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 共谱教育蓝图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987z654z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八大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把核心素养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就是要让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如今,学生核心素养这个概念体系正在成为深化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方向。为适应现代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区(以下简称东区)聚焦核心素养,不断实践与探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一、聚焦核心素养,优化育人模式
  提炼学科核心知识,促进育人模式变革。教师是课堂的实施者,新课堂教学改革向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如何“因材(教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如何“因才(人才)施教”?东区教育局以核心知识、关键内容教与学的研究为突破口,加强对教材、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的研究,编印了文化学科《核心知识与关键内容教与学》丛书,对文化学科的教材进行了重组、梳理,进一步提炼了学科核心知识,形成了可供借鉴的教学策略和研究方法,给教师实施课改提供了指导。
  打造学科课型模式,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学科壁垒的“溶化剂”,它依赖各个学科育人功能的发挥、学科本质特征的发掘。在区、校两级模式的基础上,东区将视线聚焦于立足学科价值,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学科课型模式构建上,着力打造具有东区特点、学校特色、学科内涵的绿色课堂。各学校教研组结合学校模式,挖掘学科核心素养,把握学科课型教学本质,从原则、要素、操作流程等方面自主探索、构建具体的学科课型模式。目前,全区共推出学科课型模式40个,涵盖小学、初中各门学科,推选出19个“2016年度东区学科模式构建示范教研组”。如“构建思路清晰,针对性强”的攀枝花市第二小学校教育集团龙珠学校的“小学数学‘图形的认识’课型模式”“有理论、有思路、补短板、有创新、易操作”的市攀枝花市第二十中小学校的“初中语文‘读、评、议、结’作文评讲课课型模式”,等等。
  二、聚焦核心素养,实施绿色德育
  1.以拓展“学生绿色成长空间”为愿景,实施“家校互动建设工程”
  现代教育不是一个孤立、封闭的过程,而是开放、现实、全方位的社会活动,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学生生活和成长的基本环境。为进一步集聚家校教育合力,东区启动“家校互動建设工程”,分学段编印《家教指导手册》,邀请知名家教指导专家举办讲座,组建“东区家教讲师团”,提升家庭教育科学化水平。家长委员会、家长教育协会、家长志愿者、家长学校等一系列完善有序、推陈出新的工作机制,成为家长、社区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的常规,编织起了“三结合”育人绿色网络。
  2.以“全员育人”理念为导向,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更是德育工作的主力军。“技能大赛”是东区班主任多维展示、深层感悟的实训舞台。从2013年的班主任治班策略、班级活动方案撰写、学生心理个案分析、班主任礼仪规范比评,到2014年的“情景再现”架设家校沟通桥梁;从2015年的“交换空间”班级文化环创大赛,到2016年的“沟通无极限”网络媒介育人能力展示,东区班主任技能大赛一年一个主题,促进了班主任队伍德育能力迅速提升。
  3.以“绿色班级”创建为契机,推进“一班一品”的建设
  东区以“绿色班级”创建为着力点,助推“一校一品”建设。要求校长对班级文化建设做好顶层设计,班主任围绕“校品”建设打造班级文化,学校以课程化的方式推进“班品”创建等,上下互动、内引外联,打造“班级学生人人有品,实践体验快乐成品”的“绿色班级”。“国学诵读” “经典养德”“成长社团”等校园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在东区这片教育的沃土上生长,方兴未艾。
  4.以争做“阳光少年”活动为重点,拓展德育活动内容
  丰富的活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催化剂。自2013年以来,东区就启动了以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涵盖爱国主义教育、文明礼仪、艺术活动等德育内容的“争做阳光少年”主题活动,努力营造起“让每一个孩子都阳光灿烂”的良好氛围。
  5.以构建“绿色教育评价体系”为依托,加强评价育人导向
  《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发展性评价,发挥评价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东区教育局大胆尝试,积极探索评价改革,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形成了具有东区特色的“绿色教育评价”体系,即以教育质量“绿色”指标(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为关键指标,以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促进学校绿色生态发展的新的学校评价体系,该体系包含学生品德修养、身心发展、学习状况、兴趣特长、学业负担五个指标。这种以“基础性评价 发展性评价”的全新评价框架,树立起了不以学业成绩作为唯一指标的学校教育质量观,推进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目前,东区教育局“实施‘绿色教育评价’,推进管办评分离”的省级课题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6.以开发“多元校本课程”为载体,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学校深化素质教育改革,调动学生发展积极性,促进学生协调发展、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东区教育局编印的《德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指导纲要》明示,养成教育课程化、传统教育课程化、成长指导课程化、实践活动课程化、家庭教育课程化等,给“十三五”东区“绿色德育”指明了方向。攀枝花市第一小学校、攀枝花市第四小学校、攀枝花市第二十五中小学校教育集团作为课程研发试点率先展开,区属各校相继积极组建课程研发团队、制订课程研发方案、培训课程实施师资,层层推进,将以思品课、班会课为代表的学科课程,以专项活动、节日活动为代表的活动课程,以校园文化、班级文化为内涵的隐性课程,整合、固化、序列化,建构起多元开放的德育课程体系。目前,区属共计25所学校已编印了校本课程。   三、聚焦核心素养,强化队伍建设
  加强师德修养,提高师德水平。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关键在教师。东区始终坚持建设教育、考核、奖惩相结合的师德评价机制,完善学生、家长和社会参与的师德监督机制;每半年开展一次师德师风自查、督查行动,建立师德失范行为责任追究机制;以《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为依据,弘扬专业精神、敬业精神、创业精神,树立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开展“三心”“三爱”教育;结合“做人民满意教师”主题活动,弘扬优秀师德风尚。
  建立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积极性。教师队伍管理的核心是激发和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出台《关于加强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的十条措施(试行)》,该措施明确了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以及教育人才引进、教师培训等措施,切实保障了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职业地位。
  搭建研训平台,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同时也是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东区通过选派领导干部和教师送外培训,依托东区教师培训中心,研训结合,抓好区级、学区、学校三级培训。2016年,東区教师送外培训、校本培训、学区培训、学科教研、专项培训共计11670余人次,先后开展了“新分教师岗前培训”“青年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培训”等培训活动,促进了各层次教师的专业发展;举办东区第二届课堂教学改革展示活动,以“教研员上观摩课”“绿色课堂主题沙龙”和“教学副校长课堂展示、校长评课”等为载体,进一步引领教师加强教研教改。
  四、聚焦核心素养,弘扬学术科研
  以科研为先导,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教育创新的必由之路。为指导、引领学校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共寻实现核心素养培养转化和落地生根的新路径、好方法,弘扬学术科研精神,东区以校长论坛为载体,以“学生核心素养与学校教育变革”为主题,成功举办了四届校长论坛,区属各校管理干部也紧紧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提出学校教育的变革与创新的思路、点子和措施。论坛中,“优化德育校本课程,助推学生核心素养落实”“改进评价方式,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等有代表性的教育主张各具特色、成果斐然,引导学校管理干部对“核心素养下我们的教育应该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我们的学校、教师如何让核心素养在课堂生长”进行深层次思考,使思维在不断碰撞和交融中得以深化和拓展。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的路径,只有明确了人的核心素养体系,才能解决好学校教育的有限性和学生发展的无限性问题,才能解决好学校教育的有限性与知识发展的无限性问题。未来,东区教育人将继续立足于区域文化根基,破土于区域优势土壤,挖掘区域创新活力,深化区域教育综合改革实践,助力每一个学生核心素养的生成,共谱东区教育发展蓝图。
其他文献
胡军,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跨塘实验小学高级教师,宿迁市小学语文核心组成员,宿迁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曾获江苏省优质课评比一、二等奖,先后七次获得宿迁市青年教师基本功、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优秀教研组长”“优秀教育工作者”。主持省级课题“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小学语文前置学习资源的开发与整合运用的策略研究”工作。在各级刊物发表了多篇论文。  [摘 要]传统的习作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决定
每一所学校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校园文化,也都会有独特的建设校园文化的途径和方法。学校的文化建设离不开两个方面:一是学校诞生的历史及其文化背景,二是学校里发生的故事。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地,作为学校管理者,必须能给师生“制造”美好回忆、讲好学校的故事。因为那些美好的校园故事,会在师生的心灵深处构筑一个令人向往的精神家園。  一、故事是校园“软文化”传播的有效载体  《辞源》中对“文化”的解释是“文治和
[摘 要]以山东省德州市师德建设实绩为例,阐述了新时期师德建设的应有之义,分析了如何通过创新师德建设工作模式激发教师自主成长内驱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而推动学校教育内涵式发展。  [关键词]师德建设;创新;德州模式;内涵式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既是对教育者——教师立师德的要求,也是对受教育者——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教育局主要采用五项举措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是通过电视网络、标语和专栏等媒介广泛宣传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做到教师、家长清楚明白,社会群众家喻户晓。二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中融入人生哲學、伦理规范和理想道德等思想文化元素,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三是规范学校管理,组织四师所有学校认真学习《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提升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四是与该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英雄山双语学校一直秉持“人人发展、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立足于学生的“可贵、可教、可培养、可发展”,努力做到“尊重差异,开发潜能、多元发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终身发展奠基”。在“人争优秀,事争一流,艰苦奋斗,不息追求”的“英中”精神引领下,学校走出了一条务实、高效、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之路,逐步形成了具有“五大特色”的教育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策略。  一、立规明
[摘 要]体育课对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女生体育课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以广东省中山市小榄中学为例,对女生体育课现状进行调查,了解高中女生体育兴趣及其影响因素,总结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改进策略,为改善高中女生体育课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女生;体育课;现状;解决策略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的需求已经从基本生存需要向丰富生活、提高生活质量的
贵州省贵阳市第四十中学是一所集小学、初中、高中于一体的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学部繁多,是贵阳市一所很特殊的学校。根据学校教学发展的现状与问题,笔者认为,一所学校的发展最重要的是教学质量的提升,这样才能得到社会、家长和学生的认可,优异成绩和优异生源的良性循环随之而来。所以,要想提升学校的知名度,首先应该解决的是如何提升教学质量的问题。从教务工作的角度来看,提升教学质量存在困难的首要原因在于校本教研存在一
体卫艺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使其拥有健康的体魄,具有高雅的审美情趣,并怀着积极、美好的心态去对待一切事物,从而实现和谐全面发展。北京市润丰学校贵阳分校正是基于“以体卫艺工作为抓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思路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体卫艺工作目标与学校发展理念的契合  “和谐教育”是学校的核心思想。“和谐教育”思想是
江苏省南通市是著名的教育之乡,深厚的人文积淀与教育传统使南通市的教育水平保持着高位发展的态势。北宋教育家胡瑷、近代实业家张謇等一批江海名家,为南通市留下了丰厚的教育遗产。在承继传统的基础上,如何把课程改革聚焦在课堂,推进课改深入?如何建设新课堂,激发新活力,实现新超越?对此,“南通教育人”在努力实践、探索。  一、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认知  教学改革是深化课程改革的重点。对教学改革的价值、意义有什么
“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人发现的。”这一描述既是科学意义上的,更是哲学意义上的。现实生活中的运动更加具体。常见的匀速运动、反复运动或是静止,这些现象都发生在一定的平衡状态下;而各种加速运动和减速运动,都发生在平衡被打破的情形下。大到天上的星辰,小到地上的沙尘,万物都在“平衡—失去平衡—再平衡”的循环中更迭。  一、课程重点  对于人类来说,最熟悉的也是最容易打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