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心血管病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我国人群中心血管病,尤其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疾病负担快速增长。心血管病是可以预防的,控制心血管病负担的增长需落实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的慢病防控方针。本文主要围绕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阐述了心血管病零级预防、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概念和措施,以及心血管病预防的全人群策略和高危人群策略,并对心血管病预防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机 构】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 流行病研究室,北京 10002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 流行病研究室,北京 10002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血管病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我国人群中心血管病,尤其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的疾病负担快速增长。心血管病是可以预防的,控制心血管病负担的增长需落实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的慢病防控方针。本文主要围绕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阐述了心血管病零级预防、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概念和措施,以及心血管病预防的全人群策略和高危人群策略,并对心血管病预防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机械循环支持联合免疫调节治疗对暴发性心肌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入选2008年8月至2020年12月东莞康华医院收治的暴发性心肌炎患者88例。收集纳入患者住院期间的病史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方案、临床结局等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机械循环支持 免疫调节组(38例)、机械循环支持组(20例)和传统治疗组(30例)。机械循环支持 免疫调节组采用机械循环支持[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或IABP 体外膜肺氧合(ECMO)]及免疫调节治疗(免疫球蛋白和糖皮质激素);机械循环支持组
目的比较生存出院的暴发性心肌炎(FM)和非暴发性心肌炎(NFM)患者的远期预后,并分析FM患者出院后心功能受损的危险因素。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急性心肌炎患者,根据心肌炎的类型分为FM组和NFM组。然后,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是否持续
目的评估成人暴发性心肌炎(FM)患者使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后24h的疗效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本文为回顾性病例分析研究。选取2016年11月至2021年5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并使用ECMO治疗的成年FM患者。根据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结果将其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治疗情况、药物使用情况、ECMO使用时间及ECMO使用前及使用后24h的与疗效相关的生化检验指标,并分析生化检验指标的24h变化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FM患者在使用ECMO治疗后发生院内死
目的初步探讨复合临床恶化(cCW)事件及其组成部分对先天性心脏病相关肺动脉高压(CHD-PAH)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2007年1月至2018年7月于北京安贞医院明确诊断为CHD-PAH的患者。收集其基线资料,包括人口统计学资料、临床症状、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等。随访纳入患者临床恶化事件和全因死亡的发生情况。临床恶化事件包括晕厥、肺动脉高压(PAH)相关住院治疗、心功能恶化及≥2个PAH相关临床症状(呼吸困难、咯血、水肿、胸痛、心悸、紫绀)出现/进展。依据纳入患者在随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已成为老年主动脉瓣狭窄的主流治疗方式。股动脉入路是TAVR的首选入路,90%以上的患者可经股动脉完成TAVR,替代入路包括经锁骨下动脉、经腋动脉、经颈动脉、经升主动脉和经心尖入路。对于常规经股动脉或上述替代入路均不适合的患者,近年来国际上报道了经腔静脉入路,但该入路操作步骤相对复杂、技术要求高,在国内尚未见报道。该文报道1例具有明确TAVR指征,但股动脉入路和常规替代入路均不适合的主动脉瓣狭窄病例,通过建立腔静脉至腹主动脉通路成功完成TAVR,植入球扩式脉瓣系统。
暴发性心肌炎是儿童危急重症之一,发展迅猛、病死率高。该文报道1例暴发性心肌炎、心原性休克的患儿,在积极抗休克、纠正心律失常、免疫调节、器官支持等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体外膜肺氧合支持、呼吸机辅助通气及经皮球囊房间隔造口术被成功救治。采用经皮房间隔造口术治疗儿童暴发性心肌炎罕见报道,该病例可为临床提供参考。
该文报道了1例10岁男童,超声心动图提示二尖瓣-主动脉瓣间纤维假性动脉瘤,合并左心房瘘道形成,且左心房瘘道口逐渐增大,心脏外科手术治疗后恢复良好。二尖瓣-主动脉瓣间纤维假性动脉瘤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典型,可明确显示二尖瓣-主动脉瓣间纤维假性动脉瘤的大小、瘤体随心脏周期的形态变化、有无瘘道形成以及其他并发症表现。
心房食管瘘是心房颤动患者导管消融术后罕见但致命的并发症。如何预防心房食管瘘的发生,对心房食管瘘进行早期识别与处理,是心房颤动导管消融领域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本文对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随着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的问世与普及,冠心病介入治疗已从冠状动脉造影指导的解剖学时代进入功能学时代。冠状动脉功能学评估可以提高介入治疗的精准性,但FFR的使用也带来了手术时间延长、操作并发症以及医疗费用增加等其他问题。近年来,新兴的无导丝冠状动脉功能学评估技术——定量血流分数(QFR)不需要额外介入操作和使用腺苷等药物诱导冠状动脉充血,评估时间更短,经过多项研究的验证与FFR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该文就QFR的对比验证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自2003年在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家系中鉴定出致病基因前蛋白转换酶枯草溶菌素9(PCSK9)以来,以PCSK9为靶点的抑制剂研发进展迅速。目前PCSK9抑制剂作为一类新型降脂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包括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在内的广大心血管疾病患者。近年来研究表明,PCSK9抑制剂除了血脂调控作用外,还有潜在的抗炎、抗动脉和静脉血栓形成以及增强肿瘤免疫抑制剂疗效等功能,本文就PCSK9抑制剂多效性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PCSK9抑制剂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