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人民日报》社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出笼记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zcz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文革”年代熬过来的人,一定会对1966年6月1日《人民日报》那篇毒液四溅的《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社论记忆犹新。
  那末这篇《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社论是谁炮制?又是怎样出笼的?请看:
  
  一
  1966年5月4日至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
  5月16日,会议通过由毛泽东主持制定的中共中央通知(即《五一六通知》)。《通知》说,中央决定重新设立文化革命小组,隶属于政治局常委之下。
  5月28日,中央文化革命小组(简称中央文革)正式成立,组长陈伯达,顾问康生,副组长江青、张春桥等,组员有王力、关锋、戚本禹、姚文元等。
  这个小组,后来逐步取代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成为“文化大革命”的实际指挥机构。
  
  二
  中央文化革命小组成立仅两天,即1966年5月30日,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刘志坚召集总政宣传部长钱抵千,《解放军报》党委委员朱悦鹏(记者处长)、李久胜(通联处长)谈话,交待一项重要任务:中央决定组织一个工作组去《人民日报》,工作组由陈伯达负责。中央要军队抽3个同志作为工作组成员,所以挑选你们3个去,希望你们能愉快接受任务,坚决服从陈伯达的领导。明天上午10时,你们去钓鱼台向陈伯达报到。
  
  三
  次日,即1966年5月31日上午10时,钱抵千、朱悦鹏、尚力科(李久胜因有其他任务,改为尚力科。尚时任《解放军报》军事工作宣传处副主编)3位解放军总政治部选派的干部,准时赶到戒备森严的钓鱼台,径直到8楼,接待人员将他们领进一个宽敞的会议室。
  会议室里,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文革小组组长陈伯达,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央文革小组顾问康生以及其他两个人已经就坐。
  谈话开始后,陈伯达用他那极难听懂的闽南话,首先讲了派中央工作组进驻《人民日报》的重大意义,说下午3时半在中南海怀仁堂开会,由中央领导人宣布中央决定,今晚工作组进驻《人民日报》。
  接着,他慢条斯理地讲正在兴起的“文化大革命”,说这场革命要从意识形态领域里打垮资产阶级的进攻,把资产阶级夺去的舆论阵地夺回来。要彻底批判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要发动广大群众参加这场“文化大革命”等。
  快中午12点了,康生没讲什么,只是表示同意陈伯达讲话的内容。
  谈话要结束时,陈伯达说:明天6月1日,要发表一篇旗帜鲜明的社论。办报要抓旗帜,这旗帜就是社论。陈伯达指明这篇社论要钱抵千、朱悦鹏、尚力科3人起草。
  钱抵千问陈伯达,社论的内容是不是就按你刚才讲的内容来写?陈伯达点头表示同意,并发挥他的“写作天才”,对这篇社论的要点和具体写法进行了指点,特意强调:“社论是报纸的旗帜,是灵魂,今天一定要赶写出来,明天见报,这样使人们能够看到,工作组进驻《人民日报》以后,报社的情况有所改变,令人耳目一新。”
  
  四
  1966年5月31日下午3时半,中南海怀仁堂一个会议厅里,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和陈伯达、康生一道,召集首都主要报刊、新华社、中央广播电台中层以上干部开会。
  会上,邓小平严肃宣布中央一个重要决定:经毛主席批准,中央决定派工作组进驻《人民日报》。从今晚开始,《人民日报》由工作组领导。
  接着,邓小平解释为什么要派工作组去《人民日报》。他说,最近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人民日报》宣传跟不上中央的步调。许多重大问题都是先由《解放军报》报道。外电说,现在是军队的报纸领导中央的报纸,这是极不正常的情况。他要求首都各新闻单位都支持中央工作组把《人民日报》办好,有好的稿件,要无条件支援给《人民日报》。工作组要把报纸宣传管好。最后,邓小平正式宣布中央工作组成员名单:组长陈伯达,成员有钱抵千、朱悦鹏、尚力科、杨丁等六人。邓小平讲完后说:“老夫子(这是当时邓小平对陈伯达的戏称——笔者注),你讲讲。”
  陈伯达不讲。康生倒是滔滔不绝地讲了近一个小时。主要是关于宣传毛泽东思想和阶级斗争方面的问题。
  
  五
  下午5点多,会议结束后,陈伯达率工作组成员,驱车赴王府井大街《人民日报》社。
  《人民日报》早已得到通知,当陈伯达率工作组成员直上到办公楼3楼会议室时,报社部门以上负责人早已集合在会议室等候了。
  陈伯达开门见山地宣布:从现在起,由工作组领导《人民日报》,报社的领导不得插手,各部门的领导也要调整。明天开始,各部门推选新的部门负责人,报工作组批准。
  会上,总编辑吴冷西要发言,刚说了几句,陈伯达便打断了他的话,不让他再说下去。
  
  六
  陈伯达要钱抵千、朱悦鹏、尚力科三人赶快回去吃饭,晚10点以前把社论稿起草好,带到《人民日报》社让他过目。
  要在三、四个小时之内拿出能让号称“党内第一枝笔”的“理论权威”陈伯达满意的,向全中国、全世界广播的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的重要社论谈何容易!钱抵千、朱悦鹏、尚力科三人均感到压力很大。如果现在各自回去吃晚饭,再集中一块写社论,时间显然来不及了。钱抵千当机立断,邀朱、尚二人就近去他家吃点便饭。三人边吃边研究,丢下饭碗立即动笔。
  钱抵千当时有“军内才子”之称,中苏大论战时,曾参加起草“九评”的写作班子,与陈伯达、康生接触较多,所以他对陈伯达、康生在文字上的爱好和性格特点颇为了解,便对朱、尚二人说:“陈伯达有个脾气,他说照他讲的写,你就得尽量做到一字不漏。陈伯达上午讲的,我们各人都做了记录。”当下,钱抵千提议由他按照记录口述,朱、尚二人各记一段进行整理,然后串起来统改。
  三人奋笔疾书,字斟句酌,到夜里10点,总算将2000多字的社论草就。但颇费周折,有时为一句话、一个字乃至一个标点得去绞尽脑汁,搜肚刮肠。
  起草过程中,钱抵千拿出林彪5月18日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讲话稿(即通常人们所说的《政变经》——笔者注),要把林彪讲话中关于政权的那一段塞进去。朱悦鹏认为,这不是陈伯达说的,他会同意吗?钱抵千知道底细,说林总这个讲话,陈伯达、康生参加修改过,可以写上。于是,社论第四个自然段,关于政权问题的论述,几乎全是林彪的讲话。
  
  七
  当晚10点以后,钱抵千、朱悦鹏、尚力科三人拿着社论草稿到《人民日报》社陈伯达的临时办公室,陈伯达、王力、关锋等已坐在那里等候。
  陈伯达让用大号字把社论排出,然后修改。排字工人工作效率很高,不大一会儿,小样送上来了。因为是按陈伯达的谈话内容写的,所以改动不大。
  陈伯达也同意将林彪那段话插进去,并亲自动笔对社论初稿进行修改,加上许多诸如“牛鬼蛇神”、“暴风骤雨”、“反动学术权威”、“资产阶级代表人物”进行铺垫,用以吓唬人。这些新名词,后来随着社论的发表,一时间风靡全中国。
  关于社论的题目,初稿原定的是《再接再厉,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精通文墨的陈伯达深知一篇社论标题之重要,对这个题目不甚满意,觉得用这个题目不醒目、不带劲、火药味不浓,在座的人抠了半天,也未想出更贴切、更有号召力的题目。
  陈伯达凝思良久,用铅笔在另一张纸上划来划去,拟了好几个题目,经过反复推敲,最后大笔一挥圈定为《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社论定稿后,陈伯达要求:标题要通栏,字要用楷体。
  当夜,钱抵千、朱悦鹏、尚力科3人将第二天要见报的社论小样,又小心翼翼的仔仔细细、反反复复地审校了几遍,直到6月1日拂晓《人民日报》开印后才回到宿舍。
  
  八
  这篇直接影响到整个“文化大革命”,对“文化大革命”起着推波助澜、煽风点火作用的社论,当夜没有送党中央毛泽东审查,第二天,即1966年6月1日就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
  社论一发表,举国闹腾,几乎使当时整个国家都“疯”了。它宛若一颗爆炸了的毒气弹,弥漫神州大地,给千千万万的人带来了祸害无穷的灾难。
  毫无疑问,这篇臭名昭著的社论,也是陈伯达、康生、江青与林彪相勾结,进行反革命阴谋庞大计划的一支序曲。
  1980年11月28日,在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主犯和骨干分子的特别法庭上,陈伯达面对法庭出示的他亲笔修改的《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社论的初稿和清样,深知罪孽深重,不得不主动认罪,说:“就凭这篇文章,也可以判我死罪。”
  (责编 丹枫)
其他文献
1933年11月,时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秘书长的谢觉哉,来到瑞金县检查政府工作。谢觉哉素来办事干脆利落,不拖泥带水。一到县里见到县苏维埃主席杨世珠,他便说:“这次由于时间很紧,只有半天工夫,所以只能听听面上汇报,了解主要情况,但是要注意实事求是,不要有半点虚假。”   杨世珠却不以为然,只夸夸其谈自己所谓的工作成绩,对存在的问题不漏半点口风。谢觉哉见他对一些重大和敏感的如财经问题避而不
期刊
提到的航空母舰,人们都不会陌生,这种统治海洋数十年的超级武器已经成为海上强国的标志。然而人们不知道,在航母诞生的初期,中国的国民党政府也曾提出过一项宏伟的建造航母计划,但由于政治、经济、军事等诸方面原因,中国的航母梦未能实现,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遗憾。    考察一战,中国被航母吸引    自从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以后,这种新型的作战利器频繁穿行于战争硝烟中。20世纪初,一些对战争富有想象力的军人们提
期刊
1933年的夏天,一位目光炯炯的圆脸青年将他的处女作《雷雨》奉献给了《文学季刊》。两年后,文学泰斗郭沫若读了这部剧作深感震惊,盛赞这是部“难得的力作”,称作者曹禺“在中国作家中应该是杰出的一个”。伴随着这部力作的问世,曹禺与清华园的一位纯情少女演绎了一首绚丽的初恋曲。  曹禺,原名万家宝,号小石,当时在清华西洋文学系学习,与后来蜚声文坛的钱钟书是同班同学。郑秀是一位女大学生,在清华大学法律系读书。
期刊
1974年,华国锋最小的女儿苏莉即将从北京166中学高中毕业。这年3月的一天晚上,学校召开毕业生家长会,华国锋接到学校通知,像往常开家长会一样,步行前往这所学校,在教室的后排找了一个座位坐了下来。  当时华国锋已经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但他丝毫没有感到自己地位有什么特殊,仍像其他家长一样认真听取老师对孩子情况的介绍和评价。当苏莉的班主任请他讲话时,他以家长的身份表态说:“小莉是我最小的女儿,身边
期刊
儿子持枪 恐吓母亲    1943年3月,上海徐家汇路泰德里有一个老妇丁王氏,年已66岁。儿子阿福33岁,曾在米店谋生,因行为不轨被停职。阿福闲散无事,嗜好烟酒,无钱就向老母索取,尔手任意挥霍。一次,阿福又向老母索钱,被老母拒绝。在同伙的策划下,阿福异想天开,竟在旧货摊上买了一把又旧又锈的六轮手枪,图谋用这支没有子弹的手枪吓诈老母。那天晚上,阿福又向母亲要钱,被拒绝,他立即从口袋里掏出手枪,对准母
期刊
夏末秋初,我随汾阳市政协考察团赴石楼县、交口县政协学习考察,有幸目堵了“天下黄河第一湾”的奇异景观,这幅美丽的画卷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之中,令我常常想起它,向往它。  黄河奇湾位于山西省石楼县辛关渡口以南6公里的马家畔一带,即李自成六月黄河结冰的传说之地。由北向南的黄河在这里陡然东折西拐,几乎画了一个360°的圆之后,又直转南下。这个圆湾长达8公里,入湾与出湾的直线距离仅有700米,登高远望,大湾
期刊
东溪镇是个有名的古镇。在镇东綦河西岸的蛇皮滩处,高耸着一块高4.2米,宽1.45米的石碑。碑上“ 我孑遗”四个大字非常醒目,  这个“功德碑”,是民国12年(1923)东溪场上的好事者为迎合驻此的“川东边防军陆军第五纵队少将司令长官”曹天全而建。这石碑与曹天全开了一个长达几十年的玩笑,解放后这玩笑的谜底才被揭开。  曹天全何许人也?  曹天全,江津县石门人,外号“曹老碾”。他原是江津石门镇金龙庙甲
期刊
日前,笔者在绛县博物馆发现一通距今已有499年的皇帝敕谕石碑。  此碑系青石质地,高230厘米,宽92厘米,厚20厘米;底座长147厘米,宽92厘米,厚52厘米。碑上楷体阴刻着明正德皇帝朱厚照向山西按察司副使陈凤悟发的敕谕,共192字,内容为:  朕惟自古帝王治天下者,率以兴学育材为首务。而学校之兴废,人才之盛衰,治道之隆替系焉。此盖以然之,明验也。今特命尔巡视提督山西各府、州、县儒学,尔其钦哉!
期刊
替李鸿章操办洋务的盛宣怀,是近代最大的官僚资本家。这人偏爱火腿,有人投其所好,送来两条云南宣威火腿,礼帖上写着“宣腿一双”。盛宣怀一见“宣腿”二字,心头火起,恨恨然道:“什么宣腿宣腿的,拿走!”
期刊
一天傍晚散步,在水边遇到一位朋友。  朋友刚从局长的位置退休。  我问他最近忙什么,朋友平静地说:“从前总是忙,忘了锻炼身体。现在闲下来了,每天早晚散步、爬楼梯,有时跑步、游泳、下棋、看书、听音乐。血糖、血脂、血压慢慢降下来了。从前买菜、做饭、洗碗、拖地、洗衣,要么是妻子干,要么是保姆干,轮不到我插手。现在把保姆辞了,我也体会到了买菜、做饭、洗碗、拖地、洗衣的乐趣和成就感。有时我一边洗碗,一边吹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