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褐煤脱水提质是其大规模利用的前提.水热提质是一种非蒸发干燥技术,具有节能降耗的优势.对褐煤提质过程中不同赋存形态水分的脱除、分布情况及提质煤水分复吸行为进行研究可为褐煤高效水热提质提供理论指导.采用水热法对我国内蒙古褐煤和云南褐煤进行脱水提质,通过等温干燥法测定了原煤及水热提质煤样中的水分和类型,运用化学滴定和氮吸附法分别测试了煤样含氧基团和孔结构,考察了水热提质对褐煤水分分布的影响;在30℃下进行煤样水分等温吸附测试,使用修正BET模型探讨了不同水热提质煤样的水分吸附行为.结果表明,水热提质降低了内蒙古
【机 构】
:
太原理工大学省部共建煤基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山西太原 030024;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山西太原 03002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褐煤脱水提质是其大规模利用的前提.水热提质是一种非蒸发干燥技术,具有节能降耗的优势.对褐煤提质过程中不同赋存形态水分的脱除、分布情况及提质煤水分复吸行为进行研究可为褐煤高效水热提质提供理论指导.采用水热法对我国内蒙古褐煤和云南褐煤进行脱水提质,通过等温干燥法测定了原煤及水热提质煤样中的水分和类型,运用化学滴定和氮吸附法分别测试了煤样含氧基团和孔结构,考察了水热提质对褐煤水分分布的影响;在30℃下进行煤样水分等温吸附测试,使用修正BET模型探讨了不同水热提质煤样的水分吸附行为.结果表明,水热提质降低了内蒙古褐煤和云南褐煤中的含水率,包括分子水、毛细水和自由水的含水率,其中分子水脱除率更高.水热提质脱除褐煤中的水分主要通过分解褐煤中亲水性含氧基团,使得所含分子水显著降低,同时毛细水和自由水也不同程度减少.提质褐煤含氧基团的减少和孔结构的变化分别影响提质煤的第1类水分(与含氧基团以强氢键结合的水分)和第2类水分(多层吸附和毛细冷凝吸附的水分)的吸附量.与内蒙古褐煤相比,煤阶较低的云南褐煤在水热提质过程中脱除了更多水分,其第1类和第2类水分吸附量降低更为显著,说明水热提质更适用于高含水的低阶褐煤.
其他文献
周期冲击载荷在采矿、土木等工程中较为常见.在周期冲击荷载作用下,巷道围岩会在极短时间内产生大量裂缝,块体会以猛烈方式脱离巷道围岩,造成岩爆、垮塌等灾害.自主开发的拉格朗日元和离散元耦合的连续-非连续方法主要包括4个计算模块:应力应变模块、节点分离模块、接触力求解模块和运动方程求解模块.鉴于单元畸变和局部自适应阻尼可能导致单元弹射出模型时速度失真,为了准确模拟弹射现象,在该连续-非连续方法的基础上,对弹射单元进行了刚化处理.该方法的实质是确保弹射单元在碰撞前后作刚体运动,这是通过对节点速度取平均、消除单元应
矿井瓦斯爆炸影响着矿井安全生产,瓦斯爆炸防治技术一直是矿井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除了泄爆、隔爆等安全措施,抑爆也是一种高效防治技术.目前,投产使用的瓦斯爆炸抑制剂大多效果不佳,为了获取高效的粉体抑爆剂,以传统灭火剂KHCO3为基体材料,加入适量的二茂铁和微量的助磨剂、干燥剂,运用行星式球磨机,采用干法复配技术得到催化型复合粉体抑爆剂.通过标准的20 L球型爆炸装置,测试催化型复合粉体抑爆剂对瓦斯爆炸产生最大爆炸压力、最大压力上升速率等相关特征参数的影响.根据爆燃指数的计算结果对催化型复合粉体抑爆剂减缓瓦斯爆
为了优化综合工艺条件下抛掷爆破-拉斗铲倒堆剥离系统工作线长度,在分析抛掷爆破剥离台阶与综合工艺系统间耦合影响关系的基础上,确定了剥采工程延深程序约束下的抛掷爆破剥离台阶推进度是综合工艺系统中的制约性因素,以黑岱沟露天煤矿综合工艺系统为背景,系统地分析了抛掷爆破剥离系统工作线长度对综合工艺剥离费用、内排运输费用及倒堆工艺作业效率间的影响关系,并建立了影响关系模型.以间断工艺剥离费用、运输费用与抛掷爆破-拉斗铲倒堆工艺剥离费用构成的综合工艺总剥离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确定了综合工艺总剥离费用与抛掷爆破台阶工作线
为了研究一侧采空条件下基本顶板结构的破断规律,构建考虑煤柱宽度及承载能力与实体煤弹塑性变形的基本顶板结构力学模型,全面计算探究了侧方采空条件下基本顶板在煤柱区及实体煤区的断裂位置、顺序及形态等.结论如下:①煤柱区基本顶的破断形态有3类且随着基本顶厚度h、弹性模量E及弹性煤体基础系数kt增大,而煤柱宽度Lm与煤柱基础系数ksm、煤体塑化范围Lts与塑化程度ξs及跨度L减小时的破断形态变化规律为“单一连续长弧形”→“临界对接双长弧形”→“分隔式双短弧形”;②Lm及ksm主要影响煤柱区基本顶的破断位态;Lm及k
在增强型地热系统(EGS)中,低压注水触发裂隙网络剪切滑移是热储增透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对提升储层取热效率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多场耦合作用下水力剪切发生的机制异常复杂,已成为储层热提取效率提升的关键问题,也是地下工程诱发地震防控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多场耦合作用下水力剪切增透机制涉及许多新问题,很多现有理论在高温高压下不再完全适用,迫切需要基础理论的创新、试验装备的研发和工程技术的突破.在阐述储层水力剪切技术原理和回顾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紧扣多场耦合作用下裂隙岩体水力剪切滑移机制这一主题,阐明了该机制研究的关键
陷落柱充填物的颗粒流失是诱发矿井突水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研究陷落柱充填物在颗粒流失过程中初始级配与孔隙结构、粒度分布间的关系,利用变质量破碎岩体渗流试验系统,采用稳态渗流法得到分级加载条件下陷落柱充填物的颗粒演化规律和粒度分布特征,进而分析颗粒流失过程中的孔隙结构和水流突变规律.结果表明:①陷落柱充填物岩样普遍存在大量微观孔洞、裂缝和颗粒拼接等结构,颗粒流失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试样自身属性,外部荷载F和渗透压力P只起某种促进作用;②流失前后的充填物颗粒满足分形条件,具有分形特征,整个渗透流失过程中细小颗
碎石锚固试验被用于证实锚固破碎岩体中存在压力拱,但压力拱的概念较为抽象,难以理解和应用.为研究锚固破碎岩体中压力拱的形成机制与锚杆的作用,克服颗粒锚杆批量生成与预紧难题,利用三维颗粒流程序(PFC3D)开发碎石锚固试验的数值模拟方法,开展系列碎石锚固数值试验,直观展示压力拱的形成,揭示压力拱的形成机制与成因,分析并验证锚杆在压力拱形成中的具体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极破碎岩体锚杆加固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①锚杆加固碎石体内会形成拱形承载结构——压力拱,压力拱由碎石咬合而成,碎石体全部质量由压力拱承载,压力拱
低阶煤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且储量较大,但近年来部分低阶煤矿区瓦斯突出灾害严重.为研究低阶煤孔隙结构、瓦斯吸附放散特性及其对瓦斯灾害的影响,采用N2/CO2吸附法和小角X射线散射(SAXS)表征手段,开展瓦斯吸附/解吸试验,运用分形理论,对6组煤样开展系统研究.根据煤样孔隙结构参数和瓦斯吸附/解吸特性参数的关系,获得低阶煤微观孔隙结构与宏观瓦斯吸附放散特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试验低阶煤煤样≤2 nm的微孔孔容为0.055~0.064 cm3/g,总体上高于试验中阶煤样微孔孔容(0.026~0.
煤炭开采造成大面积矿区土地塌陷,导致当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显著增加.煤矸石充填复垦是修复矿区塌陷地的常用方法,土壤细菌群落对于反映复垦土壤质量和生态健康状况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为了了解矿区塌陷地煤矸石充填复垦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采用野外采样和高通量lllumina Miseq 16S rRNA测序技术,以周边普通耕地作为对照组(CK),分析了中国东部典型高潜水位矿区采煤塌陷地煤矸石充填复垦耕地(G)不同土层深度(0~20,20~40,40~60 cm)下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结构组成的变化,以
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是“保水采煤”的基础参数,准确揭示导水裂隙带发育规律有助于实现保水开采.三维地震技术具有数据横向连续、纵向分辨率较高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钻孔资料的不足.为了研究陕北某煤矿不同开采阶段导水裂隙带发育范围及其演化规律,以该矿30101,30102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采用以漏失量为监督数据的深度前馈神经网络方法融合多种地震属性对研究区分层开采全垮落式采动损害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进行探测.首先,在钻孔冲洗液漏失量观测数据分析的基础上,优选地震属性,并进行有监督的深度学习;然后,融合多种属性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