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学费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稳定有重要影响。本文收集了高校经费的相关,数据分析了高校学费的现状。综合考虑能力支付原则和利益获得原则建立了新的学费定价模型,提出了一些确定学费标准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学费;定价模型
中图分类号:G40-0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3-0201-02
高等教育事关高素质人才培养、国家创新能力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大局,因此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高等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高等教育收费受国家、政府、家长、学生、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一方面,我国是一个教育大国,有一千多所高校,有千万的在校学生,教育发展不平衡,限于我们经济发展水平,收取一定的学费可以提高教育质量。另一方面,我国城乡发展不均衡,人均收入低,过高的学费学生无法承担。因此探讨合理的学费标准很有必要。
一、生均培养费用的计算
根据高等教育培养成本监审办法[1],高校教育培养成本构成包括以下方面:(一)人员支出:教职工基本工资、津贴、奖金、社会保障缴费、其他人员支出;(二)公用费用:办公费、印刷费、水电费、取暖费、邮电费、交通费等公用支出;(三)对个人家庭的补助支出:离退休费、抚恤金、医疗费、助学金等;(四)固定资产折旧:房屋建筑折旧、设备折旧。由收集到的数据,高等院校的总支出减去设备购置费和基础设施建设费就是前3项成本的总和,固定资产折旧费按建筑资产总额2%+设备资产20%计算。数据见参考文献[2]。按如下公式计算:总培养费用=教育总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建筑资产总额2%+设备资产20%计算;生均培养费用=总培养费用/标准学生数;标准学生数=博士2+硕士1.5+本科1+其他0.3+网络0.1。
均收入 4,城镇家庭=城镇人均收入 3。其他经费包括社会团体各人办学、捐赠等。
二、新的学费标准模型
由于现有标准主要考虑培养成本,导致了很多问题。如六所述,家庭负担很重,学费占了农村家庭年收入的40%。这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高校欠费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建立新的学费标准。
(一)制定学费的两个原则
1、收入匹配原则:根据收入多少来确定学生对学费的负担程度。2、利益获取原则:即采取获得利益者多的家庭多负担原则。教育成本支出也是一种存在预期收益的投资行为,因而国家各成员应根据其所获得的利益,尽可能公平的分摊教育成本。
在以上两个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下面给出如何在这些经济影响因素来制定学费标准的模型[11]。有如下两个公式:
1.某个专业平均学费=此专业生均培养成本×此专业个人相对收益率×a+国际一般比例×我国人均GDP×b,a,b是权重。2.各省某个专业平均学费=全国某个专业平均学费×地区发展不均衡系数
如我们将位于的冷门专业第一位的档案学[8]学设为2,向下顺次为1.9,1.8,1.7…,将位于的热门专业第一位的营销类设为0.1,向下顺次为0.2,0.3…,其他不冷不热专业设为1。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经济系数反映各个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同,用每个省的人均GDP的相对权重来标准化来计算,数据见参考文献[2]:取人均GDP排在最中间的省份数据为基准,将其他省份的人均GDP与之相除得到标准化值。以2009年的各省市人均GDP为例,2009年各省市地区的人均GDP排在最中间的是湖北,取其平均值15245。现计算浙江地区的学费标准中的地区发展不平衡系数,计算公式为地区发展不均衡系数=浙江的人均GDP/平均数,这样我们就可以求出每个省的地区发展不均衡系数。
通过以上量化公式,就可以较为具体地计算出各地区、各专业的学费标准了,从而也会使得学费标准的制定和收取规范化。
三、确定学费标准的方法
(一)确立合理的学费标准
学费标准的制定必须有效地参考各种因素,包括学校及国家投入的成本、不同家庭的收入情况、每个省份的经济发展状况、社会对不同专业的需求量等,所以我们要合理的制定教育收费,制订标准不仅要考虑到民众经济,而且的关注学生及其家庭的心理承受力和社会的反映。
1、依据家庭的承受能力相对合理的制定学费标准。高等教育学费标准要同时考虑到我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
2、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收益率来确定学费标准。众所周知,不同的高校和不同的专业的学生,进入社会后会有不同的回报,所以有必要根据高校的档次和不同类型的专业实施不同的收费标准。对进入社会后个人收益率较高的专业,收费标准可以高一些,而其他个人收益率低的专业,收费标准可以低一些。当然,热门专业不是一成不变的,应当随着社会的效应来确定专业的优劣。
3、学费与收入水平挂钩。采用学费与家庭的收入水平挂钩的方法,减轻其他学生家庭的负担。对收入水平高的家庭收取较多的学费,家庭收取少量学费。这个方法有赖于国家制度的健全和家庭收入的透明度。
(二)完善学生资助制度
除了现有的奖学金、学生贷款、勤工助学基金、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简称“奖、贷、助、补、减”)为主体的多元化的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体系外,还可以发展以下贷款方式:政府或者知名校友出捐助及学校部分学费的作为启动资金,该贷款计划由独立机构和学校共同管理,由学校利与学生、校友的联系来具体管理贷款和还款的程序实施;同时可以吸收社会、校友的无偿捐赠,以扩充贷款基金规模。对不同的教育层次,对学生资助的重点也不同:本专科教育阶段侧重于公平即优先资助贫困学生,研究生教育阶段侧重于效率即优先资助有才华的学生。例如在美国,各年级的教学成本是有差别的,因为大学一二年级通常都是大班上课,主讲教师也大多为工资较低的助教,甚至是研究生。因此,与更多采用小班上课、主讲教师工资也较高的高年级(三四年级)相比,低年级成本自然要低得多。
(三)逐步加强信贷观念、健全贷款制度
银行贷款是一种获得较多资金且相对便捷的教育费用支付方式,也是现阶段被我国多数需要国家帮助的学生认可的一种方式。但是,目前通过贷款这种方式支付教育费用的人数比例和金额比例较少:具统计,各地区采用银行贷款方式来支付教育费用的特困生人数都不到45%;贷款金额占教育费用30%以上的地区不超过11%。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中国人的传统观念的影响,更有现代管理机构不健全、措施不得力等问题。因此,应尽快完善学生贷款管理制度,增加学生贷款的数额,扩大贷款金额覆盖面。通过以上的措施,争取达到教育学费公平,让符合国家入学标准的高中毕业生都能顺利地接受并完成高等教育。
作者单位:南昌航空大学
作者简介:李蕊(1987- ),女,湖南长沙人,2010年毕业于南昌航空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国家发改委,高等教育成本监审办法.
[2]中国教育经济统计年鉴2001-200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年鉴2002-2007[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2007.
[4]王蕾.我国高等教育学费与居民家庭支付能力的现状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5,8.
[5]国家教委.高等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J]2000
[6]苏良军.高校学费影响因素及空间相关性分析[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6,7.
关键词:高校学费;定价模型
中图分类号:G40-0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3-0201-02
高等教育事关高素质人才培养、国家创新能力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大局,因此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高等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高等教育收费受国家、政府、家长、学生、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一方面,我国是一个教育大国,有一千多所高校,有千万的在校学生,教育发展不平衡,限于我们经济发展水平,收取一定的学费可以提高教育质量。另一方面,我国城乡发展不均衡,人均收入低,过高的学费学生无法承担。因此探讨合理的学费标准很有必要。
一、生均培养费用的计算
根据高等教育培养成本监审办法[1],高校教育培养成本构成包括以下方面:(一)人员支出:教职工基本工资、津贴、奖金、社会保障缴费、其他人员支出;(二)公用费用:办公费、印刷费、水电费、取暖费、邮电费、交通费等公用支出;(三)对个人家庭的补助支出:离退休费、抚恤金、医疗费、助学金等;(四)固定资产折旧:房屋建筑折旧、设备折旧。由收集到的数据,高等院校的总支出减去设备购置费和基础设施建设费就是前3项成本的总和,固定资产折旧费按建筑资产总额2%+设备资产20%计算。数据见参考文献[2]。按如下公式计算:总培养费用=教育总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建筑资产总额2%+设备资产20%计算;生均培养费用=总培养费用/标准学生数;标准学生数=博士2+硕士1.5+本科1+其他0.3+网络0.1。
均收入 4,城镇家庭=城镇人均收入 3。其他经费包括社会团体各人办学、捐赠等。
二、新的学费标准模型
由于现有标准主要考虑培养成本,导致了很多问题。如六所述,家庭负担很重,学费占了农村家庭年收入的40%。这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高校欠费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建立新的学费标准。
(一)制定学费的两个原则
1、收入匹配原则:根据收入多少来确定学生对学费的负担程度。2、利益获取原则:即采取获得利益者多的家庭多负担原则。教育成本支出也是一种存在预期收益的投资行为,因而国家各成员应根据其所获得的利益,尽可能公平的分摊教育成本。
在以上两个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下面给出如何在这些经济影响因素来制定学费标准的模型[11]。有如下两个公式:
1.某个专业平均学费=此专业生均培养成本×此专业个人相对收益率×a+国际一般比例×我国人均GDP×b,a,b是权重。2.各省某个专业平均学费=全国某个专业平均学费×地区发展不均衡系数
如我们将位于的冷门专业第一位的档案学[8]学设为2,向下顺次为1.9,1.8,1.7…,将位于的热门专业第一位的营销类设为0.1,向下顺次为0.2,0.3…,其他不冷不热专业设为1。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经济系数反映各个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同,用每个省的人均GDP的相对权重来标准化来计算,数据见参考文献[2]:取人均GDP排在最中间的省份数据为基准,将其他省份的人均GDP与之相除得到标准化值。以2009年的各省市人均GDP为例,2009年各省市地区的人均GDP排在最中间的是湖北,取其平均值15245。现计算浙江地区的学费标准中的地区发展不平衡系数,计算公式为地区发展不均衡系数=浙江的人均GDP/平均数,这样我们就可以求出每个省的地区发展不均衡系数。
通过以上量化公式,就可以较为具体地计算出各地区、各专业的学费标准了,从而也会使得学费标准的制定和收取规范化。
三、确定学费标准的方法
(一)确立合理的学费标准
学费标准的制定必须有效地参考各种因素,包括学校及国家投入的成本、不同家庭的收入情况、每个省份的经济发展状况、社会对不同专业的需求量等,所以我们要合理的制定教育收费,制订标准不仅要考虑到民众经济,而且的关注学生及其家庭的心理承受力和社会的反映。
1、依据家庭的承受能力相对合理的制定学费标准。高等教育学费标准要同时考虑到我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
2、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收益率来确定学费标准。众所周知,不同的高校和不同的专业的学生,进入社会后会有不同的回报,所以有必要根据高校的档次和不同类型的专业实施不同的收费标准。对进入社会后个人收益率较高的专业,收费标准可以高一些,而其他个人收益率低的专业,收费标准可以低一些。当然,热门专业不是一成不变的,应当随着社会的效应来确定专业的优劣。
3、学费与收入水平挂钩。采用学费与家庭的收入水平挂钩的方法,减轻其他学生家庭的负担。对收入水平高的家庭收取较多的学费,家庭收取少量学费。这个方法有赖于国家制度的健全和家庭收入的透明度。
(二)完善学生资助制度
除了现有的奖学金、学生贷款、勤工助学基金、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简称“奖、贷、助、补、减”)为主体的多元化的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体系外,还可以发展以下贷款方式:政府或者知名校友出捐助及学校部分学费的作为启动资金,该贷款计划由独立机构和学校共同管理,由学校利与学生、校友的联系来具体管理贷款和还款的程序实施;同时可以吸收社会、校友的无偿捐赠,以扩充贷款基金规模。对不同的教育层次,对学生资助的重点也不同:本专科教育阶段侧重于公平即优先资助贫困学生,研究生教育阶段侧重于效率即优先资助有才华的学生。例如在美国,各年级的教学成本是有差别的,因为大学一二年级通常都是大班上课,主讲教师也大多为工资较低的助教,甚至是研究生。因此,与更多采用小班上课、主讲教师工资也较高的高年级(三四年级)相比,低年级成本自然要低得多。
(三)逐步加强信贷观念、健全贷款制度
银行贷款是一种获得较多资金且相对便捷的教育费用支付方式,也是现阶段被我国多数需要国家帮助的学生认可的一种方式。但是,目前通过贷款这种方式支付教育费用的人数比例和金额比例较少:具统计,各地区采用银行贷款方式来支付教育费用的特困生人数都不到45%;贷款金额占教育费用30%以上的地区不超过11%。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中国人的传统观念的影响,更有现代管理机构不健全、措施不得力等问题。因此,应尽快完善学生贷款管理制度,增加学生贷款的数额,扩大贷款金额覆盖面。通过以上的措施,争取达到教育学费公平,让符合国家入学标准的高中毕业生都能顺利地接受并完成高等教育。
作者单位:南昌航空大学
作者简介:李蕊(1987- ),女,湖南长沙人,2010年毕业于南昌航空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国家发改委,高等教育成本监审办法.
[2]中国教育经济统计年鉴2001-2008.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年鉴2002-2007[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2007.
[4]王蕾.我国高等教育学费与居民家庭支付能力的现状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5,8.
[5]国家教委.高等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J]2000
[6]苏良军.高校学费影响因素及空间相关性分析[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