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我国社会主義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青少年将面临激烈的社会竞争,对青少年进行挫折教育势在必行。本文主要探究小学生产生挫败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调节控制,以提高小学生的耐挫力和适应力。
【关键词】挫折;挫败感;原因;调控
一、小学生产生挫败感的原因
在普通心理学中,挫折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和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内心所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消极的情绪反应。小学生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不断遇到挫折的成熟过程,其中另小学生产生挫败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客观因素
1.自然因素
构成挫折的自然因素主要是指个体不能预测和防范的天灾地变,时空限制等等而形成的心理挫折,如2008年南方的大雪和汶川大地震,另人悲伤,忧虑,尤其是灾区的小学生,他们心里会更加的害怕,恐惧,无安全感。
2.家庭因素
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分支,是青少年的第一个学校。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很容易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有的家庭纠纷不断,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有的家长们"望女成凤""望子成龙",不顾孩子的客观现实条件,使孩子心理压力很大;有的家长溺惯孩子,造成了孩子们缺乏生活技巧,应变能力不强,耐挫能力能力弱。因此,家庭环境因素是造成小学生受挫的基础性原因。
3.学校因素
虽然实行新课改多年,但许多学校仍没有摆脱旧的教育教学模式,把学生的成绩看做衡量学生好坏的标准,教师看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学校要的是升学率。从而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心理特征缺乏了解和关注,也使学生在心里定下了没有考高分就不是好孩子,进而引发许多心理和行为问题,对学生造成心理伤害。另外,学生所出学校的级别,地理位置,社会声望以及教师的水平也是学生产生挫败感的源泉,即所谓的"校牌效应"。
(二) 主观因素
1. 生理缺陷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不是完美无暇的,有的人存在生理缺陷,疾病,身高,身材,容貌等方面的不足。小学生处于自我意识发展阶段,当他们对自我形象的期望与现实不足时,会另其心理负担过重,有挫败感,产生悲观,自卑等消极情绪反应。
2. 自我期望与实际有效行为不符
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不成熟阶段,不能正确地认识,评价自我。他们有时过于自信,自我期望值高,自己的目标制定的过高,致使在动机的推动下无法达到之前预定的目标,使自我期望与实际有效行为相冲突,小学生会因此失去信心怀疑自己的能力,心里十分的忧郁,产生强烈的挫败感。
3. 社交能力欠缺
小学生更需要在交往中获得归属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同伴的关心,完成社会化的过程。小学生爱交朋友,但往往不知如何与其他同学交往,有时是好心无好果,以至小学生回避交往,害怕交往,从而影响其以后的身心成长,交往活动。社交能力的强弱也受个体的个性品质影响,开朗,外向的青少年社交能力强,不易产生挫败感。而内向,情绪型性格的人,易产生挫败感。
4. 对待挫折的态度不同
有的人认为挫折是人生的必修课,每个人都要上,将它视为锻炼自己的机遇。而有的人认为挫折是恶魔,暗礁,如同末日来临般。当遇到挫折时,会一蹶不振,灰心丧气。
二 、小学生挫折心理的调节
1.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心理缺陷
当小学生因自己的心理缺陷而感到苦恼,自卑时,教师要及时的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让学生正确面对自己的缺陷,告诉学生自身的内部条件是与生俱来的,是独特的,我们要勇敢的去正视自己,要从其它方面取得成功来弥补,证明自己是可以的,从而消除因心理缺陷带来的消极情绪反应。
2. 正确的评价自我,调整目标
人们的行为活动都是在一定动机驱使下进行的,都是为了实现动机所指向的目标。小学生的挫折感多是由不能正确评价自我和客观现实的矛盾而产生的。因此,教师和家长要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准确地认识自我。同时,如果学生确定的目标与自己实际不符时,教师要帮助学生调整目标,使之与客观实际相符合,达到理想效果。尤其在学生受到挫折后,教师要积极的进行心理疏导,根据学生的情绪状态采取相应的方法,如:宣泄,移情,自我暗示法等,缓解学生的消极情绪,从而提高学生的耐挫力。
3. 提高社交能力
现今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心理更易孤僻,自私,交往困难,因此,家长要带孩子多到公共场所或其它孩子多的地方,鼓励孩子去与其他孩子交朋友。如果孩子刚开始害怕与陌生人接触时,家长也可参与其中,带着孩子玩,这样可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社交能力;在学校,教师也要鼓励和信任学生的正常交往,告诉学生要在交往中取长补短,要善于表现自己,真诚地赢得他人的尊重和友谊。
4. 对挫折有正确的认知
古人云:"人之挫折十之八九"生活中除了拥有欢乐也会遇到不同的挫折。挫折在人生的道路上是不可避免的,挫折对人产生何种性质的影响不在于挫折本身,而在于对挫折的不同认知,挫折人只是个体对于挫折的认知和评价。因此,教师与家长要共同教育孩子。首先,告诉他们挫折是生活的组成部分,人是在不断遇到挫折,克服挫折而走向成熟的。孟子曾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可见,一定的挫折可以增长人的毅力,知识才干,克服困难的能力。其次,告诉孩子挫折有两面性,既有消极作用又有积极作用,我们要正视挫折,帮助孩子认真地分析,评价,从中吸取教训,勇敢面对,把失败的教训变为前进的动力。
5. 进行挫折教育
挫折是一种普遍现象,人从出生到死亡都不可避免,挫败感也是一种普遍心理感受。学校教育应将挫折教育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挫折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耐挫折能力,学会正确使用心理防卫机制和调节机制,提高其适应能力和调节能力。学校应根据其年龄特点,实施挫折教育。
【参考文献】
[1]李海洲,边和平《挫折教育论》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0
[2]雷霞 -- 挫折教育探析, 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6 .
[3]刘诗雨-- 谈如何提高中小学生的耐挫力,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第20卷 第5期
[4]李广,姜英杰 --中小学生挫折感表现类型及影响因素分析, 现代中小学教育 1999.1.
[5]张云旺-- 中小学生自信心受挫的成因及对策初探 , 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3 .
作者简介:刘天琪(1988--),女,吉林省洮南市万宝乡,本科,研究方向:小学教育
【关键词】挫折;挫败感;原因;调控
一、小学生产生挫败感的原因
在普通心理学中,挫折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和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内心所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消极的情绪反应。小学生的成长过程是一个不断遇到挫折的成熟过程,其中另小学生产生挫败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客观因素
1.自然因素
构成挫折的自然因素主要是指个体不能预测和防范的天灾地变,时空限制等等而形成的心理挫折,如2008年南方的大雪和汶川大地震,另人悲伤,忧虑,尤其是灾区的小学生,他们心里会更加的害怕,恐惧,无安全感。
2.家庭因素
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分支,是青少年的第一个学校。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很容易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有的家庭纠纷不断,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有的家长们"望女成凤""望子成龙",不顾孩子的客观现实条件,使孩子心理压力很大;有的家长溺惯孩子,造成了孩子们缺乏生活技巧,应变能力不强,耐挫能力能力弱。因此,家庭环境因素是造成小学生受挫的基础性原因。
3.学校因素
虽然实行新课改多年,但许多学校仍没有摆脱旧的教育教学模式,把学生的成绩看做衡量学生好坏的标准,教师看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学校要的是升学率。从而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心理特征缺乏了解和关注,也使学生在心里定下了没有考高分就不是好孩子,进而引发许多心理和行为问题,对学生造成心理伤害。另外,学生所出学校的级别,地理位置,社会声望以及教师的水平也是学生产生挫败感的源泉,即所谓的"校牌效应"。
(二) 主观因素
1. 生理缺陷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不是完美无暇的,有的人存在生理缺陷,疾病,身高,身材,容貌等方面的不足。小学生处于自我意识发展阶段,当他们对自我形象的期望与现实不足时,会另其心理负担过重,有挫败感,产生悲观,自卑等消极情绪反应。
2. 自我期望与实际有效行为不符
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不成熟阶段,不能正确地认识,评价自我。他们有时过于自信,自我期望值高,自己的目标制定的过高,致使在动机的推动下无法达到之前预定的目标,使自我期望与实际有效行为相冲突,小学生会因此失去信心怀疑自己的能力,心里十分的忧郁,产生强烈的挫败感。
3. 社交能力欠缺
小学生更需要在交往中获得归属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同伴的关心,完成社会化的过程。小学生爱交朋友,但往往不知如何与其他同学交往,有时是好心无好果,以至小学生回避交往,害怕交往,从而影响其以后的身心成长,交往活动。社交能力的强弱也受个体的个性品质影响,开朗,外向的青少年社交能力强,不易产生挫败感。而内向,情绪型性格的人,易产生挫败感。
4. 对待挫折的态度不同
有的人认为挫折是人生的必修课,每个人都要上,将它视为锻炼自己的机遇。而有的人认为挫折是恶魔,暗礁,如同末日来临般。当遇到挫折时,会一蹶不振,灰心丧气。
二 、小学生挫折心理的调节
1.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心理缺陷
当小学生因自己的心理缺陷而感到苦恼,自卑时,教师要及时的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让学生正确面对自己的缺陷,告诉学生自身的内部条件是与生俱来的,是独特的,我们要勇敢的去正视自己,要从其它方面取得成功来弥补,证明自己是可以的,从而消除因心理缺陷带来的消极情绪反应。
2. 正确的评价自我,调整目标
人们的行为活动都是在一定动机驱使下进行的,都是为了实现动机所指向的目标。小学生的挫折感多是由不能正确评价自我和客观现实的矛盾而产生的。因此,教师和家长要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准确地认识自我。同时,如果学生确定的目标与自己实际不符时,教师要帮助学生调整目标,使之与客观实际相符合,达到理想效果。尤其在学生受到挫折后,教师要积极的进行心理疏导,根据学生的情绪状态采取相应的方法,如:宣泄,移情,自我暗示法等,缓解学生的消极情绪,从而提高学生的耐挫力。
3. 提高社交能力
现今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心理更易孤僻,自私,交往困难,因此,家长要带孩子多到公共场所或其它孩子多的地方,鼓励孩子去与其他孩子交朋友。如果孩子刚开始害怕与陌生人接触时,家长也可参与其中,带着孩子玩,这样可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社交能力;在学校,教师也要鼓励和信任学生的正常交往,告诉学生要在交往中取长补短,要善于表现自己,真诚地赢得他人的尊重和友谊。
4. 对挫折有正确的认知
古人云:"人之挫折十之八九"生活中除了拥有欢乐也会遇到不同的挫折。挫折在人生的道路上是不可避免的,挫折对人产生何种性质的影响不在于挫折本身,而在于对挫折的不同认知,挫折人只是个体对于挫折的认知和评价。因此,教师与家长要共同教育孩子。首先,告诉他们挫折是生活的组成部分,人是在不断遇到挫折,克服挫折而走向成熟的。孟子曾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可见,一定的挫折可以增长人的毅力,知识才干,克服困难的能力。其次,告诉孩子挫折有两面性,既有消极作用又有积极作用,我们要正视挫折,帮助孩子认真地分析,评价,从中吸取教训,勇敢面对,把失败的教训变为前进的动力。
5. 进行挫折教育
挫折是一种普遍现象,人从出生到死亡都不可避免,挫败感也是一种普遍心理感受。学校教育应将挫折教育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挫折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耐挫折能力,学会正确使用心理防卫机制和调节机制,提高其适应能力和调节能力。学校应根据其年龄特点,实施挫折教育。
【参考文献】
[1]李海洲,边和平《挫折教育论》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0
[2]雷霞 -- 挫折教育探析, 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6 .
[3]刘诗雨-- 谈如何提高中小学生的耐挫力, 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第20卷 第5期
[4]李广,姜英杰 --中小学生挫折感表现类型及影响因素分析, 现代中小学教育 1999.1.
[5]张云旺-- 中小学生自信心受挫的成因及对策初探 , 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3 .
作者简介:刘天琪(1988--),女,吉林省洮南市万宝乡,本科,研究方向:小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