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358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谐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促进,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是人们追求真理、沟通心灵的灵丹妙药。试想一个国家不和谐,何以立国?一个家庭不和谐,哪有幸福可言?一所学校、一个班级呢?同样需要建立和谐的关系。
  那么,和谐的师生关系如何构建,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要有成功的信念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个信念时时激励着我,在教育学生时始终本着为学生的成功而做,激励学生,鼓励学生,让学生树立一种健康的积极心态,让他们在学习、生活和人生道路中获得收益,走得精彩。
  著名赏识教育家周弘先生在教育残疾女儿时,不正是首先让女儿尝到了成功的快乐才使女儿有信心战胜困难,克服自我,最后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吗?
  二、要有良好的心态
  “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的教育就体现在对学生的平等、博爱、公平、人本、尊重上,只要真正地以积极的心态真诚地对待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教育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为此教师应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心胸豁达,炽热认真,一视同仁,把自己和学生放在一个同等的位置上,同他们交朋友,尊重、理解他们,和学生相互沟通,相互了解,以诚相待,学生才会从心理上接受,从心底产生敬佩,师生关系就会和谐融洽。
  三、要有理性的认识
  真诚的关心和爱护学生,不仅在思想上、生活上给予关心,而且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上,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孩子的求知欲望是由教师激发出来的,假如教师是温和的,循循善诱的,和善的,就能获得学生的好感。”教师如果能每天给学生灿烂的笑容,就能让学生感到身心愉悦,学生的智能就能得到发展。
  比如:我班有位性格内向的女孩子,因从他校转入我校,在学习上没有自信心,常有一种不相信自己的感觉,明明题做对了,可她总觉得别人是对的,特别是写作方面,总觉得别的同学写出的东西比她的好。在了解了学生的这种思想后,上课时我总是有意无意地点名让她回答问题,只要有一点可取之处就在班里进行表扬,特别是她的习作,在经过一番批阅后,我总是有意拿她和其他几位优秀生的习作当范文读,这种做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她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上课回答问题的准确率越来越高,习作水平也提高得非常快,上学期期末测试语数两門课在年级测试中取得了第一的成绩,从此这位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高,而且性格也越来越开朗。
  四、要有灵活的方法
  “教无定法”、“育人无方”,说明教育学生的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个体差异要求教育者“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用同一把钥匙去开所有的锁势必会导致教育的失败。在我们身边就存在着这样鲜活的例子:一位很负责很敬业的教师,全身心地扑到教育事业上,扑到学生身上,班里整体情况也不错,可就有那么几个特殊学生时不时地来点小插曲,常常把教师气得无话可说,无可奈何之余说:“孺子不可教也!”难道真的是这些学生不可教育了吗?其实不然,这就是教师在用教育其他学生的方法教育了这样的学生,学生怎么可能信服呢?作为一名心灵塑造者的教师,应该会分析学生,了解学生的能力,牢牢把握整体和个体的关系。做到同中求异、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教师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下得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五、赏识、尊重学生
  学生的天性是展现自我,他们渴望老师和同学赏识自己,关注自己,但他们的心灵又是脆弱的,极易被伤害,教师如果在教育的同时没有掌握住学生的性格特点、心理特征,就会使一部分学生成为教育的牺牲品。
  那么教师如何正确把握住教育的尺度呢?这就是赏识和理解学生。其实教育学生的方法概括起来就是两种:批评和表扬,如果教师多一些表扬,多一些肯定,少一点批评,少一些斥责,多一些关爱,多一些温情,少一些漠然,少一些歧视,学生的心何曾不会被感动、被震憾呢?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孩子逆反心理很重,往往家长、教师让他们做的事他们不做,不让他们做的事他们却急赶着去做,如果这时教师大相斥责,恶语相向,兜头一盆冷水浇下,试想学生会怎么样呢?我就曾接触到这样一名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这个学生的反应较慢,别人听懂了他不懂,别人会做了,他还在抓耳挠腮。为此,教师急火攻心,顺口说了句:“怎么那么笨,长的是人脑子吗?”原本一句不是很严重的话到了这位学生耳中却成了:“我不是人。”于是学生腾地站起来走出了教室,离家出走,幸亏发现及时。但当和这位学生交谈时,学生说了句非常可怕的话:“我要找人收拾老师。”想想吧,如果教师在教育这位学生时,不是斥责,而是用欣赏的眼光对他说:“你是位非常认真的学生,你的准确率很高,如果你的速度能再快一点,你一定会比别人更优秀。”那么,学生的反应就会发生改变,教育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基石,是学校蓬勃发展的有利保障,只要我们教育方法得当,因人而异,学会欣赏,学会表扬,肯定评价,就一定能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其他文献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不仅是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但识字教学很枯燥乏味,小学生对它一点都不感兴趣。每学期识字量大,内容枯燥,课时安排很紧,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这些汉字的确是个难题。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些难题呢?笔者从四方面做了分析。  关键词:识字 高效 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根据低学段学生特点,教师要用充满童趣的语言,赋予词语生命力,充分调动儿童的识字兴趣,不断激发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重视鼓励学生放开束缚,自由表达,在写作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因此,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坚持写日记(多练笔)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条捷径,写日记对小学生来说,是引发其习作兴趣的一种极好的练笔方式。  一、激发兴趣,正面激勵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莎士比亚说:
期刊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难于改变的行为或倾向。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发展为个体一种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倾向,对学习效果有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促进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提高自学能力,既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根本,又是学生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学生是否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当前的学习成绩,而且对
期刊
面向21世纪的数学教学,我们的理念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有用的数学应当人人学,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内容占了很大的比重,而计算教学向来和“枯燥乏味”、“机械重复”连在一起,往往是教师讲授例题居先,学生学习法则,然后反复“操练”,以达到正确熟练的目的。实践证明,这样的训练可以加快学生的计算速度,但正确率不高,可怕的是学生产生厌算心理、思维定势。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这种状况大大改
期刊
教学情境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的这段话,在肯定启发作用的情况下,尤其强调了启发前学生进入学习情境的重要性,所以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是提高中学学科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在今天,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发现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不浓,甚至是厌学,纠结其原因,有很多时候源自我
期刊
摘 要:小学语文课堂指导学生朗读的方法有多种:模仿式朗读、联想式朗读、想象式阅读、对比式阅读等,要灵活运用。  关键词:朗读指导 方法 多种多样 灵活运用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课堂时间用于朗读,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那么我们应如何指导学生朗读呢?  一、模仿式朗读  模仿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
期刊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那么,作为教师,如何才能使学生热爱数学,把激情融入数学,现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体会谈几点看法:  一、巧设情境,激发兴趣。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不能够持久,但是他们对新鲜的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那么,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心理特点,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激
期刊
识字活动在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课堂这个“阵地”,抓住每一个生字识字的关键点教学,方能实现课堂生字教学的有效性。作为低年段的教师,笔者通过自己一段时间的尝试和实践,逐渐明白了许多识字教学的好方法,通过这些方法的运用,的确发现学生学习汉字的热情比一开始高涨,因而使识字活动变得更主動,更轻松。  一、激发兴趣——“乐”中学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教育观念不断转变,在数学教堂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适应素质教育的方式、方法,激励性评价是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的一种新方法。在教学中,我结合学科特点,根据学生的个性,有的放矢,巧妙灵活地运用激励性评价,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在设计好数学课教学过程的同时,还要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运用激励性评价手段。即对学生的学习劳动过程教师应当给予恰当的激励性评价,我结合
期刊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科学教育的责任和目的是: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实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在课堂上应该以引、启、辩为思路设计教学,尽可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