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问题设计在小说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lishaba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小说一直都占有一定的比重,比起其他文体,小说篇幅相对较长,在课堂上如何处理教材,彰显教师的设计意识,也体现老师的智慧,长文的教学一定要有对教材的把握提炼,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变得有效进而高效,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觉得变零碎问题为主问题更能带动学生的思考。比如,《热爱生命》是比较长的一篇小说,又是外国小说的节选,陌生的作者,陌生的不完整的情节,如果单凭老师介绍,那肯定很耗课时,学生凭自己的阅读就可以解决的事情,比如了解作家作品,了解情节,就可以放手让他们去做,课堂就是纯阅读,原味阅读,自己去读去品,老师只用一二主问题引领即可,这样的课堂线条清晰,牵一发而动全身,既节约课堂时间,也会让学生沉浸在作品之中,思索领会,让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不做旁观者,不做看客,在小说教学中采用了这样的方法,效果比较明显,那么主问题可以从哪些角度去提炼设计呢?
  主问题可以从小说三要素入手去提炼,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从不同角度指向学生自身对主问题的解读,也即对文本的深层理解。
  以《孤独之旅》的教学为例,先复习小说的三要素知识,人物、情节、环境,然后指向小说主题。开课先是读小说,采用默读方式,在精读细读完文章后,每个人说自己的阅读感受,然后分小组去探讨人物、情节、环境,以 “_____之旅”作为自己的总结发言,给充分阅读和讨论的时间,然后再推举代表进行板书和小組总结性发言。
  (设计主问题,可以从小说三要素入手去提炼,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从不同角度指向学生自身对主问题的解读,也即对文本的深层理解。)
  于是说情节的小组总结为:成长之旅。1.开端:家道破落,随父放鸭;失学放鸭,陷入孤独之旅。2.发展:撑船赶鸭,初到芦荡;放鸭途中,不堪孤独之旅。3.高潮:芦荡遇雨,经受考验;芦荡放鸭,承受孤独之旅。4.结局:与鸭共成长。
  人物组总结概括出人物心理变化过程:心灵的蜕变之旅。
  刚刚出发时:茫然恐惧;到达芦荡时:害怕胆怯;芦荡安顿后:孤独单调;疾风骤雨时:不再恐慌;雨过天晴时:勇敢坚强。
  环境组的总结:磨练之旅。暴风雨的洗礼让他们经受了生活的磨难,在那个漆黑的暴风雨之夜之后,杜小康可以经受住一切,各种不利接踵而来,杜小康不再恐慌,而是坦然面对和实践诺言。杜小康长大了,从一个有优越感的孩子,吃穿用都比油麻地的孩子优越的班长,成为一个辍学的担当家庭重担的小小少年。
  课堂学习之后,布置《草房子》整本书的阅读(也可在课前布置),然后进行读书心得交流,看电影《草房子》,之后把小说与电影进行比较,看看两者之间在处理人物时有怎样的不同。始觉以前越俎代庖,干了许多学生可以干也能干好的事。放手,关键是主问题的设计要能撬动全文,设计一定要切合文章,切合学生的实际,引发他们的思考,并且让他们的思维有所发展。
  后来在学习《热爱生命》时,也用了这样的方法,这次基于文本,主问题的提炼尝试从小说的写作手法入手:学生集中说到了两处,一处是遇到比尔的骸骨,他不愿意拿走金子,也不愿意吮吸他的骨头。另一处是他与狼的殊死搏斗。总而言之,为了活下去,他用意志让自己把狼血喝了下去。下面他们又谈到了自己的发现,心理描写随处皆是,似乎一直在刻画他的心理历程,于是我的主问题便是,文中的这个人心理有怎样的变化?从文中找写作片段体会,于是学生有了这样的梳理:
  恐惧——害怕死。不是因为断粮,而是害怕自己被荒原上的狼蚕食,那种恐惧让他吓得举起手来。
  痛苦——不甘心死。活着是痛苦,死才意味着休息,可是不甘心死,为什么呢。
  本能——不愿意死。是生命本身不愿意死,不再痛苦,已迟钝麻木,充满幻像。
  理智——不肯死。所谓大船,只是幻觉。
  生命——绝不肯死。于是他疲倦,不痛苦也没有热情,连好奇心都没了。只是机械地喝热水吃鲦鱼浆果。
  活着——不情愿死,不肯死,如果为一只病狼所食,他很厌恶。觉得死得太不值得,并且在经过了千辛万苦之后,居然还会死,也太不合理,他要反抗死,绝不肯死。
  活着——有做人的尊严,于是他要坚决反抗。
  从他害怕死,不甘心死,不愿意死,不肯死,绝不肯死,不情愿死,不肯死,活着去反抗死,我们能够看出一个人发自内心的对生命的热爱。
  第三点,从主题角度提炼主问题
  关于《孔乙己》的教学,我同样采用了这样的方式,见出一个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
  主问题设计为:“大约孔乙己的确是死了”,到底死了没有?
  “大约”表推测,“的确”是确实,结局怎样?为你的结论找依据。
  学生讨论:说“大约”是因为没有亲见孔乙己之死,但从全文看,他必死无疑,原因在于:
  1.他“好喝懒做”,就是爬,也要爬到咸亨酒店喝酒,从初冬到年关,到第二年端午,再到中秋,又到年关,粉板上的名字依然没有拭去,也无人见到他,只有死路一条了。
  2.他的思想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穿着似乎十几年也没有洗也没有补的长衫”,始终端着读书人的架子,不肯做“短衣帮”,又“不会营生”,抄书也连人带书一块消失,别人说他偷书,他“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还认为“窃书不算偷”“君子固穷”,真是迂腐!
  3.没有中举,“连半个秀才也没捞到”,别人提起,马上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也灰了,考了大半辈子却未考中,被科举制度搞成个废人。
  4.丁举人太狠,考中的人有权有势,写伏辩,吊着打,以致打折了腿,统治者太狠毒。
  5.社会太冷漠,从出场到最后,笑声中来,笑声中去,一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哄笑,经济地位和他一样的短衣帮取笑他,小伙计也不拿他当回事,善良的他只好找小孩子玩,分茴香豆的他,善良又可笑,人们拿他的伤、他的偷、他的话、他的没考中-------它的一切当笑料,就连打折了腿也不放过,掌柜取笑时,“他的眼里有恳求的神色”,他们毫不顾及他的感受,麻木冷漠到残忍。
  6.冻饿而死,第二次出场,他的脸黑而且瘦,时令是冬天,小伙计穿棉袄,整天向着火还是冷,孔乙己穿着破夹袄,用手走来喝酒,这样的天气,穿得这样薄,又这样穷,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7.病死的,隆冬天气,冻饿、伤残、贫穷、屈辱、用手走路不讲卫生的孔乙己必死无疑。
  通过对主问题的探讨,学生有了深入的思考,对于孔乙己多了许多同情,对于当时的社会也有了深刻的认识,不再觉得他有多么可笑,可悲之中对他又有了深切的同情,孔乙己不害人,社会容不下这个人和他不一样,于是像对待异端一样用无形的刀去杀人,杀了许多像他一样没有谋生能力的弱者。
  这三篇小说的教学,通过主问题的引领,分别尝试从小说的三要素、写作手法,主题三方面设计主问题,通过主问题提纲挈领,让小说教学变得思路清晰,学生的思维能纵深开掘,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对小说教学的一些探索,也是对我一直想要做的语文课堂必须有思考的主张的一种思索和践行。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1.了解写作背景,懂得用知人论世的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反复诵读,品味诗歌的艺术特色。  3.辨析诗歌中运用的典故和比喻的手法,体会其深刻内涵和独特作用。  4.从“忧”字入手,把握诗歌情感特征,体会曹操身处动乱时代的人生感受及求贤若渴的情怀,引导学生自觉树立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  辨析诗歌中运用的典故和比喻的手法,,体会其深刻内涵和独特作用。  教学难点:  从“忧”
期刊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首先,课标要求:  (1)《课程标准》要求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建议阅读长篇文学名著《西游记》。欣赏文学作品,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体验。  (2)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发展思维,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其次,教材特点: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推荐《西游记》。并且进行了如下指导:全书故事引人入胜,大多情节曲折,扣人心弦。而且读书方法指
期刊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位数不同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  2.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不断体验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方式:多媒体课件、三疑三探、导学案  教学过程:  
期刊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够说出伴性遗传的概念;  2.能够知道家系图中各数字、图形所代表的含义;  3.能够结合家系图,分析患者致病基因的来源,确定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4.能够书写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5.能够准确书写人类红绿色盲不同遗传方式的遗传图解;  6.能够结合家系图分析总结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  技能目标:  1.通过“资料分析”阅读,分析得
期刊
一、指导思想  本节课依据《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坚持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教学中力求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在循序渐进的学练过程中,逐渐掌握技能。体验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快乐与成功感。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1)教材的性質及功能:  本教学内容选用人教版第六册教材《运球或接球跑动单手投篮》。该教学内容是在快速跑动运球或接球作近距离投篮所采用的方法,通称三步
期刊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烃及烃的衍生物性质及官能团相互转化的方法。  2、了解有机合成的基本过程和基本原则。  3、通过小组讨论、归纳整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利用设疑、启发、诱导、讲述分析官能团的引入、相互转化,通过揭示问题、讨论释疑让学生学习归纳整理等科学探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生学习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乐趣,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
期刊
一、教学内容分析  九年级数学下册《二次函数》一章的内容,主要是二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二次函数的应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本节课作为复习课的第一课时,主要复习二次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深刻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掌握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使学生了解二
期刊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0-41页“回家路上”  课前思考:  “回家路上”是在学生学习了2-5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而设计的一节练习巩固课,教材为学生创设了小动物放学回家的生活情境,提供了丰富的有关乘法数量关系的数学信息,目的是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片,独立获取相关的数学信息,并且能将获取的数学信息重新整合而提出有用的数学问题来,从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
期刊
一、案例背景  《高中生“志愿服务”社会社会实践活动课》在中学阶段的开设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是中国的教育改革由应试教育转向培养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的转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高中生要有个性的全面发展”,同时还指出“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校外活动。加强学生社团组织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
期刊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节  教材分析:  本节课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素材,注重对“规律”含义理解,教学简单的图形排列规律,降低教学难度。教材安排富有趣味性,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由易到难,从发现直观而明显的规律到发现抽象而隐蔽的规律,体现数学趣味性。  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已接触规律现象,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学生好奇心强思维灵活,借助其身边的生活情境,抓住学生精力、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