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拒载的老人很“受伤”却无奈

来源 :老来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BHHO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一名年过八旬的东莞老人因为连遭3辆公交车拒载,一怒之下抓起砖头砸向公交车车窗,当街逼停公交车。据了解,其实不少老人均遇到被公交车拒载的经历,导致跌倒、受伤等情况时有发生。
  事件回放
  遭拒载 八旬老人怒砸公交车
  8月21日9时多,东莞大朗的彭老伯喝完早茶准备坐公交车回家。在大朗旺富市场门口等了两辆公交车未停后,他拿起砖块砸向了第三辆拒载的公交车。事后,当地警方介入调解。公交公司表示,不追究老人砸车的责任,对当事司机将进行教育和罚款处理。
  据年近八旬的彭老伯介绍,当时他在旺富市场门口等了好久,终于等来了一辆由汽车站开往土地坑村的6路公交车,可是招手后司机却不停。“我都已经习惯了,经常有司机不给老人停车。”
  “老人不满司机不停车载客,司机抱怨老人坐车时衣衫不整说话难听。” 多位市民纷纷表示,公交车拒载老人的事情在大朗镇时有发生,公交车司机也经常和本地老人有言语冲突。
  事件调查:
  老人遭拒很“受伤”却无奈
  我们向一群正在晨练的老人了解情况,当问起他们是否遭遇过公交车拒载时,大部分老人均点头表示“遭遇过”,还有部分老人表示“常有的事情、尤其是镇街的巴士”。
  70多岁的张老伯回忆起遭拒载的经历仍然很气愤。“砸车的事情我也干过。”张老伯说,那天晚上7时30分左右,他在大汾青云桥站乘等公交车,“等了40分钟才等来一辆车,但是车到站台一开门就立刻关门启动,我拍门司机也当没看到。”为了拖住这辆公交车,张老伯情急之下抓起地上一块石头就朝公交车扔去,不过因为石头只砸中车胎,司机仍然头也不回地扬长而去。
  而刚刚跟随儿子从望牛墩搬来市区居住的刘奶奶则说,以前在望牛墩的时候,有一次快到春节,她等了好多辆公交车,“要么挤不上去,要么看到我是个老太婆就不停,最后没有办法儿子只好请假来接我,现在我出门近的地方宁可走路。”
  老龄办解释:
  载老人“收不到钱”
  东莞市老龄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老年人遭公交车拒载的问题在很多城市都曾出现,而东莞则因为公交的私有制而显得较为突出。
  该负责人介绍说,2007年起东莞将之前使用的“敬老优待证”统一改成老人公交IC卡,每个季度市财政会给每位老人的IC卡里充入一笔钱,每次乘车时可以“滴”卡,“这样老人乘车自己不需要掏钱,公交公司也能赚到钱。”
  据悉,目前东莞的公交行业以民营资本投入为主。但是,该负责人介绍说,目前只有厚街、凤岗、麻涌等6个镇街的公交车安装了老年人公交IC卡读卡器,一些镇巴安装的移动刷卡系统与老人卡无法兼容。“一些公交企业不愿意自己掏钱去安装。”
  由于无法刷老人IC卡,“一些公交车司机觉得搭载老人赚不到钱”,于是就出现了拒载现象。该负责人分析认为,公交车司机的道德素质亟须提高。
  公交公司:
  拒载老人的司机将警告处分
  一位司机坦言,“说句实话,我是不怎么愿意搭载老人的,如果老人在车上出事,比如急刹车时跌倒了,到时候还要担责任、赔钱。而且老人行动不方便,比较耽误时间。”
  东莞市公共汽车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目前该公司的大部分车辆均安装了能够刷老人IC卡的读卡器,IC卡由市财政为其充值,因此“也可以收到钱的,司机没理由拒载”。
  “经常有这样的投诉:车开动了,老人才拦,司机就不停车。但这种情况不属于拒载,车开动了不论老人年轻人拦车,司机按规定都不能停车。”该负责人指出,公司对每位司机都有严格的上岗培训,一旦接到关于司机拒载老人的投诉或发现类似情况,会对司机进行警告处分,并督促其参加再次培训教育。
其他文献
重庆艺术电影院门口,冷风中一位瘦小斯文的老头已经在此等候多时。影院的门没有按时打开,他看上去有些迫不及待,因为,他不想让路过的每一个人错过观看他人体杰作的机会。  他,就是黄云贵,近日被炒得沸沸扬扬的一个“老不正经者”,他不但在自己的花甲之年痴迷上了人体艺术摄影,而且还硬是弄了个人体艺术摄影作品展。  电影院里的“神秘”通道  直到9时,艺术电影院的门才打开。这时,黄云贵的老婆和女儿也已经赶到这里
期刊
一走进段书远老师的家,我们就被浓郁的丹青气息所感染。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盛放的牡丹图。错落有致的牡丹昭示着怒放的生命,浓淡间绽露出雍容华贵的气质,与上面作者的题画诗相得益彰。厅堂的左边分别是劲松图和风竹图,年届七旬的段老先生告诉我们,这些都是他退休后的作品。  黑板一张映风骨  讲台三尺寄丹心  段书远老师先后在洛阳工业高专和洛阳大学任教,1995年退休后专注于诗词与绘画的创作。在与段老师的交谈中
期刊
难忘我参加过的一场家庭宴席,那是庆贺两位老人结婚60周年的纪念日。  我与他们相识有40多年了。这是两位乐观、活泼,笑容如孩子一般纯真的老人,好像没有经历过任何苦难和磨炼,他们正在重温当年步入婚姻殿堂时的温馨和甜蜜。  然而,这天,不是他们的结婚纪念日,他们没有举行过结婚庆典。结婚的日子原本定在1947年12月25日圣诞节。离这个美好的日子还有两天,12月23日下午,国民党青岛警备司令部参谋处情报
期刊
“从最早的商贝币、战国的刀币、秦代的‘半两’、新莽的‘货布’,到近代的光绪铜元、民国的大洋,有官方的流通币,还有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的货币和私铸的铁钱,以及样币、纪念币,甚至铸钱用的钱模我都收藏了……其中有一些钱币不作流通之用,如花钱,往往带有花鸟鱼虫、宗教符号等图案,用于喜事、辟邪、佩饰,承载了厚重的历史文化。而铁钱是中国钱币中的一朵奇葩。如汉代产生铁钱是为私铸谋利,而清朝则是因为太平天国革命爆发
期刊
近日,我来到阿城区松峰山镇三清屯,由在此居住了几十年的老户张云亭带领,走进海拔800余米的老母顶子山。从山脚下向上爬了半小时左右,依老张指引在茂密松林里发现了一尊“石人”,身长近2米,头颅缺失,虽然长满青苔但雕刻轮廓仍十分清晰,身着朝服、怀抱笏板,具有典型的古代文臣造型。距此不远,还有另一尊石人、一尊石羊和两处龟趺。龟趺石碑不知去向,龟首也遭到损坏,但其四爪和背甲仍清晰可辨。  在上山途中发现,山
期刊
丰都县一个残疾老农民,只有初中文凭,潜心研究35年,却破解了几何学中2400多年来未曾破解的难题。  “按照他的理论,好像破了千古之谜”  近日,我随丰都县中学资深高中数学教师刘华一起,来到了丰都县高家镇文昌路柿子梯道12号“海峰”的住所。一位穿着旧解放鞋的老农倚在门口,他就是“海峰”——今年已经62岁的残疾农民李亚明。  李亚明的家是移民后的还建房,仍保持着“清水房”的样子。在他妻子的卧室里,有
期刊
江苏常熟支塘镇蒋巷村经过多年发展,逐渐形成了农村人性化养老的范例,全村95%老人免费入住村老年公寓。  蒋巷村依托“农业起家,工业发家、旅游旺家”的发展方针,农民由分散居住向集中居住过渡,传统的居家养老向集中照料过渡。2003年,经过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分期建造了6幢150套老年公寓房。老年公寓与集中居住区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由村统一配备家具、空调、通讯、厨卫等设施。同时为丰富老人的精神文
期刊
糖果,在现在的生活中,对于小孩子来说,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吃食了。然而,在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那可是小孩的宝贝,哭鼻子、闹情绪等等都用这个来哄诱,尤其是像我这样穷户人家的孩子来说那就是最大奢望了。在那个年代,糖果是很贵的,我们当时叫它“洋糖”,一角钱十个,而那时一个学期的学杂费才五角钱,书本费等加起来总共不到三元钱,哪有余钱买“洋糖”吃啊。记得我上小学时候,为了解决铅笔、橡皮、墨块、毛笔、作业本
期刊
偷柴禾,现在的人们咋听起来都很不理解,那东西到处都是,还用去偷吗?但是,在那困难的年代,什么都是紧缺的,柴禾也在之列。  那是发生在1976年我初中毕业前的事情。记得是在冬天下过大雪的一个夜晚,地上铺着一层厚厚的白雪,没过了脚腕。那晚学校9点30分散了晚自习,部分同学因家远,或者住在学校的破窑洞,或者就近在学校周围的农户家里几人合租一个窑洞住学,我家邻居的一个窑洞就正好被与我同班的三名同学合租了。
期刊
郑板桥送贼诗  清代书画家郑板桥年轻时家里很穷。因为无名无势,尽管字画很好,也卖不出好价钱。家里什么值钱的东西都没有。  一天,郑板桥躺在床上,忽见窗纸上映出一个鬼鬼祟祟的人影,郑板桥想:一定是小偷光临了,我家有什么值得你拿呢?便高声吟起诗来:  大风起兮月正昏,有劳君子到寒门!  诗书腹内藏千卷,钱串床头没半根。  小偷听了,转身就溜。  郑板桥又念了两句诗送行:  出户休惊黄尾犬,越墙莫碍绿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