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眩晕和偏头痛均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在临床研究中发现偏头痛患者容易出现前庭症状,同时眩晕患者中偏头痛症状的发病率也很高。早在19世纪一位神经学家便注意到了偏头痛与眩晕的临床相关性[1]。随着对这种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多的学者在临床上开始关注这类疾病。在既往的研究中出现了一系列相关术语,如偏头痛相关性眩晕/头晕、偏头痛相关性前庭病、良性复发性眩晕、偏头痛性眩晕等,2009年Neuhauser等提出了“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VM)”这个术语[2]。由于该疾病缺乏生物学标记及公认的临床诊断标准,因此未被业内公认。国际头痛疾病分类(ICDH-2)中仅在基底型偏头痛和儿童良性阵发性眩晕两个亚型中提到眩晕症状,大部分同时伴有眩晕和偏头痛的患者不能满足上述诊断。2012年由德国柏林巴拉尼协会前庭病分类委员会Lempert等人提出,并与国际头痛协会的偏头痛分类小组委员会讨论,共同制定了VM的诊断标准,于2013年出版在国际头痛疾病分类(ICHD)第三版的附录中,为前庭性偏头痛未来的临床鉴别和研究设计提供了依据[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