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美国观众报道十八大

来源 :对外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xi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新一代领导层即将亮相。在不到24小时之前,发生在太平洋另一端的美国总统选举刚刚尘埃落定,奥巴马连任美国总统一职。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在同一时期进行着“定调世界未来”的领导层变动,引起全球广泛的关注。
  中央电视台北美分台作为来自中国的国际媒体,又位于中美媒体交汇的特殊位置,在结束了美国大选的报道后,立即投入了对十八大的报道,连续九天为总部在北京的英语频道制作特别节目《全球期待》(Global Expectation)。
  国际舆论环境
  北美地区是斗争最为激烈的国际舆论前沿。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我们每天都能接触大量来自西方政界、媒体的声音和观点。针对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和中国领导层变化,其中不乏并不友善的言论。西方在认同中国社会发展、经济进步的同时,对中国共产党却知之甚少。
  由于缺少对中国政治体制和中国政党的了解,这一阶段的美国有线新闻网CNN对中国的政治体制和领导人选举机制的报道呈批判和讽刺的态度,一直强调中国共产党的“内部派系斗争”和“独裁专政”。CNN驻北京记者李斯坦(Stan Grant)在连线中多次强调习近平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家的后代,因此他将成为“权力和特权的守护者”。英国广播公司BBC持相似的报道论调。美国总统林肯在盖茨堡演说时形容美国政府是“一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在BBC反复播放的新闻中,记者约翰?萨德沃思(John Sudworth)多次将这句话歪改成“中国的领导人换届是一个‘党有、党治、党享’的过程”。
  这些外媒的报道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中国在这个世界上有多么重要,世界是多么迫切地想了解中国。然而,如何能在复杂的舆论环境中取得突破,在美国日趋饱和的媒体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使我们的十八大节目不被西方社会看作是自说自话的宣传,这是我们北美分台在策划和报道思路上需要解决的最重要问题。
  定调“全球期待”
  这里的一位美国籍雇员在跟我聊到中国的发展时说,“我的工作,我的生活,我的环境,我们的经济,甚至是我圣诞节要买的东西都跟中国息息相关;我的世界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中国塑造的”。这些话给我们在做十八大报道策划时带来了新的思路——对于这个世界来说,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变得比美国总统选举更加重要,因为中国正在影响整个世界的繁荣,任何一个普通人的生活都会从中国的经济发展中获益。中国作为一个影响着世界的国家,其领导层的变化对世界意味着什么?在其领导层发生变化之后,世界会发生变化吗?世界对中国的期待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不是国际观众都熟知的东西,因此我们的报道不能局限于十八大本身。我们需要把议题放宽泛,把中国放入世界的大环境,再用世界的眼光回看中国。因此我们将北美分台十八大特别报道的题目定为《全球期待》,主要由有影响力、西方观众认知认可的人物点评中国的十八大,评价中国的成就,解读中国的未来,说出对中国未来的期盼。北美分台调动了强大的报道员和嘉宾资源,进行全球联动式报道,从政治到经济,从过去到未来,从亚洲到非洲,从美洲到欧洲,立足中美关系,挖掘中国国际影响力,展望中国与世界发展的联系,体现党的伟大历史使命。
  在九天的特别节目中,北美分台邀请了近20名知名人士作为嘉宾出现在北美分台的特别节目《全球期待》,其中包括政界人士、媒体专家、经济学家、中美问题专家、华尔街风云人物及世界五百强全球总裁等,多为美国各大电视公司炙手可热的采访对象。高端嘉宾从不同角度展望了中国的未来,他们的到访更是提升了节目的影响力、可信度和权威性。
  参加了此次美国总统大选的美国前驻华大使洪博培在接受北美分臺的专访时谈到了中国的未来,他说,“美国希望看到一个强大繁荣的中国。为什么?因为美国可以从中获益,世界可以从中获益。对于美国来讲,中国越来越成为一个全球的合作者,这只能给美国带来越来越多的机会。美国应该在此基础上塑造未来,为双方人民的利益着想。”采访的最后,洪博培用中英文分别总结说到,“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关系”。
  中国领导人的形象往往被认为是严肃、保守的,北美分台邀请到了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访问的美国艾奥瓦州的州长布兰斯塔德(Terry Branstad),他在回忆历次与习近平的会面情形时,用他生动的表述,向世界观众描绘了一个有情义、亲和、自信的中国领导人形象。Terry Branstad说:“习近平非常开朗,令人亲近。在宴会上,他没有事先准备讲稿,令人印象非常深刻,说明他非常真诚,重情义,他有照相机般清晰的记忆,能主动提到1985年访问艾奥瓦州时接待他的一些人的名字。在跟习近平的接触间,我认为他是一个进步的改革者,会把中国带到一个更加开放的方向。”
  在对曾任邓小平翻译的高志凯的访谈中,高志凯说,“在中国北京发生这些事情(十八大)不仅对中国,乃至对世界都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在讲到对新领导人的期待时,高志凯提出,“希望中国领导人可以坚持创新精神,利用更加有创造力、更富有智慧的方式来解决中国面临的不断变化的挑战”。
  “ 扫盲”
  给国际观众做中国共产党十八大的节目,实际上也是给国际观众“扫盲”的过程。根据中央电视台的数字,我们在全球拥有大约1亿观众,而这其中能够熟悉中国共产党的观众恐怕是少得可怜。我们的特别节目也应该具备这样的功能,为国际观众解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发展,讲解这个影响世界、塑造未来的政党究竟是什么样的。
  但是难题也来了,北美分台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工作人员是国际雇员,对中国的认知相比中国员工有天壤之别。让这些不甚了解中国文化,把“嫦娥”说成“零钱”(“嫦娥”的汉语拼音chang’e与英语中“零钱”的拼写change相似)的老外做中国共产党的节目真难。因此,要想给国际观众“扫盲”,还是先得给我们的国际雇员“扫盲”。好在我们的雇员还是比较勤奋,认真地学习了许多党的知识,找一切机会与中国员工探讨中国共产党的话题。看到他们从海量的资料中选取新闻素材,一遍一遍对比中国领导人头像,一遍一遍练习“习近平”的发音,这些画面还是挺富有喜感的。   我们在美术包装上也下了一番功夫,采用国际观众能够听明白的语言、有创意的图表、以及触摸屏,准确地解释党组织结构和历史发展,给国际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从1921年成立,到文化大革命后的党代会、到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的时代,我们的节目解释了不同时期的党的领导层对中国的贡献,表现了中国共产党是先进的,是与时俱进的。
  


  


  敏感问题处理
  十八大期间也是外国媒体关注中国对外媒体的重要时刻,在这一时刻我们既不能在敏感问题上失声,又要表达中国在敏感问题上的立场,恰当地拿捏尺度,应该让国际媒体和观众看到中国的媒体是负责任、进步、开放、客观的媒体。
  在《全球期待》的报道期间,我们不回避敏感的话题,如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中国发展模式是否能够持续、中国的反腐问题,中国新一届领导人面临的挑战,甚至是政治局常委由九人减到七人这一国际媒体普遍关心的问题,我们都有涉及。高端嘉宾纷纷表达了对中国取得的成就的赞赏,同时也讲到了中国面临的无法回避的挑战。
  如当今美国外交界和学术界首屈一指的中国问题专家、前美国驻华大使芮效俭在访谈中评论中国共产党新一代领导人时候说,中国面临着重大的挑战,一是经济,二是政治体制改革,三是处理好与周边有纷争国家的关系。
  洪博培说中国的未来五年至十年会在国际舞台上处于更好的位置,但是需要一个更好的市场经济环境,国企的改革、知识产权的保护、市场开放的措施、中产阶级的建立,这些都是中国需要解決的问题。
  再比如外媒普遍关心的政治局常委人数的变化,我们用平衡的观点表达出来,而不是像外媒一样热衷“派系之争”。嘉宾高志凯解释道:“中国共产党领导层中有来自不同背景、有着不同个性的人,他们之间的确有差异,但大方向是一致的,而且作为唯一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表现出高度的团结。常委人数减少到七个是合理的,这样会使领导层的决策过程更简明、有效和透明,同时也节省了资源。”
  结束语
  特别节目播出后,北美分台接到了不少国际同行、国际观众,以及国内领导的反馈,认为我们的节目好看、易懂、报道角度与众不同,介绍党和历史的手法独特,很好地挖掘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对敏感问题处理得很好,充分展现了一个中国对外媒体的实力。
  作为北美分台领导层的一员,我由衷地认为外国人能做出这样的十八大特别报道实属不易。虽然我们的国际员工带来了很多国际化的电视新闻经验,但有时他们固有的西方观点一时难以改变。在制作党的节目时我们面临如何矫正他们的西方角度、更多呈现中国观点的问题。这是一个很敏感的领域,不明确提出,国际员工自然会按原来的思路处理新闻;明确提出但如果把握不好,又很容易落下我们要成为“喉舌”和“宣传机器”的口实。这次的特别报道再次说明我们来自中国的媒体能够制作有国际水准的、高质量的、专业的电视新闻节目,并全方位地、有效地展现中国的观点,这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也是我们将来会继续发扬光大的新闻理念。(作者供图)
其他文献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重大项目成果。作者从结构、功能和效果三个角度,解析了中国互联网新闻传播的独特运行轨迹,阐释了互联网新闻传播与中国社会全方位的互动。该书对媒体网站、商业网站和网民这三类互联网新闻传播的主体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以实证方式对中国新闻网站的影响力格局进行了分析,同时探究了公民新闻活动的机制及其对中国互联网新闻传播格局与社会发展的影响。该书还从互联网新闻传播与
期刊
本专著对微博产生以来的历史沿革进行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详细梳理,考察了微博发展的关键事件,编制了微博发展的大事年表,并使用嵌套性理论对微博的发展逻辑和价值本质进行了深入探讨,是目前关于微博的学术研究中最具影响力的一种学说。本文的作者是一个研究团队,他们深入考察了以美国Twitter为代表的微博的最受欢迎的十大应用及其案例,并且花大功夫进行了微博的中国本土化应用的调查和研究,基于对中国本土的微博用户深度
期刊
[美]薛龙 著 路克利 译新星出版社,2012年2月出版  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1907-1991),美国汉学家、历史学家,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的创始人。1930年代他曾为博士论文写作旅居北平,并与梁思成、林徽因、金岳霖、周培源等结为好友。他还曾在1972年中美关系改善后应周恩来总理之邀来访中国,受到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接见。作为最有影响力的现代中国研究专家,费正清曾有
期刊
2012年3月23日,中国译协第一常务副会长、中国外文局常务副局长郭晓勇宣布,计划用3—5年时间,拍摄30名左右翻译大家的故事,今年争取完成10名翻译家的拍摄。这是在中国翻译协会成立三十周年之际,郭晓勇在中国译协和北京查古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作此宣布。  郭晓勇介绍了《翻译人生》项目的由来和意义。他指出:老一辈翻译家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精神互通与文化友谊架起了坚实的桥梁,为社会进步
期刊
他走了,走得那么突然!  2012年11月10日早上7时许,中国世界语界翻译泰斗李士俊先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这不仅是中国世界语界的巨大损失,也是全球世界语界的巨大损失!  惊闻噩耗,心绪难平,我无法接受这个现实——就在四个星期前的10月12日,我还在“纪念世界语诞生125周年暨《与希望同行》出版座谈会”上与李老重逢。那天,先生精神矍铄,话语铿锵有力,丝毫看不出他已是快90岁的人了。  大家都没有想
期刊
自由船员阮亚卓刚刚结束一次环球航行任务,周五靠岸后听到的第一个令他兴奋的消息是:胡锦涛在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海洋强国。  “我对此表示强烈支持!作为一名常年在海上工作生活的普通党员,我既为这个号令感到鼓舞,也为身边许多人淡薄的海洋意识感到一些担忧。”阮亚卓已经从事远洋运输行业六年,是许多万吨级货轮上的一名大副。  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
期刊
当美国总统奥巴马准备重返亚洲,以应对中国崛起所带来的地区紧张时,中国却在周四强调要建设一个与其经济地位相称的“海洋强国”。  中国一直与周边国家存在领土争议。在此背景下,胡锦涛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大会上表示,中国将继续在争议海域维护权益。  在2200多名党代表面前,胡锦涛在讲话中提到,“我们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他的讲话很可能将引起周边国家的警觉。由
期刊
2012年6月18日—22日,由国务院侨办、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四川省侨办、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阿坝州委州政府承办的“海外知名华文媒体聚焦四川藏区新生活”集中采访活动成功举行。来自五大洲20个国家40家海外知名华文媒体的记者,先后赴阿坝州红原县、若尔盖县、松潘县,采访藏区牧民定居点、大骨节病综合防治移民搬迁点、国家牧草种植基地、达扎寺书院、川主寺镇等,通过深入采访,聚焦藏区经济社会发展、文化保护
期刊
党的十八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系统总结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宝贵经验,深刻分析国内外形势,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为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全面部署。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党和国家事业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对增强文化整体实力
期刊
在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的日子将至之际,共有的历史记忆在海峡两岸同时被唤醒,这记忆与我们共有的根源密切相关。我们的根在哪里?这是两岸民众和媒体不时会触碰到的问题。在台湾,出于不同的意识形态和政治需要,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回答和解读。在大陆,这似乎是个不成为问题的常识,但真正深刻的理解、重视、强调,却也并不尽如人意。历史原因造成了两岸的差异,然而两岸也有不容抹煞的共同点,那就是包括辛亥革命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