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霉病的鉴别与防治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ming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小麦赤霉病是我国广泛发生的一种重要的病害,常造成小麦较大幅度减产。该文简单阐述了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症状及传播方式,并结合实际提出几点防治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发病症状;传播方式;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 S435.1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2-0153-01
  赤霉病由真菌引起,主要对麦穗产生危害,又名麦穗枯、红麦头等。赤霉病在全国范围内均有发生,发生周期较长,发生时会产生毒素,对小麦造成不利影响,一般可造成产量损失10%以上,严重时减产幅度达50%。
  固镇县位于安徽省的东北部,为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常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平均为10万 hm2左右,其中主要为小麦。近年来全县小麦生产发展较快,但是小麦赤霉病流行发生,不仅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而且给农户造成经济损失,不利于小麦生产稳定发展。
  1 小麦赤霉病的鉴别
  1.1 发病症状
  赤霉病是一种真菌性的病害,病原为禾本科镰孢菌,可在小麦各个部位发生。发病时,不仅对小麦的茎秆、麦穗等产生危害,还会对结实器官产生危害,造成减产。赤霉病发病时间较为持久,一般小麦在幼苗期到抽穗期,赤霉病均有可能发生。幼苗期发生赤霉病的症状为根冠部开始腐烂,芽的颜色转为黑褐色,秧苗开始黄化,逐渐腐烂,最后死亡。发病初期,小穗颖片上逐渐产生病斑,呈水渍状;随着病情的发展,该病开始在整个穗上表现出来,先是在叶鞘上,逐渐扩撒,然后向小麦植株的茎秆侵染,最后芽鞘和根鞘发生腐烂,呈现出黄褐色浸渍状,出现菌丝体,刚开始颜色为粉红,逐渐变深,转为深褐色,发病部位有胶质霉层(粉红色)形成。气候干燥时,发病部位以上逐渐枯死,有白穗形成,但无霉层,到发病后期,穗部开始出现子囊壳(黑色),最后小麦逐渐枯萎死亡。赤霉病发病高峰时小麦正处于扬花期,病菌会对穗部中上部产生侵染,若遇到温度高、空气中水分含量大的气候,则病菌会迅速流行,很快蔓延到整个小穗上,颜色逐渐变为暗黄,最后导致植株枯萎、死亡。
  1.2 传播方式
  小麦赤霉病病菌的生存力很强,可通过水、空气、农业器具、发病植株残留等方式进行传播。病菌一般生命力强,可存活几年,此过程中会有子囊孢子的传播体产生,成为赤霉病发生侵染的主要来源。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水平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农机化得到广泛应用,大量植物残体被遗留在田间、地头,形成的赤霉病病菌的子囊孢子会随风扩散,增大了病害的发生范围。
  2 小麦赤霉病的防治
  2.1 提前做好预警
  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受气候影响较大,属于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可以通过气象部门对未来天气的预报来对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进行预测,进而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由此可知,提前对未来天气进行精确预报,有利于提前做好小麦赤霉病的防治准备。
  2.2 选择抗性好的品种
  小麦品种不同,对赤霉病的抵抗能力也有所不同,发生的几率及发病程度均会有差别,因此为了降低固镇县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可结合当地实际,选择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对病害抗性强、产量高、品质佳的小麦品种。目前,市场上虽然有抗赤霉病的小麦品种,但实际生产中还没有完全能够抵抗该病发生的品种,因此在播种前还要对选好的种子做好拌种、消毒等处理,药剂可选择固体或者液体菌剂,以降低该病的发生几率[1]。
  2.3 加强田间管理
  小麦赤霉病发生的适宜温度及湿度范围分别为24~28 ℃、80%~100%,而小麦扬花期以及灌浆期,正处于温度高、湿度大、降水多的气候环境下,有利于小麦赤霉病的发生,若田间有一定量的赤霉病菌,一旦温度处于15 ℃以上、降雨3 d以上时,则赤霉病就会大范围发生。因此,农户要结合气候等条件,提前做好防治措施,加强田间的管理,将田间的管道、沟渠等及时清理干净,以防雨季排水不畅而造成田间大量积水。灌水量及灌溉次数上,要结合小麦植株的长势及当地的降水情况进行合理调整,切记浇水的过程不可采取漫灌的方式,以防田间的水分含量过高,一旦有积水,要及时做好排水工作;此外,管理过程中及时做好间苗等工作,以防田间的郁闭度过高,合理地对小麦植株间的距离进行调整,保证田间有良好的透气性,创造利于小麦生长的条件,提高其抗性。赤霉病也可以在杂草上生存,因此及时除草对小麦赤霉病预防有较好的效果。肥料管理上,不可单一施用肥料,要氮、磷、钾肥结合施用,对多种元素之间的施用比例进行调整[2]。
  2.4 调整耕作和种植方式,做好土壤墒情管理
  轮作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对赤霉病的发生、传播等产生影响,因此为了降低赤霉病的发生几率,可通过对作物的种植进行合理调整;一般对于同一作物,轮作的年限不可超过3年,要适当地种植其他作物,以降低传播概率。目前,固镇县一些地区在收获小麦时,田间遗留大量没有经过处理的秸秆,埋入地下后,秸秆上残留的病菌通过土壤传播的方式逐渐蔓延开。因此,在对土壤进行耕种之前,要进行深翻处理,深度控制在35 cm左右;在秸秆还田前先将已经腐烂的清理出来进行消毒,并在深耕的同时对土壤进行杀菌、消毒等,以杀灭田间小麦赤霉病的病菌,防止病源的继续蔓延。一般在土质较为黏重的土壤上,赤霉病更易发生,因此在种植小麦前要采取深翻、晒、晾等措施,以改良土壤[3-4]。
  2.5 做好药剂防治
  抓住赤霉病的关键防治适期,做好药剂防治。小麦处于齐穗扬花阶段时,当小麦的抽穗率达到1成时,选择适宜浓度的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等进行喷雾,喷1~2次最好,以减缓小麦赤霉病的蔓延。若小麦在扬花期遇到降雨,要在雨后的5 d用适宜浓度的多菌灵等进行喷雾防治。此外,为了使作物的产量及抗逆能力提高,可在喷药剂的同时适当加入专门用于粮食生产上的“天达2116”,防治赤霉病的效果更佳。
  3 参考文献
  [1] 肖贺.小麦赤霉病的鉴别与防治[J].科技致富向导,2014(3):26.
  [2] 周坤,王功庆,尹贝贝,等.小麦赤霉病防治要点[J].现代农村科技,2013(9):23-24.
  [3] 李国友,申小杰.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措施[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9(7):41.
  [4] 李海军,孙苏阳,王永军,等.小麦赤霉病的鉴别与防治[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5):17499-17500.
其他文献
摘要 以安哥拉马兰热黑石农场为例,调查、鉴别该地区杂草种类,并提出了科学的防治措施,以期为该地区玉米、大豆生产中的草害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杂草;发生种类;防治措施;安哥拉马兰热区  中图分类号 S45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3-0158-02  安哥拉马兰热省西南部的蓬戈安东戈(Pungo Andongo)地区(南纬9°35′48″~9°42′38″,东
期刊
摄影作品是以图像来表达情感的,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一定要具有典型特征,融入创作者的主观情感,表现出深厚的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因此,在摄影创作过程中,通过一些观察角度的改
本文首先从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政策背景、现状入手,分析了数字化校园的概念及意义,探讨了当前高职院校建设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并总结出具体策略。
本文通过室内标定与现场检测全过程,论述了灌砂法在工程检测中影响压实度检测数据准确性的各种因素,以求提高实际检测数据的真实性。
透析低血糖是血液透析(HD)中常见的急性并发症,尤其是糖尿病肾病终末期阶段的糖代谢紊乱更易出现,需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处理,否则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本文对糖尿病肾病(DN)和非DN
近年采,莘县保护地蔬菜栽培面积迅速扩大,但根结线虫病对莘县设施蔬菜生产的危害日益突出,也严重影响了莘县设施蔬菜产业稳产增产和农民增产增收。笔者通过试验研究总结了棚室蔬
目的:观察小剂量左旋甲状腺素对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对34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给予小剂量左旋甲状腺素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脂变
心电图教学中基本原理的讲解一直是教学的难点,心脏电生理学的快速发展,许多心电异常的机制也得到了阐明,如何把这些基本原理融合到教学实践中,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教学
根据盘古山森林公园内的景观景点布局,提出重点景观资源并进行分析评价,以为该森林公园的建设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