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教育部思想品德课程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理念和目标为指导,在研究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一致性后,对大渔乡中学进行实地调研后,归纳出中学思想品德课程的现状及其与心理咨询的结合度、心理辅导在中学的覆盖面和落实程度等。依据C县D中学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所面临的困境,归纳出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咨询需要整合的方面,从而提出二者整合的措施和意义,使心理咨询在教育改革中得以发挥最大最优的价值。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心理咨询;整合
一、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与心理咨询整合的重要性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咨询目标上是一致的。
根据2011最新版《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要求,思想品德课程应直面初中生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1]它为初中生德、智、体、美、劳的健康发展而服务。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初中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而心理咨询的目的在于帮助求助者恢复心理平衡、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进其身心健康。因此,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基本教育目标和任务的一致为二者的整合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咨询职能上是衔接的。
中小学是以培养合格的人才为发展目标的,而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合格的、优秀的人才的重要基础。在教育的历史中,实践反复证明,凡是成功的思想品德工作,必然是在某些方面遵循了人的心理需求和心理发展规律。这样的思想品德工作都重视人文关爱,渗透人文精神,对学生的成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今世界,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经济全球化浪潮翻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多元文化激烈碰撞。[2]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初中学生由于心理问题引起的一系列事件层出不穷。解决好这些心理问题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而心理咨询和思想品德教育又有着一致的目标和任务,因此,二者在职能上是相互衔接的。
(三)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咨询在实际操作上是融合的。
思想品德教师在学校中往往担负着一个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培养学生人文情怀的重要角色。在教育过程中,依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把心理咨询的某些技巧和方法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协调工作,才能更有效率地解决问题。二者的内在联系,为二者的实际操作的结合,提供了重要基础。
二、C县D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与心理咨询的现状和面临的困境
(一)C县D中学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现状
D中学位于云南省明市C县,始建于1979年9月,1984年9月布局调整由月角小学迁于太平关至今。该校占地55.75亩,其中农职教基地37.69亩。有教学、教育办公及职工住房4572.2平方米,篮球场2块,小型足球场1块。学校有教师55人,本科学历13人(其中学士5人),专科41人,中专1人,职工8人。
在思想品德教学方面,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课时安排为初一每周两节、初二每周两节、初三每周三节。学校共有5名思想品德老师。每个年级6个班,每个思想品德老师教4—5个班级。思想品德课程除课堂教学之外会有班会或周一晨会形式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占总体教学比重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思想品德课程里,师生对于教材中实践活动的实施程度不大。对于此类活动的实施,受采访的杨老师表示,没有实施教学活动的充分条件,也不太符合学校实际。教学的实施,不仅与家长的配合度有关,也和学生的精力分配有关。杨老师说“不好占用学生太多精力和时间”,他们会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语数外三科上。因此,学生对思想品德这门课程的看法仅仅是“不讨厌”,重视程度也“一般”。杨老师形容,学生与思想品德老师的关系“挺好的”,不会产生大的矛盾和分歧。
(二)C县D中学初中心理咨询的现状
学校没有专门的心理健康辅导老师,平时都是班主任担任一个“心理辅导”的角色,学校也没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但学生会主动向老师反映自己的心理不适。在调研中发现,五个思想品德老师都认为学校有必要增设一个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老师,以更加有针对性地、有效地进行学生的心理辅导。
作为班主任,杨老师认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与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是一样重要的,顾此失彼是得不偿失的。因此她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也常常把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有意识地、积极地贴近学生生活和学生心理。
(三)C县D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面临的困境
第一,对待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思想品德课程所占的课时量少,学生在上面所花费的精力自然少于“主科”。对待这门课程,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有一个很大的认识误区在于“思想品德这门课程不属于‘知识性’学科,没必要花费太时间”。因此,很多学校的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师或者课时安排都遭受到了很大的忽略。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也就仅限于“纸上谈兵”,或有赖于老师自己的挣扎和改变。
第二,师资力量不足。D中学的思想品德老师学历普遍是大专,或是其他专业的代课教师。而教学过程的重复性劳动,必然导致教师的极度疲劳。大多数老师不会积极主动去提升自己专业素质。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得不到刺激和改变,无法更新换代。杨老师表示,即使有改变的理想,也难以付诸实践得到实现。针对学生出现的新问题,比如心理方面的问题,如果教师不具备这方面的专业素质,是无法良好应对和处理的。
第三,缺乏充分的实践活动。教材上的大部分实践活动无法实行,导致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流于表面。对于C县D中学来说,要进行一些实地教育实施难度较大。考虑到学生安全,学校尽量避免学生集体外出。这就给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带来了阻碍,无法彻底和全面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课堂活动而言,教师也只是运用少量的有限时间给学生进行交流活动。为了应对升学考试,教师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来讲解知识点记背技巧、答题技巧等等。因此忽略了许多教材上規定的、或是有益的课堂活动。 第四,学生的主体因素。学生自身对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仅仅依靠课堂上的效率和考试前的记背来应对这门课程。没有意识到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性和真正意义。在和家长的交流中,也很少涉及到思想品德课程。形成一个花费时间少、无法理解知识点真正意义的局面。
三、C县D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与心理咨询的整合措施
(一)深化思想品德教育改革
深化思想品德教育内容改革。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的改革,不仅仅是改革教材。改革要在保持和发扬自身特点的同时,树立世界眼光和开放意识,积极吸纳并充分利用人类文明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成果。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了新的特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要求思想品德教育要培养具有社会精神、公民意识、独立思想的人。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的改革必须围绕现阶段培养现代公民这一根本目标。
深化思想品德教育评价机制改革。仅仅由简单的分数这种单一的维度来评价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成果是不够客观的。这就要求学校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建立全面的可靠的评价机制来辅助原先的评价体系,使之能够更加公正地检验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努力的成果。杨老师提议道,建立诚信档案、家校联系体系、学生互评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其中,可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它有利于收集、整理学生的资料,从而为C县D中学的宏观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为学校心理辅导工作提供操作指南,以提高学校心理辅导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二)加大师资力量投入
要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要规范思想品德教师的专业性,原则上不允许其他专业的教师代上思想品德课程,必须保证思想品德课程的质量。加强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精进自身的专业素质。根据对C县D中学的调研,学历在大专以上的思想品德老师都积极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而这种提升也表现在各个方面,例如向年轻老师学习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学校也会定期组织教师观看教学视频,以保证教师的能力提升。针对与心理咨询的整合方面,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为主导的施教系统必须适合受教育者的接受心理。这就要求教育者的施教必须适应受教育者的接受心理,这样,思想品德教育才会产生效果;另一方面,教育者施教又不仅仅是被动地适应受教育者的接受心理,还应当主动超越受教育者的接受心理,即主动调节受教育者的接受心理使其接受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理论和道德规范教育,才能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3]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勤于学习”和“善于学习”,在提升自己专业技能的同时积极探索学习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方面的知识,使二者加以结合,成为一个“立体型”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品德教师。
增加教师的福利待遇。思想品德教师的数量相对于其他“主科”的教师数量较少,因此承担的教学任务也非常重大。应从物质上对思想品德教师加以鼓励,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发展自身,更加得心应手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工作。
(三)建立健全中学心理辅导机制
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它可以为其成年后直至终身的幸福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中存在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尽早发现、尽早矫治。而学校心理辅导就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心理辅导目标的实现以及任务的完成,需要采用多种心理辅导的方式与途径,综合发挥各种方法与技术的作用,以提高心理辅导的实效性。[4]首先要结合学科教学渗透心理辅导,这是学校心理辅导的主渠道和最基本的途径。[5]因此,思想品德教师要树立心理教育的意识,充分利用和挖掘自身学科的特点和优势,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正常的学科教学中,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在学习到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要开展个体与团体的专门心理辅导工作,这是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整体目标的重要途径。学校通过建立学生心理咨询与辅导中心、辅导室或心理热线,开辟心理专栏,对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个别或团体辅导,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恢复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其次要开设心理辅导课程,一般来说,心理辅导课程包括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环境课程三大板块。学科课程不是心理学专业课程,它的内容与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密切相关。通过开设心理辅导的学科课程,丰富学生的心理学知识,训练他们掌握必要的心理调适方法,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时十分必要的。心理辅导学科课程的授课必须遵循“问题导入——师生互动——反思感悟——改变行为”的路线。活动课程主要有三类:一是在团队、校会、班会、晨会及其他社会服务活动中进行心理教育;二是通过学科兴趣小组活动进行心理教育;三是通过文艺、体育活动来活跃学生的身心,加强竞争与协作能力,促进学生心理质量的提高及个性的健康发展。环境课程是通过创设良好的学校环境来达到心理教育的目的。学校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它直接影响一个学校的文化,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效率。因此,C县D中学在建设校园物质环境时,应注意桌椅的高度与位置、教室的通风、照明、温度,墙壁的色彩以及校园的绿化等,以达到“环境教育”的目的;在注重校园物质环境建设的同时,更要重视良好校风与班风的调控,通过创设积极向上、团结合作、互助友爱的集体气氛来发展学生乐观、开朗、进取、宽容的心理质量。事实上,在调研中发现,通过这个渠道来更好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是C县D中学觉得最行之有效的办法。
C县D中学要建立家庭、学校与社区相互沟通的心理辅导管道,这是优化家庭与社区教育环境,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和发展,家族环境、家庭教育与社区状况、社区文化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应积极配合,以便形成教育的合力,共同做好青少年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四)培养中学心理辅导教师
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与心理咨询的课程整合,需要思想品德教师和心理辅导教师的沟通和交流,因此,培养中学心理辅导教师的非常必要的。但就我国的现状来说,并不是所有学校都有心理学专职教师,而德育或者思想品德课程则是一般的各类学校都有的。中小学的思想品德课程、思想政治课程教师都承担着思想品德教育和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任务。因此,相对现实的做法是,有条件的学校应配予相应的心理咨询(辅导)教室和心理輔导老师,其余学校的教师应积极学习有关专业知识。实践证明,[6]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可以提高心理素质培育的效果,又可以提高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培育的效果,事半功倍。思想品德教育为心理学研究提供指导和思想支撑,心理学又为研究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新的心理现象和问题及时作出理论总结,并反馈到思想品德教育,做到相互补充,相得益彰。C县D中学的思想品德教师也正积极学习心理辅导有关知识,学校也正努力创建一个更为宽松活跃的思想品德教育氛围。
注释:
[1]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最新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页。
[2]胡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页。
[3]胡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7页。
[4]泛珠三角地区九所师范大学合编,《现代心理学》(第二版),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28页。
[5]武燕,《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与“团体心理辅导”整合的实践研究》,教学文萃,2013,第10期,第70,71页。
[6]朱仁宝,《德育心理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2页。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心理咨询;整合
一、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与心理咨询整合的重要性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咨询目标上是一致的。
根据2011最新版《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要求,思想品德课程应直面初中生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1]它为初中生德、智、体、美、劳的健康发展而服务。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初中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而心理咨询的目的在于帮助求助者恢复心理平衡、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增进其身心健康。因此,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基本教育目标和任务的一致为二者的整合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咨询职能上是衔接的。
中小学是以培养合格的人才为发展目标的,而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合格的、优秀的人才的重要基础。在教育的历史中,实践反复证明,凡是成功的思想品德工作,必然是在某些方面遵循了人的心理需求和心理发展规律。这样的思想品德工作都重视人文关爱,渗透人文精神,对学生的成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今世界,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经济全球化浪潮翻滚,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多元文化激烈碰撞。[2]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初中学生由于心理问题引起的一系列事件层出不穷。解决好这些心理问题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而心理咨询和思想品德教育又有着一致的目标和任务,因此,二者在职能上是相互衔接的。
(三)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咨询在实际操作上是融合的。
思想品德教师在学校中往往担负着一个树立正确价值观念、培养学生人文情怀的重要角色。在教育过程中,依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把心理咨询的某些技巧和方法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协调工作,才能更有效率地解决问题。二者的内在联系,为二者的实际操作的结合,提供了重要基础。
二、C县D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与心理咨询的现状和面临的困境
(一)C县D中学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现状
D中学位于云南省明市C县,始建于1979年9月,1984年9月布局调整由月角小学迁于太平关至今。该校占地55.75亩,其中农职教基地37.69亩。有教学、教育办公及职工住房4572.2平方米,篮球场2块,小型足球场1块。学校有教师55人,本科学历13人(其中学士5人),专科41人,中专1人,职工8人。
在思想品德教学方面,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课时安排为初一每周两节、初二每周两节、初三每周三节。学校共有5名思想品德老师。每个年级6个班,每个思想品德老师教4—5个班级。思想品德课程除课堂教学之外会有班会或周一晨会形式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动,占总体教学比重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思想品德课程里,师生对于教材中实践活动的实施程度不大。对于此类活动的实施,受采访的杨老师表示,没有实施教学活动的充分条件,也不太符合学校实际。教学的实施,不仅与家长的配合度有关,也和学生的精力分配有关。杨老师说“不好占用学生太多精力和时间”,他们会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语数外三科上。因此,学生对思想品德这门课程的看法仅仅是“不讨厌”,重视程度也“一般”。杨老师形容,学生与思想品德老师的关系“挺好的”,不会产生大的矛盾和分歧。
(二)C县D中学初中心理咨询的现状
学校没有专门的心理健康辅导老师,平时都是班主任担任一个“心理辅导”的角色,学校也没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但学生会主动向老师反映自己的心理不适。在调研中发现,五个思想品德老师都认为学校有必要增设一个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老师,以更加有针对性地、有效地进行学生的心理辅导。
作为班主任,杨老师认为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与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是一样重要的,顾此失彼是得不偿失的。因此她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也常常把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有意识地、积极地贴近学生生活和学生心理。
(三)C县D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面临的困境
第一,对待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思想品德课程所占的课时量少,学生在上面所花费的精力自然少于“主科”。对待这门课程,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有一个很大的认识误区在于“思想品德这门课程不属于‘知识性’学科,没必要花费太时间”。因此,很多学校的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师或者课时安排都遭受到了很大的忽略。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也就仅限于“纸上谈兵”,或有赖于老师自己的挣扎和改变。
第二,师资力量不足。D中学的思想品德老师学历普遍是大专,或是其他专业的代课教师。而教学过程的重复性劳动,必然导致教师的极度疲劳。大多数老师不会积极主动去提升自己专业素质。陈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得不到刺激和改变,无法更新换代。杨老师表示,即使有改变的理想,也难以付诸实践得到实现。针对学生出现的新问题,比如心理方面的问题,如果教师不具备这方面的专业素质,是无法良好应对和处理的。
第三,缺乏充分的实践活动。教材上的大部分实践活动无法实行,导致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流于表面。对于C县D中学来说,要进行一些实地教育实施难度较大。考虑到学生安全,学校尽量避免学生集体外出。这就给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带来了阻碍,无法彻底和全面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课堂活动而言,教师也只是运用少量的有限时间给学生进行交流活动。为了应对升学考试,教师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来讲解知识点记背技巧、答题技巧等等。因此忽略了许多教材上規定的、或是有益的课堂活动。 第四,学生的主体因素。学生自身对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仅仅依靠课堂上的效率和考试前的记背来应对这门课程。没有意识到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性和真正意义。在和家长的交流中,也很少涉及到思想品德课程。形成一个花费时间少、无法理解知识点真正意义的局面。
三、C县D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与心理咨询的整合措施
(一)深化思想品德教育改革
深化思想品德教育内容改革。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的改革,不仅仅是改革教材。改革要在保持和发扬自身特点的同时,树立世界眼光和开放意识,积极吸纳并充分利用人类文明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成果。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了新的特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要求思想品德教育要培养具有社会精神、公民意识、独立思想的人。思想品德教育内容的改革必须围绕现阶段培养现代公民这一根本目标。
深化思想品德教育评价机制改革。仅仅由简单的分数这种单一的维度来评价初中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成果是不够客观的。这就要求学校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建立全面的可靠的评价机制来辅助原先的评价体系,使之能够更加公正地检验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努力的成果。杨老师提议道,建立诚信档案、家校联系体系、学生互评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其中,可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它有利于收集、整理学生的资料,从而为C县D中学的宏观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为学校心理辅导工作提供操作指南,以提高学校心理辅导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二)加大师资力量投入
要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要规范思想品德教师的专业性,原则上不允许其他专业的教师代上思想品德课程,必须保证思想品德课程的质量。加强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精进自身的专业素质。根据对C县D中学的调研,学历在大专以上的思想品德老师都积极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而这种提升也表现在各个方面,例如向年轻老师学习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学校也会定期组织教师观看教学视频,以保证教师的能力提升。针对与心理咨询的整合方面,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为主导的施教系统必须适合受教育者的接受心理。这就要求教育者的施教必须适应受教育者的接受心理,这样,思想品德教育才会产生效果;另一方面,教育者施教又不仅仅是被动地适应受教育者的接受心理,还应当主动超越受教育者的接受心理,即主动调节受教育者的接受心理使其接受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理论和道德规范教育,才能达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3]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勤于学习”和“善于学习”,在提升自己专业技能的同时积极探索学习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方面的知识,使二者加以结合,成为一个“立体型”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品德教师。
增加教师的福利待遇。思想品德教师的数量相对于其他“主科”的教师数量较少,因此承担的教学任务也非常重大。应从物质上对思想品德教师加以鼓励,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发展自身,更加得心应手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工作。
(三)建立健全中学心理辅导机制
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它可以为其成年后直至终身的幸福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中存在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尽早发现、尽早矫治。而学校心理辅导就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心理辅导目标的实现以及任务的完成,需要采用多种心理辅导的方式与途径,综合发挥各种方法与技术的作用,以提高心理辅导的实效性。[4]首先要结合学科教学渗透心理辅导,这是学校心理辅导的主渠道和最基本的途径。[5]因此,思想品德教师要树立心理教育的意识,充分利用和挖掘自身学科的特点和优势,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正常的学科教学中,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在学习到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发展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要开展个体与团体的专门心理辅导工作,这是实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整体目标的重要途径。学校通过建立学生心理咨询与辅导中心、辅导室或心理热线,开辟心理专栏,对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个别或团体辅导,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恢复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其次要开设心理辅导课程,一般来说,心理辅导课程包括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环境课程三大板块。学科课程不是心理学专业课程,它的内容与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密切相关。通过开设心理辅导的学科课程,丰富学生的心理学知识,训练他们掌握必要的心理调适方法,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时十分必要的。心理辅导学科课程的授课必须遵循“问题导入——师生互动——反思感悟——改变行为”的路线。活动课程主要有三类:一是在团队、校会、班会、晨会及其他社会服务活动中进行心理教育;二是通过学科兴趣小组活动进行心理教育;三是通过文艺、体育活动来活跃学生的身心,加强竞争与协作能力,促进学生心理质量的提高及个性的健康发展。环境课程是通过创设良好的学校环境来达到心理教育的目的。学校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它直接影响一个学校的文化,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效率。因此,C县D中学在建设校园物质环境时,应注意桌椅的高度与位置、教室的通风、照明、温度,墙壁的色彩以及校园的绿化等,以达到“环境教育”的目的;在注重校园物质环境建设的同时,更要重视良好校风与班风的调控,通过创设积极向上、团结合作、互助友爱的集体气氛来发展学生乐观、开朗、进取、宽容的心理质量。事实上,在调研中发现,通过这个渠道来更好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是C县D中学觉得最行之有效的办法。
C县D中学要建立家庭、学校与社区相互沟通的心理辅导管道,这是优化家庭与社区教育环境,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和发展,家族环境、家庭教育与社区状况、社区文化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应积极配合,以便形成教育的合力,共同做好青少年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四)培养中学心理辅导教师
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与心理咨询的课程整合,需要思想品德教师和心理辅导教师的沟通和交流,因此,培养中学心理辅导教师的非常必要的。但就我国的现状来说,并不是所有学校都有心理学专职教师,而德育或者思想品德课程则是一般的各类学校都有的。中小学的思想品德课程、思想政治课程教师都承担着思想品德教育和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任务。因此,相对现实的做法是,有条件的学校应配予相应的心理咨询(辅导)教室和心理輔导老师,其余学校的教师应积极学习有关专业知识。实践证明,[6]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可以提高心理素质培育的效果,又可以提高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培育的效果,事半功倍。思想品德教育为心理学研究提供指导和思想支撑,心理学又为研究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新的心理现象和问题及时作出理论总结,并反馈到思想品德教育,做到相互补充,相得益彰。C县D中学的思想品德教师也正积极学习心理辅导有关知识,学校也正努力创建一个更为宽松活跃的思想品德教育氛围。
注释:
[1]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最新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页。
[2]胡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页。
[3]胡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7页。
[4]泛珠三角地区九所师范大学合编,《现代心理学》(第二版),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28页。
[5]武燕,《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与“团体心理辅导”整合的实践研究》,教学文萃,2013,第10期,第70,71页。
[6]朱仁宝,《德育心理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