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下列三个因素有助于查明非何杰金氏病淋巴瘤(NHL)肿瘤细胞的来源:T、B淋巴细胞体系,淋巴细胞对抗原刺激的转化反应以及淋巴结的滤泡中心细胞(FCC)。小淋巴细胞受到非特异的促有丝分裂素或特异的抗原刺激后,变为分裂母细胞,这种形态学的转变早已被证实。在抗原刺激的过程中,小淋巴细胞变为转化或分裂淋巴细胞并产生子细胞。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列三个因素有助于查明非何杰金氏病淋巴瘤(NHL)肿瘤细胞的来源:T、B淋巴细胞体系,淋巴细胞对抗原刺激的转化反应以及淋巴结的滤泡中心细胞(FCC)。小淋巴细胞受到非特异的促有丝分裂素或特异的抗原刺激后,变为分裂母细胞,这种形态学的转变早已被证实。在抗原刺激的过程中,小淋巴细胞变为转化或分裂淋巴细胞并产生子细胞。
其他文献
作者研究60例银屑病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及其动态。男42,女18。年龄17~65岁。病期6月以下5人,6月~1年9人,1~3年15人,3~5年2人,5年以上29人。皮损播散性丘疹斑片性21人,弥漫性23人,脓疱性2人,红皮病4人,局限性银屑病10人。关节病变的严重度和皮损的广泛程度之间无明显关系。55%为冬季型,5%夏季型,40%季节不明。83%病例有甲病变,表现为甲下银屑病丘疹、点状营养不良、横和
接受甲氰咪胍治疗的病人中有1.9%以上的患者可产生皮疹,其发生率略高于接受安慰剂者.常见的皮疹为轻的、非特异性的红斑与斑丘疹,但亦有发生如大疱性多形红斑之严重反应者.
作者采用Goeckerman疗法在门诊治疗银屑病患者200例。方法是病人睡前搽2%煤焦油浸液的凝胶剂或含5%煤焦油蒸馏液的软膏,次日早晨将药物洗去,然后到护理中心照射高强度的紫外线(UVB)。照射前均未进行光敏试验,初次照射时间根据病人皮肤情况及病史而定,以后逐渐加长照射时间,最长为10分钟。每周治疗5天,共进行一个月。本组200例患者中男性96人,女性104人;发病年龄为2~73岁,平均23.5
用双盲法口服晚樱草花籽油和液体石蜡对照治疗异位性湿疹.成人(15~58岁)60人,儿童(8月~14岁)39人.均经临床诊断,病情中等或严重,并且有家族过敏性疾病史或本人有其他遗传过敏症状.试验期间继续服用抗组织胺药并外用弱类固醇激素乳剂,但不用全身激素治疗或外用强激素制剂.治疗组服晚樱草花籽油,每胶囊含亚油酸360mg和丙-亚油酸45mg,按不同剂量每次成人2个,儿童1个者为低剂量组,成人4或6个
常使人想到疱疹样皮炎的荨麻疹性水疱性皮损可预示为天疱疮,其组织病理不典型,仅海绵形成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可无棘刺松解.凭临床症状不能诊断,只有免疫荧光可正确说明本病.作者报告1例天疱疮,临床表现象荨麻疹,组织学呈嗜伊红性海绵形成.患者女性,35岁,服Optalidon 2片,48小时后全身发生严重瘙痒性荨麻疹性发疹,在外诊断为慢性荨麻疹曾多次住院,经过强的松37.5mg/天,DDS100mg/天,
本文目的在于观察氨苯砜在麻风病中的溶血作用以及与剂量和治疗期的关系。选51例用DDS治疗的麻风病人,所有病人血液学检查结果正常。多数病人DDS用常规剂量,小量开始,3~6个月渐增至足量。病人每月作血液学检查一次,研究期间每日服DDS10~100mg。治疗期为数日至4年。检查血象、网织细胞计数、查Heinz小体以及红细胞渗透性脆性试验,此外作血胆红素及尿胆素检查。选择社会经济地位和病人相似的健康者7
作者研究天疱疮患者周围血中酪氨酸含量,目的是以此为客观指标校正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的治疗.早晨空腹抽静脉血5ml,以Udenfriend和Cooper方法测定酪氨酸含量.共查44例.其中男13,女31;年龄18~79岁.以50个健康人作对照,其中男37,女13;年龄19~57岁.寻常型天疱疮患者37例,落叶型3例,增殖型4例.
一般认为接触性皮炎稀见于儿童.作者就过去10年中见到的87例儿童接触性皮炎病例的病因和发病年龄进行分析研究.87例患儿的年龄分布为0~3岁8例,3~6岁19例,6~10岁12例,10~15岁48例.
病例报告,男性28岁,园丁,有使用杀虫剂的丰富经验。曾3次接触稀释含有机磷的Bladan引起轻度中毒,接触几小时后发生瞳孔扩大,畏光,眩晕、震颤和不能站立。因背疼而失眠。每次的症状在24小时内消失.患者接触对硫磷后即用肥皂和水冲洗,并喝牛奶以解毒。最近一次,患者去温室喷药,喷药之前左环指有小伤口。所喷的药为常规浓度的2倍。几分钟内喷完,患者带面罩但未带手套。20分钟后洗手,半小时后出现中毒症状,眩
作者报告一例患类风湿关节炎及继皮质素治疗出现柯兴氏综合征病人,双下腿皮肤发生出血、撕裂及坏死.女,52岁,家庭主妇.患类风湿关节炎内服强的松(15毫克/日)治疗,于发病后一年(1976年5月)就诊时,出现满月面、多毛症、躯干肥胖、皮肤萎缩及四肢紫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