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于初中学校而言,控辍保学是一件重要并且需要常抓不懈的工作,校领导和一线教师都应给予其足够的重视,并善于结合学校实际采取有效的工作策略及方法,不断提升普及教育的水平。本文就初中学校的控辍保学工作提出三点策略性建议,即学校端正教育思想,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教师渗透分层教学,做到因势利导和因材施教;积极改善育人环境,有效提升教育和学习氛围。
关键词:控辍保学;初中;策略;建议
初中学校控辍保学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贫困学生救助制度不断完善的今天,我们应该更深层次地研究对策,把普及教育的水平提高到新的高度。以下拟就初中学校的控辍保学工作提出三点策略性建议,冀对相关教育工作者有所启示。
一、学校端正教育思想,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调查和研究表明,初中生辍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校分设重点班或非重点班,也就是所谓实验班和普通班,事实证明,这种方式固然有助于提升升学率,但对于非重点班的学生的发展则十分不利,且不说非重点班的师资配备往往不及重点班,就授课教师的心态而言,很多时候也是带有松懈性和随便性,尽管有不少教师仍是尽心竭力,但总体态势上是不利于提升教学质量,何况从心理学角度看,人都是有惰性和适应性心理的,长期教授非重点班而又出现突出成绩的话,则往往导致教师得不到在工作中应获得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其结果是主观能动性不同程度上的下降。而更重要的是,非重点班的学生也容易产生不受重视甚至被“遗弃”的心理,因而缺乏上进心以及学习的动机和动力,导致学习成绩上不去,严重的甚至会产生“苟安”或“破罐子破摔”的心理,而辍学的学生大部分就来自这部分群体。因此,初中学校要有效开展和落实控辍保学工作,首先需要学生端正教育思想,将素质教学落到实处,严格遵循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的:“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事实证明,假使单纯为了最求升学率而或明或暗地违反义务教育法中的明确规定,不将素质教学理念和注重全体学生发展放在心上,则控辍保学工作终将难见成效。
二、教师渗透分层教学,做到因势利导和因材施教
就初中生自身的角度而言,其辍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终可归结为最根本的一点,那就是学生感到成绩差,而且并无上进的希望,学习完全成了一件苦差事,找不到丝毫乐趣。在这种学生已完全无能为力的情况下,教师的帮助和引导就更显得至关重要,可以说是决定性的因素。而这就要求教师不断优化教学,在了解学生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做到因势利导和因材施教,重点关注学困生和差等生,积极有效地促进其取得进步,当学生感受到了进步的希望和乐趣,从自己认定的所谓“绝境”中摆脱出来,则辍学也就不再成为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了。笔者曾接触过很多案例,一些学生在撕去身上“学困生”的标签后,即使家庭条件相当差,但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都会坚持接受正规教育。那么教师如何做到因势利导和因材施教呢?基本途径是在教学中渗透分教学理念,即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将学生合理分处层次,针对各层次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分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因材施教”,其目标指向则为使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显著提升,因为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每一层级的教学都可做到各有侧重,从而使每一层级的学生各有所得,从而兼顾了全体。值得一提的是,当低层级的学生取得进步,知识和能力水平显著提升时,即划归相应层级,最终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提升。
三、积极改善育人环境,有效提升教育和学习氛围
要做好控辍保学工作,离不开学校及教师积极地改善育人环境,不断地提升教育和学习氛围。校园尤其是课堂是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学生的精神面貌、思想行为、道德习惯等莫不受到其所处育人环境和氛围的影响。优良的育人环境和氛围能在无形中发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从而发生一种“质”的改变。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当然是一种长期地过程,而非立竿见影,一朝一夕可以达致,但也正因如此,学校及教师才更应给予足够重视,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努力优化学校的育人环境和教学氛围。这是初中学校做好控辍保学工作的重要保障。
综上,本文就初中学校的控辍保学工作提出三点策略性建议,即学校端正教育思想,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教师渗透分层教学,做到因势利导和因材施教;积极改善育人環境,有效提升教育和学习氛围。对于初中学校而言,控辍保学是一件重要并且需要常抓不懈的工作,校领导和一线教师都应给予其足够的重视,并善于结合学校实际采取有效的工作策略及方法,不断提升普及教育的水平。本文抛砖引玉,尚盼有识者指教。
参考文献:
[1]胡仕群. 农村初中控辍保学工作的体会[J]. 华人时刊(校长), 2014(z1):79-79.
[2]唐东斌. 校园控辍保学:找准工作新的着力点[J]. 中国民族教育, 2017(12).
[3]李凤学. 如何用爱心留住学生——“控辍保学”经验谈[J]. 新课程(中), 2016(3).
关键词:控辍保学;初中;策略;建议
初中学校控辍保学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贫困学生救助制度不断完善的今天,我们应该更深层次地研究对策,把普及教育的水平提高到新的高度。以下拟就初中学校的控辍保学工作提出三点策略性建议,冀对相关教育工作者有所启示。
一、学校端正教育思想,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调查和研究表明,初中生辍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校分设重点班或非重点班,也就是所谓实验班和普通班,事实证明,这种方式固然有助于提升升学率,但对于非重点班的学生的发展则十分不利,且不说非重点班的师资配备往往不及重点班,就授课教师的心态而言,很多时候也是带有松懈性和随便性,尽管有不少教师仍是尽心竭力,但总体态势上是不利于提升教学质量,何况从心理学角度看,人都是有惰性和适应性心理的,长期教授非重点班而又出现突出成绩的话,则往往导致教师得不到在工作中应获得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其结果是主观能动性不同程度上的下降。而更重要的是,非重点班的学生也容易产生不受重视甚至被“遗弃”的心理,因而缺乏上进心以及学习的动机和动力,导致学习成绩上不去,严重的甚至会产生“苟安”或“破罐子破摔”的心理,而辍学的学生大部分就来自这部分群体。因此,初中学校要有效开展和落实控辍保学工作,首先需要学生端正教育思想,将素质教学落到实处,严格遵循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的:“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事实证明,假使单纯为了最求升学率而或明或暗地违反义务教育法中的明确规定,不将素质教学理念和注重全体学生发展放在心上,则控辍保学工作终将难见成效。
二、教师渗透分层教学,做到因势利导和因材施教
就初中生自身的角度而言,其辍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终可归结为最根本的一点,那就是学生感到成绩差,而且并无上进的希望,学习完全成了一件苦差事,找不到丝毫乐趣。在这种学生已完全无能为力的情况下,教师的帮助和引导就更显得至关重要,可以说是决定性的因素。而这就要求教师不断优化教学,在了解学生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做到因势利导和因材施教,重点关注学困生和差等生,积极有效地促进其取得进步,当学生感受到了进步的希望和乐趣,从自己认定的所谓“绝境”中摆脱出来,则辍学也就不再成为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了。笔者曾接触过很多案例,一些学生在撕去身上“学困生”的标签后,即使家庭条件相当差,但不管是家长还是孩子,都会坚持接受正规教育。那么教师如何做到因势利导和因材施教呢?基本途径是在教学中渗透分教学理念,即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将学生合理分处层次,针对各层次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分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因材施教”,其目标指向则为使所有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显著提升,因为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每一层级的教学都可做到各有侧重,从而使每一层级的学生各有所得,从而兼顾了全体。值得一提的是,当低层级的学生取得进步,知识和能力水平显著提升时,即划归相应层级,最终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提升。
三、积极改善育人环境,有效提升教育和学习氛围
要做好控辍保学工作,离不开学校及教师积极地改善育人环境,不断地提升教育和学习氛围。校园尤其是课堂是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学生的精神面貌、思想行为、道德习惯等莫不受到其所处育人环境和氛围的影响。优良的育人环境和氛围能在无形中发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从而发生一种“质”的改变。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当然是一种长期地过程,而非立竿见影,一朝一夕可以达致,但也正因如此,学校及教师才更应给予足够重视,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努力优化学校的育人环境和教学氛围。这是初中学校做好控辍保学工作的重要保障。
综上,本文就初中学校的控辍保学工作提出三点策略性建议,即学校端正教育思想,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教师渗透分层教学,做到因势利导和因材施教;积极改善育人環境,有效提升教育和学习氛围。对于初中学校而言,控辍保学是一件重要并且需要常抓不懈的工作,校领导和一线教师都应给予其足够的重视,并善于结合学校实际采取有效的工作策略及方法,不断提升普及教育的水平。本文抛砖引玉,尚盼有识者指教。
参考文献:
[1]胡仕群. 农村初中控辍保学工作的体会[J]. 华人时刊(校长), 2014(z1):79-79.
[2]唐东斌. 校园控辍保学:找准工作新的着力点[J]. 中国民族教育, 2017(12).
[3]李凤学. 如何用爱心留住学生——“控辍保学”经验谈[J]. 新课程(中), 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