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层级护理管理法在ICU护理工作中的实践。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9月我院ICU病房中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各20例,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下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在常规护理模式下对对照组进行护理,对两组护理效果及护理人员工作能力提升的情况进行观察、分析及对比。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总平均评分为(96.32±3.25)分,明显比对照组的(83.21±3.25)分高,观察组院内感染、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的几率明显比对照组的低,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在ICU病房的护理中实施层级护理管理法,不仅提升了护理质量,而且降低了护理差错和院内感染等事件发生的几率,从而使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得到有效提升。
关键词:ICU护理;层级护理管理法;护理工作
为了进一步对ICU病房中应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的临床效果及价值进行观察,本研究观察对象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祈福医院ICU病房收治的患者40例,将此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及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及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对象来自于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祈福医院ICU病房接收治疗的患者40例,为了方便进行对照研究,以不同的护理模式为依据,将40例患者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其中,观察组20例,11例为男性,9例为女性,年龄在45至80岁之间,平均(62±3.2)岁,住院时间为5至91天之间,平均(45±5.3)天,给予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对照组20例,12例为男性,8例为女性,年龄在46至80岁之间,平均(63±4.5)岁,入住ICU时间在6至90天之间,平均(46±3.5)天,给予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研究经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而且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明显,不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具有比较的意义。
1.2护理方式
1.2.1观察组护理方法
(1)对层级进行设置,根据《卫生部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中[1],将我院ICU病房护理人员分级.随后对护理人员进行排班,以专业能力、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为依据,将护理人员分为责任小组,以等级护最高护士为组长,将排班与层级分组结合起来,每班组员的搭配基本固定,以保证责任的完整性及延续性[2]。(2)制定出相应的工作制度与工作标准,以ICU病房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并将这些工作制度与标准下发给护理人员、贴于病床头,让护理人员随时查阅。以提高ICU病房中护理的規范性。(3)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与重症医学科护士层级培训的要求相符合。培训方法采用的是上级护士对下级护士的培训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上级护士对下级护士进行临床指导工作(4)展开护理,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依据,给予不同的患者针对性护理措施。(5)每月组织层级护理小组开会,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总结其中的不足,对其中的原因进行相互讨论和研究,并制定出改进计划与措施。
1.2.2对照组护理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性护理模式护理,比如保持病房环境安静整洁、做好消毒隔离措施、严格无菌操作、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做好呼吸道管理等,另外,注意长期卧床患者的预防压疮护理、清醒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等。
1.3观察指标
(1)对两组护理质量进行分析和比较,各项内容总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高。(2)对两组护理过程中院内感染、差错时间的发生情况进行梳理记录并分析。(3)向患者及家属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护理满意度=(满意例数+一般例数)÷总例数×100%。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等级。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本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采用(χ±s)代表一般资料,组间计数资料的对比采用卡方检验,采用t检验进行计量资料比较,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表示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
观察组护理质量总平均分为(96.32±3.25)分,对照组为(83.21±3.25)分,观察组护理质量总平均分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
2.2比较两组院内感染、护理差错发生率
观察组2例患者出现了院内感染,院内感染发生率为5%(1/20),对照组4例患者出现院内感染,院内感染发生率为20%(4/20);观察组出现1起护理差错事件,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为5%(1/20),对照组出现6起护理差错事件,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为15%(3/20)。观察组院内感染及护理差错时间发生的几率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
2.3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5%,对照组为80%,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本次研究给予观察组采用层级的护理模式护理,予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护理,观察组护理质量总平均评分为(96.32±3.25)分,明显比对照组的(83.21±3.25)分高,观察组内感染、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的几率为5%,明显比对照组的20%、15%低,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5%,明显比对照组的80%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综上所述,相较于普通病房,ICU病房中的护理工作更具难度及复杂性,临床上在对ICU病房中的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引入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将护理人员分为不同的层级小组,让其规范参与到护理工作中,以提高ICU病房中的护理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报,2012(05):28-30.
[2].曾雪萍.层级管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07):132-133.
[3]黄瑛.实施护理组长层级管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04):172-174.
[4]张照亮,李严峰,姚晚侠,姚聪.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骨科病房的应用效果实证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4,27(06):779-782.
关键词:ICU护理;层级护理管理法;护理工作
为了进一步对ICU病房中应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的临床效果及价值进行观察,本研究观察对象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祈福医院ICU病房收治的患者40例,将此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及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及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对象来自于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祈福医院ICU病房接收治疗的患者40例,为了方便进行对照研究,以不同的护理模式为依据,将40例患者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其中,观察组20例,11例为男性,9例为女性,年龄在45至80岁之间,平均(62±3.2)岁,住院时间为5至91天之间,平均(45±5.3)天,给予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对照组20例,12例为男性,8例为女性,年龄在46至80岁之间,平均(63±4.5)岁,入住ICU时间在6至90天之间,平均(46±3.5)天,给予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研究经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而且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明显,不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具有比较的意义。
1.2护理方式
1.2.1观察组护理方法
(1)对层级进行设置,根据《卫生部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中[1],将我院ICU病房护理人员分级.随后对护理人员进行排班,以专业能力、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为依据,将护理人员分为责任小组,以等级护最高护士为组长,将排班与层级分组结合起来,每班组员的搭配基本固定,以保证责任的完整性及延续性[2]。(2)制定出相应的工作制度与工作标准,以ICU病房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并将这些工作制度与标准下发给护理人员、贴于病床头,让护理人员随时查阅。以提高ICU病房中护理的規范性。(3)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与重症医学科护士层级培训的要求相符合。培训方法采用的是上级护士对下级护士的培训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上级护士对下级护士进行临床指导工作(4)展开护理,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依据,给予不同的患者针对性护理措施。(5)每月组织层级护理小组开会,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总结其中的不足,对其中的原因进行相互讨论和研究,并制定出改进计划与措施。
1.2.2对照组护理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性护理模式护理,比如保持病房环境安静整洁、做好消毒隔离措施、严格无菌操作、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做好呼吸道管理等,另外,注意长期卧床患者的预防压疮护理、清醒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等。
1.3观察指标
(1)对两组护理质量进行分析和比较,各项内容总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高。(2)对两组护理过程中院内感染、差错时间的发生情况进行梳理记录并分析。(3)向患者及家属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护理满意度=(满意例数+一般例数)÷总例数×100%。护理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等级。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本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采用(χ±s)代表一般资料,组间计数资料的对比采用卡方检验,采用t检验进行计量资料比较,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P<0.05表示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
观察组护理质量总平均分为(96.32±3.25)分,对照组为(83.21±3.25)分,观察组护理质量总平均分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
2.2比较两组院内感染、护理差错发生率
观察组2例患者出现了院内感染,院内感染发生率为5%(1/20),对照组4例患者出现院内感染,院内感染发生率为20%(4/20);观察组出现1起护理差错事件,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为5%(1/20),对照组出现6起护理差错事件,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为15%(3/20)。观察组院内感染及护理差错时间发生的几率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
2.3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5%,对照组为80%,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本次研究给予观察组采用层级的护理模式护理,予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护理,观察组护理质量总平均评分为(96.32±3.25)分,明显比对照组的(83.21±3.25)分高,观察组内感染、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的几率为5%,明显比对照组的20%、15%低,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5%,明显比对照组的80%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综上所述,相较于普通病房,ICU病房中的护理工作更具难度及复杂性,临床上在对ICU病房中的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引入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将护理人员分为不同的层级小组,让其规范参与到护理工作中,以提高ICU病房中的护理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关于实施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指导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报,2012(05):28-30.
[2].曾雪萍.层级管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07):132-133.
[3]黄瑛.实施护理组长层级管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04):172-174.
[4]张照亮,李严峰,姚晚侠,姚聪.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骨科病房的应用效果实证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4,27(06):779-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