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志坚 志坚行正 和善有爱

来源 :今日华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b7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生于一个爱国之家,
  虽祖辈几代皆为华侨,仍不忘祖国情谊,
  归国后,行医治病,支援祖国建设。
  他踏实肯干,勤奋有为,
  办教育、做贸易,开创事业天地。
  他发扬华侨团结友爱、互助勉励之精神,
  联络情谊、积极行善,乐此不彼。
  他,就是贝志坚,
  一位不怕麻烦,耐心和善之人。
  
  
  爱国之家 投身祖国建设
  
  “河山只在我梦萦,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当年,张明敏的一曲“我的中国心”感动了多少海外华侨的心,浸润了多少游子的眼。这一曲爱国之歌亦成为印度尼西亚华侨们最喜爱的歌曲,寄托着他们对祖国深切的思念。正如歌曲中所唱“不论何时,不论何地,心中一样亲。流在心里的血,澎拜着中华的声音。”印度尼西亚华侨贝志坚先生正是出生于这样一个爱国之家,他的先辈们上个世纪就已于印度尼西亚定居,到他这一辈,已是十多代华侨。虽然世代远离祖国,然而贝志坚先生一家却不忘祖国家乡,不忘自己是中华民族的儿女。离祖国愈远,思念愈浓。
  历来,华侨们极为重视子女教育,因为他们深知,在异国他乡,他们的一言一行就代表着祖国同胞们的素质与尊严。贝志坚先生自小就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父母培养他们严于律已、宽以待人的品格及独立自主,团结友爱之精神。祖辈爱国之情亦深深感染着他,他回忆说:“在印度尼西亚,无论何种政治派别,每年国庆,华侨们都会自发地在门口挂上国旗,共贺庆典。”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饱尝战乱之苦的新中国百废待兴,百业待举,急需大批经济、科技和文教等建设人才。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喜讯,也给那些海外华侨们带来了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希望,并掀起了一场为建设新中国服务的回国高潮。贝志坚先生一家正是在这股热潮的引领下,于1960年回到魂牵梦萦的祖国,加入新中国建设的队伍之中。他们随着十几万印度尼西亚华侨来到广州三元里华侨集中地,随后被安排至福建省。从此,他们一家在福建安身,此时的贝志坚先生刚满六岁。
  初回国时,由于久居印度尼西亚,生活习俗等都与国内大有不同,他们只会讲客家话,不会讲国语;他们不懂得用人民币;他们习惯性穿印度尼西亚的batik巴迪衫;他们没有经历过冬天,不习惯严冬时厚厚的棉袄……这些在当地农村人看来都非常奇怪与不能理解,甚至还经常闹出误认为他们是台湾特务的笑话。尽管适应阶段困难重重,好在贝志坚先生一家都十分亲善友好、平易近人,倒也很快地与本地人融合在一起。
  贝志坚先生的家庭是个医疗世家,祖传口腔医学,父亲贝日习是一位著名的牙科医生,在福建当地拥有良好的口碑,他自已也深得父亲真传,成为一名小有名气的牙科医生。“父亲医术很好,非常喜欢钻研,一碰到问题,总会通过反复地做实验来求证。”贝志坚先生满怀敬仰地说道。以治病救人为已任的贝家,为当时医术还很落后的祖国培养了众多牙科医务人员,亦为病人们带来福音。由于医术精湛,贝志坚一家作为稀有的专业人才被加以重用,即使是在上山下乡、文化大革命等浩劫中,他们亦受到重点保护,以培训军区内的医生为主要任务。
  
  踏实肯干 勤奋有为
  
  1982年,贝志坚先生来到香港,事业、人脉等一切事情又得重新开始。由于当时的香港正处于英联邦管制下,对内地的医生很不重视,亦不承认内地颁发的医学文凭,没有医学执照,不能从医,贝志坚先生只好放弃热爱的医学事业,另谋他路。初到香港,语言障碍是他必须克服的,他曾因广东话不灵光而受香港老板歧视,很难被招工。
  然而现实越残酷,贝志坚先生骨子里的那股不服输的韧劲越强,他发挥在国内艰苦时期培养出来的拼搏精神,不分昼夜地工作,他曾一天做三份工,也住过难敌风雨的木屋。贝志坚先生笑言:“我们那时一天工作至少十多个小时,就像一头不知累的黄牛,只知埋头苦干。”
  他曾经组建起一支运输队,从事物流行业,为顾客提供运输服务。随后,他发现香港社会普遍存在家庭暴力、父母与子女关系不和等问题,从而导致不良少年增多。从小就受到良好家庭教育的他颇有感触,深知家庭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孩子的品行很大一部分取决于父母的言传身教,在和谐的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其身心都要健康得多。思及此,贝志坚先生开始着手准备建立基层教育机构,机构以亲子教育为主,主要面对家庭暴力、父母与子女关系等问题,协调父母与孩子的双方关系,通过教育的方式使父母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及如何建立起良好的家庭环境。
  他说:“最重要的是包容和体谅,就夫妻关系而言,双方都要尽好自己的本分,丈夫要体谅妻子打理家庭、生儿育女的辛苦,他的责任是爱护家人、保护家人,而不是责骂妻子;而妻子也亦体谅丈夫在外拼搏,为家庭奔波劳碌的辛苦。夫妻之间应该是很知心的朋友,多为对方考虑,建立起和谐包容的家庭关系。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其心理和性情上都要温和得多。” 谈及家庭关系,具有多年亲子教育经验的他深有体会。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的教育机构亦取得了良好成效,深受家长和孩子的欢迎,高峰时期,曾有一千多名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
  随着香港经济的飞速发展,印度尼西亚来港人员日益增多,尤其是印度尼西亚女佣人数暴增,据不完全统计,在港工作的印度尼西亚女佣人数已经超过十二万,有与菲佣并驾齐驱之势。并且,印度尼西亚女佣普遍不谙英语及广东话,因此,她们怀念家乡亦习惯于购买印度尼西亚产品。贝志坚先生的弟弟和妹妹都经营着印度尼西亚产品商店,生意都不错。于是,2008年,贝志坚先生创办“贝林贸易公司”,运用在印度尼西亚的便利关系,进口各类印度尼西亚特产来港批发,以满足印度尼西亚在港人员的思乡之情。
  据贝志坚先生介绍,“贝林贸易公司”经营面广泛,从食品到各类生活用品甚至书画报、化妆品应有尽有,包括:自产咖啡豆、各式恩兵、炸豆、煮食料、化妆品、饮料、男女服装、床上用品等。虽然才短短三年时间,由于产品正宗,价格又公道,因此迅速获得广大商家的认可,至今已有接近上千家商铺来此进货。
  互助团结 积极行善
  
  经历过国内政局动荡以及漂泊香港的印度尼西亚华侨们,更是深刻明白团结互助、相互勉励的重要意义,中国是他们的祖国,香港是安居乐业之地,印度尼西亚始终是他们出生长大的地方,相似的经历与背景使他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贝志坚先生亦将印度尼西亚华侨的这种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而今,他身兼多职,同时担任着印度尼西亚西加里曼丹省三发县旅港同乡会会长,香港侨友乐会社主席、香港邦加侨友会副秘书长、快乐艺术歌舞团团长、新界西文娱康乐协会副主席、香港动静武艺养生协会会长等职务。他坦言:“我创办贝林贸易公司,就是为了筹集资金,开展各类活动,进行社会服务工作。”
  如今,贝志坚先生的生活忙碌而又充实,每天下班之后,还要探望病人,开展组织活动等工作。据他介绍,他参与的各类社团活动,以联络华侨友谊,发扬互助友爱之精神,积极行善为主。每个周末,贝志坚先生邀请会友们来到他租用的储存仓库,进行联谊活动。每次活动时,都会有丰盛的印度尼西亚菜肴与糕点招待,其中有侨友们自制的,也有贝志坚先生提供的。侨友们集中在一起,谈天说地,载歌载舞,好不热闹,贝志坚先生每每要来几首善长的电子琴助兴。其中邦加侨友会的乐队及印度尼西亚舞蹈活动,享誉香港侨界,甚至多次被电视台邀请参加表演。
  协会亦发扬行善为乐的美德,积极支助有需要的人看病和青少年上学等问题。其中,有一位侨友身患肿瘤,却无法筹集高昂的医药费,贝志坚先生等人听闻后,马上组织各团体人员进行捐款活动,终于筹得资金为该侨友治病。现在,该侨友在大家一致的关怀帮助下,身体已逐渐复原,并写诗赠送,表达感激之情。
  贝志坚先生的父亲曾告诫他说:“一个人不要怕麻烦,怕麻烦就越麻烦”,此语虽貌似平淡,然细细咀嚼、慢慢回味,却能感受到其中的丰富内涵。从此,贝志坚先生以此为信条,无论工作或生活,都尽量做充足准备,不怕麻烦,细心耐心地对待。随着年事愈长,越加体会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亦体会父亲的用心良苦。贝志坚先生正是如此,不怕麻烦、一步一脚印地践行在他的人生之路上,并一路撒播爱心的种子,耐心浇灌,使其发芽、成长。
  
  贝志坚先生主要职务与履历
  印度尼西亚华侨
  印度尼西亚西加里曼丹省三发县旅港同乡会会长
  香港侨友乐会社主席
  香港邦加侨友会副秘书长
  快乐艺术歌舞团团长
  新界西文娱康乐协会副主席
  香港动静武艺养生协会会长
其他文献
【本刊讯】12月6日,香港创新科技及制造业联合总会2011—2013年度理事会就职典礼暨FITMI成就大奖颁奖典礼假座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一楼会议厅举行。是日,席开50余桌,来自香港各行业代表近600人出席,高朋满座,场面热闹。中联办经济部副部长、贸易处负责人杨益先生出席庆典并担任主礼嘉宾。此会创办人林和安先生也受邀出席,嘉瑞集团主席李远发先生众望所归,出任香港创新科技及制造业联合总会2011—201
期刊
于服务,他热衷、积极  于体育,他热爱、执著  于管理,他以人为本,注重人才培养  一直以来  服务安徽、关注体育、经营酒店  是贯穿陈永杰先生人生经历的三条主线  以此,由点及线、由线及面  绽放多面、立体的精彩人生    关注体育、经营酒楼、服务安徽是贯穿陈永杰先生人生经历的三条主线,在这三条主线的引领下,连接的是他在不同行业和不同领域的情怀,如此由点及线,再由线及面,绽放着多面、立体的精彩人
期刊
也许不能决定生命的起点  我们却可以选择它的方向  也许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  我们却可以选择它的高度  芸芸众生之中  自强、自立的女性如同铿锵玫瑰一般  黄可爱女士就是这样  她相信,努力拼搏才是人生最美妙的音符  她坚持,感恩回报才是人生最美丽的画卷    人生历程:坎坷而不平凡    人生的道路,既有平坦又有坎坷;人生的色彩,既绚丽又多彩。不同的人拥有不一样的人生色彩。黄可爱女士的故事里,有
期刊
医德可风者,泽被万民。  出身于中医世家的尹淑梅医师,  以德施仁术,赢得“活神仙”盛誉;  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  她博采众长,更敢于创新,  其家传的针灸手法自成经典;  尹家祖训,她传承发扬,  精益求精,赤心为患者。      出生中医世家 弘扬尹氏医术    尹淑梅医师卓而不群的医术,多少是受到家庭耳濡目染的原因,她出身于一个中医世家,祖父尹镜波是华南医学院(现中山医学院)教授,其
期刊
莫言女子痴,醉心美容事业三十余载,  美了他人亦丰富了自我;  莫言女子弱,化身为美丽使者,  开办教育,美传天下;  莫言女子秀,别有勇者智,  以美为媒,商海中展别样风采;  就这样一位外表柔弱内心坚强的女士,  她用爱心、耐心与静心  笃行于爱美、寻美、传美的途中!      痴心绘写美丽人生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现代生活中,美是一种精神风貌,一种态度,一种礼仪,淡定从容的美让我们自信
期刊
她勤学古训,博采众长,  她谨记医道,唯德是重,  她精通书画篆刻、术数玄学,  她热心公益,长怀医者之心,  她服务社群,乐在其中。  她以仁心仁术和乐天性情,  传递健康快乐的生活信念。  她,就是古艳玲医师。    研创医术 造福患者    中医学是中国的传统医学,作为国粹,中医药特色和优势被人们普遍认识和接受。中医又是一门综合学科,博大精深,要经过长期的中医理论的学习以及丰富的临床经验才
期刊
结果虽美,  却美不过过程,  蝴蝶之美,美在破茧成蝶创造的过程,  珍珠之美,美在经年累月孕育的艰辛,  生活之美,美在家人围坐、享一顿家常便饭的平淡,  事业之美,美在培养他人内在美的过程,  服务之美,美在用心捕捉到的风景,以及助人的过程,  费志恩先生在乎的美,是过程之美,  而他人生中释放出来的美,亦是美在过程。      事业的山峰,更关注精神的旅行    费志恩先生出生在被誉为“国际
期刊
载德载善,贵在用心;  他相信“努力”的力量,  事业坚守,贵在专心;  抱着开朗豁达心态,  他洒脱生活,贵在善心。  从香港到内地,他以奉献的脚步丈量生活;  从弱冠到花甲,他以付出的真情铸造精彩。  在狮子会的廿载,  他将“We Serve”的宗旨印入奉献的每一步,  坚信助人为快乐之本,  以心谱写奉献曲,  这就是陈敬德先生,一位坚持付出的老狮友。      狮子服务 贵在用心   
期刊
刚毅,坚韧  宽容,大度  和蔼可亲的笑容  是关爱他人的自然流露  掷地有声的言语  是飽含激情的交响回旋  她的气质  承袭了齐鲁大地的广博和厚重  吸收了香港的开放和进取  她凭一己之力  用人生的转折地为品牌命名  砥砺奋斗,忘我工作  最终享誉全球  她,就是臧健和博士  “湾仔码头北京水饺”的创办人    色彩斑斓的人生历程    人生的色彩,在胆小者那里是黑白狰狞,在平庸者那里是暖日
期刊
【本刊讯】11月17日,世界吴氏联谊理事会第二届恳亲大会在香港会展中心召开,来自中国大陆、台湾以及东南亚各国、北美、新西兰、英国、德国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名吴氏宗亲代表欢聚一堂,向世人传颂吴氏祖先泰伯公以“谦让和谐、创新开拓”为精神的“吴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明。  吴氏宗亲会遍布全球,且历史悠久,其中,全美至德吴氏宗亲总会有一百三十多年历史,菲律宾让德吴氏宗亲总会有一百多年历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