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供给侧改革持续深入,迫使落后产能退出,叠加“史上最严”的环保政策逐步实施,令对环境有毒有害的农药产品失去市场,这对红太阳这样的农药生产商构成长期利好
在中国“绿色环保农药”的发展史上,有这么一家上市公司就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南京红太阳股份有限公司(000525.SZ),曾先后攻克了被欧美少数国家垄断了近半个世纪的“绿色环保农药”吡啶碱和氰氢酸,一举跻身世界前十的农药集团,为我国2007年顺利全面停止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的使用起到了积极的弥补和推动作用。
但同时,农药生产企业自身也常常是环保问题的高发区,红太阳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在环保措施上加大投入势必会影响企业的当期利润,对此,公司如何平衡?
此外,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入将对公司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环保政策趋严对公司业绩究竟是喜是忧?红太阳在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有何长远打算?对此,《投资者报》记者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与采访,获得部分解答。
吡啶碱产业龙头
南京红太阳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围绕绿色环保型、无公害农药为重点,利用生物工程、信息工程、环保工程等前沿科技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其研发的产品吡啶碱和氰氢酸是替代传统高毒农药的新型无公害农药,这两种新型农药的研发成功填补国内在绿色农药领域的空白,打破了外国的技术垄断;红太阳旗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国家级新产品、国债项目累计达160多项。
根据红太阳10月31日发布的2017年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净利润5.21亿元,同比去年增长12.40倍,与去年同期亏损0.18亿元相比,实现扭亏增利1.88亿元。2017年前三季度产品价格上涨,综合毛利率提升是业绩得以增长的主要原因。由Choice数据显示,公司产品吡啶碱前三季度市场均价为27222元/吨,同比增加38.36%,公司产品烟酰胺前三季度均价为66.6元/千克,同比上涨77.13%。前三季度公司综合毛利率为30.95%,较去年同期增加了近18个百分点,毛利率大幅增加主要受益于公司产品涨价幅度大于原料涨价幅度。
根据公开信息显示,全球吡啶碱产能合计约30万吨,其中红太阳拥有吡啶碱的产能约为6.2万吨,是全球最大的吡啶碱生产商。公司产品百草枯作为吡啶碱主要的下游产品,占其消费结构的70%,另外,公司目前是国内唯一一家拥有百草枯、煙酰胺全产业链生产商,红太阳所生产的20%百草枯可溶胶剂是目前国内唯一允许使用的百草枯产品。
群益证券分析师罗健认为,随着供给侧改革持续深入,迫使落后产能退出,农药市场供给出清好转,叠加“史上最严”的环保政策逐步实施,进一步加速落后产能的退出,同时让高污染、对环境有毒有害的农药产品失去市场空间。这对于红太阳来说构成长期利好。
同时,随着国际油价在2015年初触底反弹并逐步企稳回暖,公司下游产品价格被带动上涨。今年下半年,公司产品价格维持在高位,截至目前,纯吡啶价格为27000元/吨,同比上涨50%,烟酰胺价格为70元/千克,同比上涨118.75%。根据目前的产品价格,公司业绩有望持续高增长。
扩张与减持相伴
伴随着业绩的一路上涨,红太阳在商业版图的扩展上也开始有所动作。
2017年10月31日,红太阳发布公告宣布,为充分利用公司产业链生态圈优势,深化产业与资本融合,公司以自有资金1.8亿元人民币与公司控股股东南一农集团、南一农集团的控股股东江苏国星共同投资设立南京红太阳金控供应链有限公司,其中红太阳持股30%。拟设立的红太阳金控注册资本6亿元,拟定的经营范围为“供应链管理;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商业保理服务;经济信息咨询服务;企业管理咨询;商务咨询;市场营销策划;市场信息咨询与调查”。
对此,中信证券分析师王喆认为,红太阳此次收购通过构建多层次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整合产业链生态圈上下游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等资源,有助于实现上下游一体化循环经济布局,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他认为,预计未来几年内,公司的产业链升级战略将继续推动销售收入和利润实现较高速的增长。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在业绩持续飘红、业务版图不断扩大、各大券商以及业内分析师普遍看好的情况下,红太阳的第二大股东红太阳集团有限公司却在此刻选择了减持手中的股份。
根据公开信息显示,2017年11月16日,红太阳集团通过大宗交易的方式减持公司股份436.23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75%。这并不是红太阳集团在近期的首次减持,据统计,在2017年7月4日至11月16日期间,红太阳集团合计减持公司2182万股,占股比3.76%。
对于减持的具体原因,红太阳董秘唐志军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切以公司披露的公开信息为准。”然而,通过对红太阳公告的阅读,记者仍未对此疑惑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
声称“坚持环保治理”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追求业绩增长,为股东创造价值与注重环境保护、承担社会责任之间的平衡,永远都是一个难题。着力于治污减排、加大环保力度必然会带来费用的增加,从而对短期利润产生影响。在这一点上,红太阳可以作为农药集团中的一个典型。
在11月中旬发布的一份机构研报中,红太阳董秘唐志军曾表示:“公司一直坚持‘环保治理是道德治理,节能减排是奋斗目标,循环经济是发展主题’的环保经营理念,将‘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工作作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中之重,尤其注重环保理念创新、环保技术革新、环保设备更新,构建了以节能环保、三废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和产品清洁技能生产为主体,以各生产基地为载体的行业内先进的环保治理自主创新体系。”
对于不断推出的环保新政策,唐志军认为,“受国家环保从严公平政策的持续深入推进,公司长期践行的‘环保治理是道德治理’和‘绿色发展、环保先行’的理念优势凸显,为公司实现新一轮‘创新转型、弯道超越、绿色发展’和降本增效带来了新机遇。”
在中国“绿色环保农药”的发展史上,有这么一家上市公司就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南京红太阳股份有限公司(000525.SZ),曾先后攻克了被欧美少数国家垄断了近半个世纪的“绿色环保农药”吡啶碱和氰氢酸,一举跻身世界前十的农药集团,为我国2007年顺利全面停止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的使用起到了积极的弥补和推动作用。
但同时,农药生产企业自身也常常是环保问题的高发区,红太阳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在环保措施上加大投入势必会影响企业的当期利润,对此,公司如何平衡?
此外,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入将对公司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环保政策趋严对公司业绩究竟是喜是忧?红太阳在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有何长远打算?对此,《投资者报》记者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与采访,获得部分解答。
吡啶碱产业龙头
南京红太阳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围绕绿色环保型、无公害农药为重点,利用生物工程、信息工程、环保工程等前沿科技的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其研发的产品吡啶碱和氰氢酸是替代传统高毒农药的新型无公害农药,这两种新型农药的研发成功填补国内在绿色农药领域的空白,打破了外国的技术垄断;红太阳旗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国家级新产品、国债项目累计达160多项。
根据红太阳10月31日发布的2017年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净利润5.21亿元,同比去年增长12.40倍,与去年同期亏损0.18亿元相比,实现扭亏增利1.88亿元。2017年前三季度产品价格上涨,综合毛利率提升是业绩得以增长的主要原因。由Choice数据显示,公司产品吡啶碱前三季度市场均价为27222元/吨,同比增加38.36%,公司产品烟酰胺前三季度均价为66.6元/千克,同比上涨77.13%。前三季度公司综合毛利率为30.95%,较去年同期增加了近18个百分点,毛利率大幅增加主要受益于公司产品涨价幅度大于原料涨价幅度。
根据公开信息显示,全球吡啶碱产能合计约30万吨,其中红太阳拥有吡啶碱的产能约为6.2万吨,是全球最大的吡啶碱生产商。公司产品百草枯作为吡啶碱主要的下游产品,占其消费结构的70%,另外,公司目前是国内唯一一家拥有百草枯、煙酰胺全产业链生产商,红太阳所生产的20%百草枯可溶胶剂是目前国内唯一允许使用的百草枯产品。
群益证券分析师罗健认为,随着供给侧改革持续深入,迫使落后产能退出,农药市场供给出清好转,叠加“史上最严”的环保政策逐步实施,进一步加速落后产能的退出,同时让高污染、对环境有毒有害的农药产品失去市场空间。这对于红太阳来说构成长期利好。
同时,随着国际油价在2015年初触底反弹并逐步企稳回暖,公司下游产品价格被带动上涨。今年下半年,公司产品价格维持在高位,截至目前,纯吡啶价格为27000元/吨,同比上涨50%,烟酰胺价格为70元/千克,同比上涨118.75%。根据目前的产品价格,公司业绩有望持续高增长。
扩张与减持相伴
伴随着业绩的一路上涨,红太阳在商业版图的扩展上也开始有所动作。
2017年10月31日,红太阳发布公告宣布,为充分利用公司产业链生态圈优势,深化产业与资本融合,公司以自有资金1.8亿元人民币与公司控股股东南一农集团、南一农集团的控股股东江苏国星共同投资设立南京红太阳金控供应链有限公司,其中红太阳持股30%。拟设立的红太阳金控注册资本6亿元,拟定的经营范围为“供应链管理;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商业保理服务;经济信息咨询服务;企业管理咨询;商务咨询;市场营销策划;市场信息咨询与调查”。
对此,中信证券分析师王喆认为,红太阳此次收购通过构建多层次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整合产业链生态圈上下游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等资源,有助于实现上下游一体化循环经济布局,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他认为,预计未来几年内,公司的产业链升级战略将继续推动销售收入和利润实现较高速的增长。
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在业绩持续飘红、业务版图不断扩大、各大券商以及业内分析师普遍看好的情况下,红太阳的第二大股东红太阳集团有限公司却在此刻选择了减持手中的股份。
根据公开信息显示,2017年11月16日,红太阳集团通过大宗交易的方式减持公司股份436.23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75%。这并不是红太阳集团在近期的首次减持,据统计,在2017年7月4日至11月16日期间,红太阳集团合计减持公司2182万股,占股比3.76%。
对于减持的具体原因,红太阳董秘唐志军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切以公司披露的公开信息为准。”然而,通过对红太阳公告的阅读,记者仍未对此疑惑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
声称“坚持环保治理”
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追求业绩增长,为股东创造价值与注重环境保护、承担社会责任之间的平衡,永远都是一个难题。着力于治污减排、加大环保力度必然会带来费用的增加,从而对短期利润产生影响。在这一点上,红太阳可以作为农药集团中的一个典型。
在11月中旬发布的一份机构研报中,红太阳董秘唐志军曾表示:“公司一直坚持‘环保治理是道德治理,节能减排是奋斗目标,循环经济是发展主题’的环保经营理念,将‘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工作作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中之重,尤其注重环保理念创新、环保技术革新、环保设备更新,构建了以节能环保、三废处理、循环经济产业和产品清洁技能生产为主体,以各生产基地为载体的行业内先进的环保治理自主创新体系。”
对于不断推出的环保新政策,唐志军认为,“受国家环保从严公平政策的持续深入推进,公司长期践行的‘环保治理是道德治理’和‘绿色发展、环保先行’的理念优势凸显,为公司实现新一轮‘创新转型、弯道超越、绿色发展’和降本增效带来了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