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管住嘴,迈开腿。为了健康的目的,爱好运动的人群越来越庞大。大家坚持锻炼,挥汗如雨。马拉松长跑是国际上非常普及的长跑比赛项目,全程距离42.195公里。分全程马拉松、半程马拉松和四分马拉松三种。近年来,国内马拉松、越野跑得到飞速发展。据中国田径协会数据显示,2013年马拉松相关赛事仅39场,至2019年赛事数量达到1828场,增长约46倍。
近日,黄河石林马拉松越野赛意外事故令人震惊,给运动爱好者敲响了一次警钟。面对意外付出生命的惨重代价,我们也要认真思考:我们还该坚持运动吗?如何科学运动?如何避免运动中的环境伤害?遇到了意外又该如何处理呢?
这次悲剧的关键因素,有一个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的词:失温。比赛当天,开赛没多久便出现刮大风、下大雨、下冰雹等极端天气,而参赛者普遍穿得少,大部分参赛者考虑在运动时,身体产热,没想过会出现失温这一情况。而当身体出现视线、意识模糊时,才意识到危险,结果却在几分钟之内使不上力气了,导致了这一悲剧的发生。
人的体温固定在36℃~37.0℃(腋下体温)之间,除了生病发高烧或者发低烧会有所波动,一般都非常稳定。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大脑中有精密的体温调节器。
当产热速率低于散热速率,体内热量、不足以维持体温,就会出现失温现象。人体处在冷环境中,缺乏衣物和住所保护,维持不了正常体温,失温就有可能发生。例如这次事件在高海拔赛段,出现了冰雹、冻雨、大风灾害性天气,气温骤降,突发的恶劣天气加上跑步出汗,衣物湿透了,身体皮肤直接接触到冷风冷水,造成热量对流和传导散热,体内大量热量损失,身体正常温度难以保持在正常范围。通常来说,外界温度越低,风力越大,环境湿度越高,越容易失温。失温严重时,3小时内就可能出现死亡,致死率很高。
及时发现和识别失温,快速采取措施非常重要。当失温达到一定程度时,人会变得行动迟缓,如果忽略掉身体报警信号,误认为只是有点疲惫,觉得再坚持一下就没事了,就有可能酿成悲剧。失温并非一开始就非常严重,人体会顽强地通过代偿机制与这种低体温对抗。所以当暴露于低温环境后,会由轻到重逐渐失温。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失温的阶段。
●精神状态完全正常,感到有点冷。身体温度在35℃以上,此时身体表层皮肤周围血管收缩,减少热量从表层皮肤散失;身体开始产生产热激素;内脏开始增加产热;身体开始有寒战反应,也就是发抖。这一时期立刻采取恢复体温措施,人体不会有太大损伤。
首先要保持体力,停止活动或紧急扎营,尽快脱离低温恶劣环境;然后立刻采取保暖措施:盖被子、加厚衣服;如果因剧烈运动或下雨导致身上衣物被浸湿,需尽快把湿的身体擦干,换上干衣服,用睡袋或厚衣物将全身包裹;注意不要直接接触冰冷的地面,可以隔一层睡垫等。
●判断力下降,说话不清楚、动作不协调。体温在32℃~35℃,此时身体处于轻度失温状态,开始算作医学上定义的低体温症。身体为抵抗低温的产热还在进行,但已不足以维持正常机体功能了,此时身体会产生心跳加速、呼吸频率加快等反应;还会出现反常的尿多。此时已经很难靠自己脱困了,急需外界帮助。
当身体出现体温在35℃以下时,则需采取加温措施,可用热水袋、发热贴对患者脖子、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进行加温;同时尽快给身体补充流质热食,如浓糖水、热巧克力等,让失温患者获得产热需要的能量。要注意的是,此时一定不能靠饮酒升高体温,可能会导致失温加剧等情况。
●意识慢慢丧失,各种反射变得迟钝。身体温度在28℃~32℃,肌肉战栗产热也不再进行,从心跳快变成了心律不齐,此时处于中度失温状态。身体可能会出现冷到反常脱衣服情况,这是身体实在撑不下去的信号,需要立刻采取救援,否则将变为重度失温。
●没有意识,没有寒战,低血压,心跳减慢直到慢慢停止。身体温度低于28℃,也就是难以拯救的重度失温了。
越野赛、登山等户外运动对衣物穿着由内到外的建议:排汗内衣、保暖中层、防水外套,戴帽子(避免头部散发大量体热);备用干衣物,用防水袋装好,身上衣物湿掉时及时更换。随身携带糖、巧克力,及时补充能量,但绝对不能喝酒。携带并学会使用求救设备。携带安全的取暖、防暑物品。提前学习野外求生技能。参加户外越野运动的人群应该对失温、中暑等情况有所警惕,在追求超越极限的同时保证自身安全。
运动伤害的范围很广,凡是和运动有关而发生的一切伤害都可以列入。除了自身运动不当、运动量过大等,造成这次马拉松比赛的意外的主要是极端天气这一环境因素。运动的环境因素,除了低温引起的失温、冻伤,还有因气温过高引起的中暑、热射病、脱水等。
眼下进入夏天,坚持在戶外运动就面临着高温挑战。人的耐力普遍下降,容易中暑。一般情况下导致中暑的原因包括高温、高湿、运动强度时间过长,还有就是没有热适应。
首先我们要注意户外运动时的天气情况,尽量不要长时间在强烈的阳光下运动,夏天清晨和傍晚是一天中气温相对比较低的时间适合进行运动。如果在室内运动,要注意通风状况是否良好。注意控制锻炼的时间,每次锻炼最好控制在15~20分钟,中途可以休息10分钟再继续。运动时准备好预防中暑的药物,如藿香正气水、人丹等。
刚开始运动的时候要注意逐渐增加运动量及强度,保证10~14天的热适应时间,如果在这期间感觉身体有不适症状的话,最好到医院检查,必要时及时治疗。夏季炎热,户外运动要适当减少时间,尽可能选择比较凉爽的清晨、傍晚进行。身体状况方面,大多数人中暑的时候都会有头晕、注意力下降、胸闷、口渴、恶心、四肢无力、体温正常或轻度增高这些症状,情况严重的可能还会出现大量出汗、恶心呕吐、面色潮红、脉搏明显增快、胸闷加重、体温达38℃以上。如果在夏天发现自己有以上类似症状时,最好及时服用藿香正气水等来缓解,情况严重的话,要第一时间去医院接受治疗。而尿量少或无尿就说明已进入疲劳状态,要注意防脱水了。身体发红发烫就更加要及时休息,补充生理盐水等。
长期超负荷运动对运动的人来说会有一种感觉,运动量越来越大,强度不够就感觉不够过瘾。前文所说这次比赛并不是普通的马拉松,是一场越野赛!越野赛属于极限运动的一种,也就意味着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情况,例如:失温、热射病、迷路、坠崖、脱水、崴脚、抽筋、遇到凶猛的野生动物、猝死、低血糖、被落石击中等。赛前需要充分了解当地的地理环境,做足比赛时的预案。进行户外运动时,常常容易忽略身体给出的报警信号,只是一味硬撑,“再坚持一下”,这样是非常危险的。
这样的教训很多。四年前的一天,48岁的骑行爱好者李先生在离山顶最后一个弯道时,突然倒下,再也没有起来———因为心脏驟停,猝死离世。骑行圈熟悉的朋友透露,李先生前一天熬夜加班,还喝了点酒,一早就独自去山上骑行,在最后一个弯道之前,他应该已经体力严重透支。或许是冲一把就到顶的想法,他最终把自己“拉爆”(骑行圈用语,指骑车体力严重透支,运动能力明显下降)。
当心脏骤停时,使用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进行心肺复苏,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生命的方法。心脏骤停一旦发生,如得不到正确有效的急救,4分钟后人的大脑细胞会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心脏呼吸骤停后的心肺复苏越早开始,生存机会越大。
还有一种运动超负荷时容易发生的危险是低血糖。
一般来说,正常人空腹血糖在80~120毫克之间,如果血糖浓度低于55毫克,就会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称为低血糖症。运动中出现的低血糖症多发生在长跑、马拉松,长距离冰雪运动和骑行等运动项目中。低血糖也是马拉松跑者容易在比赛的第30公里时产生的症状。所谓的“马拉松墙”就是低血糖的一大标志,症状也包括肌肉疼痛。
那如何避免在运动时发生低血糖?
●在跑步前30~60分钟吃一些体积小、热量高的食物,比如几块饼干、一根香蕉。最好能在饭后1~2小时参加运动,因为这时血糖较高,不易发生低血糖。
●跑步中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尤其在炎热的夏季。
●跑步后根据时间点适度补充些高能量食物,如巧克力、糖等。
●避免运动过量,以运动后感觉不到疲劳为宜。同时运动结束时不要马上停下来,做些恢复性运动,直到心率恢复到运动前水平。
●控制压力是防止低血糖的重要的因素之一。心理压力会使身体消耗大量的葡萄糖。
虽然低血糖是由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过低引起的,而血糖过低通常是由于不均衡的饮食,不规律的用餐时间及压力过大等因素导致。在跑步运动时,如焦虑、脸色苍白、严重疲劳感等都是低血糖的症状。一般只要吃些高糖的食品,低血糖症状会快速消失。运动时,出现低血糖症状可以这样做:
●立即停止运动。
●马上食用随身携带的食物或含糖饮料,此时选择的食物需要快速起效,且不宜太多,一般是15克左右,比如巧克力、葡萄干、牛奶等。一般在休息10分钟左右低血糖即可缓解。
●若10分钟后未能缓解,可再继续吃食物,并及时去医院。
但是即便低血糖缓解了,也应要到医院咨询检查,以确定症状的起因,做到防患于未然。
我们都知道,运动是增进健康、益寿延年的重要手段。然而,运动量并非越大越好,运动过量可使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损害,影响健康。这是因为人在剧烈运动时,体内会产生较多的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等激素,当这些激素增加到一定数量时,可使免疫器官中的脾脏产生白细胞的能力大大降低,致使淋巴细胞中的A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以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活性大大降低,其中自然杀伤细胞可减少35%。
一般而言,剧烈运动后的免疫力降低会维持1小时左右,要经过24小时以后才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机体免疫力降低,当遇到病菌、病毒侵袭时便容易罹患感冒、肺炎、胃肠道感染性疾病。因此,体育锻炼要讲究适当,以锻炼后精神饱满、不感到疲劳为标准。
不运动虽然不好,但至少人体保持了一个安定状态,但运动过量打破了人体自身的和谐,比不运动带来的危害更大。当身体出现出汗、腰膝酸软、肌肉疼痛等一些急性疲劳现象,如果在下次运动时能够恢复,就不算是运动过量,如果一直没法恢复,就会被称为运动过量。
运动过量不能掉以轻心,最危险是可能造成运动性猝死。运动性猝死的高危年龄在30~50岁,足球、网球、自行车、田径、游泳、篮球等运动时都有可能发生。运动性猝死者多数有器质性疾病,心血管病(如冠心病、冠状动脉畸形、心肌炎、心脏瓣膜病、肥厚性心肌病、主动脉破裂等)占首位,其次是脑血管意外。另外,运动性哮喘、肺栓塞和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等呼吸系统疾病,也可能因运动而诱发或加重病情,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抢救,同样可致命。
如果遇到有人运动性猝死,施救者应该立即让患者躺平,对其进行胸外按压,同时拨打120,尽快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进行心脏电击除颤。
运动过量的另一个风险是发生横纹肌溶解症,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运动过量时肌细胞会发生破裂,细胞内的肌红蛋白会大量释放到血液中。当血液流经肾脏时,肌红蛋白就会堵塞肾小管,尿液中有毒的物质不能顺利排出,而且被破坏的肌细胞还会释放出大量的钾,进入血液中会引起高钾血症,严重时可致心脏骤停危及生命。 那如何判断运动量是否过度呢?正常人一般可以用运动时的每分钟最大心率来判断,公式为220—年龄。健康人的有氧运动有效心律范围应是最大心律的60%~85%之间。用食指和中指按住颈部喉管的任意一侧,默数10秒钟内的心跳次数,然后乘以6就是每分钟的心跳次数,即正常心率。如果心率达不到60%,运动没什么效果,但如果超过85%就会出现头晕、发胀的情况,就是运动过量了。
除了数心率,还可以通过以下这些判断自己是否运动过量:
●运动时身体感到疲累、头昏眼花、局部肌肉群出现长期隐痛点的状况、多汗甚至肌肉酸痛。
●运动能力降低,运动水平下降。
●清晨血压升高,脉搏跳动明显增加。
●逐渐失去锻炼兴趣,睡眠不好,食欲减退、头晕无力,记忆力減退,出现心情烦躁容易激动等。
爵先生是一位警察,他的职业特点是工作强度大,必须要有强壮的身体来支撑。运动几乎是他每天的必修课,跑步、骑车、游泳,时间不够的时候甚至会跳绳700~1万个。他表示,这次的马拉松事件,对自己触动最大的一点就是要回归“运动初心”———我们为什么要运动。每个运动者除了强身健体,还有各自的初衷与追求。“假如你只是强身健体,那么就选择一些安全性高、损伤风险低的运动项目和运动场所,尽量不要去玩一些高风险的项目。如果你是爱冒险的玩家,那么请对大自然有足够的敬畏,做好各种基础训练和急救知识,当面对突如其来的意外情况的时候,有足够能力来做出合理有效的避险。但是,如果只是为了在社交网络进行炫耀,那么一定请三思而后行,你的鲁莽不但可能危及自身,也可能因为你的炫耀误导了更多的人去盲从。”
博先生是一位拥有5年骑龄的自行车爱好者,跟志趣相投的车友们到处去骑行,征服陌生的路和坡,是他最爱的运动。他表示,看到这次事件这么多人出事,心里很难受,毕竟大家都是热爱运动之人。我想,我们还是要继续愉快运动的。今后要更加谨慎地选择正规、保障好的比赛,赛前热身,装备带足,量力而行,不仅自己要掌握一些急救措施,也要能够及时求助120。
另外,任何长距离户外运动,都应该提前了解当地天气状况,选择适合的衣物。提前下载离线地图,避免因迷路消耗过多的体力。提前熟悉环境,了解补给点的设置和呼叫救援方式,也要自行提前做好预案。
任何运动过程中,放弃并不能说明自己不行,只有把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来珍惜,才有更多的时间去挑战自己,享受运动。所以当在任何时候觉得风险很大时,我们就一定要放弃。
逝去的每一位跑者,都是每个家庭永远抹不去的痛。尽管主要是意外,但通过反思和总结,我们不能把责任完全归结于大自然。我们依然会热爱运动,并且一定要学会科学适度运动。
要勇于挑战自我,也要敢于适时放弃。
步骤:
1.评估环境安全
确保现场环境对施救者和患者都是安全的。
2.判断有无意识
用双手轻拍病人的双肩,对着病人两边的耳朵大声叫喊:“喂,你怎么了?”。
3.呼喊求助
如果患者没有反应,应大声呼喊求助。拨打或派人拨打“120”急救电话并取得自动体外除颤器。电话置于免提模式,这样您就可以听到调度员的指示。
4.检查患者呼吸是否正常
观察患者胸廓有无呼吸起伏动作,口鼻有无气息吐出,如果患者呼吸不正常或仅有濒死叹息样呼吸,请开始心肺复苏。
5.胸外心脏按压
●确保患者仰卧在坚固、平坦的表面上(硬床或地上)。
●迅速除去患者的衣服,以免影响操作。
●给予30次胸外按压。
将一只手的掌根放在患者胸部中央(胸骨下半部),另一只手的手掌叠放在第一只手上方,两手十指交叉。在为婴儿提供胸外按压时,仅需使用一只手的两根手指,放在按压部位。
肘关节伸直,肩肘腕一直线,垂直向下按压5~6厘米。
以每分钟100~120次的速率进行按压。大声计数按压次数。
每次按压后,让胸部恢复到正常位置,放松时手掌不离开按压部位。
●即使是在人工呼吸时,中断按压的时间也尽量不要超过10秒。
●如果有其他人会做心肺复苏,施救者大约每隔2分钟轮换一次,以防止疲劳。
6.人工呼吸
在完成每组30次胸外按压后,给予2次人工呼吸。
●开放气道:检查并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清除口鼻分泌物及异物。施救者一只手放在患者前额,另一只手的手指放在下颏的骨性部位,使头部后仰并抬起下颏,以开放气道。
●在保持气道开放的同时,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患者的鼻子。正常吸一口气,用您的嘴将患者的嘴封住。给予2次人工呼吸(每次吹气1秒)。每次人工呼吸时,观察患者的胸部是否开始隆起。
●如果胸部未隆起,将头部重新置于正常位置,使头部后仰并抬起下颏,重新开放气道,然后再给予一次人工呼吸,确保胸部隆起。
●如果未能在10秒内给予2次有效的人工呼吸,请重新开始快速及用力的胸外按压。每次完成30次按压后,再尝试给予人工呼吸。
●即便是在人工呼吸时,按压中断的时间不要超过10秒。
自动体外除颤仪器(AED)是一种在公共场所配置、用于公众急救的医疗器械,可以及时地消除心室颤动等致死性心律失常。心脏骤停的病人,心肺复苏结合AED的使用,能大大提高复苏成功率。如有可能,请在实施心肺复苏时尽早使用AED。
1.一旦获得AED,应立即使用。
2.使用AED时,先按“开启”按钮或掀开盖子以开启电源,AED开启后会发出语音提示,急救者跟着语音和屏幕提示进行所有的操作。
3.粘贴电极片。AED可能配有成人和儿童电极片。在放置电极片前,如患者胸部有水,需快速擦干胸部。撕去电极片贴膜,按照电极片上的图示,将电极片贴于患者裸露的胸部,并连上电极线(有些AED无需连接)。
AED会自动分析心律。如AED建议无需电击,请继续给予心肺复苏。如果AED建议电击,机器将自动充电,急救者需确保没有任何人正在接触患者。按下“电击”按钮实施一次电击(全自动AED可以自动释放除颤治疗能量,不需要操作者按键)。放电后急救者继续为患者做心肺复苏。
近日,黄河石林马拉松越野赛意外事故令人震惊,给运动爱好者敲响了一次警钟。面对意外付出生命的惨重代价,我们也要认真思考:我们还该坚持运动吗?如何科学运动?如何避免运动中的环境伤害?遇到了意外又该如何处理呢?
失温:户外运动杀手
这次悲剧的关键因素,有一个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的词:失温。比赛当天,开赛没多久便出现刮大风、下大雨、下冰雹等极端天气,而参赛者普遍穿得少,大部分参赛者考虑在运动时,身体产热,没想过会出现失温这一情况。而当身体出现视线、意识模糊时,才意识到危险,结果却在几分钟之内使不上力气了,导致了这一悲剧的发生。
人的体温固定在36℃~37.0℃(腋下体温)之间,除了生病发高烧或者发低烧会有所波动,一般都非常稳定。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大脑中有精密的体温调节器。
当产热速率低于散热速率,体内热量、不足以维持体温,就会出现失温现象。人体处在冷环境中,缺乏衣物和住所保护,维持不了正常体温,失温就有可能发生。例如这次事件在高海拔赛段,出现了冰雹、冻雨、大风灾害性天气,气温骤降,突发的恶劣天气加上跑步出汗,衣物湿透了,身体皮肤直接接触到冷风冷水,造成热量对流和传导散热,体内大量热量损失,身体正常温度难以保持在正常范围。通常来说,外界温度越低,风力越大,环境湿度越高,越容易失温。失温严重时,3小时内就可能出现死亡,致死率很高。
及时发现和识别失温,快速采取措施非常重要。当失温达到一定程度时,人会变得行动迟缓,如果忽略掉身体报警信号,误认为只是有点疲惫,觉得再坚持一下就没事了,就有可能酿成悲剧。失温并非一开始就非常严重,人体会顽强地通过代偿机制与这种低体温对抗。所以当暴露于低温环境后,会由轻到重逐渐失温。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失温的阶段。
●精神状态完全正常,感到有点冷。身体温度在35℃以上,此时身体表层皮肤周围血管收缩,减少热量从表层皮肤散失;身体开始产生产热激素;内脏开始增加产热;身体开始有寒战反应,也就是发抖。这一时期立刻采取恢复体温措施,人体不会有太大损伤。
首先要保持体力,停止活动或紧急扎营,尽快脱离低温恶劣环境;然后立刻采取保暖措施:盖被子、加厚衣服;如果因剧烈运动或下雨导致身上衣物被浸湿,需尽快把湿的身体擦干,换上干衣服,用睡袋或厚衣物将全身包裹;注意不要直接接触冰冷的地面,可以隔一层睡垫等。
●判断力下降,说话不清楚、动作不协调。体温在32℃~35℃,此时身体处于轻度失温状态,开始算作医学上定义的低体温症。身体为抵抗低温的产热还在进行,但已不足以维持正常机体功能了,此时身体会产生心跳加速、呼吸频率加快等反应;还会出现反常的尿多。此时已经很难靠自己脱困了,急需外界帮助。
当身体出现体温在35℃以下时,则需采取加温措施,可用热水袋、发热贴对患者脖子、腋窝、腹股沟等部位进行加温;同时尽快给身体补充流质热食,如浓糖水、热巧克力等,让失温患者获得产热需要的能量。要注意的是,此时一定不能靠饮酒升高体温,可能会导致失温加剧等情况。
●意识慢慢丧失,各种反射变得迟钝。身体温度在28℃~32℃,肌肉战栗产热也不再进行,从心跳快变成了心律不齐,此时处于中度失温状态。身体可能会出现冷到反常脱衣服情况,这是身体实在撑不下去的信号,需要立刻采取救援,否则将变为重度失温。
●没有意识,没有寒战,低血压,心跳减慢直到慢慢停止。身体温度低于28℃,也就是难以拯救的重度失温了。
越野赛、登山等户外运动对衣物穿着由内到外的建议:排汗内衣、保暖中层、防水外套,戴帽子(避免头部散发大量体热);备用干衣物,用防水袋装好,身上衣物湿掉时及时更换。随身携带糖、巧克力,及时补充能量,但绝对不能喝酒。携带并学会使用求救设备。携带安全的取暖、防暑物品。提前学习野外求生技能。参加户外越野运动的人群应该对失温、中暑等情况有所警惕,在追求超越极限的同时保证自身安全。
环境与运动伤害
运动伤害的范围很广,凡是和运动有关而发生的一切伤害都可以列入。除了自身运动不当、运动量过大等,造成这次马拉松比赛的意外的主要是极端天气这一环境因素。运动的环境因素,除了低温引起的失温、冻伤,还有因气温过高引起的中暑、热射病、脱水等。
眼下进入夏天,坚持在戶外运动就面临着高温挑战。人的耐力普遍下降,容易中暑。一般情况下导致中暑的原因包括高温、高湿、运动强度时间过长,还有就是没有热适应。
首先我们要注意户外运动时的天气情况,尽量不要长时间在强烈的阳光下运动,夏天清晨和傍晚是一天中气温相对比较低的时间适合进行运动。如果在室内运动,要注意通风状况是否良好。注意控制锻炼的时间,每次锻炼最好控制在15~20分钟,中途可以休息10分钟再继续。运动时准备好预防中暑的药物,如藿香正气水、人丹等。
刚开始运动的时候要注意逐渐增加运动量及强度,保证10~14天的热适应时间,如果在这期间感觉身体有不适症状的话,最好到医院检查,必要时及时治疗。夏季炎热,户外运动要适当减少时间,尽可能选择比较凉爽的清晨、傍晚进行。身体状况方面,大多数人中暑的时候都会有头晕、注意力下降、胸闷、口渴、恶心、四肢无力、体温正常或轻度增高这些症状,情况严重的可能还会出现大量出汗、恶心呕吐、面色潮红、脉搏明显增快、胸闷加重、体温达38℃以上。如果在夏天发现自己有以上类似症状时,最好及时服用藿香正气水等来缓解,情况严重的话,要第一时间去医院接受治疗。而尿量少或无尿就说明已进入疲劳状态,要注意防脱水了。身体发红发烫就更加要及时休息,补充生理盐水等。
长期超负荷运动对运动的人来说会有一种感觉,运动量越来越大,强度不够就感觉不够过瘾。前文所说这次比赛并不是普通的马拉松,是一场越野赛!越野赛属于极限运动的一种,也就意味着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情况,例如:失温、热射病、迷路、坠崖、脱水、崴脚、抽筋、遇到凶猛的野生动物、猝死、低血糖、被落石击中等。赛前需要充分了解当地的地理环境,做足比赛时的预案。进行户外运动时,常常容易忽略身体给出的报警信号,只是一味硬撑,“再坚持一下”,这样是非常危险的。
这样的教训很多。四年前的一天,48岁的骑行爱好者李先生在离山顶最后一个弯道时,突然倒下,再也没有起来———因为心脏驟停,猝死离世。骑行圈熟悉的朋友透露,李先生前一天熬夜加班,还喝了点酒,一早就独自去山上骑行,在最后一个弯道之前,他应该已经体力严重透支。或许是冲一把就到顶的想法,他最终把自己“拉爆”(骑行圈用语,指骑车体力严重透支,运动能力明显下降)。
当心脏骤停时,使用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进行心肺复苏,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抢救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生命的方法。心脏骤停一旦发生,如得不到正确有效的急救,4分钟后人的大脑细胞会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心脏呼吸骤停后的心肺复苏越早开始,生存机会越大。
还有一种运动超负荷时容易发生的危险是低血糖。
一般来说,正常人空腹血糖在80~120毫克之间,如果血糖浓度低于55毫克,就会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称为低血糖症。运动中出现的低血糖症多发生在长跑、马拉松,长距离冰雪运动和骑行等运动项目中。低血糖也是马拉松跑者容易在比赛的第30公里时产生的症状。所谓的“马拉松墙”就是低血糖的一大标志,症状也包括肌肉疼痛。
那如何避免在运动时发生低血糖?
●在跑步前30~60分钟吃一些体积小、热量高的食物,比如几块饼干、一根香蕉。最好能在饭后1~2小时参加运动,因为这时血糖较高,不易发生低血糖。
●跑步中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尤其在炎热的夏季。
●跑步后根据时间点适度补充些高能量食物,如巧克力、糖等。
●避免运动过量,以运动后感觉不到疲劳为宜。同时运动结束时不要马上停下来,做些恢复性运动,直到心率恢复到运动前水平。
●控制压力是防止低血糖的重要的因素之一。心理压力会使身体消耗大量的葡萄糖。
虽然低血糖是由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过低引起的,而血糖过低通常是由于不均衡的饮食,不规律的用餐时间及压力过大等因素导致。在跑步运动时,如焦虑、脸色苍白、严重疲劳感等都是低血糖的症状。一般只要吃些高糖的食品,低血糖症状会快速消失。运动时,出现低血糖症状可以这样做:
●立即停止运动。
●马上食用随身携带的食物或含糖饮料,此时选择的食物需要快速起效,且不宜太多,一般是15克左右,比如巧克力、葡萄干、牛奶等。一般在休息10分钟左右低血糖即可缓解。
●若10分钟后未能缓解,可再继续吃食物,并及时去医院。
但是即便低血糖缓解了,也应要到医院咨询检查,以确定症状的起因,做到防患于未然。
合理把握运动量
我们都知道,运动是增进健康、益寿延年的重要手段。然而,运动量并非越大越好,运动过量可使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损害,影响健康。这是因为人在剧烈运动时,体内会产生较多的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等激素,当这些激素增加到一定数量时,可使免疫器官中的脾脏产生白细胞的能力大大降低,致使淋巴细胞中的A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以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活性大大降低,其中自然杀伤细胞可减少35%。
一般而言,剧烈运动后的免疫力降低会维持1小时左右,要经过24小时以后才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机体免疫力降低,当遇到病菌、病毒侵袭时便容易罹患感冒、肺炎、胃肠道感染性疾病。因此,体育锻炼要讲究适当,以锻炼后精神饱满、不感到疲劳为标准。
不运动虽然不好,但至少人体保持了一个安定状态,但运动过量打破了人体自身的和谐,比不运动带来的危害更大。当身体出现出汗、腰膝酸软、肌肉疼痛等一些急性疲劳现象,如果在下次运动时能够恢复,就不算是运动过量,如果一直没法恢复,就会被称为运动过量。
运动过量不能掉以轻心,最危险是可能造成运动性猝死。运动性猝死的高危年龄在30~50岁,足球、网球、自行车、田径、游泳、篮球等运动时都有可能发生。运动性猝死者多数有器质性疾病,心血管病(如冠心病、冠状动脉畸形、心肌炎、心脏瓣膜病、肥厚性心肌病、主动脉破裂等)占首位,其次是脑血管意外。另外,运动性哮喘、肺栓塞和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等呼吸系统疾病,也可能因运动而诱发或加重病情,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和抢救,同样可致命。
如果遇到有人运动性猝死,施救者应该立即让患者躺平,对其进行胸外按压,同时拨打120,尽快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进行心脏电击除颤。
运动过量的另一个风险是发生横纹肌溶解症,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运动过量时肌细胞会发生破裂,细胞内的肌红蛋白会大量释放到血液中。当血液流经肾脏时,肌红蛋白就会堵塞肾小管,尿液中有毒的物质不能顺利排出,而且被破坏的肌细胞还会释放出大量的钾,进入血液中会引起高钾血症,严重时可致心脏骤停危及生命。 那如何判断运动量是否过度呢?正常人一般可以用运动时的每分钟最大心率来判断,公式为220—年龄。健康人的有氧运动有效心律范围应是最大心律的60%~85%之间。用食指和中指按住颈部喉管的任意一侧,默数10秒钟内的心跳次数,然后乘以6就是每分钟的心跳次数,即正常心率。如果心率达不到60%,运动没什么效果,但如果超过85%就会出现头晕、发胀的情况,就是运动过量了。
除了数心率,还可以通过以下这些判断自己是否运动过量:
●运动时身体感到疲累、头昏眼花、局部肌肉群出现长期隐痛点的状况、多汗甚至肌肉酸痛。
●运动能力降低,运动水平下降。
●清晨血压升高,脉搏跳动明显增加。
●逐渐失去锻炼兴趣,睡眠不好,食欲减退、头晕无力,记忆力減退,出现心情烦躁容易激动等。
我们为什么要运动
爵先生是一位警察,他的职业特点是工作强度大,必须要有强壮的身体来支撑。运动几乎是他每天的必修课,跑步、骑车、游泳,时间不够的时候甚至会跳绳700~1万个。他表示,这次的马拉松事件,对自己触动最大的一点就是要回归“运动初心”———我们为什么要运动。每个运动者除了强身健体,还有各自的初衷与追求。“假如你只是强身健体,那么就选择一些安全性高、损伤风险低的运动项目和运动场所,尽量不要去玩一些高风险的项目。如果你是爱冒险的玩家,那么请对大自然有足够的敬畏,做好各种基础训练和急救知识,当面对突如其来的意外情况的时候,有足够能力来做出合理有效的避险。但是,如果只是为了在社交网络进行炫耀,那么一定请三思而后行,你的鲁莽不但可能危及自身,也可能因为你的炫耀误导了更多的人去盲从。”
博先生是一位拥有5年骑龄的自行车爱好者,跟志趣相投的车友们到处去骑行,征服陌生的路和坡,是他最爱的运动。他表示,看到这次事件这么多人出事,心里很难受,毕竟大家都是热爱运动之人。我想,我们还是要继续愉快运动的。今后要更加谨慎地选择正规、保障好的比赛,赛前热身,装备带足,量力而行,不仅自己要掌握一些急救措施,也要能够及时求助120。
另外,任何长距离户外运动,都应该提前了解当地天气状况,选择适合的衣物。提前下载离线地图,避免因迷路消耗过多的体力。提前熟悉环境,了解补给点的设置和呼叫救援方式,也要自行提前做好预案。
任何运动过程中,放弃并不能说明自己不行,只有把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来珍惜,才有更多的时间去挑战自己,享受运动。所以当在任何时候觉得风险很大时,我们就一定要放弃。
逝去的每一位跑者,都是每个家庭永远抹不去的痛。尽管主要是意外,但通过反思和总结,我们不能把责任完全归结于大自然。我们依然会热爱运动,并且一定要学会科学适度运动。
要勇于挑战自我,也要敢于适时放弃。
学会急救术———心肺复苏(CPR)
步骤:
1.评估环境安全
确保现场环境对施救者和患者都是安全的。
2.判断有无意识
用双手轻拍病人的双肩,对着病人两边的耳朵大声叫喊:“喂,你怎么了?”。
3.呼喊求助
如果患者没有反应,应大声呼喊求助。拨打或派人拨打“120”急救电话并取得自动体外除颤器。电话置于免提模式,这样您就可以听到调度员的指示。
4.检查患者呼吸是否正常
观察患者胸廓有无呼吸起伏动作,口鼻有无气息吐出,如果患者呼吸不正常或仅有濒死叹息样呼吸,请开始心肺复苏。
5.胸外心脏按压
●确保患者仰卧在坚固、平坦的表面上(硬床或地上)。
●迅速除去患者的衣服,以免影响操作。
●给予30次胸外按压。
将一只手的掌根放在患者胸部中央(胸骨下半部),另一只手的手掌叠放在第一只手上方,两手十指交叉。在为婴儿提供胸外按压时,仅需使用一只手的两根手指,放在按压部位。
肘关节伸直,肩肘腕一直线,垂直向下按压5~6厘米。
以每分钟100~120次的速率进行按压。大声计数按压次数。
每次按压后,让胸部恢复到正常位置,放松时手掌不离开按压部位。
●即使是在人工呼吸时,中断按压的时间也尽量不要超过10秒。
●如果有其他人会做心肺复苏,施救者大约每隔2分钟轮换一次,以防止疲劳。
6.人工呼吸
在完成每组30次胸外按压后,给予2次人工呼吸。
●开放气道:检查并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清除口鼻分泌物及异物。施救者一只手放在患者前额,另一只手的手指放在下颏的骨性部位,使头部后仰并抬起下颏,以开放气道。
●在保持气道开放的同时,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患者的鼻子。正常吸一口气,用您的嘴将患者的嘴封住。给予2次人工呼吸(每次吹气1秒)。每次人工呼吸时,观察患者的胸部是否开始隆起。
●如果胸部未隆起,将头部重新置于正常位置,使头部后仰并抬起下颏,重新开放气道,然后再给予一次人工呼吸,确保胸部隆起。
●如果未能在10秒内给予2次有效的人工呼吸,请重新开始快速及用力的胸外按压。每次完成30次按压后,再尝试给予人工呼吸。
●即便是在人工呼吸时,按压中断的时间不要超过10秒。
自动体外除颤仪器(AED)使用
自动体外除颤仪器(AED)是一种在公共场所配置、用于公众急救的医疗器械,可以及时地消除心室颤动等致死性心律失常。心脏骤停的病人,心肺复苏结合AED的使用,能大大提高复苏成功率。如有可能,请在实施心肺复苏时尽早使用AED。
1.一旦获得AED,应立即使用。
2.使用AED时,先按“开启”按钮或掀开盖子以开启电源,AED开启后会发出语音提示,急救者跟着语音和屏幕提示进行所有的操作。
3.粘贴电极片。AED可能配有成人和儿童电极片。在放置电极片前,如患者胸部有水,需快速擦干胸部。撕去电极片贴膜,按照电极片上的图示,将电极片贴于患者裸露的胸部,并连上电极线(有些AED无需连接)。
AED会自动分析心律。如AED建议无需电击,请继续给予心肺复苏。如果AED建议电击,机器将自动充电,急救者需确保没有任何人正在接触患者。按下“电击”按钮实施一次电击(全自动AED可以自动释放除颤治疗能量,不需要操作者按键)。放电后急救者继续为患者做心肺复苏。