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陶瓷纹饰是社会生活的缩影,科举文化又是陶瓷纹饰的主要题材,陶瓷制品多为实用器或陈设器,这样就将励志和祝愿的科举吉语,传遍千家万户。陶瓷纹饰表现科举题材丰富多彩,有的直接用文字来表现,如三元及第、一举登科等;有的用动物或植物的组合来表现,如一路连科(一鹭莲窠)、马上封侯(蜂猴)、高官厚禄(后鹿)等;有的用人物故事来表现,如三娘教子、魁星点斗等。其中也有用写实的手法表现为官之路的,选择读书、赶考和登科三个仕途节点。
图1为弘治年青花瓷片课子读书。图中绘一教师模样的人捧着书本让桌边的童子背诵,童子大约背不出显得很无奈的样子,桌上有一把戒尺,看来是逃不脱一顿打了。图2是雍正年的粉彩盘,画的也是这个题材。不过老师换成了母亲,母亲望子成龙,一手拿戒尺,一手拿经文让儿子背诵,儿子苦思冥想搜索枯肠仍不得其解,看来这一顿责罚是逃不脱了。有意思的是门后的小弟弟,看到哥哥即将被打掩口嗤笑。殊不知几年后他也会步他哥哥的后尘。图中画了两种植物,一为芭蕉象征富贵荣华,二为梧桐象征“有凤来仪”,相传神鸟凤凰是歇在梧桐树上的,梧桐树就是高位的象征。这两种树暗喻:科举考试中第之后必将“高官厚禄”。课子图是古代师长诱逼孩子走“读书做官”之路的缩影。此粉彩盘系外销瓷收藏大家吴培先生珍藏,课子图画工细腻、布局合理、色彩柔美,不愧为外销瓷器的上乘之作。
古代秀才进京赶考那是寒门学子光宗耀祖的大事,毕竟是一方的秀才,同时还有可能中进士中状元。那时赶考的秀才最大的乐趣是现在人感受不到的,他们怀揣着梦想,坐着马车或骑着毛驴,有条件的还带着书童,一路学习,一路游山玩水,一路往京城进发,一路上还可能发生故事,尤其是艳遇的故事。因为那时的女子是非常清楚这些秀才很可能是未来的大官,就在赶考的日子里,达官贵人家的小姐也都喜欢逛街了,看是否能遇上未来的官人。那时的秀才还有一个令后人垂涎三尺的事情,就是“红袖添香”,一面读书,一面旁边有一位可爱的美丽女子给灯添油,这幅图景怎么看都是很有情调很有诗意。
图3是康熙年的五彩瓷板,画着进京赶考的秀才,他骑马挥鞭,趁红日初升匆匆赶路,书童挑着担子紧随其后。看来这位书生还不是“田舍郎”,从衣着打扮、代步骑乘、书童仆役上看,定是富家子弟,只不过“暮登天子堂”的梦想与“田舍郎”是一样的。
图4是雍正年粉彩喜从天降图瓷盘。绘着一位牧牛老者,左手持扇子右手持经书正在吟咏,一小儿手上歇一喜鹊狂奔而来,天上又飞来一喜鹊,显然是科举中第喜鹊报喜。老秀才苦读多年,也许屡试不第,苍天不负有心人,今日终于迎来喜从天降。多少“田舍郎”就是盼望这一天的到来,盼望自己中举喜鹊来报喜。这幅图画的到底是谁,很难确认。只知道这是《儒林外史》中范进式的人物。
图5的画意也是登科中举,但我们却能查到名字。这是一只明代宣德—正统时期的梅瓶5×9×7.3厘米,原为香港胡惠春旧藏,现为青年收藏家苏平收藏。图6是梅瓶的展开图,绘一官员志得意满地策马前行,前有书童背剑引路,后有一书童挑担紧跟。这是唐代诗人孟郊《登科后》的画意,“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751-814),字东野,唐代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没有一首律诗。他作诗的态度极为严谨,往往苦思力锤,入深履险,甚至含着涩味,故孟郊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诗风被人称为“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
《登科后》一诗倒看不出孟郊诗风的寒意,全诗的意思是: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了,今朝金榜题名,郁结的闷气已如风吹云散,心上真有说不尽的畅快,真想拥抱一下这大自然。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今日的马蹄格外轻盈,不知不觉中早已把长安的繁华美景看完了。 诗中的“龌龊”不是肮脏的意思,而是指处境不如意和思想上的拘谨局促。诗中的“放荡”是自由、舒畅的意思。“一日看尽长安花”超脱了赏花的原意泛指阅尽市井繁华的意思,也表达了诗人此刻得意的心情。孟郊四十六岁那年考中进士,他自以为从此可以别开生面、风云际会、龙腾虎跃一番了。满心按捺不住得意欣喜之情,便化成了这首别具一格的小诗。这首诗因为给后人留下了“春风得意”与“走马观花”两个成语而更为人们熟知。诗人两次落第,这次竟然高中,就仿佛一下子从苦海中超度出来,登上了欢乐的顶峰。
孟郊一生坎坷,少时隐居嵩山,称处士。中进士后,曾任溧阳县尉,与韩愈交谊颇深。抑郁不得志,遂辞官事孝,其《游子吟》情真意切,广为传诵,堪称唐诗中之极品。终生贫困潦倒,死后竟无钱下葬,韩愈为之作墓志铭。孟郊前期由隐而仕,诗皆言志,有为而作;后期仕途坎坷,诗转向抒情,形成险怪诗风。孟郊的诗“寒”既指诗内容之嗟悲叹苦,亦谓其诗有清冷之意境美,力避平庸浅率,追求生新瘦硬。
《登科后》的画意是宣传科举制“学而优则仕”的代表作,而孟郊的一生是古代广大知识分子命运的缩影。这只梅瓶是明代宣德晚期正统早期由皇室订制的,经同一代工匠绘制烧造,用于赏赐藩王的御窑器。流传至今已近600年,实在是不可多得的极品。
图1为弘治年青花瓷片课子读书。图中绘一教师模样的人捧着书本让桌边的童子背诵,童子大约背不出显得很无奈的样子,桌上有一把戒尺,看来是逃不脱一顿打了。图2是雍正年的粉彩盘,画的也是这个题材。不过老师换成了母亲,母亲望子成龙,一手拿戒尺,一手拿经文让儿子背诵,儿子苦思冥想搜索枯肠仍不得其解,看来这一顿责罚是逃不脱了。有意思的是门后的小弟弟,看到哥哥即将被打掩口嗤笑。殊不知几年后他也会步他哥哥的后尘。图中画了两种植物,一为芭蕉象征富贵荣华,二为梧桐象征“有凤来仪”,相传神鸟凤凰是歇在梧桐树上的,梧桐树就是高位的象征。这两种树暗喻:科举考试中第之后必将“高官厚禄”。课子图是古代师长诱逼孩子走“读书做官”之路的缩影。此粉彩盘系外销瓷收藏大家吴培先生珍藏,课子图画工细腻、布局合理、色彩柔美,不愧为外销瓷器的上乘之作。
古代秀才进京赶考那是寒门学子光宗耀祖的大事,毕竟是一方的秀才,同时还有可能中进士中状元。那时赶考的秀才最大的乐趣是现在人感受不到的,他们怀揣着梦想,坐着马车或骑着毛驴,有条件的还带着书童,一路学习,一路游山玩水,一路往京城进发,一路上还可能发生故事,尤其是艳遇的故事。因为那时的女子是非常清楚这些秀才很可能是未来的大官,就在赶考的日子里,达官贵人家的小姐也都喜欢逛街了,看是否能遇上未来的官人。那时的秀才还有一个令后人垂涎三尺的事情,就是“红袖添香”,一面读书,一面旁边有一位可爱的美丽女子给灯添油,这幅图景怎么看都是很有情调很有诗意。
图3是康熙年的五彩瓷板,画着进京赶考的秀才,他骑马挥鞭,趁红日初升匆匆赶路,书童挑着担子紧随其后。看来这位书生还不是“田舍郎”,从衣着打扮、代步骑乘、书童仆役上看,定是富家子弟,只不过“暮登天子堂”的梦想与“田舍郎”是一样的。
图4是雍正年粉彩喜从天降图瓷盘。绘着一位牧牛老者,左手持扇子右手持经书正在吟咏,一小儿手上歇一喜鹊狂奔而来,天上又飞来一喜鹊,显然是科举中第喜鹊报喜。老秀才苦读多年,也许屡试不第,苍天不负有心人,今日终于迎来喜从天降。多少“田舍郎”就是盼望这一天的到来,盼望自己中举喜鹊来报喜。这幅图画的到底是谁,很难确认。只知道这是《儒林外史》中范进式的人物。
图5的画意也是登科中举,但我们却能查到名字。这是一只明代宣德—正统时期的梅瓶5×9×7.3厘米,原为香港胡惠春旧藏,现为青年收藏家苏平收藏。图6是梅瓶的展开图,绘一官员志得意满地策马前行,前有书童背剑引路,后有一书童挑担紧跟。这是唐代诗人孟郊《登科后》的画意,“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751-814),字东野,唐代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没有一首律诗。他作诗的态度极为严谨,往往苦思力锤,入深履险,甚至含着涩味,故孟郊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诗风被人称为“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
《登科后》一诗倒看不出孟郊诗风的寒意,全诗的意思是:以往在生活上的困顿与思想上的局促不安再不值得一提了,今朝金榜题名,郁结的闷气已如风吹云散,心上真有说不尽的畅快,真想拥抱一下这大自然。策马奔驰于春花烂漫的长安道上,今日的马蹄格外轻盈,不知不觉中早已把长安的繁华美景看完了。 诗中的“龌龊”不是肮脏的意思,而是指处境不如意和思想上的拘谨局促。诗中的“放荡”是自由、舒畅的意思。“一日看尽长安花”超脱了赏花的原意泛指阅尽市井繁华的意思,也表达了诗人此刻得意的心情。孟郊四十六岁那年考中进士,他自以为从此可以别开生面、风云际会、龙腾虎跃一番了。满心按捺不住得意欣喜之情,便化成了这首别具一格的小诗。这首诗因为给后人留下了“春风得意”与“走马观花”两个成语而更为人们熟知。诗人两次落第,这次竟然高中,就仿佛一下子从苦海中超度出来,登上了欢乐的顶峰。
孟郊一生坎坷,少时隐居嵩山,称处士。中进士后,曾任溧阳县尉,与韩愈交谊颇深。抑郁不得志,遂辞官事孝,其《游子吟》情真意切,广为传诵,堪称唐诗中之极品。终生贫困潦倒,死后竟无钱下葬,韩愈为之作墓志铭。孟郊前期由隐而仕,诗皆言志,有为而作;后期仕途坎坷,诗转向抒情,形成险怪诗风。孟郊的诗“寒”既指诗内容之嗟悲叹苦,亦谓其诗有清冷之意境美,力避平庸浅率,追求生新瘦硬。
《登科后》的画意是宣传科举制“学而优则仕”的代表作,而孟郊的一生是古代广大知识分子命运的缩影。这只梅瓶是明代宣德晚期正统早期由皇室订制的,经同一代工匠绘制烧造,用于赏赐藩王的御窑器。流传至今已近600年,实在是不可多得的极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