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正处于生理、心理迅速发育的关键时期,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严峻现实,反映了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为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我们必须关注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只有了解了这些影响因素,才能很好地利用或控制这些因素,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一、家庭环境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家庭环境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家庭的影响在减弱,但是儿童时期在家庭中所受到的影响却是一生都无法消除的。家庭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较大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主要指家庭的人口结构。家庭结构的稳定状况对小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离婚问题是当代儿童面临的最严重、最复杂的精神健康危机问题。生活在离婚家庭的儿童将面临着学业、情感及社会的诸多困难与障碍。在我国,有许多研究证实了家庭结构异常对学生行为问题的影响。家庭结构健全和谐的家庭,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而破裂家庭或父母不和谐、经常争吵的家庭,以及单亲家庭,对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明显不利,使儿童产生躯体疾病、心理障碍的比例较高。
2、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即指家庭的环境气氛和情调。有研究表明,儿童行为与家庭环境有密切关系,和谐的家庭气氛是促进儿童行为发育的有利条件。此外,小学生行为问题的发生与其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显著相关。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使小学生活泼、开朗、诚实、谦逊、合群、求知欲及好奇心强;相反,不良的家庭氛围则会使孩子胆怯、自私、嫉妒、孤独、懒惰、行为放任、不讲礼貌。
3、家庭关系
家庭关系主要由父母之间的关系(夫妻关系)和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亲子关系)构成。家庭不和与心理疾病、行为障碍之间的关系,无论是流行病学调查还是临床研究都已多次被证实。调查发现,父母经常争吵、亲子关系差、家庭婚姻状况不良等与儿童行为显著相关。紧张的家庭关系会给小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成为心理创伤的背景,从而使小学生的性格带有一系列消极特点。
4、教养方式
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上,国内外许多研究得出一致的结论,认为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难以适应社会的不良人格特征,是促发子女产生精神病症的危险因素之一。小学生行为问题的发生与家庭环境密切相关:在有行为问题的学生中,教育方式民主的和尊重孩子的情况显著低于无行为问题的学生。
二、学校教育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导因素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教育以其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和系统性的特点而具有无可代替的主导作用,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极大。
1、校风与班风
良好的校风对师生是一种无形的感染力,也是一种凝聚力,可以增强小学生的集体意识,恰当地履行义务和行使权利。在这种风气下,小学生的心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健康发展。班集体是小学生在学校中学习和生活的基本单位,同时也是小学生完成社会化过程的重要条件。班级中如果存在某些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因素,将会对学生产生深刻而持久的消极影响。在小学中,部分学生在班级中地位偏低,长期受忽视或排斥,容易形成严重的自卑心理、敌对情绪和逃避倾向,可能导致交往障碍及同学关系紧张等。
2、教学内容和方法
当前,我国多数学校的教学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单一,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某种程度上给学生带来了心理压力。调查表明,相当一部分小学生学习焦虑,害怕上学,担心考试,产生一系列躯体和心理疾病,如头痛、失眠、神经衰弱、食欲不振、焦虑、抑郁等现象。随着素质教育的真正贯彻落实,改进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这将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教师素质
教师的素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是至关重要的,他们的才能、个性、教学艺术、教育方法都深深地影响着小学生。素质较高的教师懂得学生的心理,不会经常在全班学生面前严厉地批评或讽刺学生,而是考虑到学生的自尊心,循循善诱,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和他人,从而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一些小学教师自身的心理不够健康,如过于情绪化,对学生的态度极易受自己情绪的影响,缺乏应有的自制力。这种消极的和不稳定的情绪常常是造成部分小学生某些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的原因。
4、师生关系
小学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尤其是在低年级学生心目中的威望是包括家长在内的其他人所无法比拟的。正因为如此,师生关系的优劣对小学生的影响是十分明显而深远的。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使小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的兴趣,对学校生活感到愉快,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然而,由于少数教师在教育观念上落后,导致教育行为上往往存在一定的偏差,不能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这就会对学生的健康发展造成直接的不良影响。
在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诸因素中,笔者认为对小学生心理影响最大的是家庭环境与学校教育,二者在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只要我们从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各种因素入手,因材施教、及时教育,就能有效地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促进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
一、家庭环境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家庭环境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家庭的影响在减弱,但是儿童时期在家庭中所受到的影响却是一生都无法消除的。家庭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较大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主要指家庭的人口结构。家庭结构的稳定状况对小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离婚问题是当代儿童面临的最严重、最复杂的精神健康危机问题。生活在离婚家庭的儿童将面临着学业、情感及社会的诸多困难与障碍。在我国,有许多研究证实了家庭结构异常对学生行为问题的影响。家庭结构健全和谐的家庭,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而破裂家庭或父母不和谐、经常争吵的家庭,以及单亲家庭,对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明显不利,使儿童产生躯体疾病、心理障碍的比例较高。
2、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即指家庭的环境气氛和情调。有研究表明,儿童行为与家庭环境有密切关系,和谐的家庭气氛是促进儿童行为发育的有利条件。此外,小学生行为问题的发生与其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显著相关。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使小学生活泼、开朗、诚实、谦逊、合群、求知欲及好奇心强;相反,不良的家庭氛围则会使孩子胆怯、自私、嫉妒、孤独、懒惰、行为放任、不讲礼貌。
3、家庭关系
家庭关系主要由父母之间的关系(夫妻关系)和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亲子关系)构成。家庭不和与心理疾病、行为障碍之间的关系,无论是流行病学调查还是临床研究都已多次被证实。调查发现,父母经常争吵、亲子关系差、家庭婚姻状况不良等与儿童行为显著相关。紧张的家庭关系会给小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成为心理创伤的背景,从而使小学生的性格带有一系列消极特点。
4、教养方式
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上,国内外许多研究得出一致的结论,认为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难以适应社会的不良人格特征,是促发子女产生精神病症的危险因素之一。小学生行为问题的发生与家庭环境密切相关:在有行为问题的学生中,教育方式民主的和尊重孩子的情况显著低于无行为问题的学生。
二、学校教育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导因素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教育以其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和系统性的特点而具有无可代替的主导作用,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极大。
1、校风与班风
良好的校风对师生是一种无形的感染力,也是一种凝聚力,可以增强小学生的集体意识,恰当地履行义务和行使权利。在这种风气下,小学生的心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健康发展。班集体是小学生在学校中学习和生活的基本单位,同时也是小学生完成社会化过程的重要条件。班级中如果存在某些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因素,将会对学生产生深刻而持久的消极影响。在小学中,部分学生在班级中地位偏低,长期受忽视或排斥,容易形成严重的自卑心理、敌对情绪和逃避倾向,可能导致交往障碍及同学关系紧张等。
2、教学内容和方法
当前,我国多数学校的教学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单一,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某种程度上给学生带来了心理压力。调查表明,相当一部分小学生学习焦虑,害怕上学,担心考试,产生一系列躯体和心理疾病,如头痛、失眠、神经衰弱、食欲不振、焦虑、抑郁等现象。随着素质教育的真正贯彻落实,改进学校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这将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3、教师素质
教师的素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是至关重要的,他们的才能、个性、教学艺术、教育方法都深深地影响着小学生。素质较高的教师懂得学生的心理,不会经常在全班学生面前严厉地批评或讽刺学生,而是考虑到学生的自尊心,循循善诱,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和他人,从而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一些小学教师自身的心理不够健康,如过于情绪化,对学生的态度极易受自己情绪的影响,缺乏应有的自制力。这种消极的和不稳定的情绪常常是造成部分小学生某些心理问题与心理障碍的原因。
4、师生关系
小学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尤其是在低年级学生心目中的威望是包括家长在内的其他人所无法比拟的。正因为如此,师生关系的优劣对小学生的影响是十分明显而深远的。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使小学生对学习产生积极的兴趣,对学校生活感到愉快,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然而,由于少数教师在教育观念上落后,导致教育行为上往往存在一定的偏差,不能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这就会对学生的健康发展造成直接的不良影响。
在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诸因素中,笔者认为对小学生心理影响最大的是家庭环境与学校教育,二者在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只要我们从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各种因素入手,因材施教、及时教育,就能有效地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促进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