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笔者的家乡(云南保山),曾经有一座古老的石桥,名为五跪桥;这本来只是一座普通的石桥,但是围绕这座桥发生的一些故事,使得石桥承载了更多的意义。个中缘由,且听我细细道来。
明代初期,袁家先辈自江南上元移民到永昌郡(保山),奉旨为官。到清朝乾隆年间,袁氏家族已发展成为永昌郡的名门望族,当时永昌郡有条街就叫做袁氏街。话说袁氏街内有一个叫袁枫溪的人,祖父曾是朝廷官吏,然传至他时,家中早已一贫如洗。袁枫溪不甘落魄,便以诚信交易起家,经数十年拼搏奋斗,终于挣下一番基业,成为有口皆碑的大户人家。然命途坎坷,袁枫溪已近天命之年,仍无子嗣。一日,一个落榜的老秀才途经袁家,饥渴难耐,袁夫人见状,便为秀才奉上茶水和食物。秀才自称通晓风水玄学,听闻袁枫溪老来无子,便指教他于上水河上捐钱修建石拱桥一座,方便百姓交通。袁氏照办,随即打通子嗣之路,三年内喜得贵子四个。为报恩情,袁枫溪重金礼聘秀才做了四个儿子的老师。说来也奇,袁枫溪的这四个儿子不仅继承了父亲吃苦耐劳,忠厚仗义的秉性,而且展示出了非凡学习的天赋,在秀才的教授下,个个自幼便能诗善文,才华横溢,远近闻名。十数年后,四兄弟相继金榜题名(其中大哥袁文典、四弟袁文揆高中举人),相继入朝为官。老秀才自觉心愿已了,便归隐山林。袁枫溪则继续留在永昌,以行善济贫为乐。
若干年后,袁枫溪年老病危,四子齐名告假,连夜驱车还乡。行至父亲当年所捐的石拱桥口,一白发老叟正扶着桥栏蹒跚前行。看到官老爷的马车,老叟退至道边下跪行礼。这边,袁文典从侧窗探出头看路,见老叟后瞬间瞠目结舌,待回神后猛然下令停车。但见袁氏四子匆匆跳下车来,一个接一个的跪倒在老叟面前,磕头作揖,哭喊道:“师傅!师傅啊……”画面在一霎那定格:四名朝廷官员与一个白发老秀才跪地对望,诉不完的心声纷纷随泪珠溢出,路人见状,无不感怀流涕。
从此,袁枫溪所捐的石桥便被永昌人称作了“五跪桥”;同时因为这五人行为举止中透露出的高贵,所以民间也有人将其称为“五贵桥”。故事到这里还没完,后来那四兄弟一合计,一起将他们年老的恩师接回家中,赡养终老。而这个五贵桥的典故也由此在当地广为流传,成为美谈。
时过境迁,古桥由于年代久远也早已尘封旧地了。然而,这个典故所传达的这种行善积德的美好心灵,虽然历经岁月洗礼但还是历久弥坚,不断地在提醒着后来的人们。
明代初期,袁家先辈自江南上元移民到永昌郡(保山),奉旨为官。到清朝乾隆年间,袁氏家族已发展成为永昌郡的名门望族,当时永昌郡有条街就叫做袁氏街。话说袁氏街内有一个叫袁枫溪的人,祖父曾是朝廷官吏,然传至他时,家中早已一贫如洗。袁枫溪不甘落魄,便以诚信交易起家,经数十年拼搏奋斗,终于挣下一番基业,成为有口皆碑的大户人家。然命途坎坷,袁枫溪已近天命之年,仍无子嗣。一日,一个落榜的老秀才途经袁家,饥渴难耐,袁夫人见状,便为秀才奉上茶水和食物。秀才自称通晓风水玄学,听闻袁枫溪老来无子,便指教他于上水河上捐钱修建石拱桥一座,方便百姓交通。袁氏照办,随即打通子嗣之路,三年内喜得贵子四个。为报恩情,袁枫溪重金礼聘秀才做了四个儿子的老师。说来也奇,袁枫溪的这四个儿子不仅继承了父亲吃苦耐劳,忠厚仗义的秉性,而且展示出了非凡学习的天赋,在秀才的教授下,个个自幼便能诗善文,才华横溢,远近闻名。十数年后,四兄弟相继金榜题名(其中大哥袁文典、四弟袁文揆高中举人),相继入朝为官。老秀才自觉心愿已了,便归隐山林。袁枫溪则继续留在永昌,以行善济贫为乐。
若干年后,袁枫溪年老病危,四子齐名告假,连夜驱车还乡。行至父亲当年所捐的石拱桥口,一白发老叟正扶着桥栏蹒跚前行。看到官老爷的马车,老叟退至道边下跪行礼。这边,袁文典从侧窗探出头看路,见老叟后瞬间瞠目结舌,待回神后猛然下令停车。但见袁氏四子匆匆跳下车来,一个接一个的跪倒在老叟面前,磕头作揖,哭喊道:“师傅!师傅啊……”画面在一霎那定格:四名朝廷官员与一个白发老秀才跪地对望,诉不完的心声纷纷随泪珠溢出,路人见状,无不感怀流涕。
从此,袁枫溪所捐的石桥便被永昌人称作了“五跪桥”;同时因为这五人行为举止中透露出的高贵,所以民间也有人将其称为“五贵桥”。故事到这里还没完,后来那四兄弟一合计,一起将他们年老的恩师接回家中,赡养终老。而这个五贵桥的典故也由此在当地广为流传,成为美谈。
时过境迁,古桥由于年代久远也早已尘封旧地了。然而,这个典故所传达的这种行善积德的美好心灵,虽然历经岁月洗礼但还是历久弥坚,不断地在提醒着后来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