,影响到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1]。而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则可以改善这一现状,大大降低这种不利的影响。
二、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
(一)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重难点
装配式建筑一般在建设的过程中主要涉及四个环节,即设计、生产、运输与施工。在设计环节中,工作人员既要考虑到项目的实际要求,还需要将材料因素、施工现场装配因素以及运输因素等予以综合考量,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设计工作的难度。预制构件是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重要内容,在连接预制构件的过程中,务必要明确连接的位置,确保在连接时可以实现精准对接。对构件的位置予以确定时,应当对机电的管线排布进行考虑,以免在固定构件的时候对内装管线造成损伤。在生产构件的时候,相关厂家需要保证构件生产的标准化、精细化,全部工序都要符合相关的要求,而在运输构件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运输的可靠性与安全性,避免在运输中发生意外情况,使得构件无法在施工现场进行正常组装。在装配式建筑的实际施工中,吊装作业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对于现场的吊装作业,需要由专业的人员持证上岗进行作业,并且必须保证在吊装的过程中可以严格按照操作规范与程序进行,同时应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以保证吊装作业的顺利进行[2]。除此之外,在实际施工中可能会出现因设计或制作上的一些问题,引起设计变更或返工的现象,如预埋件遗漏等问题,对此需要设计、制作等单位进行协同沟通,在经过商讨后采取最优的解决方法,切勿私自进行调整或修改。
(二)装配式建筑施工工艺流程
第一,预制构件的吊装连接。在进行混凝土构件连接的时候,一般主要有湿连接与干连接两种方式。湿连接包括预制构件后浇截面连接、钢筋连接等;而干连接则涉及焊接连接、螺栓连接、构件连接等。如果对预制的混凝土构件连接时选择干连接式的吊装,首先要做好放样,然后把预制构件吊装到相应的位置上进行连接,确保连接牢靠之后,就可以开始灌注样板间,在完成所有结构的施工之后,才可进行外墙的吊装;要是选择湿连接,才开始也要进行放样,然后对预制构件开展吊装,但与干连接存在区别的地方是在浇筑之后,应配置相应的机电设备,并要将浇筑楼板的工作放在最后进行。值得注意的是,在浇筑墙板上部结构的过程中,应使用现浇混凝土。为避免地震对建筑的破坏,需要将锚筋插入墙板上部现浇层内,且在墙板下部留有空间,以提升建筑物的稳固性。
与预制的混凝土构件连接不同,预制的钢结构构件在连接的时候需要采取焊接或螺栓连接的方式。在具体的吊装安装时,应确保螺栓锚稳固,位置合理,同时需要保证构件的平整度、垂直度以及精度符合要求。之后才可以进行焊接作业,结束焊接就要进行补漆与防腐涂层作业。
第二,外墙的施工技术。在该环节的施工中,也必须严格按照预定要求与标准进行。第一步应是在楼面上贴上密封条或PE棒,在确定所贴位置的时候,应由专业人员根据水平标高线进行确定,然后使用水平仪测量PC板的水平线,当确定其符合施工要求之后,需要确保PC板稳固,最后对其他的构件予以固定。安装完PC板后,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需要对各板间出现的缝隙使用密封条或PE棒进行填充。
第三,接缝技术。目前,随着装配式建筑的不断发展,相关施工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如今已形成较为完整的技术体系。在实际的施工中,结构节点部位的施工是最为关键的,施工成效对整体的结构质量及稳定性均会产生影响。对于施工人员而言,需要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准确判断应使用哪种接缝技术[3]。
三、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质量管理分析
(一)逐步完善关键的配套材料与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施工理应与时俱进,这样才能确保施工的质量与效益。在此期间,施工方需要根据施工的具体要求与社会发展现状,对相关的配套材料与技术予以完善,如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应用,可以对其质量控制、节点优化以及运营维护等提供重要的支持,能够大幅提升装配式建筑的质量管理效果,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二)科学控制装配式施工工序的关系
无论是传统意义上的施工,还是装配式建筑施工,制定施工组织都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这样不仅能避免现场施工出现混乱的情况,也保证了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同时还对提升建筑整体的美观性与实用性具有一定作用。为此,施工方需要在综合考量各种影响因素的前提下,科学制定施工组织,以明确每个项目、每个环节的具体施工工序,不管是涂料、吊装还是抹灰等,均要按照先后顺利进行操作,否则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工程质量,增加施工成本。
(三)构建质量保证与反馈机制系统
高效、高质的质量管理工作需要围绕产品质量开展相关的一系列管控工作,而在这之前,需要结合实际工作要求,构建科学、完善及严谨的质量管理体系,以更好地为质量管理工作提供指导。在此过程中,理应重视对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应用,如物联网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中的应用,可以帮助管理人员收集整个施工过程与后期维护运营的全部信息,这样就能建立PDAC循环质量管理系统,进而为实现全面的质量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结束语: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完善下,装配式建筑在整个行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但我们仍要清晰地认识到目前在装配式建筑的施工中,部分施工技术还不是特别成熟,另外较多细节有待进一步探究。故此,为了促进装配式建筑的进一步发展,相关企业及人员应当在实践中对相关施工技术进行不断探索,同时要重视项目的质量管理,从而促进装配式建筑的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马晓, 王超, 何友振.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及质量管理研究[J]. 名城绘, 2020(3):0164-0164.
[2] 李跃程.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及质量管理研究[J]. 建筑施工管理, 2019, 001(008):P.21-21.
[3] 黄炫宾.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及质量管理研究[J]. 房地产导刊, 2019, 000(027):96.
中航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市 10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