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对学生数学能力的评价方法进行探索,形成综合学生期末考试评价、单元考试评价、平时数学作业评价、参加数学课外活动评价、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及自我评价等七个方面来评价一个学生,建构一个比较科学的评价学生数学能力的体系。
关键词:数学能力;评价体系;建构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4-0026-03
学生评价是一个古老而新颖的课题。说其古老,是因为它与学校相伴产生,历史悠久,可以向前上溯几千年;说其新颖,是由于在新世纪的今天,随着课程标准的实施,对学生成长发展的进一步认识,学生评价的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索。新课程需要新的教育评价,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新的教育评价观应该突显教育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强调评价主体的互动和参与、评价内容与方式的多元化以及评价过程的动态发展等。学生数学能力评价体系的建构,关系到学校及社会对数学教师的认可度与改革发展及对数学教学质量的评价。因此如何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数学能力培养的目标要求,根据数学教学的特点与实际情况,在有利于促进、发展学生数学能力的基础上,建立例行的评价体系非常重要。我结合新课程标准的三大理念、三维目标和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对学生数学能力评价体系的建立,提出如下做法,供教师参考,并希望大家来共同完善,使其更具有可操作性。学生数学能力的评价对象是学生,一般每学期评价一次。我们依据学生学习的相关内容,探讨其标准,把学生数学能力分为五个等级:差、一般、较强、强、很强。
评价分值是根据学生各项内容所得分数,按一定的权重换算而成,由这个数值可以判断一个学生数学能力所在的等级。如某一学生所得评价分值为85,可视为该同学数学能力强。由于我们建立的学生评价体系还不够全面,也无法面面具到,因此在依据评价分值来确定学生数学能力的等级可能有一定的偏差,所以我们在评价等级差与一般、一般与较强之间的分界值,可在±5的分值区间范围内视学生平时表现及特殊表现调整定级,在较强与强、强与很强之间的分界值,由于后两个等级的分值区间小,因而以±3的分值区间范围内调整定级。学生的评价分值可由表一中七个考评项目的得分加权相加而得。
表一是针对在一个学校同一年段的学生评价所用,每个学期评价一次。其中1、2两栏的成绩如以学生的原始分计算,则可能受到试卷难度的影响,造成分值偏低;如果按正态分布折算成标准分则略显繁杂,因而以年段最高分作参照标准对比计算。例如:李明同学本期平时单元考数学平均得分72分,而该年段平时单元考数学平均得分最高为95分,那么在上表2栏中的得分是15×72÷95=11.37分。同样方法可求出表一中期末考成绩得分。下面,我们针对学生平时数学作业评价、参加数学课外活动评价、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及自我评价的方法分别以表二至表六进行介绍。
说明:表二中统计得分可每周评一次,或每月评一次,期末时取该生各次评分的平均值计为。如:陈平同学本期的各月得分顺序为86分,92分,90分,96分,90分,则陈平同学数学作业的评价分数为:(86+92+90+96+90)/5=90.8分。
表三中的各个评价项目下不一定每学期都会进行,若有的评价项目没有举行,则把该项目的分值均摊到其他项目进行累计得分。
现在综合一下,如陈平同学本期七项综合评价分数如表七。
由此可知陈平同学本期数学能力评价为较强。学生数学能力评价体系的建构,是采取等级制与积分制相结合的办法。各表中评价的内容与标准紧扣数学能力的各种具体能力要求及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了如下特点。
1.打破了单一根据考试成绩一锤定音的做法,但又突出了考试成绩的重要和主要地位。如期考与平时考试分共占55%。
2.突出了数学教学过程的重要地位。例如平时完成作业情况占15%,学生平时参加各项数学课外活动占分15%,这两项共占30%就说明了这一点。因为数学能力是在各类数学活动中产生、形成、提高的,强调了这些,实际上就是强调了数学能力获得的基础。
3.在表四中,突出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意志力、表达能力、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及自学能力等情况的评价,这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特征,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表一至表六主要评价学生个体的数学能力程度。“结果诚可贵,过程价更高”,我们不能仅仅看到学生数学能力评价体系所计算出的分数,更应当看到这个评价体系的建构让学生在用新评价体系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对数学能力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沈玉顺.现代教育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数学能力;评价体系;建构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4-0026-03
学生评价是一个古老而新颖的课题。说其古老,是因为它与学校相伴产生,历史悠久,可以向前上溯几千年;说其新颖,是由于在新世纪的今天,随着课程标准的实施,对学生成长发展的进一步认识,学生评价的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探索。新课程需要新的教育评价,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新的教育评价观应该突显教育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强调评价主体的互动和参与、评价内容与方式的多元化以及评价过程的动态发展等。学生数学能力评价体系的建构,关系到学校及社会对数学教师的认可度与改革发展及对数学教学质量的评价。因此如何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数学能力培养的目标要求,根据数学教学的特点与实际情况,在有利于促进、发展学生数学能力的基础上,建立例行的评价体系非常重要。我结合新课程标准的三大理念、三维目标和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对学生数学能力评价体系的建立,提出如下做法,供教师参考,并希望大家来共同完善,使其更具有可操作性。学生数学能力的评价对象是学生,一般每学期评价一次。我们依据学生学习的相关内容,探讨其标准,把学生数学能力分为五个等级:差、一般、较强、强、很强。
评价分值是根据学生各项内容所得分数,按一定的权重换算而成,由这个数值可以判断一个学生数学能力所在的等级。如某一学生所得评价分值为85,可视为该同学数学能力强。由于我们建立的学生评价体系还不够全面,也无法面面具到,因此在依据评价分值来确定学生数学能力的等级可能有一定的偏差,所以我们在评价等级差与一般、一般与较强之间的分界值,可在±5的分值区间范围内视学生平时表现及特殊表现调整定级,在较强与强、强与很强之间的分界值,由于后两个等级的分值区间小,因而以±3的分值区间范围内调整定级。学生的评价分值可由表一中七个考评项目的得分加权相加而得。
表一是针对在一个学校同一年段的学生评价所用,每个学期评价一次。其中1、2两栏的成绩如以学生的原始分计算,则可能受到试卷难度的影响,造成分值偏低;如果按正态分布折算成标准分则略显繁杂,因而以年段最高分作参照标准对比计算。例如:李明同学本期平时单元考数学平均得分72分,而该年段平时单元考数学平均得分最高为95分,那么在上表2栏中的得分是15×72÷95=11.37分。同样方法可求出表一中期末考成绩得分。下面,我们针对学生平时数学作业评价、参加数学课外活动评价、教师评价、小组评价及自我评价的方法分别以表二至表六进行介绍。
说明:表二中统计得分可每周评一次,或每月评一次,期末时取该生各次评分的平均值计为。如:陈平同学本期的各月得分顺序为86分,92分,90分,96分,90分,则陈平同学数学作业的评价分数为:(86+92+90+96+90)/5=90.8分。
表三中的各个评价项目下不一定每学期都会进行,若有的评价项目没有举行,则把该项目的分值均摊到其他项目进行累计得分。
现在综合一下,如陈平同学本期七项综合评价分数如表七。
由此可知陈平同学本期数学能力评价为较强。学生数学能力评价体系的建构,是采取等级制与积分制相结合的办法。各表中评价的内容与标准紧扣数学能力的各种具体能力要求及素质教育的要求,体现了如下特点。
1.打破了单一根据考试成绩一锤定音的做法,但又突出了考试成绩的重要和主要地位。如期考与平时考试分共占55%。
2.突出了数学教学过程的重要地位。例如平时完成作业情况占15%,学生平时参加各项数学课外活动占分15%,这两项共占30%就说明了这一点。因为数学能力是在各类数学活动中产生、形成、提高的,强调了这些,实际上就是强调了数学能力获得的基础。
3.在表四中,突出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意志力、表达能力、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及自学能力等情况的评价,这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特征,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表一至表六主要评价学生个体的数学能力程度。“结果诚可贵,过程价更高”,我们不能仅仅看到学生数学能力评价体系所计算出的分数,更应当看到这个评价体系的建构让学生在用新评价体系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对数学能力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沈玉顺.现代教育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