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那个没有塑料大棚、没有网络电商的年代,我们也没少口福。小时候最喜欢的季节当数春末初夏,因为很多瓜果落地,满足了嘴馋的孩子们。那时候,从五月底就开始吃香瓜,一直能吃到六七月。有绿色的个头不大,像圆圆的小地雷,还有长长的,叫羊角蜜,是浅绿色的。甭管长瓜圆瓜都是瓜皮绿,瓤也绿,里面籽是淡黄色的。香瓜香瓜,名字恰切得很,切开一个,瓜清香味扑鼻,吃在嘴里又脆又甜。后来,香瓜的个头越来越大,可总觉得不香也不甜了。奶奶曾抱怨:“跟吃黄瓜似的,还没有黄瓜脆。”
再后来,小时候吃的这些绿皮的瓜少了,有了黄皮的大圆瓜,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伊莉莎白,这瓜熟透了也是很甜的。渐渐地,运输发达了,哈密瓜也坐着火车、汽车赶到北京。这些瓜都甜,吃到它们就不那么想小时候的香瓜了。
在北京地区,自产的水果一般是五月吃桃、杏还有李子。北京平谷的桃最有名,个大饱满,上面红下面浅黄看着就诱人。桃子有名的品种是久保,据说真正的久保桃“离核儿”,就是从中间一掰就能掰开,桃肉与桃核能很好地分离,不像有的桃,吃完核上还会挂着果肉。工作后,认识了平谷的同事,才知道种桃的辛苦。
小时候也偶尔能见到蟠桃,我管它叫扁桃。记忆中,蟠桃特别甜的不多,味道总不如圆桃好。后来还能吃到油桃,皮红、薄,果肉是金黄色的。我一直以为小时候奶奶口中的“五月鲜儿”是指刚上市的鲜桃,也或许奶奶就是这个意思吧。不过,在《燕京岁时记》中,对“五月先儿”的解释却是:玉米。说是五月玉米初结籽,沿街叫卖曰:五月先儿。这里的五月是阴历五月,大致就是阳历的六月了。六月桃可以继续吃,北京本地的桃,早的五六月上市,晚的从七月初到八月都有,当然这是过去。现在北京城卖的桃,以及外地来的秋桃冬桃,一直能吃到入冬。
北京的杏常见的有白杏和黄杏。白杏是真的白,白里透红,像个小桃子。现在白杏少见,浅黄色的小杏并不是小时候吃的白杏。奶奶就喜欢吃白杏,个头不大,香甜,很有杏味,砸开核里的杏仁,往往也很甜。说到北京的杏,小时候常听奶奶说,可我既没吃过也没见过的一种杏叫“八达杏”。在《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 :“端阳,五月朔,家堂奉祀,蔬供米粽之外,果品则红樱桃、黑桑椹、文官果、八达杏。”可这八达杏,究竟是什么呢?《辞海》里说,八达杏条是这样说的:八达杏,即八旦杏,也作八担杏、叭哒杏。《畿辅通志》引《长安客话》:“杏仁皆味苦,有一种甘者名八旦杏,或谓八达杏。”此物实非杏,因果形稍似杏,故名。奶奶还说过,在她小时候,北京胡同里走街串巷卖果品的,就有八达杏。吆喝起来是:“杏,八达。”每每听到这声音,奶奶就跟家长要了零钱来买杏吃。
小时候桃子家长是允许吃的,杏就要控制数量,说吃多了上火,李子就更不建议多吃,有这么一句话:“桃饱,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听着怪害怕的,所以就不怎么吃李子。后来李子也“高级”了,进口的叫布朗,个大,就是觉得李子味不够足。正宗的李子,个头不大,颜色也比外国的浅,闻着吃着都有李子的果香。
論水果,夏天的主角就是西瓜。北京以大兴西瓜最有名,大兴又以庞各庄为首。现在大兴也出小西瓜,不过,我还是喜欢传统的大西瓜——京欣一号,既亲切又好吃。
小时候,院里有一株葡萄,春天开浅绿小花,然后结出绿绿的小球儿,我就盼着小球变大,再由绿变紫。葡萄品种是玫瑰香,成熟了吃一个真是又甜又香。所以,即使夏天蚊子多,我也要常在葡萄架下张望,望它成熟。摘葡萄时,搬小椅子蹬上去,用剪子剪下串串紫宝石,这是儿时独特的记忆。
六月已入夏,虽骄阳似火,可果子们需要阳光暴晒才能成熟;虽暑热难耐,可有这些瓜果饱口福,也就觉得夏天有夏天的福了!
再后来,小时候吃的这些绿皮的瓜少了,有了黄皮的大圆瓜,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伊莉莎白,这瓜熟透了也是很甜的。渐渐地,运输发达了,哈密瓜也坐着火车、汽车赶到北京。这些瓜都甜,吃到它们就不那么想小时候的香瓜了。
在北京地区,自产的水果一般是五月吃桃、杏还有李子。北京平谷的桃最有名,个大饱满,上面红下面浅黄看着就诱人。桃子有名的品种是久保,据说真正的久保桃“离核儿”,就是从中间一掰就能掰开,桃肉与桃核能很好地分离,不像有的桃,吃完核上还会挂着果肉。工作后,认识了平谷的同事,才知道种桃的辛苦。
小时候也偶尔能见到蟠桃,我管它叫扁桃。记忆中,蟠桃特别甜的不多,味道总不如圆桃好。后来还能吃到油桃,皮红、薄,果肉是金黄色的。我一直以为小时候奶奶口中的“五月鲜儿”是指刚上市的鲜桃,也或许奶奶就是这个意思吧。不过,在《燕京岁时记》中,对“五月先儿”的解释却是:玉米。说是五月玉米初结籽,沿街叫卖曰:五月先儿。这里的五月是阴历五月,大致就是阳历的六月了。六月桃可以继续吃,北京本地的桃,早的五六月上市,晚的从七月初到八月都有,当然这是过去。现在北京城卖的桃,以及外地来的秋桃冬桃,一直能吃到入冬。
北京的杏常见的有白杏和黄杏。白杏是真的白,白里透红,像个小桃子。现在白杏少见,浅黄色的小杏并不是小时候吃的白杏。奶奶就喜欢吃白杏,个头不大,香甜,很有杏味,砸开核里的杏仁,往往也很甜。说到北京的杏,小时候常听奶奶说,可我既没吃过也没见过的一种杏叫“八达杏”。在《帝京岁时纪胜》中记载 :“端阳,五月朔,家堂奉祀,蔬供米粽之外,果品则红樱桃、黑桑椹、文官果、八达杏。”可这八达杏,究竟是什么呢?《辞海》里说,八达杏条是这样说的:八达杏,即八旦杏,也作八担杏、叭哒杏。《畿辅通志》引《长安客话》:“杏仁皆味苦,有一种甘者名八旦杏,或谓八达杏。”此物实非杏,因果形稍似杏,故名。奶奶还说过,在她小时候,北京胡同里走街串巷卖果品的,就有八达杏。吆喝起来是:“杏,八达。”每每听到这声音,奶奶就跟家长要了零钱来买杏吃。
小时候桃子家长是允许吃的,杏就要控制数量,说吃多了上火,李子就更不建议多吃,有这么一句话:“桃饱,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听着怪害怕的,所以就不怎么吃李子。后来李子也“高级”了,进口的叫布朗,个大,就是觉得李子味不够足。正宗的李子,个头不大,颜色也比外国的浅,闻着吃着都有李子的果香。
論水果,夏天的主角就是西瓜。北京以大兴西瓜最有名,大兴又以庞各庄为首。现在大兴也出小西瓜,不过,我还是喜欢传统的大西瓜——京欣一号,既亲切又好吃。
小时候,院里有一株葡萄,春天开浅绿小花,然后结出绿绿的小球儿,我就盼着小球变大,再由绿变紫。葡萄品种是玫瑰香,成熟了吃一个真是又甜又香。所以,即使夏天蚊子多,我也要常在葡萄架下张望,望它成熟。摘葡萄时,搬小椅子蹬上去,用剪子剪下串串紫宝石,这是儿时独特的记忆。
六月已入夏,虽骄阳似火,可果子们需要阳光暴晒才能成熟;虽暑热难耐,可有这些瓜果饱口福,也就觉得夏天有夏天的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