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八大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把核心素养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就是要让学生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如今,学生核心素养这个概念体系正在成为深化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方向。为适应现代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区(以下简称东区)聚焦核心素养,不断实践与探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一、聚焦核心素养,优化育人模式
提炼学科核心知识,促进育人模式变革。教师是课堂的实施者,新课堂教学改革向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如何“因材(教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如何“因才(人才)施教”?东区教育局以核心知识、关键内容教与学的研究为突破口,加强对教材、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的研究,编印了文化学科《核心知识与关键内容教与学》丛书,对文化学科的教材进行了重组、梳理,进一步提炼了学科核心知识,形成了可供借鉴的教学策略和研究方法,给教师实施课改提供了指导。
打造学科课型模式,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学科壁垒的“溶化剂”,它依赖各个学科育人功能的发挥、学科本质特征的发掘。在区、校两级模式的基础上,东区将视线聚焦于立足学科价值,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学科课型模式构建上,着力打造具有东区特点、学校特色、学科内涵的绿色课堂。各学校教研组结合学校模式,挖掘学科核心素养,把握学科课型教学本质,从原则、要素、操作流程等方面自主探索、构建具体的学科课型模式。目前,全区共推出学科课型模式40个,涵盖小学、初中各门学科,推选出19个“2016年度东区学科模式构建示范教研组”。如“构建思路清晰,针对性强”的攀枝花市第二小学校教育集团龙珠学校的“小学数学‘图形的认识’课型模式”“有理论、有思路、补短板、有创新、易操作”的市攀枝花市第二十中小学校的“初中语文‘读、评、议、结’作文评讲课课型模式”,等等。
二、聚焦核心素养,实施绿色德育
1.以拓展“学生绿色成长空间”为愿景,实施“家校互动建设工程”
现代教育不是一个孤立、封闭的过程,而是开放、现实、全方位的社会活动,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学生生活和成长的基本环境。为进一步集聚家校教育合力,东区启动“家校互動建设工程”,分学段编印《家教指导手册》,邀请知名家教指导专家举办讲座,组建“东区家教讲师团”,提升家庭教育科学化水平。家长委员会、家长教育协会、家长志愿者、家长学校等一系列完善有序、推陈出新的工作机制,成为家长、社区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的常规,编织起了“三结合”育人绿色网络。
2.以“全员育人”理念为导向,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更是德育工作的主力军。“技能大赛”是东区班主任多维展示、深层感悟的实训舞台。从2013年的班主任治班策略、班级活动方案撰写、学生心理个案分析、班主任礼仪规范比评,到2014年的“情景再现”架设家校沟通桥梁;从2015年的“交换空间”班级文化环创大赛,到2016年的“沟通无极限”网络媒介育人能力展示,东区班主任技能大赛一年一个主题,促进了班主任队伍德育能力迅速提升。
3.以“绿色班级”创建为契机,推进“一班一品”的建设
东区以“绿色班级”创建为着力点,助推“一校一品”建设。要求校长对班级文化建设做好顶层设计,班主任围绕“校品”建设打造班级文化,学校以课程化的方式推进“班品”创建等,上下互动、内引外联,打造“班级学生人人有品,实践体验快乐成品”的“绿色班级”。“国学诵读” “经典养德”“成长社团”等校园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在东区这片教育的沃土上生长,方兴未艾。
4.以争做“阳光少年”活动为重点,拓展德育活动内容
丰富的活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催化剂。自2013年以来,东区就启动了以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涵盖爱国主义教育、文明礼仪、艺术活动等德育内容的“争做阳光少年”主题活动,努力营造起“让每一个孩子都阳光灿烂”的良好氛围。
5.以构建“绿色教育评价体系”为依托,加强评价育人导向
《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发展性评价,发挥评价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东区教育局大胆尝试,积极探索评价改革,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形成了具有东区特色的“绿色教育评价”体系,即以教育质量“绿色”指标(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为关键指标,以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促进学校绿色生态发展的新的学校评价体系,该体系包含学生品德修养、身心发展、学习状况、兴趣特长、学业负担五个指标。这种以“基础性评价 发展性评价”的全新评价框架,树立起了不以学业成绩作为唯一指标的学校教育质量观,推进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目前,东区教育局“实施‘绿色教育评价’,推进管办评分离”的省级课题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6.以开发“多元校本课程”为载体,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学校深化素质教育改革,调动学生发展积极性,促进学生协调发展、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东区教育局编印的《德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指导纲要》明示,养成教育课程化、传统教育课程化、成长指导课程化、实践活动课程化、家庭教育课程化等,给“十三五”东区“绿色德育”指明了方向。攀枝花市第一小学校、攀枝花市第四小学校、攀枝花市第二十五中小学校教育集团作为课程研发试点率先展开,区属各校相继积极组建课程研发团队、制订课程研发方案、培训课程实施师资,层层推进,将以思品课、班会课为代表的学科课程,以专项活动、节日活动为代表的活动课程,以校园文化、班级文化为内涵的隐性课程,整合、固化、序列化,建构起多元开放的德育课程体系。目前,区属共计25所学校已编印了校本课程。 三、聚焦核心素养,强化队伍建设
加强师德修养,提高师德水平。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关键在教师。东区始终坚持建设教育、考核、奖惩相结合的师德评价机制,完善学生、家长和社会参与的师德监督机制;每半年开展一次师德师风自查、督查行动,建立师德失范行为责任追究机制;以《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为依据,弘扬专业精神、敬业精神、创业精神,树立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开展“三心”“三爱”教育;结合“做人民满意教师”主题活动,弘扬优秀师德风尚。
建立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积极性。教师队伍管理的核心是激发和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出台《关于加强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的十条措施(试行)》,该措施明确了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以及教育人才引进、教师培训等措施,切实保障了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职业地位。
搭建研训平台,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同时也是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东区通过选派领导干部和教师送外培训,依托东区教师培训中心,研训结合,抓好区级、学区、学校三级培训。2016年,東区教师送外培训、校本培训、学区培训、学科教研、专项培训共计11670余人次,先后开展了“新分教师岗前培训”“青年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培训”等培训活动,促进了各层次教师的专业发展;举办东区第二届课堂教学改革展示活动,以“教研员上观摩课”“绿色课堂主题沙龙”和“教学副校长课堂展示、校长评课”等为载体,进一步引领教师加强教研教改。
四、聚焦核心素养,弘扬学术科研
以科研为先导,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教育创新的必由之路。为指导、引领学校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共寻实现核心素养培养转化和落地生根的新路径、好方法,弘扬学术科研精神,东区以校长论坛为载体,以“学生核心素养与学校教育变革”为主题,成功举办了四届校长论坛,区属各校管理干部也紧紧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提出学校教育的变革与创新的思路、点子和措施。论坛中,“优化德育校本课程,助推学生核心素养落实”“改进评价方式,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等有代表性的教育主张各具特色、成果斐然,引导学校管理干部对“核心素养下我们的教育应该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我们的学校、教师如何让核心素养在课堂生长”进行深层次思考,使思维在不断碰撞和交融中得以深化和拓展。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的路径,只有明确了人的核心素养体系,才能解决好学校教育的有限性和学生发展的无限性问题,才能解决好学校教育的有限性与知识发展的无限性问题。未来,东区教育人将继续立足于区域文化根基,破土于区域优势土壤,挖掘区域创新活力,深化区域教育综合改革实践,助力每一个学生核心素养的生成,共谱东区教育发展蓝图。
如今,学生核心素养这个概念体系正在成为深化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方向。为适应现代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区(以下简称东区)聚焦核心素养,不断实践与探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一、聚焦核心素养,优化育人模式
提炼学科核心知识,促进育人模式变革。教师是课堂的实施者,新课堂教学改革向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根据各学科的特点,如何“因材(教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如何“因才(人才)施教”?东区教育局以核心知识、关键内容教与学的研究为突破口,加强对教材、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的研究,编印了文化学科《核心知识与关键内容教与学》丛书,对文化学科的教材进行了重组、梳理,进一步提炼了学科核心知识,形成了可供借鉴的教学策略和研究方法,给教师实施课改提供了指导。
打造学科课型模式,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学科壁垒的“溶化剂”,它依赖各个学科育人功能的发挥、学科本质特征的发掘。在区、校两级模式的基础上,东区将视线聚焦于立足学科价值,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学科课型模式构建上,着力打造具有东区特点、学校特色、学科内涵的绿色课堂。各学校教研组结合学校模式,挖掘学科核心素养,把握学科课型教学本质,从原则、要素、操作流程等方面自主探索、构建具体的学科课型模式。目前,全区共推出学科课型模式40个,涵盖小学、初中各门学科,推选出19个“2016年度东区学科模式构建示范教研组”。如“构建思路清晰,针对性强”的攀枝花市第二小学校教育集团龙珠学校的“小学数学‘图形的认识’课型模式”“有理论、有思路、补短板、有创新、易操作”的市攀枝花市第二十中小学校的“初中语文‘读、评、议、结’作文评讲课课型模式”,等等。
二、聚焦核心素养,实施绿色德育
1.以拓展“学生绿色成长空间”为愿景,实施“家校互动建设工程”
现代教育不是一个孤立、封闭的过程,而是开放、现实、全方位的社会活动,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学生生活和成长的基本环境。为进一步集聚家校教育合力,东区启动“家校互動建设工程”,分学段编印《家教指导手册》,邀请知名家教指导专家举办讲座,组建“东区家教讲师团”,提升家庭教育科学化水平。家长委员会、家长教育协会、家长志愿者、家长学校等一系列完善有序、推陈出新的工作机制,成为家长、社区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的常规,编织起了“三结合”育人绿色网络。
2.以“全员育人”理念为导向,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更是德育工作的主力军。“技能大赛”是东区班主任多维展示、深层感悟的实训舞台。从2013年的班主任治班策略、班级活动方案撰写、学生心理个案分析、班主任礼仪规范比评,到2014年的“情景再现”架设家校沟通桥梁;从2015年的“交换空间”班级文化环创大赛,到2016年的“沟通无极限”网络媒介育人能力展示,东区班主任技能大赛一年一个主题,促进了班主任队伍德育能力迅速提升。
3.以“绿色班级”创建为契机,推进“一班一品”的建设
东区以“绿色班级”创建为着力点,助推“一校一品”建设。要求校长对班级文化建设做好顶层设计,班主任围绕“校品”建设打造班级文化,学校以课程化的方式推进“班品”创建等,上下互动、内引外联,打造“班级学生人人有品,实践体验快乐成品”的“绿色班级”。“国学诵读” “经典养德”“成长社团”等校园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在东区这片教育的沃土上生长,方兴未艾。
4.以争做“阳光少年”活动为重点,拓展德育活动内容
丰富的活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催化剂。自2013年以来,东区就启动了以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涵盖爱国主义教育、文明礼仪、艺术活动等德育内容的“争做阳光少年”主题活动,努力营造起“让每一个孩子都阳光灿烂”的良好氛围。
5.以构建“绿色教育评价体系”为依托,加强评价育人导向
《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发展性评价,发挥评价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东区教育局大胆尝试,积极探索评价改革,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形成了具有东区特色的“绿色教育评价”体系,即以教育质量“绿色”指标(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为关键指标,以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促进学校绿色生态发展的新的学校评价体系,该体系包含学生品德修养、身心发展、学习状况、兴趣特长、学业负担五个指标。这种以“基础性评价 发展性评价”的全新评价框架,树立起了不以学业成绩作为唯一指标的学校教育质量观,推进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目前,东区教育局“实施‘绿色教育评价’,推进管办评分离”的省级课题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6.以开发“多元校本课程”为载体,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学校深化素质教育改革,调动学生发展积极性,促进学生协调发展、个性发展的有效途径。东区教育局编印的《德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指导纲要》明示,养成教育课程化、传统教育课程化、成长指导课程化、实践活动课程化、家庭教育课程化等,给“十三五”东区“绿色德育”指明了方向。攀枝花市第一小学校、攀枝花市第四小学校、攀枝花市第二十五中小学校教育集团作为课程研发试点率先展开,区属各校相继积极组建课程研发团队、制订课程研发方案、培训课程实施师资,层层推进,将以思品课、班会课为代表的学科课程,以专项活动、节日活动为代表的活动课程,以校园文化、班级文化为内涵的隐性课程,整合、固化、序列化,建构起多元开放的德育课程体系。目前,区属共计25所学校已编印了校本课程。 三、聚焦核心素养,强化队伍建设
加强师德修养,提高师德水平。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关键在教师。东区始终坚持建设教育、考核、奖惩相结合的师德评价机制,完善学生、家长和社会参与的师德监督机制;每半年开展一次师德师风自查、督查行动,建立师德失范行为责任追究机制;以《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为依据,弘扬专业精神、敬业精神、创业精神,树立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开展“三心”“三爱”教育;结合“做人民满意教师”主题活动,弘扬优秀师德风尚。
建立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积极性。教师队伍管理的核心是激发和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出台《关于加强教育人才队伍建设的十条措施(试行)》,该措施明确了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以及教育人才引进、教师培训等措施,切实保障了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职业地位。
搭建研训平台,提升教师专业素质。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同时也是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东区通过选派领导干部和教师送外培训,依托东区教师培训中心,研训结合,抓好区级、学区、学校三级培训。2016年,東区教师送外培训、校本培训、学区培训、学科教研、专项培训共计11670余人次,先后开展了“新分教师岗前培训”“青年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培训”等培训活动,促进了各层次教师的专业发展;举办东区第二届课堂教学改革展示活动,以“教研员上观摩课”“绿色课堂主题沙龙”和“教学副校长课堂展示、校长评课”等为载体,进一步引领教师加强教研教改。
四、聚焦核心素养,弘扬学术科研
以科研为先导,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教育创新的必由之路。为指导、引领学校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共寻实现核心素养培养转化和落地生根的新路径、好方法,弘扬学术科研精神,东区以校长论坛为载体,以“学生核心素养与学校教育变革”为主题,成功举办了四届校长论坛,区属各校管理干部也紧紧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提出学校教育的变革与创新的思路、点子和措施。论坛中,“优化德育校本课程,助推学生核心素养落实”“改进评价方式,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等有代表性的教育主张各具特色、成果斐然,引导学校管理干部对“核心素养下我们的教育应该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我们的学校、教师如何让核心素养在课堂生长”进行深层次思考,使思维在不断碰撞和交融中得以深化和拓展。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的路径,只有明确了人的核心素养体系,才能解决好学校教育的有限性和学生发展的无限性问题,才能解决好学校教育的有限性与知识发展的无限性问题。未来,东区教育人将继续立足于区域文化根基,破土于区域优势土壤,挖掘区域创新活力,深化区域教育综合改革实践,助力每一个学生核心素养的生成,共谱东区教育发展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