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香港特区特首董建华先生应邀出席2004年香港金像奖颁奖典礼,承诺港府继续用实际行动坚挺港片
香港电影人把目光纷纷投向国内,这对他们既是契机,也是挑战。但现在,我们还没有看到香港电影的曙光。徘徊、观望、秉持所谓个性,构成了后香港电影时代的多元纷杂。所谓“左中右”,是我们对80年代后香港电影所作的简单梳理。
向左走
这类影片大都能在内地畅通无阻,有些是符合历史潮流,有些是少有西方化的意识形态流露,97前后更有反映了港人爱国爱港心态,或者显示出两地血浓于水的“主旋律”。总体而言,这是香港电影进入内地的最佳出路,换句话说,你们必须适应这种创作理念,就是主题先行。有难度,可是你必须入乡随俗,一是早点,二是慢点。
1973 [屈原](导演:鲍方、许先)
拍摄手法传统、古朴的[屈原],体现了香港左翼电影人饱满的爱国情绪,70年代末全国公映,反响良好。楚国将亡,诗人不再。从中看出进步港人对殖民统治,挥之不去的忧愤之情。
1983 [火烧圆明园](导演:李翰祥)
80年代初,正当中英高层积极磋商香港问题之时,香港著名导演李翰祥北上内地,取实景拍摄了震惊一时的[火烧圆明园]。港片在此之前虽有多部反映民族正气的影片,但矛头都不便直指港英当局。本片对英法联军的态度,乃港片的重大突破,港片也就有了切实的历史感。一年后,中英正式签署了联合声明,香港回归进入了倒计时。
成龙作品李连杰作品
成龙和李连杰的影片一贯老少皆宜,绝大多数属于商业动作片。他们的电影弘扬民族精神,几乎都在内地有过公映。老实说,这种电影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区都合适。不过,动作片今天在香港反而没落,倒是好莱坞和中国内地大导演的动作片回头冲击香港,比如[骇客帝国]和[英雄]。
1996 [甜蜜蜜](导演:陈可辛)
距离97香港回归还有一年,导演陈可辛拍摄了这部纯朴感人的[甜蜜蜜]。片中两个到香港寻求发展的大陆男女,在经历一番命运和情感的温和变革后,最终失之交臂。影片反映出当时港人一种普遍的稳定过渡的心态,片中的“大陆人”也不再像以往一样,不是凶悍的大圈仔,就是南下寻欢作乐的商人和官员。
1997 [黑金](导演:麦当杰)
1997年,香港顺利回归。导演麦当杰在这个时候拍摄反映台湾地区政坛混乱现状的影片[黑金],显然意有所指。它让我们看到了资本社会和台湾行帮的错杂结合,所诞生的政治怪胎。本片稍加处理,即可在内地面世。
1997 [拥抱朝阳](导演:谭朗昌)
典型的港式“主旋律”之作。 97前后,香港电影出现了一批表现金融界对应时代巨变的影片,其中尤以“梁凤仪系列”最为突出。这部分影片反映了港人对回归的积极响应,且不乏热烈的心态。最关键的是,此类影片借商战的包装,道出香港回归后,港人必将获得的长远利益。可惜的是影片水准难以恭维,它染上了内地此类影片的大多数病状。
2000 [花样年华](导演:王家卫)
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拍出王家卫式的电影,但每个人都可以借鉴他的聪明。[花样年华]是完全小资的,完全小资就意味着绝对不粘政治,不触及敏感,它只是享受生活,玩弄情调,无病呻吟。[花]是在内地商业上最成功的作品之一,它完全成为潮流,成为话题,成为时尚。其实它不是左派,但关键是它绝对不是右派,它是软绵绵的生活,于是它就享受左派的好处。
2003 [终极无间](导演:刘伟强)
21世纪以后,香港电影产业陷入前所未有的低谷,寻求内地市场的突破一时间成了业界的普遍共识,但在具体的进入方式和手法上,依然处于磨合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无间道]系列首先做到了在商业和政策上的双赢,它为香港电影进一步拓展华语市场,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模式。[终极无间]更是大大强化了香港和内地的合作,但影片的艺术水准却也因此大打折扣。某种意义上讲,[无间道]系列的成败,是非常值得双方反思的。
中间派
这是中间地带,有一些问题,但却无伤大雅。大多数内地人是从这些影片开始,义无返顾地爱上了香港电影。当然他们不是在电影院里传播,而是在早期的承包录像厅、后来的盗版贩子那儿受益,内地某些小地方的电视台一度也成天播放这路货色,吴宇森和周润发即由此广为人知。
1986 [英雄本色](导演:吴宇森)
黑帮电影,江湖情义,警察不是正面人物,出卖大哥的才是反派。这是香港的经典,其实也是中国电影的经典。60年代以后出生的内地男性大多看过这部影片,恐怕没有人会认为电影院里放映的小马哥就比vcd上的小马哥,更能产生治安问题和教育问题,但这部电影放在今天仍然不会通过和公开放映,吴宇森一定想不明白。
1989 [赌神](导演:王晶)
这又是一部经典,问题同上,它可以在录像厅里供逃学的孩子做一个梦,但绝对不能在电影院里作为教育辅导教材,它也就是替超级赌徒说了几句话,属于意识不良。
1995 [大话西游](导演:刘镇伟)
如果文化界不反对,[大话西游]就能进入左派;看上去刘镇伟和周星驰唯一的罪名,就是胡编乱造篡改经典名著。
[少林足球]的问题与这个差不多,它没有通过据说是片名里的“少林”与足球匹配不够严肃,而周星驰又不愿意改名,其实很愚蠢,他不知道在内地,中国足球又黑又臭,等于侮辱少林寺。
1999 [枪火](导演:杜琪峰、罗永昌)
经典中的经典。这是港式枪战片、江湖片的一次美妙变奏。形式是影片最大的魅力,黑暗粗硬的现实和杀人不用偿命的所谓极致浪漫全都让位给黑色王国所独有的铁血规则。江湖仅仅成为一种做派。港片走到了一条纯而又纯的道路上来。这是一部地道的中间地带的作品,无关主义,也无关人生。只提供优雅的形态和子弹出膛时的热度。
问题是,片子里没有警察,我们知道,没有警察光有保镖街上是会乱套的。
2003 [大只佬](导演:杜琪峰)
2003年“修改后发表”的香港电影典型,内地公映版和香港公映版、导演剪辑版相差巨大,也造成内地评论和香港评论的巨大偏差。
2004 [江湖](导演:黄精甫)
原计划2004年5月内地公映,后爆出“一审不过,二审受阻”传闻,现事件仍在进行中。
向右走
这是一条不归路,行走者不是改弦更张,就是销声匿迹。这其中充斥了太多的一厢情愿、道听途说和港人所特有的愚昧。此类影片对其所指,上至行政机构,下至普罗大众,都采取了极不信任的态度。尤其是普通人,一到港地,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完全分不清状况,刻意将朴实丑化为愚钝,也让国人有驴唇不对马嘴之感,甚至感觉到是在遭受一场侮辱。此类影片艺术质量和市场反馈都极不理想。从这也能看出,内地对香港开放得还不够,有时就像一个世界对另一个世界的信手涂鸦。
1982 [投奔怒海](导演:许鞍华)
一部反映香港社会困境的电影,含有政治影射。1999年许鞍华又拍出一部[千言万语],影片在港的分级是IIB ,展现的是一部分思想激进的香港人屡屡受挫的环境。如今,许鞍华已转向内地发展,表明内地的开放和她自身的认识都在进步。
1990 [表姐,你好](导演:张坚庭)
本片对大陆来人极尽挖苦讽刺之能事,用极粗笨的手法刻意弯曲内地人形象。对内地政治保持着一厢情愿的简单图解,其手法之拙劣,叙事之无聊,在港片中,也属罕见。其隐藏的优越心态尤为令人作呕。
1990 [喋血街头](导演:吴宇森)
这是吴宇森历史背景最清晰的一部电影,故事借鉴了好莱坞著名反战影片[猎鹿人]的框架,将一个兄弟反目成仇的传统故事渲染地极为悲情。片头香港文革的描写,梁朝伟的茫然,也代表了港人在此阶段的困惑。
1991 至今 陈果作品
陈果作品的灰暗、隐喻和绝望总是令人不快的。他对底层人士的描写,并无真切的关怀,只是一种无原则的展览。他单调的视角,使他的大多影片始终处在语焉不详的状态中。陈果和国内第六代的所谓精英一样,走向了另一种媚态,靠出卖丑陋取宠,有洋奴之嫌。
1994 [国产007](导演:李力持、周星驰)
这是周星驰参与导演的第一部作品,是对好莱坞著名间谍动作片007系列一次典型的港式戏仿,个别令人印象深刻的情节点,虽然效果不错,但哗众取宠,不免出格,也绝无出路。
1995-1999 [古惑仔]系列(导演:刘伟强)
[古惑仔]系列影片即使放在美国也会成为社会问题,与[英雄本色]的现代侠义的浪漫抒发不同,[古惑仔]的整个黑社会基调无法掩盖另一部分不了解国内实际情况的电影人的伪民间立场,他们将拍电影变成了泄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