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化教学视角下智能时代高职通识教育新路径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aiyuyu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阐述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产业变革,已经从对生产和生活领域的影响扩展到对教育的改革,提出应将生产领域中的定制概念引入教育领域,并以学生学情和个性特点为定制依据,对智能时代背景下通识教育的新课程—— 人工智能素养课程开展教学改革,开发课程模块,探索“智能+”时代的教育新路径。
  【关键词】定制化教学 人工智能 个性化 创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5-0051-03
  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正逐渐改变社会的各个领域,影响几乎所有人类的工作模式和生活方式,也深刻影响了教育模式,给教育带来新的工具和视角。本文从定制化教学视角,以人工智能素养课程为例,探讨“智能+”时代高职通识教育教学的新路径。
  一、定制化教学理论的发展
  (一)定制化教学的起源与发展
  定制化教育起源于1896年凯勒个人化教学系统。随后,道尔顿制、文纳特卡制也对个人定制化教学进行了探索与尝试,但由于受制于社会发展,教学资源获得、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监控手段单一,都没有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也没有获得推广。但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定制化的教育理念却沿袭至今,德国的双元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法等都是其表现。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时代,教学资源极大丰富、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环境智能化,成为定制化教学改革与实施的新契机。
  (二)定制化教学概念及其背景
  智能时代,技术更迭速度加快,单一的专业技能在未来很可能被机器人所取代,重视学生多元发展和“以生为本”的创新能力培训的教育模式被提上议程。定制化教学正是在教育低成本和高质量追求的背景下产生的,即学校用相对稳定的规模教学以适应学生的多元个性。同时满足社会不同行业对人才的定制化需求。从目前的研究现状看,有从学科专业角度,以“订单班”的模式构建以企业为客户的订单教育;有从专业群的角度,对专业群的不同专业进行定制化教育。无论何种形式的定制,以学生为定制主体、以社会岗位需求为定制目标的核心不变。因此,定制化教育主要指的是将学校、教师、学生以及环境等融为一体的模式,在相关思想理论知识的指引下,采取整体优化的观点,最大限度地整合学校相关优势资源,并结合现代高科技的指引,按照社会、企业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用最少的投入获取高额报酬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定制化教育可以将相似的或相同的教学内容归并处理,建立模块化和共享型的教学体系,并在此基础上,依据學生个性特点和市场需求情况,进行定制化教学。
  二、定制化教学的适用范围和原则
  (一)学习群体规模化
  学习群体的规模是开展定制的核心。开展定制的本质是充分尊重学生的学情和个性特点,以培养学生的多元能力和个性能力。定制教学不是“一对一”的定制教学,而是归类教学,对一类群体的定制。这就意味着学生规模越大,数量越多,群体的差异化越明显,学情特征聚类越突出,才有可能针对这类学生的特点定制课程。因此,专业技能课无论从教学目标还是学生的专业背景都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然而,教学中公共基础课面向全校学生,服务于多个不同的专业,面对不同专业不同学生的具体需求,此类课程更适合开展定制化教学。
  (二)培养方式标准化与个性化有机结合
  个体之间是存在差异的,不同的学习个体在兴趣、智能、性格、倾向和价值取向等诸多方面的表现均不同。定制化教学既要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完成课程的规定要求,又要充分尊重个体差异,实现个性发展。因此,必须实现标准化与个性化的有机结合。定制化教学并不是要摒弃原有的标准化的教学模式,而是在原有标准化教学的基础上,融入个性化的内容,使其成为标准化的有益补充,也可以理解为标准下的定制。定制化教学将在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等方面充分兼顾标准与个性的统一。
  (三)教学设计模块化
  模块化设计是指在一个设计过程中,每一个模块对应一项功能。定制化教学也需先行设计教学模块,每个模块均有要实现的一种或几种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素质目标。同时,教学模块又可以进行组合。定制化的教学过程被分解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标准化模块设计,是这门课必要的教学目标;第二阶段是依据学生学情和需求进行具体模块的组装。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培养目标将在第二个阶段体现。
  三、人工智能素养课程定位
  (一)人工智能素养课程的时代必要性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给教育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一方面,人工智能改变了社会的人才需求结构,人工智能与各个行业快速融合,社会对既懂行业知识又了解人工智能产品的新型人才需求增大。这种“AI+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将主导未来社会,为社会发展培养合格人才的教育正面临教育认知范式变革。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为教育带来了新技术、新工具和新方法,教育模式和教育手段面临革新。显而易见,人工智能素养将成为未来学生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人工智能素养课程有其时代必要性,但也呈现出不同于传统的公共基础课程。一方面,人工智能素养需要一定的编程基础和数理基础,学情不同,“如何教”成为关键;另一方面,人工智能与不同行业领域融合方式和程度差异较大,面对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如何引发学生兴趣,增强适应性”成为另一个关键问题。因此,人工智能素养课程,不仅仅是人工智能知识和技能的普及,更是“AI+学科”的应用问题,学科交叉的特点明显,需要既懂AI知识和原理又懂专业知识的综合型教师,这类教师目前严重短缺。如何解决师资问题,如何科学合理地设置适合各个专业的教学内容,成为人工素养课程开发需解决的核心问题,新的教学模式和改革路径呼之欲出。
  (二)人工智能素养课程定制化教学的可行性
  人工智能和互联网技术支持下的定制化教学,能够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针对学生的个人潜能和自我价值取向,定制化设计教学方案,整合教学资源,实现学生智慧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定制化教学能够满足人工智能素养课程的培养要求。   1.学习群体覆盖所有专业
  人工智能技术正快速与各行各业融合,它将不仅影响几个产业,未来可能影响所有行业。因此,不仅人工智能专业或者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人工智能素养,其他专业的学生也需要提高人工智能素养。庞大的学习群体成为开展定制化教学的基础。
  2.标准和个性兼具的培养目标
  人工智能素养既有标准化的基础技术知识及原理,也有差异明显的不同行业背景的个性场景应用。人工智能素养课程需要标准化与个性化的有机结合,才能达到教学目标。
  3.多元化的能力培养需要组合型模块设计
  人工智能素养课程的学习意义,不仅是技术的普及,更是面对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普及时,学生表示出的正确价值判断、科学思维方式和较强操控能力,是学生具备适应智慧环境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以及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这需要教学设计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拓展的空间,定制模块能够较好地满足这一要求。
  四、人工智能素养课程定制化教学实施路径
  定制化教学的显著特点是“以学生为主体、模块为主线、教师为引导”。人工智能素养课程定制化将充分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分析,从学情分析、课程再造、学生个性定制、教师精准教学以及多元考核五个层面实施“教、学、考、评”(见图1)。
  (一)大数据支持下的学情分析
  定制化教学设计是以调研为基础的,人工智能素养课程的前期调研从行业社会需求、学生需求、教师三个层面展开。第一,通过对前程无忧、智联招聘、58招聘等与人工智能有关的招聘岗位信息提取并聚类分析以及相关企业走访调研发现,企业对应聘者的素养要求主要体现在价值观、思维能力以及适应能力三个方面,而人工智能素养更体现在技术的适应能力和科创精神的培养;第二,通过学生访谈,了解其对定制化和人工智能素养的需求,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更关注人工智能在其专业对应行业的应用以及对未来的发展趋势;第三,通过教师座谈,明晰课程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利用。
  基于以上三方面的分析,确定人工智能素养课程是面对非计算机专业的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人工智能基础知识、计算思维能力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能力,是理论和实践并重的一门课。特别针对文科生数理基础相对薄弱的学情,该课程简化了对人工智能技术形成及原理的介绍,重点阐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行业场景中的应用。
  (二)模块化的课程再造
  定制化教学不是放任学生选课,而是在一定程度上的课程定制,因此,需要将课程分为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引导學生在一定框架内选择。人工智能素养课程将分为4个模块17项任务,其中人工智能基础知识模块、技术模块为必修模块,场景应用模块以及未来发展模块为选修模块。具体划分见表1。
  (三)个性化的学生定制
  必修模块1和模块2作为基础性模块,要求全体学生完成所有教学任务以达到夯实基础目的。选修模块3作为拓展性模块,则向学生提供了当前主流的6种应用场景,分别是人工智能+交通、旅游、金融、零售、安防和政务,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及兴趣爱好,任选其中至少2项任务完成课堂学习,以达到专业拓展的定制目的。结合经典案例,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关切关联度。选修模块4作为创新发展模块,将利用数字资源平台开展线下自由定制,课堂教学以讨论、辩论为主,以达到创新能力和思维训练的定制。
  (四)精准化的教师教学
  人工智能素养课程涉及知识面广和专业多样,单一教师很难较好地完成全部模块的教学。因此,与课程内容制定相匹配的教师定制也成为必然。必修模块的教师需要具备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编程基础,以构建学习理论为指导,帮助学生树立面向过程的结构化编程思想。采用“教、学、做相结合的程序引探教学法”,引导、启发学生建立“程序模块化结构”思想,重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夯实元知识结构。选修模块的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以项目案例为载体,精心设计核心问题,教师对案例背景知识和应用场景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逐层剥离引出核心问题,由简入繁、层层递进和逐步拓宽地分析整个案例。在此过程中,启发学生辩证思考问题和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五)智能化的过程考核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不仅能够检验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还能帮助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监督,更好地开展教学。也能将学习结果反馈给学生,对后续学习加以改进。更有利于对课程进行评价,不断调整定制内容。人工智能素养课程的评价和考核,将采用过程考核方式,考核方式将采用课堂环节、在线学习、课后作业、实践教学以及期末考核等多种方式综合评定。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记录学生的学习轨迹,形成伴随式评价。在此过程中,不对学生进行纵向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个体差异,将创新能力的发展、思维的发展、个性的塑造等考核指标纳入评价体系中,构建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标准,最终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根据考核和学生学习情况,不断优化教学模块和任务,以设置更合理、科学的定制内容,使定制化教学真正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任军利,霍立静,朱晓燕.基于大规模定制原理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7(4).
  [2]肖福强.高等职业教育定制化培养模式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0.
  [3]齐佳音,张国锋,吴联仁.人工智能背景下商科教育变革[J].中国大学教学,2019(7).
  [4]张文.“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定制化教学研究[D].徐州:江苏师范大学,2017.
  注:2018年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智能时代新商科高职通识教育改革研究与实践”(FJB180681)
  【作者简介】宫 斐(1981— ),女,山东乳山人,HELP University博士生,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文化旅游学院院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莫少林(1963— ),男,广西平南人,硕士,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校长,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责编 黄桂婵)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基于职业能力的视角,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当下青年大学生所处的社会信息化生活形态应高度契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辅导员必须发挥的重要职业功能,针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题培训不足和激励制度不健全等现状,提出强化辅导员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提升媒介素养;加强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拓展专业实践;完善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培训和激励机制等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提升路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双高”背景下教师队伍建设模式面临的问题,提出优化路径:建设基于能力导向的资源共享发展平台,建立校企人才双向双协共建的教师团队,开展基于结构化创新团队建设的育训工程,建立多元立体的考评激励体系。  【关键词】高职院校 高水平专业群 教师队伍建设 建设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1-0082-03  2019年《国家职业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电子信息类专业“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以专业导向为出发点,建议构建以学生为中心、能力为本位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新模式。教学探索实践表明,该混合式教学使得学生的编程应用与创新能力、考试通过率及高分率呈现上升趋势,可为电子信息类编程课程进行混合式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C语言 混合式教学 专业导向 工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认为当前教师队伍建设存在教师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职称不相称、培训系统和激励政策不完善等问题,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阐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应采取拓宽教师引进机制、校企融合和一页纸项目管理计划等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 “双师型”教师 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心理育人对大学生成长成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和谐社会建构均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心理育人体制机制尚待健全、育人模式有待优化、育人效果亟待提升等问题,指出高职院校在“三全育人”格局中,应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视角,以职业为导向,围绕“成长课题的主线、危机干预的副线、育人途径的明线、助人模式的暗线”四条脉络,建设“345工程”,即依托三个载体、搭建四个平台和构建五级防控体系,打造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新闻采写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践,建议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生态,并通过案例浸润和项目驱动,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强化学生技术技能,从而实现学生德技并修培养。  【关键词】案例浸润 项目驱动 德技并修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1-0135-03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后简称“职教20条”)强调:“落实好立德树人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高校基层党组织所面临的挑战与困境,认为面对疫情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三全育人”提供根本保证,要加大疫情防控宣传力度,营造坚决打赢防控阻击战的浓厚氛围,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强化党员引领意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要做好党建引领群团建设,发挥群团组织育人的纽带作用。  【关键词】高校 基层党组织 育人主体作用 公共卫生危机  【中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实施雨露计划精准资助的重要性,论述广西实施雨露计划精准资助的实践探索,提出了广西实施雨露计划精准资助的对策与建议:建立精准学籍管理长效机制,持续开展帮扶活动,加强雨露计划政策宣传。  【关键词】雨露计划 精准资助 建档立卡 贫困学生 扶贫巾帼励志班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5-0009-03  雨露计划是国务院扶贫办牵头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广西4所高职院校2055名经济困难学生为测试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经济困难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进行差异研究。针对高职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总体中等偏上程度,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表现出随在校学习时间递增的趋势,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表现出性别差异显著,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表现出不同成长环境下学习能力差异,经济困难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表现出不同生源类型显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药学专业为例,分析疫情背景下学生线上教学实施现状,探讨线上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并针对线上教学应用效果进行反思。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 线上教学 药学专业 药房实名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5-0044-04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暴发,为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号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