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孤独航行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俄国诗人莱蒙托夫在其著名诗作《一片孤帆》中曾经有言:“一片孤帆沧海间,福兮祸兮永向前。碧海幽蓝映天鉴,顶上金光作指南。”[1]莱蒙托夫的这首诗,作以恢弘的壮采描绘了一幅人类于辽阔的时空中孤独航行的寂寞图景。同时,亦以这种寂寞图景昭示了天地人和谐共存的限定时空中,人类生命共同体乃至于宇宙生命共同体的孤独中追寻这一永恒命题。人类文明注定是宇宙中孤独的航行,《降临》一片,事实上是以科幻之名与虚拟现实的托词,向人类的生命孤独航程发起的一场终极的意识挑战。
  一、 外星文明降临事件中的超文本对立表象
  (一)《降临》中的双关超文本语义伏笔
  《降临》一片改编自美国著名华裔作家姜峯楠所著《你一生的故事》,原著以理性视角,演绎了一场地球文明与宇宙文明的第五类深度接触。并以这种第五类接触升华出了宏大的宇宙观,以及宇宙生命共同体的宏大命题。[2]该书亦因其科幻独创性与宇宙生命共同体的关注性而倍受好评,掳获了科幻届的最高奖项星云奖与斯特金奖双料大奖。由原著改编的《降临》一片,直指外星文明降临这一事件,更以事件主线贯穿了整部影片。同时,亦以科幻主线烘托着整部影片中的氛围环境情节过程,且以时间主线形成了叙事的悖论式逆转,更以语言主线建构起了层层剥笋的超文本对立。尤其是其中的语言主线虽然建构起了重重谜团,但恰恰因此才造成了《降临》一片中强理性弱戏剧性的原因所在。《降临》一片以回顾女主角孤独的生活启幕,在开篇中便能看到,其女儿不幸离世后女主角触目凄凉的那份人世孤独。
  (二)人类文明的时空限定性与文本线性
  从外星文明的《降临》以及不同国家人类的不同应对预案,可以透视并考验各个国家人类对于相同事件的不同处置智慧。在限定时空中的人类文明,与外星文明既处于时空的不对称、不对等、不对位的弱势地位,又处于高维次俯视低维次的绝对弱势地位,这种弱势地位使得人类自然而然地会更多地倾向于首先采取保护性预案决断,而不是开放性的合作预案决断。同时,用于与外星文明交流的人类文本因具有无法摆脱的时空线性,因此存在着极大的被误读、误解、误判的可能性,这也是时空限定文本与超文本的一种最为本质的差异性所在。人类文明的这种只具现在描述性的文本与外星文明的超文显然处于一种我们无法理解、外星人无法理喻的对立性。因此,我们人类之所以无法预见未来,恰恰是因为我们已经被牢牢地受限于既定的时空维度,既无法突破,又无法摆脱。
  (三)人类文明联结外星文明的超文本捷径
  在这种既无法突破又无法摆脱的困境之中,更显见人类文明与外星文明的迥异性。而人类文明与外星文明的迥异性,恰恰成为了人类文明与外星文明无缝沟通、畅达交流的巨大障碍。影片中,人类试图以语音直接与外星人交流失败后,女主角亦在寻求着与外星人沟通交流的捷径。在无法用语音直接交流的情况下,女主角采取了一种迂回式的文字表象、图符象征、语言意象的逐渐进阶式的更加直观的教育式交流方式。这种沟通交流虽然看似原始、初级、缓慢,但是,与无谓的无效沟通交流相比,这种基于文本的交流显然是奏效的。因此,这种看似繁琐且低级的教育式沟通交流,反而是一种由现实文本规训超文本,进而联结至超文本的一条最快速的捷径,否则,在人类文明与外星文明之间的交流过程之中,就会出现大量的辞不达意,甚至是不知所云的“Kanguru”。
  二、 宏大宇宙观中的超文本对立现象
  (一)超文本表象科学诠解
  《降临》一片源于外星人突如其来的降临,作为弱势一方的人类试图以最快速度搞清楚外星人此行的根本目的与意图。而在人类文明与外星文明不对等的情况之下,宏大宇宙的超文本对立现象的出现也就显得自然而然了。由外星文明所祭出的超文本首先表现为一种人类文明所极度陌生的表象,那是因为真正科学意义的超文本,在现实实体世界中从未曾真正地存在过。计算机科学中的所谓超文本,事实上仅仅代表了文本在人类规划下相互链接的一种交错式联系模式而已。而真正的科学意义上的超文本,则是一种超越了时空限制的全方位的一种与限定时空对立的更高级的自由联系、表达、理解形式。[3]真正的超文本,既可以模糊主客体以实现多元、多边、多层无极对话,又可以模糊时间线性以实现过去、现在、未来之间的突破时空限制的无限沟通。显然,这种科学概念对人类而言因难以理解而极易形成一种误解。
  (二)超文本对立图符诠释
  从《降临》一片中,我们所看到的超文本对立图符细节,外星文明语言图符远观之,其整体语言要素相对稳定。然而,放大近观其中的任何一处语言要素细部图景,都能够看到动态的细节表现。也就是说,在这部科幻片中,外星文明所释出的语言图符不仅仅是图符式的,而且更是一种动态图符式的,这就以科幻的視角建构起了一种形象化的超文本内部多元对立图符。这种超文本内部多元对立图符,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既能够表意,又能够示象;既能够达音,亦能够传形;既表达了现在态,相对静止于现在态,又可上承过去态,下启未来态。由此可见,原创者以一种天才的想象力,为观众建构了一种绝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语言图符,这种语言图符显然是一种超文本对立图符,在表象上看似仅仅只是一种圆形文字,但是,一旦对其加以深究,就能够窥见其中更深层次的奥妙所在。
  (三)超文本对立意象引申诠释
  超文本表象为超文本对立建构了最为基础的要素,并由此形成了超文本对立的图符式表述。影片中的外星人亦在这一过程之中,由自觉选择人类现实世界文本,不断地升级为在其超自然的本能驱使下与人类进行超文本对立的意象引申。而当的女主角脱掉厚重的防护服,则代表着人类与外星人的赤诚相见。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人类卸去心防之后的那份由真诚牵系着的莫名感动,从此,外星人与人类的接触也开始“亲密”起来。如果,以一个图符足以表达一整段文字才能表达的含义,并且,这个图符之间既交代清楚了过去历程、现在处境,又预见到了即将发生的未来图景,那么,这种由表象而图符,由图符而意象的引申升华,显然已经将《降临》提升到了一个超越了科幻的科学高度。同时,这种升华亦为现代语言科学,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与研究课题。从这种意义而言,这部影片中对于观众所能接受理解的科幻剂量与科学剂量几乎是等量齐观的。   三、 高于科幻意义的宇宙生命共同体的生命真理
  (一)非线性书写中的宇宙生命共同体真理
  在外星文明的眼中,人类的各种形式的交流都是多余的,人类文明浪费了最为重要的交流渠道,那就是最为直接的意识直通式交流,意识直通式交流能够跨越语音、文字等人为制造的冗余交流屏障。之所以会具备这种交流特质,是因为在外星文明中,其书写已经突破了时间线性的束缚,不仅无需注意书写的先后顺序,而且亦无需语标的先后顺序,由其放射状的中心向四周散射出去的每一个触点都可以代表着人类通常需要大费周章才能表述清楚的大段含义。在这种非线性书写中,人类社会地球视阈的传统应用中的黑暗森林法则,显然早已经不再适合于应用在《降临》中的外星文明身上。在《降临》一片中,以科幻技法与超文本对立所诠释的非线性书写,是人类从未经历过的一种语言体系中的至为奇妙的体验,这种以非线性书写为开端的体验似乎在昭示着宇宙生命共同体的和谐真理。
  (二)非零和博弈中的宇宙生命共同体真理
  由于宇宙时空的无限广大,宇宙中的生命共同体无须像桎梏于地球这一限定时空、限定资源、限定范畴的人类那样,只能做终将毁灭这颗蓝色星球的零和博弈。而外星文明由于拥有着无限的时空范畴,因此,无须与任何其他文明进行你死我活无法共赢、共生、共进、共荣的零和博弈。而将这种零和博弈置诸语言学范畴,现实实体世界中的文本表达无法做到完全的客观中立,尤其是在受到既得利益、既有情感、既定现实的束缚下的文本表达,更是具有着强烈的主观倾向性。[4]因此,人类的这种文本在描述事物、表达意图、代叙过程时,均必然无法实现超文本的非零和博弈性。反而会因为文本中的零和博弈倾向,而使得文本中的语言元素成为最终引发蝴蝶效应的一只只搧动着的隐性翅膀。由此可见,对于我们这颗蓝色星球的唯一出路就是遵循宇宙生命共同体的真理行事。
  (三)宇宙社会学中的宇宙生命共同体真理
  由影片中外星文明启示下的更加宏大的宇宙世界观反观人类的沟通,我们看到人类的沟通过程之中,处处都是难以避开的人为设定的陷阱,由此可见,文明的高级程度其实恰恰要视乎其意识直通的沟通效率而定。人类的看似全方位的语音、语言、情绪、文本、表情等的沟通其实在外星文明的俯视之下完全不值一提,外星文明的意识直通式沟通显然更有效率。其实,客观而言,《降临》一片所建构的这种意识直通式沟通的可能性,恰恰犹如宇宙之中可能存在着超光速的存在一样,都是一种未来定式。从宇宙社会学的宇宙生命共同体的视角观察,人类文明与外星文明之间只能在非零和博弈的过程中实现双赢。如果从非时间线性而言,影片开篇中的故事显然找不到起点和终点,或者说是起点和终点已经模糊了关于一生的故事。[5]影片中的女主角注定了是孤独的,而这部影片,亦可视作其生命的一次孤独的航行。
  结语
  脱胎于《你一生的故事》的《降临》一片,对原著中蕴蓄着的根性灵魂进行了一种理性与艺术性参半的升华。在理性的帮助之下,影片中的女主角完成了对外星文明的解读,在感性张力的助推之下,完成了生命的救赎。这种天方言语的生命解读与生命救赎,为宏大的宇宙生命共同体书写了堪称我们这个时代伟大动人的传说。值得盛赞的是,《降临》一片以一部科幻作品诠释出了一种超乎艺术本体的宇宙宏观深刻哲思,這种哲思直指宇宙生命共同体和谐共处的非零和式共生模式。从宇宙社会学的意义而言,至少在近数百年之间,人类都将注定是孤独的,人类的社会学实践亦注定将是一次孤独的航行。
  参考文献:
  [1](俄)莱蒙托夫.莱蒙托夫全集(第三卷):短诗[M].顾蕴璞,主编.张勇,古羽,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53-55.
  [2]宦晓渝.生命是一次孤独的飞行——电影《返老还童》评析[J].电影评介,2009(19):52,62.
  [3]胡雨晴.基耶斯洛夫斯基影片中对孤独个体生命的精神解读[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6(5):42-45.
  [4]赵毅衡.论“伴随文本”——扩展“文本间性”的一种方式[J].文艺理论研究,2010(2):2-8.
  [5]范蓓.作为超文本现象的让·谷克多——新浪潮之外的法国电影一瞥[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1):54-58.
其他文献
《无人区》,中国大陆导演宁浩电影作品,徐峥,黄渤主演,这部影片主要讲述的是男主角开车去西部,在路上不断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从而引发许多故事。该影片自上映以来广受好评,该影片凭借其在声音方面强大的掌控力,使这部影片声画协调自然,也将声音在影片中的功能和作用巧妙地发挥到了极致。  一、晋响  音响,指除了人声和音乐之外,在电影时空关系中所出现的自然界和人造环境中所有声音的统称。音响作为该片的一种重要的声
《爱乐之城》由达米恩·查泽雷执导,艾玛·斯通和瑞恩·高斯林主演,是一部歌舞喜剧电影。影片讲述了一位爵士乐钢琴家与一名怀揣梦想的女演员在梦想之城洛杉矶发生的爱情故事,影片自发行以来,几乎获得了一边倒的好评,无论是口碑还是票房都取得极大的成功,追平《泰坦尼克号》获得了89届奥斯卡金像奖14项提名,包揽了包括金球奖最佳女主角在内的7项大奖,不仅获得了许多重量级奖项,以3000万美元的低成本获得了近3亿美
《天仙配》是被拍成电影的第一部黄梅戏,该电影在1955年上映后受到了观众热切的好评,并引发了电影界的一片呼声,因此传统黄梅戏也被逐渐的进行传播,并成为人们喜爱的传统戏曲形式。[1]电影《天仙配》的成功改编,将电影和黄梅戏两种艺术形式融合在一起,也是戏曲电影创作成功的典范。[2]本文通过对该电影艺术的赏析,探讨电影的创新的生命力。  一、 黄梅戏电影《天仙配》的创新  传统黄梅戏在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
一、 巴黎圣母院的建筑艺术  巴黎圣母院位于巴黎市中心的一座小岛上,开始建造时间为1163年,耗时180 多年,于1345年全部建成,是一座非常漂亮的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它是欧洲建筑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开创了一种新的建筑设计理念和设计面貌,外形看起来精致又坚固,它采用瘦长的尖矢券,凌空飞跃的扶壁,墩柱的线条向上竖起,塔尖高高地耸起,有一种挺拔向上和直插云霄的感觉,它的正外立面更加的雄伟庄严:壁柱把
圈地运动是英国历史上的农业土地制度改革运动,是指英国在1500年到1850年间,领主、乡绅、富有佃农和其他投资者把原犬牙交错的耕地以及公地、荒地、林地和沼泽地等用树篱、篱笆、石墙、围墙和壕沟等障碍物圈围起来,占为己有,建立大农场,以提高生产效率,获取更高的利润。圈地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英国的农业、经济、政治、社会和价值观等发生了巨大转型,资本主义制度在期间逐渐得到发展和壮大。作为英国农业改革主要环
电影走出去是文化传播的迫切命题,但电影需要在本土良好发展趋向中确立正确观念,需要破除陈俗,改变急切“走出去”的一窝蜂的偏狭,纠偏电影类型片倡导的不恰当单一性,改变自我创作不足的搪塞和缺乏自信力的表现误差。  中国电影要跃升到世界文化前沿,就需要考量其创造性艺术的呈现能否实现。创意是电影艺术长足发展的法宝。在突破以往、创造新类型上,在突破视觉技术障碍、创造奇观艺术上,在吻合世界潮流的技术发展上,都应
尽管在当下电影产业中,格莱德西尔所概括的“女性不是男性,所以她们是不作声、不露面的……电影中的女性形象仅用于再次肯定男性的统一、完整和安全”[1]的状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具有普遍启示意义的女性主义影片仍然为数不多。《窈窕主妇》英文名为“Just Like a Woman”,是一部以当代女性为拍摄题材的公路片,影片以玛丽琳和莫娜两位女主人公被家庭遗弃的相似遭遇,同时选择离家出走,又因为对肚皮
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通称奥斯卡金像奖)是多数电影人梦寐以求的终极荣耀。获此奖的导演将可在接下来筹划的影片中获得完全的创意自由,而演员更会享誉“影帝”“影后”的美名。获取“最佳导演”或“最佳男、女主角”这样的压轴奖项,无疑会使这些艺术家举世闻名,而对于一个电影人来说,获取任何其他奖项也都代表其在业内的巅峰地位,备受同行瞩目。在所有的奖项中,最难被量定的应属最佳剪辑奖。因为好的剪辑究竟是怎样的,
《红辣椒》改编自筒井康隆的同名科幻原著作品,小说以丰富的天马行空般的无极想象,在甫一问世之际,即被称做“最不可能被改编的文学作品”,由此可见,其科幻文学文本的想象力达到了何种惊人程度。动画电影《红辣椒》以繁复、嵌套、循环、变幻的梦境、时空与现实的错乱等表达了一种形诸于艺术设计的美学因素的织梦光影。坦言之,目前动画电影中的奇观呈现早已不再鲜见,不仅世界大片级动画中的奇观层出不穷,而且在一些国产动画中
所谓戏仿,简言之即“戏谑性模仿”。早在古希腊时期,戏仿(parody)就作为对史诗的滑稽模仿(comic)和改造(transformation)而出现并为人所用。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亚理士多德曾在其《修辞学》中说过,“高尔斯亚说得对:应当用戏谑扰乱对方的正经,用正经压住对方的戏谑。”具体而言,戏仿必须要依赖于具体的戏仿对象,也即是“源文本”。这种源文本一般都由那些众所周知的文本——比如经典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