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义务教育阶段,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升华,各地、各校都在探究各种有效和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要使课堂教学达到真正的有效性,就要彻底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从教会学生物理知识转化为教会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教师要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力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学效益的最优化。
关键词:有效教学;物理学教有效性;预设目标;讲练结合
一、深刻领会“课堂有效性”的含义
课程教学是否有效,要从三个方面来衡量:首先是教学有效,主要表现在教学活动结果及预计目标达成程度上,就是完成了学习者的学习任务。其次是教学效率,表现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以最短时间完成目标。最后是教学效益,表现在教学活动的收益和价值上。物理教师只有正确、全面地理解教学有效性的内涵,才能有广度、有深度地进行教学的设计、组织、调控、检查,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
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特征
1.教师情境的创设和学生学习兴趣的长久保持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五彩缤纷、奇妙生动的物理学,对天真好奇的初中生来说充满吸引力。初三学生已掌握电流、电压和电阻等知识,在此基础上可引导他们推断三者之间的关系。及时巩固和强化知识学习。好奇心是有限的,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引言、图表、试验和多媒体等资源的作用,及时把学生带入教学情景,如,演示一:展示调光台灯打开开关的同时旋转旋钮,前提是让学生仔细观察台灯亮度的变化。问题:灯泡亮度变化过程中,灯泡电流是如何变化的?假设:电压不变,导体电阻越大(小),电流就越小(大)。演示二:使用同一个灯泡,让其电源电压变化,让学生仔细观察其亮度变化。问题: 灯泡亮度变化过程中其电流是如何变化的?假设:电阻不变,同一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小),电流就越大(小)。
2.教学预设目标的明确和开发目标的生成
“教什么永远比怎样教重要”的目标是对教师的教进行定向,更是对学生的学进行定位。制定一个教学目标是教学有效的关键,同时更是判断教学有效的依据。如,“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来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经实验操作熟知U/R/I之间的关系;观察、搜索实验中的数据,然后进行数据分析。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在要求学生注重理论和实际结合的同时,也要重视培养其科学研究的能力。
开放生成是有效教学的又一基本特征,课堂是活的,呈现动态,同时也有很多新问题和新情况的产生,教师要摒弃传统的以开放生成的观念组织教学活动的模式。本节课“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设计实验部分是一个难点,设计教学时,教师可以简单提问几个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发现问题。
3.教师活动的精设和学生的积极参与
课堂教学要注重课程整体性、思维的逻辑性。物理课堂需仔细规划,教学时要求行于当行,止于当止,要摒弃传统,开拓创新,使其完整精致而不死板机械。与此同时,保持课堂活跃、气氛融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物理知识。教学过程是教师向学生传递教学内容并使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过程,但并不是教师将教学内容“奉送”给学生、学生全盘接受的单向过程。传道授业解惑是一个互动的教学过程,教学中教师要把更多的“做”和“说”的机会留给学生。“学习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单向接受的知识是不牢固的知识,不能转入长时记忆和有效内化。只有处于合作过程中人才会主动内化对个人有意义的信息,才会取得最佳成效,学生才可以实实在在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4.课堂讲练结合和学习信息的及时反馈
在很多教师的心中,作业是课后的事情,其实并不然。教学本来就是一个教与学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的“讲”与学生的“练”要结合在一起。当堂练习的方式可以让教师很好地了解学生在本课中学到的知识是否完全掌握,在某种意义上可以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信息论分析认为,教学信息反馈越及时,其效果越佳。所以,我们在分组实验的时候用摄像机拍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情况,实验完成后将其播放出来,让全体学生一起观看并讨论。教师在现场和学生一起做一些跟本章节有关系的活动习题,要在非常短的时间里准确地找出学生在本堂课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补救。
总之,有效的物理课堂不只是取决于教师准备是否充足、教师教导方法是否正确,更取决于学生有效的吸收和有效的活动。一堂成功的物理课堂教学要抓住学生的课堂兴趣点,创造更多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兴趣。如果想让物理教学行之有效,就必须让课堂的主角活跃起来。只有学生动起来,他们的感官、思维才会活跃,这是有效教学的基础,也是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能为学生以后学习更加难懂的知识打下稳固的基础。
关键词:有效教学;物理学教有效性;预设目标;讲练结合
一、深刻领会“课堂有效性”的含义
课程教学是否有效,要从三个方面来衡量:首先是教学有效,主要表现在教学活动结果及预计目标达成程度上,就是完成了学习者的学习任务。其次是教学效率,表现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以最短时间完成目标。最后是教学效益,表现在教学活动的收益和价值上。物理教师只有正确、全面地理解教学有效性的内涵,才能有广度、有深度地进行教学的设计、组织、调控、检查,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
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特征
1.教师情境的创设和学生学习兴趣的长久保持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五彩缤纷、奇妙生动的物理学,对天真好奇的初中生来说充满吸引力。初三学生已掌握电流、电压和电阻等知识,在此基础上可引导他们推断三者之间的关系。及时巩固和强化知识学习。好奇心是有限的,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引言、图表、试验和多媒体等资源的作用,及时把学生带入教学情景,如,演示一:展示调光台灯打开开关的同时旋转旋钮,前提是让学生仔细观察台灯亮度的变化。问题:灯泡亮度变化过程中,灯泡电流是如何变化的?假设:电压不变,导体电阻越大(小),电流就越小(大)。演示二:使用同一个灯泡,让其电源电压变化,让学生仔细观察其亮度变化。问题: 灯泡亮度变化过程中其电流是如何变化的?假设:电阻不变,同一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小),电流就越大(小)。
2.教学预设目标的明确和开发目标的生成
“教什么永远比怎样教重要”的目标是对教师的教进行定向,更是对学生的学进行定位。制定一个教学目标是教学有效的关键,同时更是判断教学有效的依据。如,“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来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经实验操作熟知U/R/I之间的关系;观察、搜索实验中的数据,然后进行数据分析。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在要求学生注重理论和实际结合的同时,也要重视培养其科学研究的能力。
开放生成是有效教学的又一基本特征,课堂是活的,呈现动态,同时也有很多新问题和新情况的产生,教师要摒弃传统的以开放生成的观念组织教学活动的模式。本节课“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设计实验部分是一个难点,设计教学时,教师可以简单提问几个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发现问题。
3.教师活动的精设和学生的积极参与
课堂教学要注重课程整体性、思维的逻辑性。物理课堂需仔细规划,教学时要求行于当行,止于当止,要摒弃传统,开拓创新,使其完整精致而不死板机械。与此同时,保持课堂活跃、气氛融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物理知识。教学过程是教师向学生传递教学内容并使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过程,但并不是教师将教学内容“奉送”给学生、学生全盘接受的单向过程。传道授业解惑是一个互动的教学过程,教学中教师要把更多的“做”和“说”的机会留给学生。“学习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单向接受的知识是不牢固的知识,不能转入长时记忆和有效内化。只有处于合作过程中人才会主动内化对个人有意义的信息,才会取得最佳成效,学生才可以实实在在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4.课堂讲练结合和学习信息的及时反馈
在很多教师的心中,作业是课后的事情,其实并不然。教学本来就是一个教与学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的“讲”与学生的“练”要结合在一起。当堂练习的方式可以让教师很好地了解学生在本课中学到的知识是否完全掌握,在某种意义上可以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信息论分析认为,教学信息反馈越及时,其效果越佳。所以,我们在分组实验的时候用摄像机拍摄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情况,实验完成后将其播放出来,让全体学生一起观看并讨论。教师在现场和学生一起做一些跟本章节有关系的活动习题,要在非常短的时间里准确地找出学生在本堂课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补救。
总之,有效的物理课堂不只是取决于教师准备是否充足、教师教导方法是否正确,更取决于学生有效的吸收和有效的活动。一堂成功的物理课堂教学要抓住学生的课堂兴趣点,创造更多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兴趣。如果想让物理教学行之有效,就必须让课堂的主角活跃起来。只有学生动起来,他们的感官、思维才会活跃,这是有效教学的基础,也是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能为学生以后学习更加难懂的知识打下稳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